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及其旋出工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及其旋出工具,包括種植體、基臺和中央螺栓,其特征在于:種植體包括穿齦頸部和頭部,頭部外表面設有螺紋,頭部的外表面上還設有至少兩個螺旋狀自攻槽;種植體內部設有與種植體同軸的連接孔,連接孔包括同軸順次連接的圓錐孔、防旋轉孔、種植體取出段和螺紋盲孔;基臺包括牙冠連接段和種植體連接段,種植體連接段包括錐臺和防旋轉柱;基臺內部設有與中央螺栓相匹配的階梯孔;中央螺栓穿過階梯孔與螺紋盲孔連接,將基臺和種植體固定為一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種植體內部增加具有反向螺紋的種植體取出段,解決了由于種植體斷裂造成的殘留在牙骨中的部分取出困難的問題,具有結構簡單,實用性強等優點。
【專利說明】—種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及其旋出工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口腔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及其旋出工具。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口腔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植牙”的技術漸趨成熟和穩定。人工植牙是先將生物相容性高的鈦金屬人工牙根置入齒槽內固定并縫合,并經過數個月后待人工牙根與齒槽內的骨頭連接穩固后,再進行后續義齒安裝。由于人工牙根是直接與骨頭連接,能提供較佳的支撐力。因其可對較硬的食物進行咀嚼而廣受歡迎。
[0003]通常來說,種植體分為埋植形種植體和非埋植形種植體。埋植性種植體的缺點是需要等種植體與骨結合好后進行二次手術切開軟組織,用于安裝基臺和牙冠等后續的動作。愈合周期長,給患者帶來額外的痛苦。而非埋植性種植體由于設置有穿齦段,可以避免二次手術減輕痛苦。但缺點也比較明顯:結構強度較差,由于頸部的穿齦段是位于相對更柔軟的軟組織,所以穿出骨平面的穿齦部分水平方向的支撐力較為不足,因而當頸部受到水平方向的剪力施壓時,易有穿齦段和螺鎖結構斷裂的風險,一旦穿齦段和螺鎖結構斷裂,不僅殘余的螺鎖件仍鎖合于該植牙體內而且斷裂的種植體仍留在牙槽骨中,取出不易,修復相當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根據上述提出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及其旋出工具。本實用新型利用在種植體內設置一段帶有螺紋的種植體取出段,當種植體裝置沿骨平面斷裂時,用與之配套的旋出工具可以將殘留在骨內的種植體旋出,從而解決取出困難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
[0006]一種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包括種植體、基臺和中央螺栓,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種植體包括穿齦頸部和頭部,所述頭部外表面設有螺紋,所述頭部的外表面上還設有至少兩個螺旋狀自攻槽;
[0008]所述種植體內部設有與所述種植體同軸的連接孔,所述連接孔的開口端與所述穿齦頸部的頂端平齊,所述連接孔包括同軸順次連接的圓錐孔、防旋轉孔、種植體取出段和與所述中央螺栓上的緊固螺紋相匹配的螺紋盲孔,所述種植體取出段設有與所述頭部外表面螺紋反向的螺紋槽,所述種植體取出段的直徑大于所述螺紋盲孔的直徑,優選地,種植體取出段為設有與頭部外表面螺紋反向的、圓柱形螺紋槽,種植體取出段的直徑大于螺紋盲孔,小于上部的防旋轉孔,使螺紋槽在種植體裝置安裝完成后在此處形成空腔;
[0009]所述基臺包括牙冠連接段和種植體連接段,所述種植體連接段包括與所述圓錐孔相匹配的、具有莫氏錐度的錐臺和設置在所述錐臺下端的與所述防旋轉孔相匹配的防旋轉柱;所述基臺內部設有與所述中央螺栓相匹配的階梯孔;
[0010]所述中央螺栓穿過所述階梯孔與所述螺紋盲孔連接,將所述基臺和所述種植體固定為一體。
