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痰蒙心神證型心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痰蒙心神證型心病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中藥制劑:天門冬12—15份,白前15—20份,厚樸8—10份,天麻20—25份,蘇子12—15份,香蘭10—12份,青皮20—25份,皂莢12—15份,川芎10—12份,紫菀15—20份,茯神25—30份,貝母12—15份,蟬蛻5—8份,木瓜25—30份。本發明將以上各種原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對痰蒙心神證型心病能夠標本兼治,且對身體有良好的調理作用。多年來,通過對100例此類患者的跟蹤調查統計,表明此藥方有效率達到100%,顯效率達到96%,治愈率達到92%。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痰蒙心神證型心病的中藥
[0001]【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治療痰蒙心神證型心病的中藥。
[0002]【背景技術】心的主要功能一是主血脈,具有推動血液在脈道中運行不息的作用;二是主神明,為人體精神和意識思維活動的中樞。心病,主要反映在心臟本身及其主血脈功能的失常,心神的意識思維等精神活動的異常,臨床常見心悸、怔忡、心痛、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神昏、神識錯亂、脈結代或促等癥狀。心病的證候包括心血虛證、心氣虛證、心火亢盛證、心脈痹阻證、痰蒙心神證等多種類型。本發明主要研究的是臨床常見的痰蒙心神證型心病,該證型系因痰濁蒙蔽心神而引起心神異常為主癥的證候,臨床表現有意識模糊,甚則昏不知人,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癡呆,喃喃獨語,舉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聲,并見面色晦滯,胸悶嘔惡,舌苔白膩,脈滑。中醫理論認為,本證多由感受濕濁之邪,阻遏氣機,或因情志不遂,氣機郁滯,氣不行津,津聚為痰,或痰濁挾肝風內擾,致痰濁蒙蔽而神志異常、痰濁內盛。目前,西醫治療該病治標不治本,副作用極大,且容易形成依賴性。
[0003]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按照“滌痰開竅、熄風止痙”治療原則,提供一種能治療痰蒙心神證型心病的中藥,采用該中藥不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復發,而且無任何副作用,對身體健康還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0004]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痰蒙心神證型心病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中藥制劑:天門冬12 —15份,白前15—20份,厚樸8一10份,天麻20—25份,蘇子12—15份,香蘭10—12份,青皮20—25份,阜莢12—15份,川彎10—12份,紫菀15—20份,茯神25— 30份,貝母12 —15份,蟬蛻5—8份,木瓜25— 30份。本發明的加工工藝為:將各種藥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規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藥顆粒,按照每小袋10克進行分裝,密閉,于陰涼、干燥處保存。飯后用開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為正常現象,混勻后全部服下,一日兩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為一個療程。服藥期間,忌煙酒、腥、冷、辣、油膩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學會合理減壓,積極參加戶外運動,放松心情,盡量避免熬夜。
[0005]本發明所采用的天門冬具`有潤肺清心的功效;采用的白前具有降氣化痰的功效;采用的厚樸具有行氣消積、燥濕除滿的功效;采用的天麻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的功效;采用的蘇子具有降氣消痰的功效;采用的香蘭具有散解郁氣的功效;采用的青皮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采用的皂莢具有有祛痰、開竅的功效;采用的川芎具有解郁、通達的功效;采用的紫菀具有潤肺下氣的功效;采用的茯神具有寧心安神、開心益智的功效;采用的貝母具有清肺心、解煩郁的功效;采用的蟬蛻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采用的木瓜具有平肝、和脾、化濕的功效。本發明將以上各種原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對痰蒙心神證型心病能夠標本兼治,且對身體有良好的調理作用。多年來,通過對100例此類患者的跟蹤調查統計,表明此藥方有效率達到100%,顯效率達到96%,治愈率達到92%。下面通過對有關數據的基本情況分析,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效果。
[0006]表一:患者人員結構情況性別病例數年齡組(歲)病例數職業病例數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痰蒙心神證型心病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中藥制劑:天門冬12—15份,白前15—20份,厚樸8—10份,天麻20—25份,蘇子12—15份,香蘭10 —12份,青皮20— 25份,皂莢12 —15份,川芎10 —12份,紫菀15 — 20份,茯神25—30份,貝母12 —15份,蟬蛻5— 8`份,木瓜25— 30份。
【文檔編號】A61K36/8988GK103656240SQ201310696901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孫麗 申請人:孫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