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音耳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專利招音耳,系一種佩戴在人耳上的增音設施。它采用了兩個可調節角度的返音碗D,將外界的聲音聚焦到人耳的鼓膜上,以利人耳所接收到的音量為最大。
【專利說明】招音耳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專利招音耳,涉及一種人耳的助聽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年歲的增大,逐漸失聰的老年人,在和別人交談時,往往不很方便;若是這種老人,他(或她)們在經濟上稍有一些條件的話,他(或她)就有能力佩戴上電子助聽器。但是這種助聽器卻又很不理想,而且其價格也不菲,又由于它對雜音所放大的db數,較之正常的對話聲音要高一些,致使聽力失聰的人,要想在戶外和別人交談時,就會感到很不適應。
【發明內容】
[0003]本項發明,是受到了人們的一種生理現象一“招風耳”的啟示。具有這種長相的人,雖說在外表上看起來不甚雅觀,但他的聽力卻較之一般的人要強一些,這是因為它的耳廓往外張開,所以它能接收到聲音的面積也就會大一些,當然他的耳膜的檢聽率,也就相應地會適當增高一些。
[0004]人們這樣試過:用一、或兩個手指,稍稍將耳廓望前方推一點角度,此時就可改善一點聽覺;但若是再進一步用一個半拳著的手掌來推耳廓,情形就會大不相同了,此時的聽覺,就會提聞很多!
[0005]根據這一生理現象,就可以設計出一種用薄的、不銹鋼片壓制的“聚音碗D”,來當作一種回音罩,以擴大對聲音的接收面積。(其回聚聲波的能力,較之人類的手掌,要強多了,因為不銹鋼片的致密度,比人類的皮膚大多了)
[0006]為了更形象地描述此項發明,可將這種回音罩,定名為“聚音碗D”。為了更好地產生一種加強接受的效果,必須將它設計成一種具有一定聚焦能力的“聚音碗D”,以積聚更多聲音來向的能量送到人耳內的鼓膜上。
[0007]其具體辦法是,用薄的彈簧鋼片,壓制出一種形似耳機模樣的彈性夾具B,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耳機的樣式,即在一般耳機的位置上,它是用兩個方形的塑料框A來代替原來的耳機的。在每個塑料框A的后方,再開一個豎直的細孔,插入一根門形的、可旋轉角度的細鐵棍C,此細鐵棍C的另一端,再插入到聚音碗D的邊框上。此聚音碗D,就可以圍繞著此細鐵棍C、和塑料框A,旋轉一定的角度,以達到最佳的聚集聲音能量的效果。
[0008]使用時,將彈性夾具B套在頭上,分別轉動兩邊的門形細鐵棍C和兩個聚音碗D,以使所接收到的聲音的音量為最強。
[0009]最后,要說到其具有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那是相當可觀的!因為它的制作成本非常低廉;(人人都能買得起)而且其傳音的音質,又不失真,(即,所傳遞的聲音非常真實,也不產生噪音)這是任何一種其它的電子助聽器所根本無法相比的。
[0010]雖然說,失聰的人,戴上這種“招音耳”,似乎不太美觀。但是,我們可以反過來細想一下,在電視節目中,多少靚麗、熟練、而頗為知名的主持人,以及嘉賓和演員們,他們所佩戴的耳麥、話麥,最初在電視熒屏上剛一亮相時,人們不是也感到過有些不適應嗎?但是又郁于當今的科技水平還無法擺脫這個模式,觀眾們也就只好“忍受”了!何況對于身有殘疾的老年人,人們就更不應該歧視他們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 圖1:系招音耳的彈性夾具B、及塑料框A之組合的正視圖
[0012]A-塑料框
[0013]B——彈性夾具
[0014]圖2:系招音耳之正位、及側位視圖
[0015]C——門形細鐵棍
[0016]D——聚音碗
[0017]圖3:系聚音碗D和塑料框A聯接的頂視示意圖
[0018]具體實施方法
[0019]1、用一根彈簧鋼片壓制出彈性夾具B;(為了美觀,可在其外面再套以纖維制品的套子)
[0020]2、壓制出兩個一左一右同樣形狀的塑料框A,并將其和彈性夾具B的兩端連上:
[0021]3、壓制出兩個一左一右同樣形狀的、用不銹鋼薄片制成的聚音碗D ;
[0022]4、用門形細鐵棍C,分別將兩個聚音碗D、和兩個塑料框A互相連上。
【權利要求】
1.本發明專利招音耳,其特征是形似一付帶有返音碗D的耳機。
2.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其返音碗D可隨意轉動角度。
【文檔編號】A61F11/00GK103919645SQ201310012592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4日
【發明者】吳佑之 申請人:北京科實醫學圖像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