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該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麻黃5-9、五味子5-9、紫蘇葉7-12、黃芪12-15、蒲公英8-20、大青葉14-22、連翹6-15、蟬衣12-17、甘草14-23、半枝蓮11-25、紫草15-30、黨參14-21、益母草14-28、生地12-15、陳皮10-15、云苓9-13、當歸14-23。本中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效果明顯,無任何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慢性支氣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是臨床中常見的病癥,其中相當多的病人病情纏綿日久,反復發作。疾病進展又可并發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嚴重影響勞動力和健康。目前對于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主要采用大量的抗生素如紅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祛痰藥如痰咳凈,解痙平喘藥如氨茶堿等,但這些藥物很容易產生耐藥性,不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停藥后且易反復發作,并有一定的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本中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效果明顯,無任何毒副作用。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0005]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06]麻黃5-9、五味子5-9、紫蘇葉7-12、黃芪12_15、蒲公英8_20、大青葉14_22、連翹6-15、蟬衣12-17、甘草14- 23、半枝蓮11-25、紫草15-30、黨參14-21、益母草14-28、生地12-15、陳皮 10-15、云苓 9-13、當歸 14-23。
[0007]優選地,麻黃6、五味子7、紫蘇葉10、黃芪13、蒲公英15、大青葉19、連翹10、蟬衣15、甘草20、半枝蓮18、紫草21、黨參18、益母草20、生地13、陳皮13、云苓12、當歸20。
[0008]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09](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麻黃、五味子、紫蘇葉、黃芪、蒲公英、大青葉、連翹、蟬衣、甘草、半枝蓮、紫草、黨參、益母草、生地、陳皮、云苓、當歸,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1: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分鐘。
[0010](2)將所述步驟(I)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11](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4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0012]本發明的藥理及效果如下:
[0013]本發明選取麻黃、五味子、紫蘇葉、黃芪、蒲公英、大青葉、連翹、蟬衣、甘草、半枝蓮、紫草、黨參、益母草、生地、陳皮、云苓和當歸等多味中藥制成中藥湯劑。
[0014]其中,麻黃,用于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
[0015]五味子,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0016]紫蘇葉,發表,散寒,理氣,和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頭痛無汗,氣喘,胸腹脹滿,嘔惡腹瀉,咽中梗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0017]黃芪,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
[0018]蒲公英,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0019]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0020]連翅,苦,微寒。歸肺、心、膽經,有廣譜抗菌作用。
[0021 ] 蟬衣,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
[0022]甘草,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0023]半枝蓮,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腫,定痛。
[0024]紫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
[0025]黨參,有抗胃黏膜損傷作用,該作用與其增強黏膜的細胞保護作用、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有關。
[0026]益母草,活血,祛瘀,調經,消水。
[0027]生地,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干舌絳。
[0028]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0029]云茶,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
[0030]當歸,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0031]將上述多味中藥原料經過煎煮制備成湯劑,對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效果顯著。
[0032]臨床資料:
[0033]為表明本發明藥物的治療效果,本發明經過1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進行系統的臨床研究,100例病例均來源黃島區中醫院內科。
[0034]治療組:按隨機方法選取50例,在原治療基礎上,停用所有治療藥物,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I個月。
[0035]對照組:按隨機方法選取50例,利用傳統西藥痰咳凈治療I個月。
[0036]兩組在病情、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
[0037]服用方法:治療組:每日早晚各一次服用本發明藥物,療程為I個月。對照組:給予痰咳凈lg,每日3次,餐后含服,療程為I個月。
[0038]觀察指標和方法
[0039]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標準。
[0040]治療組,顯效45例,進步5例,無效O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顯效20例,進步20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0%。兩組之間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具體實施方式】
[0041]實施例1
[0042]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43]麻黃5、五味子5、紫蘇葉7、黃芪12、蒲公英8、大青葉14、連翹6、蟬衣12、甘草14、半枝蓮11、紫草15、黨參14、益母草14、生地12、陳皮10、云苓9、當歸14。
[0044]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45](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麻黃、五味子、紫蘇葉、黃芪、蒲公英、大青葉、連翹、蟬衣、甘草、半枝蓮、紫草、黨參、益母草、生地、陳皮、云苓、當歸,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1: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分鐘。
[0046](2)將所述步驟(I)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47](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4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0048]實施例2
[0049]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50]麻黃9、五味子9、紫蘇葉12、黃芪15、蒲公英20、大青葉22、連翹15、蟬衣17、甘草23、半枝蓮25、紫草30、黨參21、益母草28、生地15、陳皮15、云苓13、當歸23。
[0051]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52](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麻黃、五味子、紫蘇葉、黃芪、蒲公英、大青葉、連翹、蟬衣、甘草、半枝蓮、紫草、黨參、益母草、生地、陳皮、云苓、當歸,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1: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分鐘。
[0053](2)將所述步驟(I)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54](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4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0055]實施例3 [0056]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57]麻黃6、五味子7、紫蘇葉10、黃芪13、蒲公英15、大青葉19、連翹10、蟬衣15、甘草20、半枝蓮18、紫草21、黨參18、益母草20、生地13、陳皮13、云苓12、當歸20。
[0058]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59](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麻黃、五味子、紫蘇葉、黃芪、蒲公英、大青葉、連翹、蟬衣、甘草、半枝蓮、紫草、黨參、益母草、生地、陳皮、云苓、當歸,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1: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分鐘。
[0060](2)將所述步驟(I)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6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61](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4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麻黃5-9、五味子5-9、紫蘇葉7-12、黃芪12-15、蒲公英8-20、大青葉14-22、連翹6-15、蟬衣12-17、甘草14-23、半枝蓮11-25、紫草15-30、黨參14-21、益母草14-28、生地12-15、陳皮10-15、云苓9-13、當歸14-2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黃6、五味子7、紫蘇葉10、黃芪13、蒲公英15、大青葉19、連翹10、蟬衣15、甘草20、半枝蓮18、紫草21、黨參18、益母草20、生地13、陳皮13、云苓12、當歸20。
【文檔編號】A61K36/804GK103432295SQ201310399954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5日
【發明者】于曉燕, 宋海平, 肖貽泰, 李守英, 薛童 申請人:于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