[0011]進一步地,所述種植體的頭部為錐臺,使頭部的結構與自然牙根接近,以提高種植體的長期穩定性;本實用新型頭部錐臺的錐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約為70° -85°,所述頭部錐臺的大徑端靠近所述穿齦頸部,所述頭部遠離穿齦頸部的一端為圓弧面,圓弧面的半徑不超過1/2L,圓弧面的設置能有效地分散頭部的應力,減少對松質骨的損傷;所述頭部的外表面上設置的螺旋狀自攻槽均布在所述頭部外表面上,優選地,螺旋狀自攻槽的個數為3個,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螺旋方向與螺紋螺旋方向相同,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螺紋升角與螺紋的螺紋升角不同。螺紋升角不同主要是用以防止骨屑由螺旋狀自攻槽和螺紋外排出種植體,通常所述的螺旋狀自攻槽的螺紋升角大于螺紋的螺紋升角,上述的螺旋狀自攻槽是用于容納自攻過程中產生的骨屑,縮短骨愈合時間。
[0012]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由兩個圓弧面組成,兩個圓弧面的結合部位為相切連接,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深度自所述頭部錐臺的小徑端向所述頭部錐臺的大徑端逐漸變淺。上述的螺旋狀自攻槽為長度方向兩端開口的槽體,表現為兩個半徑不同的圓弧面(如圖4所示)相切形成槽體,連接平滑沒有凸起或者凹陷的角度,螺旋狀自攻槽在種植體安裝的過程中能實現自攻功能,相應的切入角所在圓弧面與種植體相交處形成的扇面角度要大一些,以保證足夠的結構強度和尖銳的切入角;與之相切的另一圓弧面的半徑需大一些,用以容納自攻下來的骨屑。自攻過程中,螺旋狀自攻槽的前角(即小半徑圓弧與種植體形成的)與骨組織逐漸接觸,使切削力和擠壓力更合理,避免骨損傷,同時,螺旋狀自攻槽比一般開槽更容易容納骨屑,減小或避免種植體在逐漸旋入過程中的阻力,螺旋狀自攻槽容納骨屑后能有效抗旋轉,穩定性高。
[0013]進一步地,所述頭部外表面設有的螺紋為不對稱雙頭螺紋,所述不對稱雙頭螺紋表現為牙型的截面形狀為不對稱的形式,如圖3所示,牙型截面為近似梯形,之間圓弧連接。所述不對稱雙頭螺紋下邊緣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 -20°,優選為15°,所述不對稱雙頭螺紋上邊緣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 -40°,優選為35°,所述不對稱雙頭螺紋的螺距為1/10L-1/8L,優選為1/10L ;螺紋深度不超過1/5R,優選為1/20L。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長度為1/5L-7/10L,優選為1/2L,螺旋狀自攻槽的長度是指自攻槽兩端點之間的垂直距離;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深度小于1/2R,即所述螺旋狀自攻槽最深的地方距離種植體軸線的距離應大于1/2R,以保證種植體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其中,L為種植體長度,根據亞洲人的口腔環境及手術操作要求,L為4mm-18mm,R為所述頭部的最大半徑(即頭部最粗的地方所在圓的半徑),L: R=L 8-3: I。
[0014]進一步地,所述穿齦頸部為半徑為R的圓弧面,所述穿齦頸部的高度(即從所述穿齦頸部的端面到與頭部交接的位置的軸向距離)為R ;所述穿齦頸部的頂端與所述連接孔的開口端之間設有40° -50°的倒角圓臺,優選為45°,所述倒角圓臺的最大直徑處(即所述倒角圓臺與所述穿銀頸部相接觸的位置)為3R,所述倒角圓臺的軸向高度為0.5mm-0.7mm,優選為0.6mm。
[0015]進一步地,所述種植體內的圓錐孔的錐孔母線與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0° -15°,所述圓錐孔的深度為1/2R ;所述防旋轉孔為梅花形孔或八角形孔或其他截面形式的孔,所述梅花形孔為橫截面為梅花形的通孔,其花瓣個數不限,優選為六角梅花,所述八角形孔為截面為八邊形的通孔,所述防旋轉孔不局限于上述形式;所述防旋轉孔的深度為1/2R;所述種植體取出段螺紋槽的螺紋深度為1/30L,所述螺紋槽的螺距為1/20L,所述螺紋槽的深度為1/10L ;所述螺紋盲孔的深度為R-3/2R。
[0016]進一步地,所述牙冠連接段為圓錐體,所述牙冠連接段上設有深淺長度不一的、用于防止牙冠旋轉的橢圓截面。上述的橢圓截面可有效增加基臺與牙冠的密合性,防止牙冠旋轉和松動,也可以設置為防滑面或者其他可以起到相同技術效果的形式。
