專利名稱:生態型空氣凈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生態型空氣凈化器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凈化器,尤其涉及一種融合生態環保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背景技術:
現有空氣凈化產品一般有兩種趨勢。一類產品高度工業化,從使用上,需要用戶經常自主地開關控制設備運行狀態。而從形態上,多為典型的直線型電器產品,給人感覺冷冰而沒有情感,傳遞出強烈的“人造空氣”的心理暗示。這類產品也往往和現代家居溫馨多變的環境不能很好地協調。另一類產品高度生態化,將空氣凈化器偽裝成為盆栽植物,此類產品全無的外部直觀特點上無工業化特質,然而,過于生態的形象難以取得消費者的技術信任感,而偽裝成的盆栽植物也失去了生態植物自身的生態環保價值。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態型凈化器,符合空氣凈化的綠色環保,增加凈化器的天然生態與電子氣凈化空氣的融合。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包括植物盆栽和與植物盆栽組裝的底座凈化模塊,所述底座凈化模塊位于所述植物盆栽的下方,所述植物盆栽包括植物和土壤物質,待凈化空氣的顆粒微塵被所述植物盆栽的土壤物質吸附成為第一次凈化空氣,第一次凈化空氣進入所述底座凈化模塊并被第二次凈化生成凈化空氣后排出。如上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所述底座凈化模塊包括空氣凈化裝置、盆腔和基座,所述植物盆栽放置于所述盆腔內。如上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所述空氣凈化裝置包括里層壁和外層壁兩層結構,里層壁與外層壁之間形成空腔,里層壁圍成容納空間,里層壁與外層壁之間通過里層壁設置的通氣孔相通。如上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所述空氣凈化裝置還包括置于里層壁形成的容納空間內的凈化器和設置于凈化器與里層壁的底端之間的過濾板。如上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所述過濾板采用納米涂層并設置蜂窩孔洞。如上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所述凈化器包括UV凈化燈、負離子發生器和風機。如上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所述風機包括進風機和排風機。如上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所述基座與空氣凈化器的底座部分分離式地組合,基座的頂端設置集水器,基座內部設置凈化控制電路和工作電源模塊。如上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所述的植物盆栽的土壤中包括活性炭顆粒。如上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待凈化的空氣透過所述植物盆栽的土壤物質形成第一次凈化空氣,第一凈化空氣通過花盆的通風孔與所述空氣凈化裝置形成的第一通風道并凈化形成第二次凈化空氣,第二次凈化空氣沿空氣凈化裝置的容納空間形成的第二通風道進入盆腔的壁形成的第三風道并排出。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植物盆栽將待凈化空氣的顆粒微塵吸附實現第一次空氣的生態凈化,并通過底座凈化模塊的電氣凈化實現第二次空氣凈化并最終生成凈化的空氣排出,充分利用生態凈化方式和電氣技術凈化空氣的兩者空氣凈化的特點,方便家居生活環境的生態美觀和電氣凈化空氣的質量和效率的融合。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生態型凈化器的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生態型凈化器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如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生態型凈化器由通用的底座凈化模塊和可自由組合的植物盆栽構成,底座凈化模塊位于植物盆栽的下方。待凈化空氣,例如放置于室內時,需要凈化的室內空氣,通過植物盆栽實現第一次的生態凈化,之后再進入下方的底座凈化模塊通過電氣作用實現第二次凈化,并最終排放出凈化空氣。植物盆栽包括植物11、土壤物質12、活性炭13、以及用于盛放前述物體的花盆16。