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由A方、B方、C方、D方、E方和F方制成,A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磁石15~40份、生川烏10~30份、?生草烏10~30份、生南星10~30份、生半夏10~30份、細辛5~15份、小皂角5~15份、?梔子10~30份、乳香5~30份、沒藥5~30份、全蝎5~30份;B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土木鱉20~40份、馬錢子20~40份、白芥子40~80份;C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樟腦10~30份、冰片10~30份;D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香油150~300份;E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氯氮卓酮20~50份。
【專利說明】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以及電腦的普及,使人們的運動量減少,鍛煉的缺乏及長時間的坐立,使人們容易出現頸肩背酸沉、腰腿關節疼痛、四肢麻木等癥狀。根據中醫“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理論,局部疼痛多由勞損后導致之氣滯血瘀或由風寒濕邪雜合致病。中醫常稱次為“痹癥”,臨床辨證多為“風、寒、濕邪痹阻經絡,至生瘀血癥、痰凝癥、腎陽不足等癥型。因此臨床必需堅持祛風寒、除痰濕、活血通絡、散結消腫止痛。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及其制備方法。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手段是,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由A方、B方、C方、D方和E方制成,A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磁石15~40份、生川烏10-30份、生草烏10~30份、生南星10~30份、生半夏10~30份、細辛5~15份、小皂角5~15份、桅子10-30份、乳香5~30份、沒藥5~30份、全蝎5~30份;B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土木鱉20-40份、馬錢子20-40份、白芥子40-80份;C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樟腦10-30份、冰片10-30份;D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香油150~300份;E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氯氮卓酮20-50份。
[0005]所述的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將A方中的藥物粉碎,過80目篩,混合均勻;②將B方中藥物分別用童便(10歲以下的童子尿)浸泡后,再用文火煮沸至童便將盡時撈出陰干后備用;③將D方中的香油加熱至80°C時,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土木鱉、馬錢子,待文火炸至200°C時,再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白芥子,當溫度至2300C時離火,至60°C時,再放入C方和E方中的藥物,制成漿狀備用;④將步驟①中制備的備用藥粉和步驟③中制得的備用的藥漿共為一處,再加陳醋調勻至稠膏狀,攤涂于帶防過敏膠的膏藥裱褙材料上即可。
[0006]本發明各中藥原料的藥理是:
本發明中川烏、草烏、細辛祛風除濕散寒、溫經化瘀止痛。南星、半夏、白芥子、皂角燥濕化痰、祛風解痙、消腫止痛。乳香、沒藥、桅子、樟腦、冰片散結消腫,通絡止痛。又病久入絡,非全蝎之蟲類藥不能刮骨搜風。同時,科學表明,關節病對陰、雨天氣敏感,是指大氣中有許多帶正、負電性的原子、離子和分子,當天氣轉壞時,一些帶不同電荷的氣體便會聚集在一起而互相吸引、互相撞擊,由此而發生放電的現象,而這種現象也肯定引起地面磁場的變化和人體生物電磁場的變化,破壞了人體生物電平衡,至使患病部血管脆性增加導致局部充血水腫,甚則刺激或壓迫神經末稍而產生疼痛感。故重用磁石以及時扭轉人體內被破壞的磁場而達快速止痛的作用。關鍵是方中運用了古今多元促透皮的樟腦、冰片和氯氮卓酮,可促進用藥局部的皮膚吸收而直達病所。以上藥理證明,本方對治療中醫所說的“痹癥”疼痛,包括落枕、急性扭傷,頸椎病、慢性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炎和退行性骨關節病都有一定的療效。
[0007]本發明制備的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的用法是:7天貼I次,每次貼患處4一6小時,5次為I療程。
【具體實施方式】[0008]實施例1
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由A方、B方、C方、D方和E方制成,A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磁石15克、生川烏10克、生草烏10克、生南星10克、生半夏10克、細辛5克、小皂角5克、桅子10克、乳香5克、沒藥5克、全蝎5克;B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土木鱉20克、馬錢子20克、白芥子40克;C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樟腦10克、冰片10克;D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香油150克;E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氯氮卓酮20克。