[0017]進一步地,所述中央螺栓的螺栓頭部與螺桿之間設有過渡錐臺,所述過渡錐臺與所述基臺的階梯孔中相應的圓錐面相匹配,避免該配合處形成直角拐角,減少拐角處的應力集中,增加緊固連接穩定性。所述錐臺優選為角度為30°的錐臺,所述錐臺可設置為與所述中央螺栓一體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與錐臺相同角度設置的墊圈,中央螺栓螺紋部分長度為1.5mm-2.3_,與所述螺紋盲孔相匹配。所述螺栓頭部內設有用于旋轉操縱所述中央螺栓的扳手孔,一般采用六角形扳手孔。
[0018]所述基臺的種植體連接段與所述種植體的連接孔相配合,即基臺的種植體連接段設有的錐臺、防旋轉柱與種植體設有的圓錐孔和防旋轉孔相配合。基臺與種植體采用具有莫氏錐度的錐臺和圓錐孔配合,錐形表面相互貼近形成冷焊接效果,有效地防止微漏的產生,消除基臺與種植體之間的微動,并且將咬合力分散為軸向和徑向兩個方向,防止應力過度集中和中央螺釘折斷;基臺與種植體采用防旋轉柱與防旋轉孔相配合,增大了接觸面積,提高了基臺與種植體連接緊固的穩定性,即使在較高的應力下也不能破壞其內部的幾何結構。通過力學測試,防旋轉柱與防旋轉孔采用梅花形或八角形連接相比普通的六角形連接能減少30%的應力集中,防旋轉柱的邊緣設有圓角,可以使裝配動作更順暢。
[001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種植體、基臺和中央螺栓均由鈦金屬或其他生物相容性高的金屬材料制備而成。
[0020]本實用新型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在種植過程中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0021]在患者需要種植的部位將軟組織切開,穿過切開的軟組織使用鉆孔器在需要植牙的牙槽骨上預先鉆孔,孔的直徑略小于種植體外徑,然后將種植體旋入孔中直至種植體穿齦頸部下端與骨平面相平;
[0022]將基臺的種植體連接段插入到種植體的連接孔中,通過具有莫氏錐度的錐臺和防旋轉柱來實現定向配合;
[0023]所述中央螺栓的螺桿穿過階梯孔與種植體的螺紋盲孔配合,即可實現人工牙種植體、基臺和中央螺栓的固定。
[0024]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種植體上設置穿齦頸部,可避免植入后的二期手術,從而減少手術次數,并且減少了由于種植二期手術可能引起的種植體周圍骨組織吸收的風險。
[0025]同時,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用于取出上述種植體裝置的旋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出工具包括旋出部和操作桿,所述旋出部外表面設有與種植體取出段內的螺紋槽相匹配的旋出螺紋。所述旋出工具可實現手動或機動旋出,如需機動旋出時,將操作桿上端設置成與電機傳動軸相配合的形式即可。
[0026]進一步地,所述旋出部為中空圓柱形結構,中空圓柱的截面直徑大于等于所述螺紋盲孔的直徑。中空圓柱形結構可以容納所述中央螺栓的螺桿,便于在種植體斷裂時,中央螺栓的螺桿殘留在種植體內影響種植體的旋出。
[0027]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了如下問題:[0028]當種植體裝置種植成功后,經長時間的使用,會造成種植體材料的疲勞度增加。在特殊情況下,如果遇到水平方向的剪切力過大很容易造成種植體的斷裂,通過構造(如圖5所示)以及具體操作實例可以看出斷裂的種植體主要集中在二個部分,一是基臺與軟組織水平的種植體的頂面處;二是種植體的穿齦頸部與骨平面處的斷裂(如圖8所示)。當產生第一種情況時,由于種植體以及突出骨平面部分的完好,可以在穿齦頸部施力將種植體旋出。而如果發生第二種情況,種植體遭到破壞其在骨平面上無殘留或很少殘留,很難通過施加外力將其殘留在牙槽骨中的部分取出。這時本實用新型的種植體反向螺旋槽就會發揮作用,由于橫向斷裂中央螺栓會有一部分殘留在種植體中,本實用新型中提到的旋出工具內帶有中空的圓柱形結構恰恰可以解決此問題。如圖8所示,將旋出工具旋入斷裂的種植體中,其中,中空部分可以容納殘留的中央螺栓斷裂的圓柱部分,反向螺紋可以與種植體的螺紋槽鎖合,其緊固的方向與種植體旋出牙槽骨的方向相同,從而可以輕易取出。
