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包括儲漿池及其附屬連接管路,所述的儲漿池:包括左右兩個獨立的腔體,兩腔體之間通過一個雙層膜片構成的單向活瓣相連;儲漿池頂設有與外腔相通的分離血漿進口,與內腔相通的凈化后血漿進口;血漿儲存袋袋底設有作為內腔流出口的回流血漿出口,作為外腔流出口的凈化血漿出口。本實用新型的應用解決了復雜治療方式聯合后體外循環容量過大這一問題,使得治療更便捷安全;通過內外腔的設計和運行時液體流速差的構建實現了肝衰竭患者的血漿在體外多次流經吸附濾過凈化循環,形成高效循環通路,避免無效循環,從而可以發揮出更佳的治療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生物醫學【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為一種用于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血漿儲存袋。
【背景技術】
[0002]肝衰竭病情危重,進展迅速,病死率極高,對于肝衰竭的治療一直是世界性難題。人工肝替代治療能暫時替代肝臟功能,清除肝衰竭相關毒素,促進肝細胞再生,已經成為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的一個重要手段。人工肝治療分為生物型人工肝與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因受限于缺乏功能強大的細胞源及高效的生物反應器,一直未進入臨床應用,目前國際上廣泛應用、效果最為顯著的為非生物性人工肝。非生物人工肝的基本手段為:有血漿置換、血液(或血漿)吸附、血液透析、血液濾過、白蛋白透析等。鑒于不同的治療手段針對不同分子量區間的毒素進行清除,效果也各不相同,單一的治療手段能取得的療效有限,目前多種治療手段為非生物人工肝的發展趨勢。
[0003]國外非生物人工肝代表性的方法為分子吸附再循環系統(MARS)與成分血漿分離吸附濾過系統(Prometheus)。MARS系統將白蛋白透析與吸附、透析以并聯的方式相連接,以20%的白蛋白為媒介進行循環凈化透析。但MARS治療因透析膜毒素交換效率過低,蛋白凈化循環中大量人血白蛋白最終得不到充分利用,缺乏對患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物質的補充,臨床療效受一定影響。與MARS治療系統類似的Prometheus系統將成分血漿分離吸附后再進行血液透析濾過,與MARS系統相比,大大減少白蛋白用量,但血漿分離器與血液濾過器串聯進行,大大增加了系統運行的不穩定性,臨床操作困難,且體外循環容量至少600ml以上,對重癥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極大,患者往往難以耐受,故在國內外并未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
[0004]國內,非生物人工肝治療以血漿置換為主,效果較MARS更為突出。但完成一次血漿置換需要使用新鮮血漿3000ml左右,而一個療程的人工肝治療需要進行5-6次血漿置換,對于血漿的用量極大,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臨床治療對于血漿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血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量病患難以得到有效的救治。而如何能綜合應用現有各種治療方法的優點,實現血漿置換過程中大量廢棄血漿的循環再利用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0005]目前,生物型人工肝治療系統中偶有用到單純儲液池用以儲存血漿,但由于構造簡單,處理后的血漿與未處理的血漿在同一腔體內混合,使得血漿凈化效率低下。中國專利申請200720058961.3公開了一種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統用雙腔儲液池。但在應用該雙腔儲液池的單向流動是通過蠕動泵的抽吸作用實現的,在收集血漿及遭遇意外停泵等機械故障和操作錯誤時,雙腔內的液體會混合。中國專利申請201010281676.4公開了另一種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統用組合式儲液池,因雙池體分離,使用安放不便,單一管路式單向閥容易導致血漿堵塞,因而難以應用。目前,在非生物人工肝的聯合治療系統中尚無應用儲漿裝置的設計。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將血漿置換與血漿吸附、血液濾過三種方法便捷有效的結合起來用于治療,解決多種治療模式的聯合過程中體外循環血容量過大的難題,使肝衰竭患者血漿多次流經吸附濾過凈化單元,形成高效循環通路,減少無效循環,起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0007]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8]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它包括儲漿池及其附屬連接管路,儲漿池包括第一液體儲存室和第二液體儲存室,兩室內側壁相連,內側壁底部設有第一單向活瓣、第二單向活瓣兩個雙層膜片構成的單向活瓣,單向活瓣的瓣葉位于第一液體儲存室,管口進入第二液體儲存室,保證液體只能從第二液體儲存室流入第一液體儲存室;內側壁頂部在上開有第一氣壓平衡孔、第二氣壓平衡孔,用以平衡第一液體儲存室與第二液體儲存室的氣壓;儲漿池頂設有與第一液體儲存室相通的分離血漿進口,與第二液體儲存室相通的凈化后血漿進口,第二液體儲存室頂部設有大氣通氣孔;儲漿池底外側壁底設有作為第一液體儲存室流出口的凈化血漿出口,作為第二液體儲存室流出口的回流血漿出口。
