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上肢康復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283817閱讀:223來源:國知局
上肢康復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是公開一種上肢康復裝置,能夠使患者肢體適時地處于良肢位,由此更有利于康復治療,其包括:主體,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上臂支撐部、彎曲部、前臂支撐部,所述彎曲部連接在前臂支撐部與上臂支撐部之間并且具有不變的或可調的彎曲角度;其中,所述主體在內彎的內側表面具有與上肢外形匹配的凹槽并具有柔性保護墊層,所述主體具有穿透所述內側表面的用于透氣的多個透孔或透槽;柔性封閉結構,其沿所述主體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地封閉所述凹槽的開口;多個柔性緊固帶,其相互平行分開地設置在所述主體上,且每個柔性緊固帶橫越過所述凹槽的開口上的所述柔性封閉結構以將上肢緊固于所述主體。
【專利說明】上肢康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上肢康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一類的死亡原因,占死亡總數的22.45%。我國每年有新發腦血管病例約200-250萬。腦血管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并發癥多的特點。大量資料表明:患腦血管病經搶救存活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殘性后遺癥,如肢體偏癱、關節僵硬、攣縮等,其中約有3/4患者喪失勞動能力,有16%的患者長期臥床或住院,2/3需人幫助料理生活,只有10%?20%的患者可達到基本痊愈。腦血管病不僅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還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生活行為和生理功能,給患者本人帶來極大痛苦,也給其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醫療、經濟、精神心理等多方面的壓力和負擔。
[0003]對于占大多數情況的肢體偏癱患者而言,在患病后的早期,偏癱肢體的正確擺放姿勢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效果、水平及康復時間。人體四肢肌肉在功能上分為伸肌和屈肌,伸肌和屈肌在腦功能正常的生理狀態下處于平衡狀態;而當腦卒中或腦外傷時、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長期臥床狀態時,上肢的屈肌占主導模式,在沒有良好的預防措施的情況下,上肢肌肉的肌張力會逐漸升高,導致肢體內收僵硬、肘關節或腕關節活動度受限、關節僵硬等。因此,在患者患病后的早期,偏癱肢體的姿勢的正確擺放至關重要。
[0004]目前市場上僅有簡單的起著支撐作用的支架產品,基本沒有改善患側肢體正確姿勢的康復器具。這樣的支架器具僅能進行簡單的支撐,而沒有考慮到患者具體肢體的生理結構等因素,所以無法使患者肢體處于良肢位,因而無法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臨床康復,嚴重時會導致患者肢體僵硬或肌肉功能萎縮而使得康復治療事倍功半,甚至由此使康復治療失敗。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肢康復裝置,能夠使患者肢體適時地處于良肢位,由此更有利于康復治療。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上肢康復裝置,包括:
[0007]主體,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上臂支撐部、彎曲部、前臂支撐部,所述彎曲部連接在前臂支撐部與上臂支撐部之間并且具有不變的或可調的彎曲角度;其中,所述主體在內彎的內側表面具有與上肢外形匹配的凹槽并具有柔性保護墊層,所述主體具有穿透所述內側表面的用于透氣的多個透孔或透槽;
[0008]柔性封閉結構,其沿所述主體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地封閉所述凹槽的開口
[0009]多個柔性緊固帶,其相互平行分開地設置在所述主體上,且每個柔性緊固帶橫越過所述凹槽的開口上的所述柔性封閉結構以將上肢緊固于所述主體。
[0010]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主體具有半圓形的橫截面。[0011]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前臂支撐部或所述上臂支撐部的自由端是可伸縮的端部。
[0012]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多個透孔或透槽在所述主體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分開地分布。