花盆16的底座14設置透氣孔15,以便于外部的待凈化空氣經過花盆16內的土壤12和活性炭13進行第一次凈化過濾,活性炭13放置于土壤物質12中,活性炭13吸附空氣中的微塵顆粒等物質,并使得微塵顆粒物質通過水分融入到土壤中被植物11所吸收,成為植物的養分,實現了充分的生態分解凈化。戲經過植物盆栽第一次凈化過濾后的空氣進入與植物盆栽組合使用的底座凈化模塊,`由底座凈化模塊進行空氣的第二次凈化。空氣經過植物盆栽的第一次凈化,活性炭可以吸附待凈化空氣的顆粒有害物質,之后再進入底座凈化模塊,此外,待凈化空氣中的水汽也可以經過植物盆栽吸附。在具體實施例中,土壤物質12除了土壤之外,也可以是其他的提供植物養分的營養成分,例如,可以是按照營養配比的營養顆粒。底座凈化模塊包括空氣凈化裝置20、盆腔30和基座40。盆腔30可以與空氣凈化裝置20分離式拆卸的結構,盆腔30設置里外兩層結構,兩層結構之間形成用于排風的通風道,為了便于與植物盆栽固定,盆腔30的中部設置凸柱31。空氣凈化裝置20為柱狀,包括里層壁22和外層壁21兩層結構,里層壁22與外層壁21之間形成空腔,里層壁22圍成容納空間,里層壁22與外層壁21之間通過里層壁22下部的通氣孔221相互相通。里層壁22的頂端壁設置通風孔與經過植物盆栽10連通,以便于第一次凈化空氣進入里層壁22的容納空間內。空氣凈化裝置還包括置于里層壁22形成的容納空間內的凈化器和設置于凈化器與里層壁的底端之間的過濾板24,凈化器包括UV凈化燈23、負離子發生器和風機25。在具體實施例中,為了增加空氣凈化的效率,風機可以分別設置進風機和排風機。過濾板24采用納米涂層并設置蜂窩孔洞,經過過濾板的空氣在UV凈化燈23的照射下,對空氣中的有害病菌進行分解,實現空氣的第二次過濾凈化,負離子發生器產生負離子,形成富含負離子的健康清新的凈化空氣。基座40的與空氣凈化器20的底座部分可以分離式地組合,基座40的頂端弧形往上彎的區域設置集水器,基座內部設置凈化控制電路和工作電源模塊,經過植物盆栽的水分進入到空氣凈化器20后并通過空氣凈化器20產生的水氣匯集至集水器。由于基座40采用與空氣凈化器20分離式的結構,便于用戶在一定時間內清理集水器的清潔和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待凈化空氣經過植物盆栽的第一次凈化進入空氣凈化裝置被第二次凈化后排出,兩次的空氣凈化使得空氣凈化徹底傾斜,保證了凈化后的空氣健康、清新,有利于促進環境的環保。待凈化的空氣透過所述植物盆栽的土壤物質形成第一次凈化空氣,第一凈化空氣通過花盆的通風孔與所述空氣凈化裝置形成的第一通風道并凈化形成第二次凈化空氣,第二次凈化空氣沿空氣凈化裝置內部的容納空間形成的第二通風道進入盆腔的壁形成的第三風道并排出。待凈化空氣在本實用新型進行凈化的風道循環過程如下所述:首先,待凈化的空氣通過進入植物盆栽中,植物盆栽的活性炭吸附待凈化空氣的有害顆粒物質,使得待凈化空氣第一次被凈化后通過花盆16的通氣孔沿著第一風道Pl路徑進入到空氣凈化裝置的容納空間內,第一凈化后的空氣被空氣凈化裝置通過過濾板24和UV凈化燈23的第二次凈化后,風機25將第二次凈化后的空氣通過第二風道P2沿空氣凈化裝置的里層壁22內部空間排放至盆腔30所形成的第三風道P3路徑排放至外部空氣中,由此可知,經過第三風道P3派出的空氣是經過第一次和第二次凈化的健康空氣,保證了排放的空氣衛生和清潔,有助于環保。本實用新型運行時,隨著風機的運轉,室內空氣從植物盆栽中的進風道進入,經過其中的土壤和活性炭,吸附過濾掉大部分顆粒雜質和灰塵,進入凈化模塊進風道。經過盆栽植物的第一次凈化后的空氣進入空氣凈化裝置的容納空間內,由空氣凈化器進行第二次凈化,空氣凈化器的UV凈化燈照射空氣,殺滅有害細菌,負離子發生器產生負離子,增加凈化后空氣的負離子含量,使得凈化空氣健康清晰,經過第二次凈化處理后的空氣經過過濾板過濾后,進入空氣凈化裝置的里壁和外壁形成的第二風道,進入到植物盆栽形成第三風道排出。由此,實現了從外部空氣吸入待凈化的空氣經過植物盆栽第一次凈化后,空氣凈化裝置第二次凈化后,最終排放出清潔的凈化空氣的過程。植物盆栽中的植物也能夠吸收空氣中的部分有害物質,土壤中的活性炭吸附了空氣中的顆粒灰塵之后,能夠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利用,成為植物生長的營養,從而盡可能的減少了產品產生的廢棄物,實現了“生態循環”。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植物盆栽的生態型過濾,減少了過濾網上粘附的污染粉塵,減少了用戶更換清洗過濾網的次數,清洗起來也更加輕松。本實用新型采用通用的底座凈化模塊和可自由組合的植物盆栽構成。植物盆栽直接放入盆腔并與底座凈化模塊組合,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形狀造型的底座凈化模塊的形狀造型與自己所喜愛的植物品種與底座凈化模塊相連。盆栽組合。