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護理推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護理推車。
背景技術:
目前,醫護人員在為病人處理患處或注射藥物時,通常將藥品等醫用品放入護理推車中,一般的推車只簡單的分為上下兩層平臺,把藥品、消毒用具、注射用具等都混放在上面,比較雜亂,由于推車面積小,醫用品不能全部拿出使用,使用不方便,工作效率較低,由于衛生條件較高,普通的消毒處理不能達到要求。常用的護理推車推手都為固定的,病人或醫護人員不小心碰到推手,容易造成藥品互相碰撞損傷,給醫護人員帶來很大的困擾。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 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新型護理推車,通過在車架上端設有藥品放置架,在藥品放置架右側設有器械擺放板,抽出器械擺放板達到寬敞的護理操作臺。在車架右側設有消毒柜,消毒柜內部設有紫外線燈,用于簡單的消毒殺菌處理。在車架左側設有空腔,空腔內部設有推手,推手使用時取出,避免病人或醫護人員碰撞到推手上造成藥瓶等器械損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護理推車,包括車架、護理器械箱,所述車架上端設有藥品放置架,所述藥品放置架下部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器械擺放板,所述車架下面設有護理器械箱,所述護理器械箱下面設有兩層抽屜,所述抽屜內壁設有限位槽,所述護理器械箱右側設有消毒柜,所述消毒柜內部設有紫外線燈,所述消毒柜柜門外側設有開關,所述消毒柜下面設有垃圾桶,所述車架左側設有空腔,所述空腔內部設有推手,所述車架左端設有置放平臺,所述置放平臺上面設有圍欄,所述車架下面設有萬向輪。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結構合理,方便實用,成本低,利于推廣,易于操作。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新型護理推車結構示意圖:圖中:1-車架;2_藥品放置架;3_器械擺放板;4_護理器械箱;5-抽屜;6_限位槽; 消毒柜;8-紫外線燈;9_開關;10-垃圾桶;11-空腔;12-推手;13-置放平臺;14-圍欄;
15-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由圖1可知,一種新型護理推車,包括車架1、護理器械箱4,所述車架I上端設有藥品放置架2,所述藥品放置架2下部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器械擺放板3,使用時將器械擺放板3抽出,使護理操作臺更寬敞,將醫用品放在操作臺上使用方便,拿取節省時間。所述車架I下面設有護理器械箱4,醫護人員可將手術器械等用品放入護理器械箱4中,拉出護理器械箱4即可使用,干凈衛生。所述護理器械箱4下面設有兩層抽屜5,所述抽屜5內壁設有限位槽6,在限位槽6中插入插片將一個抽屜分成若干份,可放入不同容量的藥瓶,使藥瓶放入推車內更平穩安全,需要最大容量的抽屜時把插片拿掉即可。所述護理器械箱4右側設有消毒柜7,所述消毒柜7內部設有紫外線燈8,所述消毒柜7柜門外側設有開關9,醫護人員可將器械用品放入消毒柜7中關上柜門打開開關9進行簡單消毒處理,提高衛生條件。所述消毒柜7下面設有垃圾桶10,所述車架I左側設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內部設有推手12,醫護人員使用推手時將推手拿出,安裝到車架I上部安裝使用,不使用時可將推手12放入空腔11內,避免由于其他人員不小心碰到推手12造成推車內藥瓶互相碰撞損傷。所述車架I左端設有置放平臺13,所述置放平臺13上面設有圍欄14,可放入洗手液等物品。所述車架I下面設有萬向輪15。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取出推手12調整到適合角度,檢查紫外線燈8是否能正常使用。采用本實用新型,可將藥品、器械用品等分類擺放,使用安全衛生,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工 作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護理推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護理器械箱,所述車架上端設有藥品放置架,所述藥品放置架下部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器械擺放板,所述車架下面設有護理器械箱,所述護理器械箱下面設有兩層抽屜,所述抽屜內壁設有限位槽,所述護理器械箱右側設有消毒柜,所述消毒柜內部設有紫外線燈,所述消毒柜柜門外側設有開關,所述消毒柜下面設有垃圾桶,所述車架左側設有空腔,所述空腔內部設有推手,所述車架左端設有置放平臺,所述置放平臺上面設 有圍欄,所述車架下面設有萬向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護理推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包括車架、護理器械箱,所述車架上端設有藥品放置架,所述藥品放置架下部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器械擺放板,所述車架下面設有護理器械箱,所述護理器械箱下面設有兩層抽屜,所述抽屜內壁設有限位槽,所述護理器械箱右側設有消毒柜,所述消毒柜內部設有紫外線燈,所述消毒柜柜門外側設有開關,所述消毒柜下面設有垃圾桶,所述車架左側設有空腔,所述空腔內部設有推手,所述車架左端設有置放平臺,所述置放平臺上面設有圍欄,所述車架下面設有萬向輪。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結構合理,方便實用,成本低,利于推廣,易于操作。
文檔編號A61G12/00GK203122882SQ20132013630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5日
發明者李紫坤, 李巖松 申請人:李紫坤, 李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