[0013]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多個透槽平行于或垂直于沿所述主體的延伸方向延伸。
[0014]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彎曲部具有可調的彎曲角度,并包括保持前臂支撐部與上臂支撐部之間角度的角度鎖定結構。
[0015]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彎曲部具有不變的彎曲角度,該彎曲角度為170?180度。
[0016]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柔性封閉結構包括:拉鏈、粘片、彈力帶中的至少一種。
[0017]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柔性封閉結構的朝向所述凹槽的內側上具有緩沖襯墊。
[0018]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凹槽從前臂支撐部經彎曲部平滑地延伸到上臂支撐部。。
[0019]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提供的上肢康復裝置,能夠使患者肢體適時地處于良肢位,由此更有利于康復治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以下將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或現有技術說明中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介紹。顯而易見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所示實施例得到其它的實施例及其附圖。
[0021]圖1顯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上肢康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圖1所示上肢康復裝置相對于其主體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出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然而,需要說明的是,說明書中列出的許多細節僅僅是為了使讀者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方案或者實施例有更透徹的理解,即便沒有這些特定細節也可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這些方案或實施例。
[0024]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肢康復裝置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解釋。
[002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上肢康復裝置,包括:
[0026]主體,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上臂支撐部、彎曲部、前臂支撐部,所述彎曲部連接在前臂支撐部與上臂支撐部之間并且具有不變的或可調的彎曲角度;其中,所述主體在內彎的內側表面具有與上肢外形匹配的凹槽并具有柔性保護墊層,所述主體具有穿透所述內側表面的用于透氣的多個透孔或透槽;[0027]柔性封閉結構,其沿所述主體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地封閉所述凹槽的開Π ;
[0028]多個柔性緊固帶,其相互平行分開地設置在所述主體上,且每個柔性緊固帶橫越過所述凹槽的開口上的所述柔性封閉結構以將上肢緊固于所述主體。
[0029]其中,所述主體的前臂支撐部、彎曲部、上臂支撐部在相應的內彎的內側表面具有與上肢外形匹配的凹槽,由此共同形成了與肢體接觸支撐的具有柔性保護墊層的柔性的支撐面,將肢體保持在所述支撐面與柔性封閉結構之間的良肢位,以利于康復治療。
[0030]為了防止肢體意外錯動而影響其位置,還利用多個柔性緊固帶在柔性封閉結構外側越過凹槽開口扎緊,由此將上肢緊固于所述主體而保持在其良肢位。
[0031]設置經主體內側表面穿透所述主體的用于透氣的多個透孔或透槽,可有效確保被封閉在主體支撐凹槽與柔性封閉結構之間的肢體能夠獲得足夠透氣通風,以使肢體處于相對較好的局部康復環境中。
[0032]主體的彎曲部連接在前臂支撐部與上臂支撐部之間并且具有不變的或可調的彎曲角度,這樣可匹配于正常的上肢形狀,其中彎曲部可對應于肘關節部分。應理解,彎曲部可為不同于前臂支撐部和上臂支撐部的獨立的部件,也可與前臂支撐部或上臂支撐部即成為一體。另外,彎曲部的角度也可根據情況而選擇或調整(例如基于不同的康復治療階段而定)。
[0033]這樣,主體(例如支架、支板等)可利用其內彎內側表面的具有柔性保護墊層的凹槽來與上肢外形配合,將上肢保持在凹槽中的良肢位就位;而柔性封閉結構則在凹槽的對面封閉凹槽開口,從而將上肢保持(例如,至少部分地封閉)在凹槽的柔性支撐面與柔性封閉結構之間就位,以利于康復治療。其中,上述柔性的結構有利于形成緩沖以減少患者肢體因摩擦或碰撞而受傷的可能性。