[0029]較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種植體裝置具有結構合理,緊湊,操作方便,科學等優點,通過增加反向螺旋槽,解決了由于種植體斷裂造成的殘留在牙骨中的部分取出困難的問題。同時,螺旋狀自攻槽使種植體在旋入的過程中,與骨組織逐漸接觸,遞進式的切入使切削力和擠壓力更合理,各方向的力更均衡,保證種植體的植入精度,有效的避免了因切削力過低造成切削困難以及切削力過高造成骨灼傷的情況。根據機械學原理,螺旋狀槽絲錐比豎直槽絲錐的切削速度快30% -50%,本實用新型螺旋狀自攻槽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種植體的切削速度。又因為本實用新型人工牙種植體旋入的時候進刀是依次遞進的,轉動起來振動比較小,不容易卡死,而不是豎直自攻槽那樣集中在一根線上。更重要的是螺旋狀自攻槽特有的后排屑特點,既能避免骨屑堆積造成壓力增大使得牙槽骨開裂的風險,也能使骨組織產生一定的擠壓,增加初期的穩定性。另外,本實用新型通過計算機模擬得出合適的螺旋狀自攻槽尺寸以及雙圓弧面相切的設計,使之可以恰好容納自攻過程中產生的骨屑,加速骨愈合,減少手術步驟,降低患者痛苦實現即刻負載。避免了現有種植體自攻過程中產生的骨屑無法排除或容納,從而導致在自攻槽的拐角處出現應力集中,使種植體在開槽處產生微裂紋,導致種植失敗的情況。再有,本實用新型種植體與基臺采用具有莫氏錐度的圓錐孔和具有特殊截面形式(如梅花形或八角形)防旋轉孔的連接方式。這種配合方式具有較高的密封性、優良的抗旋轉性、精確的定位性以及裝配順暢的特點,有效避免了植體與基臺的旋轉和松動的發生,進而增加了種植牙的壽命。
[0030]本實用新型通過多件式與非埋植技術的結合避免了在等待骨整合期間內,患者咀嚼東西時的咬合干擾,造成骨整合的強度不足,影響植牙后的穩定性;避免了二期手術,從而減少手術次數,并且減少了由于種植二期手術可能引起的種植體周圍骨組織吸收的風險,基于上述理由本實用新型可在口腔種植【技術領域】廣泛推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3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2是本實用新型種植體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2中螺紋的截面放大圖。
[0035]圖4是本實用新型種植體的仰視圖。[0036]圖5是本實用新型在口腔中的半剖圖。
[0037]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手動旋出工具的示意圖。
[0038]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機動旋出工具的示意圖。
[0039]圖8是用旋出工具取出殘留在牙骨中的種植體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如圖1所示,一種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包括種植體1、基臺2和中央螺栓3,在本實施例中,種植體I采用純鈦材料制成。所述種植體I包括穿齦頸部13和頭部,所述種植體I的頭部為錐臺,所述頭部錐臺的大徑端靠近所述穿齦頸部13 ;所述頭部錐臺的小徑端為圓弧面10 ;所述頭部的錐臺的錐度為與自然牙根接近的仿生錐度,可提高才長期穩定性。所述頭部外表面設有螺紋12,所述頭部的外表面上還設有三個均勻分布的螺旋狀自攻槽11 ;所述螺旋狀自攻槽11的螺旋方向與螺紋12螺旋方向相同,均為右旋,所述螺旋狀自攻槽11的螺紋升角大于螺紋12的螺紋升角。所述螺旋狀自攻槽11 (如圖4所示)由兩個圓弧面組成,分別為第一圓弧面111和第二圓弧面112,兩個圓弧面的結合部位113為相切連接,能夠避免角度開槽在拐角處的應力集中,提高種植體強度,所述螺旋狀自攻槽11的深度自所述頭部錐臺的小徑端向所述頭部錐臺的大徑端逐漸變淺,所述螺旋狀自攻槽11的容積和螺紋擠壓后與骨組織體積一致。螺旋狀自攻槽11能實現種植體I的自攻性能,減少手術步驟,并且能夠容納自攻過程中擠壓出的骨屑,使種植體I骨整合速度加快,增加初期和長期穩定性。
[0041]本實施例中種植體長度L為10mm。種植體頭部18半徑最大處半徑為R, L: R為
2。所述頭部外表面設有的螺紋12 (如圖3所示)為不對稱雙頭螺紋,導程是兩倍的螺距,這樣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所述不對稱雙頭螺紋下邊緣與水平面的夾角B為15°,所述不對稱雙頭螺紋上邊緣與水平面的夾角A為35°,所述不對稱雙頭螺紋的螺距為1/10L,螺紋深度不超過1/5R,所述螺旋狀自攻槽11的長度為1/2L,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深度小于1/2R。
