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它涉及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本發明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它是在制備治療神經官能癥藥物中的應用。所述神經官能癥為心血管神經官能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能有效改善心悸、胸痛、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等癥狀。本發明應用于制備治療神經官能癥藥物中。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具體涉及其在制備治療神經官能癥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2]神經官能癥是一種傳統的稱謂,目前國內外正式命名為神經癥,是一組主要表現為精神活動能力下降、煩惱、緊張、焦慮、抑郁、恐懼、強迫、疑病癥狀、分離癥狀、轉換癥狀或神經衰弱癥狀的精神障礙。
[0003]神經官能癥大多發生在青壯年,以16~40為發病率最高的人群。無明顯性別差異,主訴多而分散,缺乏內在聯系,癥狀多變而客觀檢查無疾病證據,體檢也無陽性體征,本癥雖不影響人的壽命,但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臨床上對精神、心理疾患應積極診斷和治療。本病中醫屬心悸、臟躁、虛實夾雜之癥。本藥運用中醫絡病理論,心悸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氣陰兩虛導致心絡的絡虛不榮(經絡之絡)和絡脈瘀阻(脈絡之絡)。絡虛不榮涵蓋了心肌細胞自律性的異常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的異常。
[0004]心血管神經癥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癥狀為主要表現、伴有神經癥狀的臨床綜合癥,是神經癥的一種特殊類型,多見于中年女性,年齡30~40歲,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約占具有心血管癥狀病人的10%。本病客觀檢查無疾病證據,病理上無器質性心臟病依據(心電圖常見竇性心動過速),發病過程中有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尤其是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臨床表現為心悸、胸痛、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等癥。常因過勞、精神創傷或情緒激動時加重,病情時好時壞,遷延不愈,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具體是制備治療神經官能癥藥物中的應用。
[0006]本發明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所述神經官能癥為心血管神經官能癥。
[0007]本發明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該中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人參1900~2300份、黃芪4540~5550份、地黃6050~7400份、麥冬5670~6930份、五味子3780~4620份、制乳香1130~1390份、制沒藥1130~1390份、當歸4530~5550份、川芎1130~1390份、路路630~770份、川牛膝4530~5550份、丹參3780~4620份、石菖蒲1700~2080份和益母草6 050~7390份。
[0008]本發明的應用中,該中藥的制法按下列步驟完成:
[0009]一、根據權利要求1提供的原料配方備料,將人參、黃芪、五味子、當歸、川芎、路路通、川牛膝、丹參、石菖蒲九味藥材水洗、烘干后,得A ;
[0010]二、將制乳香、制沒藥與A粉碎成細粉,得細粉B ;
[0011]三、取地黃、麥冬、益母草三味,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第二次加水10倍量,各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1.28~1.30的清膏C ;[0012]四、將清膏C與1/3量的細粉B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D ;
[0013]五、將細粉D與細粉B的剩余部分及輔料混勻,用95%乙醇泛丸,低溫干燥,分裝即得。
[0014]本發明還公開了含有上述中藥的藥物制劑為膠囊劑、片劑、沖劑、散劑、軟膠囊、滴丸劑或口服液。
[0015]本發明中藥還可以按常規的制備工藝,制成藥劑學可接受的任意常規劑型,例如膠囊劑、片劑、沖劑、散劑、軟膠囊、滴丸劑或口服液等。為使所述劑型能夠實現,需在制備這些劑型時加入藥學可接受的輔料,例如:填充劑、崩解劑、潤滑劑、助懸劑、粘合劑、甜味劑、矯味劑、防腐劑、基質等。填充劑包括:淀粉、預膠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殼素、微晶纖維素、蔗糖等;崩解劑包括:淀粉、預膠化淀粉、微晶纖維素、羧甲基淀粉鈉、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羥丙纖維素、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等;潤滑劑包括:硬脂酸鎂、十二烷基硫酸鈉、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懸劑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纖維素、蔗糖、瓊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粘合劑包括,淀粉漿、聚乙烯吡咯烷酮、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甜味劑包括:糖精鈉、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矯味劑包括:甜味劑及各種香精;防腐劑包括:尼泊金類、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及其鹽類、苯扎溴銨、醋酸氯乙定、桉葉油等;基質包括:PEG6000,PEG4000,蟲蠟等。
[0016]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有效改善心悸、胸痛、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等癥狀。
[0017]中國專利ZL01138944.3公開了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及其制法。該專利未公開該藥物治療神經官能癥的應用,本發明在該專利技術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研究后證實,證明本發明的中藥對神經官能癥有良好的治療和改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的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它是在制備治療神經官能癥藥物中的應用。
[0019]【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神經官能癥為心血管神經官能癥。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0020]【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的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用量,按活性組分原料藥總重量計,為6~18克/日,每日服用1-3次。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21]【具體實施方式】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該中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人參1900~2300份、黃芪4540~5550份、地黃6050~7400份、麥冬5670~6930份、五味子3780~4620份、制乳香1130~1390份、制沒藥1130~1390份、當歸4530~5550份、川芎1130~1390份、路路630~770份、川牛膝4530~5550份、丹參3780~4620份、石菖蒲1700~2080份和益母草6050~7390份。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0022]【具體實施方式】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該中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人參2150份、黃芪5000份、地黃6700份、麥冬6300份、五味子4200份、制乳香 1260份、制沒藥1260份、當歸5000份、川芎1260份、路路通700份、川牛膝5000份、丹參4200份、石菖蒲1890份和益母草6870份。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0023]【具體實施方式】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該中藥的制法按下列步驟完成:
[0024]一、根據權利要求1提供的原料配方備料,將人參、黃芪、五味子、當歸、川芎、路路通、川牛膝、丹參、石菖蒲九味藥材水洗、烘干后,得A ;
[0025]二、將制乳香、制沒藥與A粉碎成細粉,得細粉B ;
[0026]三、取地黃、麥冬、益母草三味,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第二次加水10倍量,各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1.28~1.30的清膏C ;
[0027]四、將清膏C與1/3量的細粉B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D ;
[0028]五、將細粉D與細粉B的剩余部分及輔料混勻,用95%乙醇泛丸,低溫干燥,分裝即得。
[0029]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0030]【具體實施方式】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中藥的該藥物制劑為膠囊劑、片劑、沖劑、散劑、軟膠囊、滴丸劑或口服液。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0031]通過以下實施例驗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32]實施例1
[0033]本實施例所述的治療冠心病中藥的制法按下列步驟完成:
[0034]一、根據權利要求1提供的原料配方備料,將人參、黃芪、五味子、當歸、川芎、路路通、川牛膝、丹參、石菖蒲九味藥材水洗、烘干后,得A ;
[0035]二、將制乳香、制沒藥與A粉碎成細粉,得細粉B ;
[0036]三、取地黃、麥冬、益母草三味,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第二次加水10倍量,各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1.28~1.30的清膏C ;
[0037]四、將清膏C與1/3量的細粉B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D ;
[0038]五、將細粉D與細粉B的剩余部分及輔料混勻,用95%乙醇泛丸,低溫干燥,分裝即得。
[0039]為闡明本發明中藥治療心血管神經官能癥的臨床療效,用按實施例1方法制得的膠囊(以下稱本發明藥物)進行了如下臨床試驗。
[0040]1.材料和方法
[0041]1.1研究對象
[0042]于2008年12月~2013年3月入住醫院(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105例心血管神經癥患者為入選對象,年齡20~57歲,平均38.5歲,其中男42例,女63例;病程2月~13年,平均病程2.47年。
[0043]入選標準:均主訴心悸、呼吸困難、心前區疼痛或心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多汗、手足發冷、雙手震顫、尿頻等),伴隨多夢、失眠、心煩、頭暈、耳鳴等;通過詳細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排除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
[0044]排除標準:有腦、肺、肝、腎等重要臟器疾患;患者及其家屬不同意入選為研究對象。
[0045]分組:將入選的105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55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方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0046]1.2治療方法
[0047]治療前兩周停用其它抗失眠藥物。
[0048]治療組:采用本發明藥物(哈藥集團中藥二廠提供)治療。每日2次,每次6g,連用4周,隨訪4個月。
[0049]對照組:予安定(2.5~5mg/次,2次/日)(山東新華制藥廠)、VBi (10~30mg/次,2次/日)(山東新華制藥廠)、谷維素(IOmg/次,2次/日)(石家莊市康達制藥廠)口服連用4周,隨訪4個月。
[0050]1.3療效的評定
[0051]療效分為治愈、好轉和無效3個等級。
[0052]治愈:自覺癥狀全部消失,不影響工作和生活;好轉:自覺癥狀部分消失,輕度影響工作和生活;無效:自覺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0053]1.4統計學方法
[0054]所有數據錄入SPSSll統計軟件,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進行有效性的組間差異的統計學分析,采用X2檢驗進行總有效率組間差異的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
學意義。
[0055]1.5 結果
[0056]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見下表1所示。
[0057]表1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表
[0058]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它是在制備治療神經官能癥藥物中的應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神經官能癥為心血管神經官能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用量,按活性組分原料藥總重量計,為6~18克/日,每日服用1-3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該中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人參1900~2300份、黃芪4540~5550份、地黃6050~7400份、麥冬5670~6930份、五味子3780~4620份、制乳香1130~1390份、制沒藥1130~1390份、當歸4530~5550份、川芎1130~1390份、路路630~770份、川牛膝4530~5550份、丹參3780~4620份、石菖蒲1700~2080份和益母草6050~7390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該中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人參2150份、黃芪5000份、地黃6700份、麥冬6300份、五味子4200份、制乳香1260份、制沒藥1260份、當歸5000份、川芎1260份、路路通700份、川牛膝5000份、丹參4200份、石菖蒲1890份和益母草6870份。
6.根據權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該中藥的制法按下列步驟完成: 一、根據權利要求1提供的原料配方備料,將人參、黃芪、五味子、當歸、川芎、路路通、川牛膝、丹參、石菖蒲九味藥材水洗、烘干后,得A ; 二、將制乳香、制沒藥與A粉碎成細粉,得細粉B; 三、取地黃、麥冬、益母草三味,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第二次加水10倍量,各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1.28~1.30的清膏C ; 四、將清膏C與1/3量的細粉B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D; 五、將細粉D與細粉B的剩余部分及輔料混勻,用95%乙醇泛丸,低溫干燥,分裝即得。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的該藥物制劑為膠囊劑、片劑、沖劑、散劑、軟膠囊、滴丸劑或口服液。
【文檔編號】A61P9/10GK103638296SQ201310716864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3日
【發明者】單鈺毓, 李云濤, 王麗娜, 陳玉, 任瑞濤, 吳志軍, 肇靜靜, 李殿明, 王英新 申請人:哈藥集團中藥二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