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的中藥制劑。該病多屬中醫眩暈、頭痛、肝風、肝郁、臟燥、經斷前后諸證之范疇。一般認為更年期高血壓的早期多為肝陽偏盛,中期多屬肝腎陰虛,晚期多屬陰陽兩虛。本發明本著養血益氣、滋養肝腎、平肝熄風、滋陰補陽、補心健脾的治則,選擇中藥烏藥葉、鹿銜草、枸骨葉、靈芝草、附子、陽雀花、木椒根、櫓罟子、一葉荻、榆蘑、夜合花、山皮條、雙腎草、樸松實、炙甘草,水煎成湯劑,經我院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到95.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6.6%,療效非常顯著。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更年期高血壓又稱絕經期高血壓,是指婦女在絕經年齡由于雌性激素逐漸衰退,表現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及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癥侯群,同時伴隨血壓升高(排除繼發性高血壓)。臨床多表現為:血壓升高,月經紊亂,陣發性潮熱,心煩汗出,失眠等癥狀,且血壓波動明顯,癥狀有多變性。婦女更年期高血壓的成因有著諸多因素,其中有兩種因素似為主導因素,一是更年期婦女的內分泌紊亂;二是更年期婦女的精神、神經方面的失調(或稱之為“反常”)。西醫多采用抗焦慮藥物、降壓類藥物等治療該病,但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容易造成藥物依賴,并且有較為嚴重的副作用。中醫治療該病有著副作用小、簡單易行、臨床效果顯著等優勢。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的中藥制劑。該病多屬中醫眩暈、頭痛、肝風、肝郁、臟燥、經斷前后諸證之范疇。一般認為更年期高血壓的早期多為肝陽偏盛,中期多屬肝腎陰虛,晚期多屬陰陽兩虛。中醫認為治療原則為養血益氣、滋養肝腎、平肝熄風、滋陰補陽、補心健脾。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烏藥葉3-10份、鹿銜草25-50份、枸骨葉15-25份、靈芝草5_10份、附子5-15份、陽雀花3-15份、木椒根5-15份、櫓罟子15-25份、一葉荻12-16份、榆蘑3_9份、夜合花8-15份、山皮 條9-13份、雙腎草20-30份、樸松實6_9份、炙甘草2_9份。
[0005]優選的,烏藥葉5份、鹿銜草35份、枸骨葉20份、靈芝草8份、附子12份、陽雀花10份、木椒根10份、櫓罟子20份、一葉荻14份、榆蘑6份、夜合花12份、山皮條11份、雙腎草25份、樸松實7份、炎甘草6份。
[0006]制備方法將上述中藥水煎制成湯劑。
[0007]方中:櫓罟子補脾養血;靈芝草補中益氣;夜合花疏肝解郁;山皮條寬中理氣、解郁;榆蘑滋補肝腎;鹿銜草補虛益腎;烏藥葉溫中理氣;雙腎草滋陰益腎;附子溫中補陽、溫補脾胃;炙甘草養心益氣;陽雀花補氣益腎;枸骨葉補肝腎,養氣血;樸松實平肝熄風;木椒根溫中、理氣、健脾;一葉荻健脾益腎。
[0008]臨床資料
[0009]1、一般資料所選94例門診病例均為女性,經臨床確診為更年期高血壓。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47例,年齡46~64歲,平均52.6歲,病程2個月~I年。對照組47例,年齡為47~65歲,平均53.4歲,病程2個月~I年。兩組在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0010]2、診斷標準更年期女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通常情況下,理想的血壓為120 /80mmHg,正常血壓為130 / 85mmHg以下,130-139 / 85_89mmHg為臨界高血壓,為正常高限;輕度高血壓的診斷標準:140-159 / 90-99mmHg為高血壓I期,此時機體無任何器質性病變,只是單純高血壓;中度高血壓的診斷標準:160-179 / 100-109mmHg為高血壓II期,此時有左心室肥厚、心腦腎損害等器質性病變,但功能還在代償狀態;重度高血壓的診斷標準:180 / IlOmmHg以上為高血壓III期,此時有腦出血、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等病變,已進入失代償期,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危險。