[0042]所述種植體I (如圖2所示)內部設有與所述種植體I同軸的連接孔,所述穿齦頸部13的頂端與所述連接孔的開口端之間設有45°的倒角圓臺14,所述倒角圓臺14的最大直徑處為3R,所述倒角圓臺14的軸向高度為0.6mm ;所述穿齦頸部13為半徑為R的光滑的弧面,利于牙齦袖口的生長,所述穿齦頸部13的高度為R。
[0043]所述連接孔包括同軸順次連接的圓錐孔15、防旋轉孔16、種植體取出段17和與所述中央螺栓3上的緊固螺紋31相匹配的螺紋盲孔18,所述種植體取出段17設有與所述頭部外表面螺紋12反向的螺紋槽,所述種植體取出段17的直徑大于所述螺紋盲孔18的直徑;所述種植體I內的圓錐孔15的錐孔母線與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5°,所述圓錐孔15的深度為1/2R ;所述防旋轉孔16為八角形孔,所述防旋轉孔16的深度為1/2R ;所述種植體取出段17的螺紋槽的螺紋深度為1/30L,所述螺紋槽的螺距為1/20L,所述螺紋槽的深度為
1.1mm ;所述螺紋盲孔的深度為R-3/2R。
[0044]所述基臺2包括牙冠連接段26和種植體連接段,所述種植體連接段包括與所述圓錐孔15相匹配的、具有莫氏錐度的錐臺23和設置在所述錐臺23下端的與所述防旋轉孔16相匹配的八棱柱形的防旋轉柱22。另外為了避免加工誤差造成基臺2與種植體I無法嚴絲合縫的情況,防旋轉柱22的端部設置了圓角21,圓角21與種植體I內的防旋轉孔16配合以使裝配動作更加順暢。
[0045]所述基臺2內部設有與所述中央螺栓3相匹配的階梯孔;所述牙冠連接段26為圓錐體,所述牙冠連接段26上設有深淺長度不一的、用于防止牙冠旋轉的橢圓截面,如圖1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牙冠連接段26上設置的橢圓截面表現長短交錯設置的、深淺不一的半橢圓截面,即長深橢圓截面25與短淺橢圓截面24交錯分布。
[0046]所述中央螺栓3的螺栓頭部34與螺桿32之間設有過渡錐臺33,所述過渡錐臺33與所述基臺2的階梯孔中相應的圓錐面相匹配,所述過濾錐臺33采用30°的錐臺,所述螺栓頭部34內設有用于旋轉操縱所述中央螺栓3的六角形扳手孔35。
[0047]所述中央螺栓3穿過所述階梯孔與所述螺紋盲孔18螺紋連接,將所述基臺2和所述種植體I固定為一體。
[0048]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用于取出種植體裝置的旋出工具,所述旋出工具可分為手動旋出工具4B (如圖6所示)和機動旋出工具4A (如圖7所示)包括旋出部和操作桿,所述旋出部外表面設有與種植體取出段17內的螺紋槽相匹配的旋出螺紋41。所述旋出部為中空圓柱形結構42,中空圓柱的截面直徑大于等于所述螺紋盲孔18的直徑。
[0049]本實用新型的具體使用步驟如下:
[0050]如圖5所示,首先在患者需要植入的部位將牙齦51切開在牙槽骨52上鉆孔,孔的直徑要略小于種植體I的直徑,然后將種植體I旋入,種植體I通過頭部外表面設置的螺紋12固定在牙槽骨52中,再將基臺2安裝在種植體I上,最后套上牙冠部分并用中央螺栓3緊固種植體I與基臺2。
[0051]如圖5和圖8所示,種植體I在種植成功后,經長時間的使用,會造成種植體材料的疲勞度增加。在特殊情況下,如果遇到水平方向的剪切力過大很容易造成種植體的斷裂,通過構造以及實例我們可以看出斷裂的種植體主要集中在二個部分,一是基臺2與軟組織水平的種植體I的頂面處;二是種植體I的穿齦頸部與骨平面處的斷裂。當產生第一種情況時,由于種植體I以及突出骨平面部分的完好,可以在穿齦頸部施力將種植體I旋出。而如果發生第二種情況,種植體I遭到破壞其在骨平面上無殘留或很少殘留,很難通過施加外力將其殘留在牙槽骨52中的部分取出。這時種植體I的種植體取出段17設置的反向螺旋槽就會發揮作用,由于橫向斷裂中央螺栓3會有一部分殘留在種植體I中,采用中空的旋出工具旋入斷裂的種植體中,旋出工具的中空圓柱形結構42即可實現將殘留的中央螺栓3的螺桿32部分容納在其中,旋出螺紋41可以與種植體I的螺紋槽鎖合,其緊固的方向與種植體I旋出牙槽骨52的方向相同,從而可以輕易將其取出。
[005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包括種植體、基臺和中央螺栓,其特征在于: 所述種植體包括穿齦頸部和頭部,所述頭部外表面設有螺紋,所述頭部的外表面上還設有至少兩個螺旋狀自攻槽; 所述種植體內部設有與所述種植體同軸的連接孔,所述連接孔的開口端與所述穿齦頸部的頂端平齊,所述連接孔包括同軸順次連接的圓錐孔、防旋轉孔、種植體取出段和與所述中央螺栓上的緊固螺紋相匹配的螺紋盲孔,所述種植體取出段設有與所述頭部外表面螺紋反向的螺紋槽,所述種植體取出段的直徑大于所述螺紋盲孔的直徑; 