[0034]使患者肢體適合地保持在凹槽柔性支撐面與柔性封閉結構之間的良肢位,可避免患者的患側肢體因屈肌張力高而導致肢體肌肉僵硬、屈曲僵硬、肘關節內收僵硬、甚至關節攣縮等情況的發生,由此為患者進行進一步康復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
[0035]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主體具有半圓形的橫截面。這樣,一方面與肢體的外形相匹配,另一方面也可利于制造以節約成本。
[0036]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前臂支撐部或所述上臂支撐部的自由端是可伸縮的端部。這樣,對于不同臂長的患者,可相應調整前臂支撐部或上臂支撐部的長度,由此提高更好的臨床適應性。
[0037]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多個透孔或透槽在所述主體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分開地分布。這樣,多個透氣結構(透孔或透槽)可沿上肢的延伸方向分布,從而在上肢的大部分或整個范圍提供透氣功能。
[0038]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多個透槽平行于或垂直于沿所述主體的延伸方向延伸。這樣,可根據需要(例如或上肢的生理狀態或受傷狀況)而適當地設置透槽的樣式,以利于患者的健康。
[0039]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彎曲部具有可調的彎曲角度,并包括保持前臂支撐部與上臂支撐部之間角度的角度鎖定結構。這樣,根據患者的生理差異或者康復治療需要,可將彎曲部調整到適合的角度并利用角度鎖定結構鎖定,從而使前臂支撐部與上臂支撐部之間保持在所需的角度,以利于患者康復治療。
[0040]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彎曲部具有不變的彎曲角度,該彎曲角度為170?180度。
[0041]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柔性封閉結構包括:拉鏈、粘片、彈力帶中的至少一種。這樣,利用不同結構均可實現柔性封閉結構的封閉功能,由此可將肢體封閉在所述支撐面與柔性封閉結構之間的空間內保持處于良肢位,以防止由于患者意外活動而使肢體錯位而對康復治療產生不良影響。
[0042]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柔性封閉結構的朝向所述凹槽的內側上具有緩沖襯墊。這樣,不僅具有柔性保護墊層的支撐面可從肢體上方支撐保持肢體,而且與所述支撐面相對的柔性封閉結構具有緩沖襯墊來從肢體下方支撐保持肢體,從而以柔性緩沖方式將肢體保持在它們之間的良肢位,以避免肢體由于摩擦或碰撞而受傷。
[0043]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凹槽從前臂支撐部經彎曲部平滑地延伸到上臂支撐部。這樣,上肢可連續平滑地處于所述凹槽中而保持在良肢位,以利于康復治療。
[0044]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的上肢康復裝置可用于腦中風、腦外傷、四肢癱、長期臥床的病人使用,能夠使偏癱肢體保持在相應的功能位,即良肢位,由此避免患側肢體因所處姿態或位置不當而導致肌肉或關節的僵硬變形,從而可為進一步的肢體功能康復治療打下良好基礎。
[0045]圖1顯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上肢康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上肢康復裝置相對于其主體延伸方向(在圖1中,例如為從右向左下方延伸的方向)的截面示意圖。如圖1和2中所示,根據一個實施例的上肢康復裝置包括:
[0046]主體1,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上臂支撐部110、彎曲部120、前臂支撐部130,所述彎曲部120連接在上臂支撐部110與前臂支撐部130之間并且具有不變的或可調的彎曲角度;其中,所述主體I在內彎的內側表面(例如圖1中的前臂支撐部130的上側表面、彎曲部120的左上側表面、上臂支撐部110的左側表面,在圖2中以附圖標記140表示)具有與上肢(肢體的橫截面在圖2中以虛線圓900表示)外形匹配的凹槽150并具有柔性保護墊層(在圖中未示出),所述主體I具有穿透所述內側表面150的用于透氣的多個透孔或透槽160(在圖2中僅示意性顯示出其中一個,并以虛點線表示);
[0047]柔性封閉結構2,其沿所述主體I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地封閉(在圖2中顯示處于其封閉狀態)所述凹槽150的開口(在圖2中顯示為向下開放的開口);
[0048]多個柔性緊固帶3 (在圖2中顯示處于其緊固狀態),其相互平行分開地設置在所述主體I上,且每個柔性緊固帶3橫越過所述凹槽150的開口上的所述柔性封閉結構2以將上肢900緊固于所述主體I。
[0049]其中,所述主體的前臂支撐部、彎曲部、上臂支撐部在相應的內彎的內側表面(例如圖1中的朝向左上方的內側表面)具有與上肢外形匹配的凹槽,由此共同形成了與肢體接觸支撐的具有柔性保護墊層的柔性的支撐面,將肢體保持在所述支撐面與柔性封閉結構之間的良肢位,以利于康復治療。
