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26813閱讀:3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病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病床,尤其是一種適用于動靜脈造瘺術后患者使用的病床。
背景技術
作為尿毒癥病人透析治療生命通道的建立,通常給予實施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即運用血管外科技術人為地建立一條動靜脈之間的短路,為血液透析提供長期而有效地進行循環的血管通路。術后護理時,患者因造瘺上肢位置不當易出現動靜脈內瘺阻塞,為防止此情況發生,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被子或衣服墊在造瘺上肢下面進行支撐,很不方便,不能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病床,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動靜脈內瘺術后患者造瘺上肢不能得到有效支撐易出現動靜脈內瘺阻塞的問題。為達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病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上設置有用于支撐動靜脈造瘺上肢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設置在床板上的底座、豎直的支撐桿和設置在支撐桿頂端的水平支撐板。所述支撐桿由套裝為一體的外管和內管組成,所述外管上沿其高度方向間隔設有多個高度調節孔,所述內管上設有一連接孔,一銷軸穿過所述外管的任一高度的高度調節孔及所述內管的連接孔將所述內管套裝在所述外管內,所述支撐板設置在所述內管的頂端。所述支撐板傾斜于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側邊設置,傾斜角度為20 45°。所述底座包括上水平側板、下水平側板和于上、下水平側板的一側邊緣處固連上、下側板的豎直側板,所述底座由其上平側板和下水平側板之間的空間卡裝在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側邊上,并由連接螺栓連接上平側板和下水平側板。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上覆有柔性襯墊。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在病床上設置支架,可有效支撐動靜脈內瘺術后患者的造瘺上肢,防止由于造瘺上肢位置不當而出現動靜脈內瘺阻塞的問題;通過將支架的支撐桿由套裝為一體的外管和內管組成,可調節支撐桿的高度,適用于各種體型患者。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病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支撐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參照圖1至圖3所不,本實施例一種病床,包括床板I,在床板I上設置有用于支撐動靜脈造瘺上肢的支架2,支架2包括設置在床板I上的底座2-1、豎直的支撐桿2-2和設置在支撐桿2-2頂端的水平支撐板2-3。使用時,患者只需將其造瘺上肢置于水平支撐板2-3上即可得到有效支撐。為便于調節支架2的高度,以適用于不同體型的患者,支撐桿2-2由套裝為一體的外管2-2-1和內管2-2-2組成,外管2-2-1上均沿高度方向間隔設有多個高度調節孔2-2-3,內管2-2-2上設有一連接孔(被銷軸3及外管2_2_1擋住,不可見,未示出),一銷軸3穿過外管2-2-1上的任一高度調節孔2-2-3和內管2-2-2的連接孔,將內管2_2_2套裝在外管2-2-1內,支撐板2-3設置在內管2-2-2的頂端。則需要調節支架2的高度時,只需拔出銷軸3,將內管2-2-2向上拔至合適高度后再通過銷軸3將內管2-2-2定位連接在外管2~2~1上即可。由于患者的造瘺上肢一般是向胸前彎曲的,則支撐板2-3傾斜于床板I的長度方向側邊1-1設置,傾斜角度α為20 45° ,可根據具體使用情況設置傾斜角度α的具體角度值。底座2-1包括上水平側板2-1-1、下水平側板2-1-2和于上水平側板2_1_1、下水平側板2-1-2的一側邊緣處固連上、下側板2-1-1、2-1-2的豎直側板2_1_3,上、下側板2-1-U2-1-2設有同軸的螺栓連接孔2-1-4,底座2_1安裝在床板I上時,通過其上平側板2-1-1和下水平側板2-1-2之間的空間卡裝在床板I的長度方向側邊1-1上,并由連接螺栓4穿設在連接螺栓孔2-1-4上連接上平側板2-1-1和下水平側板2-1-2進行固定。為提高舒適度,支撐板2-3的上表面上覆有柔性襯墊2-4。柔性襯墊2-4可以是海綿墊或布墊等,可通過粘貼或捆綁的方式設置在支撐板2-3的上表面上。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病床,包括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上設置有用于支撐動靜脈造瘺上肢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設置在床板上的底座、豎直的支撐桿和設置在支撐桿頂端的水平支撐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由套裝為一體的外管和內管組成,所述外管上沿其高度方向間隔設有多個高度調節孔,所述內管上設有一連接孔,一銷軸穿過所述外管的任一高度的高度調節孔及所述內管的連接孔將所述內管套裝在所述外管內,所述支撐板設置在所述內管的頂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傾斜于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側邊設置,傾斜角度為20 45°。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上水平側板、下水平側板和于上、下水平側板的一側邊緣處固連上、下側板的豎直側板,所述底座由其上平側板和下水平側板之間的空間卡裝在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側邊上,并由連接螺栓連接上平側板和下水平側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上覆有柔性襯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病床,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動靜脈內瘺術后患者造瘺上肢不能得到有效支撐易出現動靜脈內瘺阻塞的問題。一種病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上設置有用于支撐動靜脈造瘺上肢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設置在床板上的底座、豎直的支撐桿和設置在支撐桿頂端的水平支撐板。通過在病床上設置支架,可有效支撐動靜脈內瘺術后患者的造瘺上肢,防止由于造瘺上肢位置不當而出現動靜脈內瘺阻塞的問題;通過將支架的支撐桿由套裝為一體的外管和內管組成,可調節支撐桿的高度,適用于各種體型患者。
文檔編號A61G7/075GK203060115SQ201320060328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4日
發明者劉桂美 申請人:劉桂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