[0011]3、治療方法治療組服用本發明所述的中藥制劑,稱取烏藥葉5g、鹿銜草35g、枸骨葉20g、靈芝草8g、附子12g、陽雀花10g、木椒根10g、櫓罟子20g、一葉荻Hg、榆蘑6g、夜合花12g、山皮條Ilg、雙腎草25g、樸松實7g、炙甘草6g,水煎成湯劑,每日一劑,分早晚2次服用;對照組口服吲達帕胺,每次1.25mg,每日I次,早晨服用,加服維生素BI維生素B6,每次lmg,每日I次。四周一個療程,兩組均連服4個療程。
[0012]4、療效標準擬定療效標準如下。治愈:癥狀消失,血壓正常,隨訪I年無復發;有效:癥狀減輕,血壓正常或較治療前下降;無效:癥狀、血壓無改變。
[0013]5、治療結果兩組治療4個療程后療效比較,治療組47例,其中治愈13例(27.6% ),有效32例(68.1% ),無效2例(4.3% ),總有效率95.7% ;對照組47例,其中治愈5例(10.6%),有效31例(66%),無效11例(23.4% ),總有效率76.6%。兩組比較,治療組治愈率、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可比性(P〈0.05)。
[0014]6、典型病例患者,女,45歲,教師,2012年初診。自述停經半年,伴頭痛頭暈,失眠多夢,面部烘熱陣作,周身乏力,心悸,舌尖紅,苔薄微膩,脈沉細,測血壓18.6 / 13.4kPa,否認有高血壓病史,父母非高血壓病患者,給予本發明所述中藥制劑。稱取烏藥葉5g、鹿銜草35g、枸骨葉20g、靈芝草8g、附子12g、陽雀花10g、木椒根10g、櫓罟子20g、一葉荻Hg、榆蘑6g、夜合花12g、山皮條llg、雙腎草25g、樸松實7g、炎甘草6g,水煎成湯劑,每日一劑,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用兩個療程。復診:頭痛頭暈及乏力睡眠情況明顯改善,仍時發面部烘熱,舌脈同前,血壓16.3 / 12.5kPa,繼續服用兩個療程癥狀基本解除,血壓穩定在13.8 / 10.2kpa左右,完全康復,恢復正常工作與學習,隨訪半年內未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一:稱取烏藥葉5g、鹿銜草35g、枸骨葉20g、靈芝草8g、附子12g、陽雀花10g、木椒根10g、櫓苦子20g、一葉荻14g、榆蘑6g、夜合花12g、山皮條llg、雙腎草25g、樸松實7g、炎甘草6g,將上述中藥水煎制成湯劑。
[0016]實施例二:稱取烏藥葉3g、鹿銜草25g、枸骨葉15g、靈芝草5g、附子5g、陽雀花3g、木椒根5g、櫓苦子15g、一葉荻16g、榆蘑3g、夜合花8g、山皮條13g、雙腎草20g、樸松實9g、炙甘草2g,將上述中藥水煎制成湯劑。
[0017]實施例三:稱取烏藥葉10g、鹿銜草50g、枸骨葉25g、靈芝草10g、附子15g、陽雀花15g、木椒根15g、櫓罟子25g、一葉荻12g、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烏藥葉3-10份、鹿銜草25-50份、枸骨葉15-25份、靈芝草5_10份、附子5_15份、陽雀花3-15份、木椒根5-15份、櫓罟子15-25份、一葉荻12-16份、榆蘑3_9份、夜合花8_15份、山皮條9-13份、雙腎草20-30份、樸松實6-9份、炙甘草2_9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更年期高血壓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烏藥葉5份、鹿銜草35份、枸骨葉20份、靈芝草8份、附子12份、陽雀花10份、木椒根10份、櫓罟子20份、一葉荻14份、榆蘑6份、夜合花12份、山皮條11份、雙腎草25份、樸松實7份、炙甘草6份。
【文檔編號】A61K36/898GK103599368SQ201310576935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5日
【發明者】劉京偉 申請人:劉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