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內科理療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內科理療帶。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在對病人進行理療過程中,常常需要對疾病部位給藥并進行按摩,有些部位病人可以自行進行,但有些部位則需要他人進行持續找穴按摩,不但給病人增加了痛苦,也給理療人員帶來較大的勞動強度。磁療是以磁場作用于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布、電荷微粒的運動、肌膜系統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組織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改變,產生鎮痛、消腫、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等作用。磁療在我國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人們就開始用天然的磁石治病。近年來,因磁療使用方法簡單,安全可靠,無損傷,無痛苦,已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深受廣大病人歡迎。熱療是利用熱源將熱傳入人體的治療方法。有改善局部循環,消腫、止痛和緩解粘連的作用。現有技術中也有將熱療和磁療結合為一體的醫療器械,但是大多結構復雜,價格高,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應用不夠廣泛。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理療效果好的內科理療帶,減輕了理療人員的勞動強度。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內科理療帶,包括理療帶本體,理療帶本體的中間部位設有理療腔,理療腔依次由皮膚接觸層、藥物層、加熱層、底層組成,皮膚接觸層的表面設有按摩凸點,按摩凸點上設有透藥孔,透藥孔直接與藥物層相通,加熱層通過導線連接有電源連接件。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加熱層與底層之間設有永磁體。所述永磁體均勻分布。所述理療帶本體的兩端分別設有可以相互粘接的尼龍鉤和尼龍毛。所述藥物層的厚度為L 0-1.2cm。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內科理療帶包括理療帶本體,理療帶本體的中間部位設有理療腔,理療腔依次由皮膚接觸層、藥物層、加熱層、底層組成,皮膚接觸層的表面設有按摩凸點,按摩凸點上設有透藥孔,透藥孔直接與藥物層相通,加熱層通過導線連接有電源連接件,使用時,可以將皮膚接觸層與皮膚接觸進行藥物理療,同時可以加熱藥物使理療效果更好,另外,也可以將底層與皮膚接觸進行磁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理療效果好,減輕了理療人員的勞動強度。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內科理療帶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1中A-A向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理療帶本體,2-尼龍鉤,3-尼龍毛,4-理療腔,5-按摩凸點,6_透藥孔,7_導線,8-電源連接件,9-皮膚接觸層,10-藥物層,11-加熱層,12-永磁體,13-底層。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一種內科理療帶,包括理療帶本體I,理療帶本體I的兩端分別設有可以相互粘接的尼龍鉤2和尼龍毛3,理療帶本體I的中間部位設有理療腔4,理療腔4依次由皮膚接觸層9、藥物層10、加熱層11、底層13組成,皮膚接觸層9的表面設有按摩凸點5,按摩凸點5上設有透藥孔6,透藥孔6直接與藥物層10相通,加熱層11與底層13之間設有永磁體12,永磁體12均勻分布,加熱層11通過導線7連接有電源連接件8,藥物層10的厚度為1.0-1.2cm。使用時,可以將皮膚接觸層9與皮膚接觸進行藥物理療,同時可以加熱藥物使理療效果更好,另外,也可以將底層13與皮膚接觸進行磁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理療效果好,減輕了理療人員的勞動強度。
權利要求1.一種內科理療帶,包括理療帶本體(I ),其特征在于:理療帶本體(I)的中間部位設有理療腔(4),理療腔(4)依次由皮膚接觸層(9)、藥物層(10)、加熱層(11)、底層(13)組成,皮膚接觸層(9)的表面設有按摩凸點(5),按摩凸點(5)上設有透藥孔(6),透藥孔(6)直接與藥物層(10)相通,加熱層(11)通過導線(7)連接有電源連接件(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科理療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層(11)與底層(13)之間設有永磁體(12)。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內科理療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體(12)均勻分布。
4.如權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內科理療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療帶本體(I)的兩端分別設有可以相互粘接的尼龍鉤(2)和尼龍毛(3)。
5.如權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內科理療帶,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層(10)的厚度為 1.0-1.2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科理療帶,包括理療帶本體,理療帶本體的中間部位設有理療腔,理療腔依次由皮膚接觸層、藥物層、加熱層、底層組成,皮膚接觸層的表面設有按摩凸點,按摩凸點上設有透藥孔,透藥孔直接與藥物層相通,加熱層通過導線連接有電源連接件,使用時,可以將皮膚接觸層與皮膚接觸進行藥物理療,同時可以加熱藥物使理療效果更好,另外,也可以將底層與皮膚接觸進行磁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理療效果好,減輕了理療人員的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A61M37/00GK202982938SQ20132001702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4日
發明者劉宏偉, 趙華 申請人:劉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