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觀察角度可調的內窺探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觀察角度可調的內窺探頭,包括有探頭,探頭后端與來自主機的插入管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探頭前端的外側表面,繞探頭一周的不同位置設置有大于二個的凹形沉坑;每個凹形沉坑上固定有一個可注入流體介質的密閉的錐形皮囊,每個錐形皮囊帶有一根聯通管,聯通管各自連接到插入管里面的介質導管。本發明配合主機使用,能夠在使用需要時,使錐形氣囊膨脹鼓起,能夠調整探頭的觀察角度,擴大了觀察視野,增強使用靈活性。
【專利說明】—種觀察角度可調的內窺探頭
[0001]【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為一種內窺設備的內窺探頭。
[0002]【背景技術】醫用內窺鏡是常用醫療器械,由插入管、探頭和主機組成,插入管可以是硬管或軟質管,插入管末端為柱狀的探頭,里面設置有光學鏡頭或電子鏡頭。主機與鏡頭配合進行觀察。使用時通過插入管將探頭插入人體器官的腔狀管道如氣管、食道、肛門等,以觀察內腔的情況。由于探頭和插入管都是直徑較小的管狀物體,所插入的又是腔狀的器官,所以插入的探頭常被周圍的器官粘膜所覆蓋,導致探頭只能觀察到前面的器官粘膜情況,而無法調整觀察角度,對探頭周圍其他方向的器官粘膜進行觀察。
[0003]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公開一種觀察角度可調的用于內窺設備的探頭。
[0004]本發明的內窺探頭包括有探頭,探頭后端與來自主機的插入管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探頭前端的外側表面,繞探頭一周的不同位置設置有大于二個的凹形沉坑;每個凹形沉坑上固定有一個可注入流體介質的密閉的錐形皮囊,每個錐形皮囊帶有一根聯通管,每根聯通管各自連接到插入管里面的一條介質導管。每條介質導管各自與來自主機上的各自的介質注入裝置相連接,介質注入裝置帶有介質容器。
[0005]所述凹形沉坑的數量為二個或三個或四個。當凹形沉坑數量為二個時,凹形沉坑設置在探頭外側表面上、沿探頭橫截面一直徑的相對兩端的位置;當凹形沉坑數量為四個時,凹形沉坑設置在探頭外側表面上、以正菱形的四個頂點分布的位置;當凹形沉坑數量為三個時,凹形沉坑設置在探頭外側表面上、以正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布的位置。
[0006]本發明的內窺鏡探頭需要配合主機使用,且主機上需設置有介質注入裝置,如介質泵,能夠將流體介質通過插入管里面的介質導管注入環形皮囊中,或從環形皮囊中抽出。
[0007]本發明的內窺探頭在一般情況下錐形皮囊被抽去介質,收縮固定在各個凹形沉坑上,使用時通過插入管將探頭插入人體器官的腔狀管道進行觀察,這一點與現有技術一樣。當需要調制觀察角度時,可啟動主機的介質注入裝置,將介質通過插入管里面的介質導管注入錐形皮囊,使錐形皮囊膨脹鼓起,撐開覆蓋在皮囊上面的器官粘膜。通過操縱不同的介質注入裝置,可以使不同位置的錐形皮囊鼓起,從而由于不對稱而使探頭出現偏轉,也就是調整了探頭的觀察角度,擴大了觀察視野,增強使用靈活性。而不需要調整觀察角度時,可通過介質注入裝置將錐形皮囊的介質抽出,使錐形皮囊收縮恢復原狀,收縮固定在凹形沉坑上,便于探頭的抽出。
[0008]【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內窺鏡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內窺鏡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內窺探頭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內窺探頭的一個錐形皮囊鼓起時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內窺探頭的另一種錐形皮囊鼓起的情況的結構示意圖。
[0009]【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0010]圖1是現有的內窺鏡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包括探頭1、插入管2和主機3。插入管2可以是硬管或軟質管,里面帶有光纖管或信號線(圖1中省略),插入管2末端為探頭1,探頭I 一般是圓柱狀的。探頭I里面設置有光學鏡頭或電子鏡頭,使用時通過插入管2將探頭I插入人體的腔狀管道器官如氣管、食道、肛門等,主機3帶有與探頭I配合工作的光學觀察鏡或電子顯示屏,通過探頭I對人體內部器官進行觀察。[0011]本發明的內窺探頭所使用的內窺設備系統同樣包括探頭1、插入管2和主機3。但其主機3上設置有多個介質注入裝置4,在插入管2里面設置有多條中空的介質導管5,各條介質導管5連接到各自的介質注入裝置4。介質注入裝置4的后端,連接有用于儲存流體介質的介質容器6。(如流體介質采用空氣時,也可以不需要介質容器6,實質也即是將室內空間作為介質容器)。如圖2。
[0012]介質注入裝置4可采用手動的機械泵,或者電動的電動泵。最簡單的,就是由一個具有彈性的密封的球囊來構成介質注入裝置4和介質容器6,球囊里面充有氣體或液體介質,可同時起到介質注入裝置4和介質容器6的作用,當外力按壓球囊時,球囊受擠壓起到泵的作用,將介質向介質導管壓出,注入錐形皮囊12 ;當松開外力時,球囊因為彈性而恢復原狀,產生負壓而將錐形皮囊12里面的介質吸收回來。這種方式簡單有效,且無需動力,通過設置球囊受壓形變的量,還可以控制注入介質的量,實現定量注入。當然手工操作比較麻煩,所以介質注入裝置4也可以采用電動泵,而且是能根據需要而改變介質的流向,即是采用雙向泵,或者采用兩只單向泵反向并列構成,或者采用一只單向泵配合用于改變介質流向的電磁閥門構成,并由電子電路根據工作需要進行控制。這些屬于流體控制領域和電氣自動化領域的普通現有技術。