[0009]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分離血漿進口、凈化后血漿進口、凈化血漿出口、回流血漿出口分別連接有配套連接管路,配套連接管路上分別套有一個活動卡夾,為第一活動卡夾、第二活動卡夾、第三活動卡夾、第四活動卡夾,配套連接管路通過旋鈕接頭與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的各管路相連接。
[0010]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的大氣通氣孔直徑0.4cm,內設有濾膜。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創新性的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系統應用專用方形儲漿池后,解決了復雜治療方式聯合后體外循環容量過大這一問題,使得治療更便捷安全;通過第一、第二液體儲存室的設計和運行時液體流速差的構建實現了肝衰竭患者的血漿在體外多次流經吸附濾過凈化循環,形成高效循環通路,同時已經凈化過的血漿與未經凈化過的血漿通過單向活瓣實現隔離,使返回人體的返回人體的血漿經過至少一個循環以上的凈化處理,避免無效循環,從而可以發揮出更佳的治療效果。第一、第二液體儲存室內側壁留有雙單向活瓣,能預防血漿中部分絮狀凝集物堵塞帶來的液流不穩定,雙氣壓平衡孔及大氣通氣孔的存在進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0012]本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構造簡單易,用于收集血漿置換中廢棄血漿,能將置換、濾過、吸附等血液凈化方法并聯結合起來,通過兩室循環實現廢棄血漿的多次的吸附、濾過凈化,得以再利用置換回輸人體。其兩室結構及單向活瓣設計避免未經有效凈化的血漿直接回輸體內的情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包括圖1A、圖1 B、圖1 C。
[0014]圖1 A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的主視圖。
[0015]圖1 B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的俯視圖。
[0016]圖1 C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的三維視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應用示意圖。[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應用的單向活瓣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分離血漿進口 1、凈化后血漿進口 2、凈化血漿出口 3、回流血漿出口 4、第一單向活瓣5、第二單向活瓣6、第一氣壓平衡孔7、第二氣壓平衡孔8、大氣通氣孔9、第一活動卡夾10、第二活動卡夾U、第三活動卡夾12、第四活動卡夾13、第一液體儲存室14、第二液體儲存室15、主血泵16、血漿分離器17、血漿分離泵18、返漿泵19、一級膽紅素吸附器20、方形儲漿池21、循環泵22、高通量濾過器23、活性炭吸附器24。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1]參見圖1 (圖1A、圖1B、圖1 C),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血漿儲存袋,包括血漿儲存袋及其附屬連接管路,所述的血漿儲存袋:包括一個外袋7和一個內袋8,兩袋容量可變,優選外袋容量1000ml,內袋容量500ml,兩袋均可采用醫用PVC制成。頂端粘合相連,使得內袋8垂懸于外袋7之內,內袋8構成儲存液體的內腔,內袋8與外袋7間構成儲存液體的外腔,內外腔體之間通過一個雙層膜片構成的單向活瓣4 (如圖3所示)相連,保證液體只能從內腔流入外腔;血漿儲存袋袋頂設有與外腔相通的分離血漿進口 1,與內腔相通的凈化后血漿進口 2 ;血漿儲存袋袋底設有作為內腔流出口的回流血漿出口 6,作為外腔流出口的凈化血漿出口 5。
[0022]所述的四開口分離血漿進口 1、凈化后血漿進口 2、凈化血漿出口 5、回流血漿出口6進一步分別連接有配套連接管路,采用醫用PVC制成,連接管路較優方案為內徑3.4,外徑
5.6_,泵管內徑6.5,外徑10.0mm0配套連接管路上分別套有一個活動卡夾,為第一活動卡夾9、第二活動卡夾10、第三活動卡夾11、第四活動卡夾12,配套連接管路通過旋鈕接頭與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的各管路相連接。
[0023]所述的內袋8頂部設有掛環3,用于懸掛血漿儲存袋。
