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熱介質電加熱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熱介質電加熱套,屬于電加熱設備領域,其結構包括套體和底座,所述的套體的中部設置有放置鍋體的鍋槽,套體為中空設置,套體內腔為放置電熱介質的熱介質腔,套體的底部設置有伸縮調節囊,伸縮調節囊的內腔與熱介質腔連通,伸縮調節囊的內腔中設置有電加熱器,套體的底端一側設置有熱介質口,套體的下方設置有底座,底座上設置有自動控制器,套體的外表面設置有隔熱外殼,隔熱外殼的底端與底座連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于加工、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點,尤其適合煎制中藥膏劑,配用不同的鍋膽同時可用于家庭熬湯、燒菜、燉肉、熬粥、蒸飯、熬糖、煮乳品、烤制花生等食品的加工制作。
【專利說明】一種熱介質電加熱套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加熱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熱介質電加熱套。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熬制保健食品是現在人們經常做的事情,但是現有使用的煎制中藥膏劑的熬制鍋以及人們用來做飯的電飯鍋,都不同程度的出現溫度、時間不好控制,操作不方便等問題,而且容易出現糊鍋現象,導致保健藥材或食品無法使用,造成大量浪費。
[0003]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熱介質電加熱套。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熱介質電加熱套包括套體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體的中部設置有放置鍋體的鍋槽,套體為中空設置,套體內腔為放置電熱介質的熱介質腔,套體的底部設置有伸縮調節囊,伸縮調節囊的內腔與熱介質腔連通,伸縮調節囊的內腔中設置有電加熱器,套體的底端一側設置有熱介質口,套體的下方設置有底座,底座上設置有自動控制器,套體的外表面設置有隔熱外殼,隔熱外殼的底端與底座連接在一起。
[0006]所述的自動控制器的表面設置有顯示屏和控制鍵。
[0007]所述的底座后側連接有電源線。
[0008]本實用新型的熱介質電加熱套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干凈衛生、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等特點,能有效避免糊鍋現象,尤其適合煎制中藥膏劑,配用不同的鍋膽同時可用于家庭熬湯、燒菜、燉肉、熬粥、蒸飯、熬糖、煮乳品、烤制花生等食品的加工制作;可用于大型餐廳或食堂,有效的提高了食品的加工質量、縮短了加工時間、改善了勞動條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0]附圖1為一種熱介質電加熱套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1、套體,2、鍋槽,3、熱介質腔,4、伸縮調節囊,5、顯示屏,6、自動控制器,7、底座,8、熱介質口,9、電加熱器,10、控制鍵,11、電源線,12、鍋體,13、隔熱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熱介質電加熱套,其結構包括套體I和底座7,底座7后側連接有電源線11,所述的套體I的中部設置有放置鍋體12的鍋槽2,套體I為中空設置,套體I內腔為放置電熱介質的熱介質腔3,套體I的底部設置有伸縮調節囊4,伸縮調節囊4的內腔與熱介質腔3連通,伸縮調節囊4的內腔中設置有電加熱器9,套體I的底端一側設置有熱介質口 8,套體I的下方設置有底座7,底座7上設置有自動控制器6,自動控制器6通過導線與電加熱器9連接,自動控制器6的表面設置有顯示屏5和控制鍵10,套體I的外表面設置有隔熱外殼13,隔熱外殼13的底端與底座7連接在一起。
[0014]使用時,通過自動控制器6控制電加熱器9,控制時間和溫度,給伸縮調節囊4的內腔與熱介質腔3中的電熱介質加熱,通過電熱介質均勻的給整個套體I加熱,從而對鍋槽2內的鍋體12均勻加熱,可有效的保證對鍋體內的食物或藥材均勻加熱,避免糊鍋現象的發生。在加熱過程中,伸縮調節囊4可有效調節電熱介質熱脹冷縮產生的體積變化。
[001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熱介質電加熱套其加工制作非常簡單方便,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0016]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熱介質電加熱套,包括套體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體的中部設置有放置鍋體的鍋槽,套體為中空設置,套體內腔為放置電熱介質的熱介質腔,套體的底部設置有伸縮調節囊,伸縮調節囊的內腔與熱介質腔連通,伸縮調節囊的內腔中設置有電加熱器,套體的底端一側設置有熱介質口,套體的下方設置有底座,底座上設置有自動控制器,套體的外表面設置有隔熱外殼,隔熱外殼的底端與底座連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介質電加熱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動控制器的表面設置有顯示屏和控制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介質電加熱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后側連接有電源線。
【文檔編號】A61J3/00GK203483295SQ201320480384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8日
【發明者】張秀文, 劉同亭 申請人:張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