所述基臺包括牙冠連接段和種植體連接段,所述種植體連接段包括與所述圓錐孔相匹配的、具有莫氏錐度的錐臺和設置在所述錐臺下端的與所述防旋轉孔相匹配的防旋轉柱;所述基臺內部設有與所述中央螺栓相匹配的階梯孔; 所述中央螺栓穿過所述階梯孔與所述螺紋盲孔連接,將所述基臺和所述種植體固定為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體的頭部為錐臺,所述頭部錐臺的大徑端靠近所述穿齦頸部,所述頭部遠離穿齦頸部的一端為圓弧面;所述頭部的外表面上設置的螺旋狀自攻槽均布在所述頭部外表面上,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螺旋方向與螺紋螺旋方向相同,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螺紋升角與螺紋的螺紋升角不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由兩個圓弧面組成,兩個圓弧面的結合部位為相切連接,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深度自所述頭部錐臺的小徑端向所述 頭部錐臺的大徑端逐漸變淺。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外表面設有的螺紋為不對稱雙頭螺紋,所述不對稱雙頭螺紋下邊緣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 -20°,所述不對稱雙頭螺紋上邊緣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 -40°,所述不對稱雙頭螺紋的螺距為1/10L-1/8L,螺紋深度不超過1/5R,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長度為1/5L-7/10L,所述螺旋狀自攻槽的深度小于1/2R ;其中,L為種植體長度,L為4mm-18mm,R為所述頭部的最大半徑,L: R=L 8-3: I。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齦頸部為半徑為R的圓弧面,所述穿齦頸部的高度為R ;所述穿齦頸部的頂端與所述連接孔的開口端之間設有40° -50°的倒角圓臺,所述倒角圓臺的最大直徑處為3R,所述倒角圓臺的軸向高度為0.Smm-Q.7mm η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體內的圓錐孔的錐孔母線與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0° -15°,所述圓錐孔的深度為1/2R;所述防旋轉孔為梅花形孔或八角形孔,所述防旋轉孔的深度為1/2R ;所述種植體取出段螺紋槽的螺紋深度為1/30L,所述螺紋槽的螺距為1/20L,所述螺紋槽的深度為1/10L ;所述螺紋盲孔的深度為R-3/2R。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冠連接段為圓錐體,所述牙冠連接段上設有深淺長度不一的、用于防止牙冠旋轉的橢圓截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取出的種植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螺栓的螺栓頭部與螺桿之間設有過渡錐臺,所述過渡錐臺與所述基臺的階梯孔中相應的圓錐面相匹配,所述螺栓頭部內設有用于旋轉操縱所述中央螺栓的扳手孔。
9.一種用于取出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體裝置的旋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出工具包括旋出部和操作桿,所述旋出部外表面設有與種植體取出段內的螺紋槽相匹配的旋出螺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旋出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出部為中空圓柱形結構,中空圓柱的截面直徑大于等于所 述螺紋盲孔的直徑。
【文檔編號】A61C8/00GK203609529SQ201320730501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8日
【發明者】蔡俊江, 張久文, 李閃, 彭鵬, 周龍 申請人:大連三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