[0050]在使用時,患者的患側肢體900被保持在由內側表面140限定的凹槽150與柔性封閉機構2之間的空間中而處于肢體功能位,即,良肢位。患者身體在水平仰臥姿勢時,患側上肢900外展而手掌向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肢康復裝置(例如,圖1和2中所示的上肢康復裝置)沿其延伸方向向下扣合在相應延伸的患者肢體上,使得肢體900形狀匹配地處于凹槽150內,由此將肢體900保持就位。其中,凹槽150內設有柔性保護墊層,以減少肢體900與主體I之間的摩擦,由此避免皮膚損傷;同時為達到通風透氣的目的,主體I上可具有多個(例如多排)透孔或透槽160,其從內側表面150穿透主體1,進一步達到通風透氣、保護皮膚的作用。凹槽150的向下開放的開口利用對面的柔性封閉機構2進行封閉(至少部分地封閉),柔性封閉機構2可以采用質地良好、透氣性好、彈性良好的化纖布料制作。在較佳實施例中,柔性封閉機構2的一側固定于主體I上,其另一側安裝有拉鏈,以方便將肢體900置入就位。為了防止肢體900意外錯動而影響其位置,還利用多個柔性緊固帶3在柔性封閉結構2外側越過凹槽150的開口扎緊,由此將上肢900緊固于所述主體I而保持在其良肢位。
[0051]主體I的彎曲部120連接在前臂支撐部130與上臂支撐部110之間(如圖1中所示)并具有不變的或可調的彎曲角度,這樣可適應于正常的延伸的上肢的形狀,其中彎曲部120可對應于肘關節部分。應理解,彎曲部120可為不同于前臂支撐部和上臂支撐部的獨立的部件(如圖1中所示),也可與前臂支撐部或上臂支撐部即成為一體。另外,彎曲部的角度也可根據情況而選擇或調整(例如基于不同的康復治療階段而定)。
[0052]與現有技術的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至少一種優點:
[0053]1、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0054]2、在形狀上與肢體外形相匹配,符合人體肢體的生理解剖性質。
[0055]3、通過柔性保護墊層和透氣構造(例如透孔或透槽)保護皮膚,避免皮膚摩擦損傷及感染。
[0056]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提供的上肢康復裝置,能夠使患者肢體適時地處于良肢位,由此更有利于康復治療。
[005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以及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上肢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體,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上臂支撐部、彎曲部、前臂支撐部,所述彎曲部連接在前臂支撐部與上臂支撐部之間并且具有可調的彎曲角度;其中,所述主體在內彎的內側表面具有與上肢外形匹配的凹槽并具有柔性保護墊層,所述主體具有穿透所述內側表面的用于透氣的多個透孔或透槽; 柔性封閉結構,其沿所述主體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地封閉所述凹槽的開口 ;多個柔性緊固帶,其相互平行分開地設置在所述主體上,且每個柔性緊固帶橫越過所述凹槽的開口上的所述柔性封閉結構以將上肢緊固于所述主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體具有半圓形的橫截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臂支撐部或所述上臂支撐部的自由端是可伸縮的端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透孔或透槽在所述主體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分開地分布。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透槽平行于或垂直于沿所述主體的延伸方向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彎曲部具有可調的彎曲角度,并包括保持前臂支撐部與上臂支撐部之間角度的角度鎖定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彎曲部具有不變的彎曲角度,該彎曲角度為170?180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封閉結構包括:拉鏈、粘片、彈力帶中的至少一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封閉結構的朝向所述凹槽的內側上具有緩沖襯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復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從前臂支撐部經彎曲部平滑地延伸到上臂支撐部。
【文檔編號】A61G7/075GK203736356SQ201320624127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9日
【發明者】黃文清, 黃勛福, 羅小平, 彭小文, 劉景輝 申請人:黃文清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