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具有如下的技術效果:(I)、待凈化空氣的“二次凈化”的過程提高了空氣凈化的效果;(2)盡可能的減少了產品廢料,實現“生態循環”凈化;(3 )減少了用戶維護清理的頻率和難度。此外,本實用新型采用植物盆栽與凈化器裝置相互分離可組合的分體式結構設計方式,使得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不同的盆栽搭配不同的凈化器模塊,大大豐富了凈化器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增加了凈化器產品的視覺美觀性,促進健康生態生活的同時,增加了生活的美化性效果和趣味性。[0037]本實用新型在高度工業化和高度生態化的兩種同類產品中尋求一個融合點,以“二次循環凈化”實現生態環保和電氣凈化空氣技術的結合,以模塊化功能實現多變的使用形式,有利于現代綠色保護,更加貼合現代年輕用戶的家居生活與家居環境,促進人體健康,創造出更高的生態凈化裝置的使用價值。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結構,本領域技術人員據此所作任何之顯而易見之變換實施者,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種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物盆栽和與植物盆栽組裝的底座凈化模塊,所述底座凈化模塊位于所述植物盆栽的下方,所述植物盆栽包括植物和土壤物質,待凈化空氣的顆粒微塵被所述植物盆栽的土壤物質吸附成為第一次凈化空氣,第一次凈化空氣進入所述底座凈化模塊并被第二次凈化生成凈化空氣后排出。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凈化模塊包括空氣凈化裝置、盆腔和基座,所述植物盆栽放置于所述盆腔內。
3.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凈化裝置包括里層壁和外層壁兩層結構,里層壁與外層壁之間形成空腔,里層壁圍成容納空間,里層壁與外層壁之間通過里層壁設置的通氣孔相通。
4.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凈化裝置還包括置于里層壁形成的容納空間內的凈化器和設置于凈化器與里層壁的底端之間的過濾板。
5.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板采用納米涂層并設置蜂窩孔洞。
6.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凈化器包括UV凈化燈、負離子發生器和風機。
7.權利要求6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包括進風機和排風機。
8.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與空氣凈化器的底座部分分離式地組合,基座的頂端設置集水器,基座內部設置凈化控制電路和工作電源模塊。
9.權利要求1-8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盆栽的土壤中包括活性炭顆粒。
10.權利要求2-8所述的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其特征在于,待凈化的空氣透過所述植物盆栽的土壤物質形成第一次凈化空氣,第一凈化空氣通過花盆的通風孔與所述空氣凈化裝置形成的第一通風道并凈化形成第二次凈化空氣,第二次凈化空氣沿空氣凈化裝置的容納空間形成的第二通風道進入盆腔的壁形成的第三風道并排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生態型空氣凈化器,包括植物盆栽和與植物盆栽組裝的底座凈化模塊,所述底座凈化模塊位于所述植物盆栽的下方,所述植物盆栽包括植物和土壤物質,待凈化空氣的顆粒微塵被所述植物盆栽的土壤物質吸附成為第一次凈化空氣,第一次凈化空氣進入所述底座凈化模塊并被第二次凈化生成凈化空氣后排出。本實用新型的空氣凈化器將生態的植物盆栽與空氣凈化器結合,植物盆栽吸附待凈化空氣的顆粒微塵實現生態凈化過濾后,并再通過底座凈化模塊的電氣凈化后排出凈化空氣,實現生態環保和電氣凈化空氣技術的結合,有利于現代綠色保護,促進人體健康。
文檔編號A61L9/20GK202921155SQ20122053761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0日
發明者蘭翠芹, 黃運勇, 陳清華, 趙維維 申請人:北京中家智銘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