[0009]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將A方中的藥物粉碎,過80目篩,混合均勻;②將B方中藥物分別用童便100克浸泡后,再用文火煮沸至童便將盡時撈出陰干后備用;③將D方中的香油加熱至80°C時,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土木鱉、馬錢子,待文火炸至200°C時,再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白芥子,當溫度至230°C時離火,至60°C時,再放入C方和E方中的藥物,制成漿狀備用將步驟①中制備的備用藥粉和步驟③中制得的備用的藥漿共為一處,再加陳醋調勻至稠膏狀,然后取IOg攤涂于帶防過敏膠的膏藥裱褙材料上即可。
[0010]實施例2
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由A方、B方、C方、D方和E方制成,A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磁石40克、生川烏30克、生草烏30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細辛15克、小皂角15克、桅子3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全蝎30克;B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土木鱉40克、馬錢子40克、白芥子80克;C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樟腦30克、冰片30克山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香油300克;E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氯氮卓酮50克。
[0011]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將A方中的藥物粉碎,過80目篩,混合均勻;②將B方中藥物分別用童便200克浸泡后,再用文火煮沸至童便將盡時撈出陰干后備用;③將D方中的香油加熱至80°C時,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土木鱉、馬錢子,待文火炸至200°C時,再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白芥子,當溫度至230°C時離火,至60°C時,再放入C方和E方中的藥物,制成漿狀備用將步驟①中制備的備用藥粉和步驟③中制得的備用的藥漿共為一處,再加陳醋調勻至稠膏狀,然后取IOg攤涂于帶防過敏膠的膏藥裱褙材料上即可。
[0012]實施例3
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由A方、B方、C方、D方和E方制成,A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磁石30克、生川烏20克、生草烏20克、生南星20克、生半夏20克、細辛10克、小皂角10克、桅子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全蝎20克;B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土木鱉30克、馬錢子30克、白芥子60克;C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樟腦20克、冰片20克;D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香油220克;E方由下述重量的藥物組成,氯氮卓酮35克。
[0013]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將A方中的藥物粉碎,過80目篩,混合均勻;②將B方中藥物分別用童便150克浸泡后,再用文火煮沸至童便將盡時撈出陰干后備用;③將D方中的香油加熱至80°C時,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土木鱉、馬錢子,待文火炸至200°C時,再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白芥子,當溫度至230°C時離火,至60°C時,再放入C方和E方中的藥物,制成漿狀備用將步驟①中制備的備用藥粉和步驟③中制得的備用的藥漿共為一處,再加陳醋調勻至稠膏狀,然后取IOg攤涂于帶防過敏膠的膏藥裱褙材料上即可。
[0014]實施例4
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由A方、B方、C方、D方和E方制成,A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磁石27克、生川烏26克、生草烏25克、生南星23克、生半夏24克、細辛7克、小皂角8克、桅子21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全蝎25克;B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土木鱉35克、馬錢子25克、白芥子65克;C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樟腦25克、冰片21克;D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香油200克;E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氯氮卓酮40克。