[0013]所述流體介質可以是氣體,如氮氣或空氣;或液體,如純凈水或生理鹽水;根據內窺鏡的使用位置而定。比如:使用于氣管,則介質可采用空氣,使用于肛門,則可采用水。目的在于萬一出現流體泄漏時,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0014]本發明的內窺探頭I的結構如圖3。在圓柱形的探頭前端的外側表面,繞探頭一周的不同位置設置有二個或三個或四個的凹形沉坑11;每個凹形沉坑11上固定有一個可注入流體介質的密閉的錐形皮囊12,每個錐形皮囊12帶有一根聯通管13,每根聯通管13各自連接到插入管2里面的各自的介質導管5,每條介質導管5各自連接到主機上各自的介質注入裝置4。
[0015]錐形皮囊12采用薄的具有韌性和彈性的、無毒害的柔性材料如硅膠或醫用橡膠制成,其底部與凹形沉坑11相接觸的部分粘帖固定在凹形沉坑上。錐形皮囊12除了跟聯通管13的聯通之外其他地方為密閉的,當注入流體介質如氣體或液體時,錐形皮囊12膨脹而鼓起,鼓起的高度可依探頭直徑和沉坑大小而定,一般合適的高度為探頭直徑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間;當抽去介質時,錐形皮囊12收縮貼緊在凹形沉坑11上。連接管13通過設置在凹形沉坑11底部的小孔進入探頭I內部,小孔的直徑大小與聯通管13相吻合,聯通管進入小孔處可做密封處理。(圖3未標出小孔)。進入探頭的各根聯通管13與插入管2里面各自的介質導管5相連接,介質導管5連接到主機3里面各自的介質注入裝置4。
[0016]錐形皮囊12的數量(也是凹形沉坑11的數量)根據角度調整的要求而定。如果需要只在一組相對方向(上下或左右)進行調整角度,則可以在探頭I外側表面上,沿探頭橫截面的一直徑的相對兩端的位置設置兩個錐形皮囊12,通過調整兩個錐形皮囊的收縮和突起,便能夠迫使探頭在該組方向進行偏轉從而調整觀察角度,如圖4。如果需要同時在兩組相對方向(上下和左右)進行角度調整,則可以在上述單方向的基礎上,按照兩組直徑互相垂直的方式,在探頭外側表面上、以正菱形的四個頂點分布的位置設置四個錐形皮囊,通過調整四個皮囊的收縮和突起,能夠迫使探頭在互相垂直的兩組方向進行上下和左右的偏轉,從而實現四個方向的角度調整,如圖5。也可以在探頭外側表面上、以正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布的位置設置三個錐形皮囊,通過精確調整三個錐形皮囊的收縮和突起的程度,也能夠實現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角度調整,這時可以省去一組錐形皮囊和介質導管和注入裝置,但對各個錐形皮囊的介質注入的控制精確度要求較高。當然也可以設置更多的凹形沉坑和錐形皮囊,有利于提高角度調整的精度,只是結構和控制會更加復雜。
[0017]本發明的內窺鏡設備在一般情況下錐形皮囊12被抽去介質,收縮固定在各個凹形沉坑11上,使用時通過插入管2將探頭I插入人體器官的腔狀管道進行觀察,這一點與現有技術一樣。
[0018]當需要調制觀察角度時,可啟動主機的某個或多個介質注入裝置4,將介質通過插入管2里面的介質導管5注入錐形皮囊12,使該錐形皮囊12膨脹鼓起,撐開覆蓋在錐形皮囊上面的器官粘膜。通過操縱不同的介質注入裝置,可以使不同位置的錐形皮囊12鼓起,從而由于不對稱而使探頭I出現偏轉,也就是調整了探頭的觀察角度,擴大了觀察視野,增強使用靈活性。而不需要調整觀察角度時,可通過介質注入裝置將錐形皮囊的介質抽出,使錐形皮囊收縮恢復原狀,收縮固定在凹形沉坑上,便于探頭的抽出。
[0019]為了控制注入介質的量,可以采用定量注入的方式,其注入介質的量剛好使錐形皮囊12鼓起到合適位置。在主機的介質注入裝置4的輸出端與介質導管5的連接處,還可加有過壓釋放閥門,當萬一介質注入裝置4的控制出現意外,導致注入介質的量過大而導致壓力升高時, 介質可以通過過壓釋放閥門釋放排出,防止介質壓力過大而導致錐形皮囊
12出現意外。
【權利要求】
1.一種觀察角度可調的內窺探頭,包括有探頭,探頭后端與來自主機的插入管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探頭前端的外側表面,繞探頭一周的不同位置設置有大于二個的凹形沉坑;每個凹形沉坑上固定有一個可注入流體介質的密閉的錐形皮囊,每個錐形皮囊帶有一根聯通管,聯通管各自連接到插入管里面的介質導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觀察角度可調的內窺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入管里面的介質導管各自與來自主機上的各自的介質注入裝置相連接,介質注入裝置帶有介質容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觀察角度可調的內窺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沉坑的數量為二個或三個或四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觀察角度可調的內窺探頭,其特征在于:當凹形沉坑數量為二個時,凹形沉坑設置在探頭外側表面上、沿探頭橫截面一直徑的相對兩端的位置;當凹形沉坑數量為四個時,凹形沉坑設置在探頭外側表面上、以正菱形的四個頂點分布的位置;當凹形沉坑數量為三個時,凹形沉坑設置在探頭外側表面上、以正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布的位置。
【文檔編號】A61B1/05GK103462582SQ201310339997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日
【發明者】徐志強, 徐懷 申請人:徐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