[0024]參見圖1,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它包括儲漿池及其附屬連接管路,儲漿池包括第一液體儲存室和第二液體儲存室,兩室內側壁相連,兩室容量可變,優選容量均為500ml,兩袋均可采用醫用PVC硬化后制成,壁厚4mm。內側壁底部設有第一單向活瓣、第二單向活瓣兩個雙層膜片構成的單向活瓣(如圖3所示),瓣葉位于第一液體儲存室,管口進入第二液體儲存室,保證液體只能從第二液體儲存室流入第一液體儲存室;內側壁頂部在上開有第一氣壓平衡孔、第二氣壓平衡孔,開口直徑3mm,用以平衡第一液體儲存室與第二液體儲存室的氣壓;儲漿池頂頂設有與第一液體儲存室相通的分離血漿進口,與第二液體儲存室相通的凈化后血漿進口,第二液體儲存室頂部設有大氣通氣孔(直徑4_);儲漿池底外側壁底設有作為第一液體儲存室流出口的凈化血漿出口,作為第二液體儲存室流出口的回流血漿出口。
[0025]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四開口分離血漿進口、凈化后血漿進口、凈化血漿出口、回流血漿出口分別連接有配套連接管路,采用醫用PVC制成,連接管路較優方案為內徑3.4,外徑5.6_。配套連接管路上分別套有一個活動卡夾,為第一活動卡夾、第二活動卡夾、第三活動卡夾、第四活動卡夾,配套連接管路通過旋鈕接頭與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的各管路相連接。
[0026]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的大氣通氣孔直徑4_,內設有濾膜。實施例
[0027]如圖2所示,先使用專用人工肝治療儀進行血漿置換,引血流速100_120ml/min,血液經主血泵16到達血漿分離器17,經血漿分離泵18,保持血漿分離速度度20ml/min,新鮮血漿通過返漿泵19回輸,速度保持與分離速度相同。先進行約I個小時的血漿置換,完成血漿置換量1500ml左右,在血漿置換的后半段,分離的廢棄血漿以20ml/min的流速流經一級膽紅素吸附器20從分離血漿進口 I進入方形儲漿池21,卡夾10打開,卡夾11、12、13一直夾閉,收集約400ml廢棄血漿,此時處于第一液體儲存室14的兩個單向活瓣兩塊瓣膜被壓閉,血漿完全儲存于第一液體儲存室14。然后打開卡夾9、10、11、12,以20ml/min的速度繼續分離血漿流經一級膽紅素吸附器20,進入第一液體儲存室,同時運行凈化再生循環,血漿從凈化血漿出口 3流出,流速200ml/min,經過循環泵22,進入高通量血濾器23進行持續性血液濾過,再經過活性炭吸附器24進行毒性物質吸附,最終通過凈化后血漿進口 2返回第二液體儲存室15。第二液體儲存室的血漿,一部分通過回流血漿出口 4以20ml/min的流速返回,進行置換回輸,另一部分存于第二液體儲存室中,當第二液體儲存室血漿液面高度高于第一液體儲存室后,鑒于兩室聯通,血漿經過單向活瓣5,6進入外腔,繼續與第一液體儲存室的血漿混合后進入凈化循環反復凈化。因為連通器原理,能保證血漿將從第二液體儲存室流向第一液體儲存室,直至兩室液面高度一致。這樣,從回流血漿口流出的血漿不與剛分離收集進入外腔的血漿混合,并且液體循環穩定進行。凈化過程通過流速差可使得每毫升廢棄血漿至少經過9-10次循環后才從回流口回輸人體。整系統的高速吸附濾過循環持續進行7小時。結束治療時,關閉卡夾10、11、12,開放卡夾13,緩慢回輸所第二液體儲存室的凈化后血漿。
[0028]如上所述,血液凈化系統運行時,以方形儲漿池為樞紐,使得血漿置換與吸附濾過以并聯的形式連接,可以使得其各自獨立運轉時,不會相互影響。因為血漿置換過程中提供的廢棄血漿的收集再凈化利用,既有效解決臨床血漿供應量不足這一難題,又克服了多種復雜治療模式同時進行時體外循環容量過大這一問題。
[0029]以上公布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儲漿池及其附屬連接管路,所述的儲漿池:包括第一液體儲存室(14)和第二液體儲存室(15),兩室內側壁相連,內側壁底部設有第一單向活瓣(5)、第二單向活瓣(6)兩個雙層膜片構成的單向活瓣,單向活瓣的瓣葉位于第一液體儲存室(14),單向活瓣的管口伸入到第二液體儲存室(15),保證液體只能從第二液體儲存室流入第一液體儲存室;內側壁頂部在上開有第一氣壓平衡孔(7)、第二氣壓平衡孔(8),用以平衡第一液體儲存室(14)與第二液體儲存室(15)的氣壓;儲漿池頂設有與第一液體儲存室(14)相通的分離血漿進口(1),與第二液體儲存室(15)相通的凈化后血漿進口(2),第二液體儲存室(15)頂部設有大氣通氣孔(9);儲漿池底外側壁底設有作為第一液體儲存室(14)流出口的凈化血漿出口(3),作為第二液體儲存室(15)流出口的回流血漿出口(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離血漿進口(I)、凈化后血漿進口(2)、凈化血漿出口(3)、回流血漿出口(4)進一步分別連接有配套連接管路,配套連接管路上分別套有一個活動卡夾,為第一活動卡夾(10)、第二活動卡夾(11)、第三活動卡夾(12)、第四活動卡夾(13),配套連接管路通過旋鈕接頭與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的各管路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漿置換吸附濾過治療專用方形儲漿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氣通氣孔(9)直徑0.4cm,內設有濾膜。
【文檔編號】A61M1/14GK203417361SQ201320255313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9日
【發明者】章益民, 李蘭娟, 姜利 申請人:浙江大學, 威海威高生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