[0015]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將A方中的藥物粉碎,過80目篩,混合均勻;②將B方中藥物分別用童便浸泡后,再用文火煮沸至童便將盡時撈出陰干后備用;③將D方中的香油加熱至80°C時,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土木鱉、馬錢子,待文火炸至200°C時,再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白芥子,當溫度至230°C時離火,至60°C時,再 放入C方和E方中的藥物,制成漿狀備用;④將步驟①中制備的備用藥粉和步驟③中制得的備用的藥漿共為一處,再加陳醋調勻至稠膏狀,攤涂于帶防過敏膠的膏藥裱褙材料上即可。
[0016]應用試驗
采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制備得到產品,臨床觀察了 2000例頭痛頭暈、頸項疼痛、腰痛、下肢放射痛、肢體麻木、肢體冷感、間歇性跛行等癥狀的患者,7天貼I次,每次貼患處4一6小時,5次為I療程。
[0017]療效判斷標準
①臨床痊愈:頭痛頭暈、頸項疼痛、腰痛、下肢放射痛、肢體麻木、肢體冷感、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消失;
顯效:頭痛頭暈、頸項疼痛、腰痛、下肢放射痛、肢體麻木、肢體冷感、間歇性跛行等癥狀顯著減輕;
有效:頭痛頭暈、頸項疼痛、腰痛、下肢放射痛、肢體麻木、肢體冷感、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有較大減輕;
無效:頭痛頭暈、頸項疼痛、腰痛、下肢放射痛、肢體麻木、肢體冷感、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沒有減輕或者加重。
[0018]遠期追訪臨床觀察及療效判斷標準
①時間:治療結束后一年或3飛年以上,追訪痊愈和復發情況;
②病例:追訪觀察所治愈的病例及復發情況。
[0019]臨床治療結果
采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制備得到產品,臨床觀察了 2000例頭痛頭暈、頸項疼痛、腰痛、下肢放射痛、肢體麻木、肢體冷感、間歇性跛行等癥狀的患者,7天貼I次,每次貼患處4一6小時,5次為I療程。治療結束一年后,1000例患者痊愈,920例患者顯效,32例有效,48例無效,痊愈50%、顯效率46%、有效率1.6%,無效率2.4%,總有效率97.6%(痊愈、顯效和有效),隨訪一年、三年、五年有效率分別為97.6%、94%、89%。
[0020]典型病例介紹
1、王某,男,45歲,家住鄭州市,教師,頭痛頭暈、頸項疼痛、腰痛嚴重,據患者自述,患病已經五年,多次到醫院就診,均無明顯效果。經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的藥物一個療程后,頭痛頭暈、頸項疼痛、腰痛等癥狀消失。治療結束后追訪三年以上未復發。
[0021]2、吳某,女,50歲,家住南樂縣,頸項疼痛、腰痛、下肢放射痛嚴重,患者自述多次到醫院治療,也多次使用別人的偏方,均無明顯效果。經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的藥物一個療程后,頸項疼痛、腰痛、下肢放射痛明顯減輕,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的藥物三個療程后,疼痛、腰痛、下肢放射痛消失。治療結束后追訪五年以上未復發。
[0022]3、劉某,男,49歲,肢體麻木、肢體冷感、間歇性跛行等癥狀嚴重,多次到醫院就診,均無明顯效果,經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的藥物一個療程后,肢體麻木、肢體冷感、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有所減輕,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的藥物三個療程后,肢體麻木、肢體冷感、間歇性跛行等癥狀顯著減輕,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的藥物五個療程后,肢體麻木、肢體冷感、間歇性跛行等癥狀 消失。治療結束后追訪一年以上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其特征在于,由A方、B方、C方、D方、E方和F方制成,A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磁石15~40份、生川烏10-30份、生草烏10-30份、生南星10~30份、生半夏10~30份、細辛5~15份、小皂角5~15份、桅子10~30份、乳香5~30份、沒藥5~30份、全蝎5~30份;B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土木鱉20-40份、馬錢子20~40份、白芥子40~80份;C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樟腦10~30份、冰片10~30份;D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香油150-300份;Ε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藥物組成,氯氮卓酮20~5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①將A方中的藥物粉碎,過80目篩,混合均勻;②將B方中藥物分別用童便浸泡后,再用文火煮沸至童便將盡時撈出陰干后備用;③將D方中的香油加熱至80°C時,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土木鱉、馬錢子,待文火炸至200°C時,再放入步驟②中用尿炙過的白芥子,當溫度至230°C時離火,至60°C時,再放入C方和E方中的藥物,制成漿狀備用;④將步驟①中制備的備用藥粉和步驟③中制得的備用的藥漿共為一處,再加陳醋調勻至稠膏狀,攤涂于帶防過敏膠的膏藥裱褙材料上即可。
【文檔編號】A61K36/8888GK103623160SQ201310583237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明者】武常流, 武配亮 申請人:武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