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鏡間隙測量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肩關節鏡間隙測量儀。它包括第一測試桿、第二測試桿,所述第一測試桿的頂端外側、第二測試桿的頂端外側分別設有微型觸桿,所述第一測試桿與第二測試桿的上部通過卡扣交叉相連,所述卡扣為所述第一測試桿與第二測試桿的旋轉支點;所述第一測試桿的下方設有弧形齒形鎖,所述第二測試桿的下方設有與所述齒形鎖相配合的齒形扣;所述齒形鎖上設有刻度尺,所述齒形扣上設有刻度指示針;所述第一測試桿的下端、第二測試桿的下端分別設有手柄。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將關節內的間隙大小,直接從關節外通過本實用新型用肉眼測出,從而準確的測得肩峰下間隙,真正做到肩峰成形術精確的骨量磨除,以達到更佳的手術效果。
【專利說明】肩關節鏡間隙測量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肩關節鏡間隙測量儀,主要應用于肩關節鏡下肩峰成形術中肩峰下間隙的測量。
【背景技術】
[0002]“肩周炎”這個名詞在我國基本是家喻戶曉。很多老百姓、甚至部分醫生都把不明原因的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歸結為“肩周炎”。其實,肩周炎并不能單純從字面上理解。根據美國肩肘外科醫師學會的定義,肩周炎是一類引起盂肱關節僵硬的粘連性關節囊炎,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疼痛,肩關節各個方向主動和被動活動度降低,影像學檢查除骨量減少外無明顯異常的疾患。這種疾病在命名上一直比較混亂。目前國外多使用“凍結肩”或“粘連性關節囊炎”這兩個名稱。我國至今仍廣泛沿用“肩周炎”這一命名。
[0003]肩周炎的治療主要有兩個目的:緩解疼痛和恢復關節活動度。傳統的治療方法大多是保守治療,包括全身用藥(NSAIDs和糖皮質激素)、局部封閉、外用藥、物理治療、麻醉下手法松解以及中醫藥療法[6]等,然而這些治療僅對部分患者有效,部分患者經過以上治療,仍然效果不佳甚至無效。
[0004]由于肩周炎通過保守治療的病程長,患者疼痛較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且即使通過保守治療病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仍有約60 %的病例不能完全恢復正常,造成長久的功能障礙,患者長期服藥、理療、針灸,卻無法解決功能障礙,造成極大的醫療資源浪費,對國家經濟造成很大損失。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生主張手術松解治療。隨著關節鏡技術的不斷更新,肩關節鏡在近年來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目前對于肩周炎患者,關節鏡下松解清理術,主要包括肩峰成形術(成形前需清理肩峰下滑囊),關節囊及周圍韌帶松解術(松解喙肱韌帶、盂肱上韌帶、肱二頭肌腱和周圍關節囊等)。
[0005]對于伴有肩峰撞擊征的患者,需行肩關節鏡下肩峰成形術,這部分患者,術前需要了解肩峰的情況,目前了解肩峰形態的一般的方法是術前攝R上肌出口位X片,根據X片可判斷肩峰形狀及其分型。可以為肩關節鏡下肩峰成形術提供一定的依據。但是,R上肌出口位片是一種專用于肩關節的特殊位片,很多醫院放射科無法拍攝或者位置擺放不標準,造成術前的準備不足。且X片僅僅是一個二維成像,對于關節鏡下肩峰成形術需要磨除的骨量多少,肩峰增生的骨贅具體在哪個部位?是在外前側、外側或者外后側?是無法確定的。因此需要在術前盡量精確的判斷肩峰需要磨除的骨量以及磨除肩峰骨質的具體位置,這就需要一個三維重建的圖像來指導此項工作。通過術前掃描肩關節CT,利用MimicsH.0軟件三維重建肩峰,通過一系列的操作,確定需要磨除肩峰骨質的位置及骨量,從而指導更個性化的肩峰成形手術,達到更好的手術效果。
[0006]術前計劃能夠通過數字化軟件定量,但是如何在肩關節鏡術中體現呢?手術如何評判肩峰下磨除的骨量?傳統的方法是通過探針或者磨頭的直徑大致估算術后肩峰下間隙。這種做法的缺點是測量不夠精準,估算往往導致偏差,以使得效果不夠理想,而目前也沒有結構簡單、易于使用的測量工具。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測量精準,真正做到肩關節鏡下肩峰成形術定量,結構簡單、易于操作的肩關節鏡間隙測量儀。
[0008]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肩關節鏡間隙測量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測試桿、第二測試桿,所述第一測試桿的頂端外側、第二測試桿的頂端外側分別設有微型觸桿,所述第一測試桿與第二測試桿的上部通過卡扣交叉相連,所述卡扣為所述第一測試桿與第二測試桿的旋轉支點;所述第一測試桿的下部設有弧形齒形鎖,所述第二測試桿的下部設有與所述齒形鎖相配合的齒形扣;所述齒形鎖上設有刻度尺,所述齒形扣上設有刻度指示針;所述第一測試桿的下端、第二測試桿的下端分別設有手柄。
[0009]所述刻度指示針連于所述齒形扣的頭端上,所述刻度指示針為頂角指向所述刻度尺的三角形。
[0010]所述卡扣位于所述第一測試桿、第二測試桿的1/4處。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關節內的間隙大小,直接從關節外通過本實用新型用肉眼測出,從而準確的測得肩峰下間隙,真正做到肩峰成形術精確的骨量磨除,以達到更佳的手術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3]其中:1、第一測試桿;2、第二測試桿;3、微型觸桿;4、卡扣;5、齒形鎖;6、齒形扣;
7、刻度尺;8、刻度指示針;9、手柄;10、刻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14]根據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測試桿1、第二測試桿2,所述第一測試桿I的頂端外側、第二測試桿2的頂端外側分別設有微型觸桿3,所述第一測試桿I與第二測試桿5的上部通過卡扣4交叉相連,所述卡扣4為所述第一測試桿I與第二測試桿2的旋轉支點;所述卡扣4位于所述第一測試桿1、第二測試桿2的1/4處。所述第一測試桿I的下部設有弧形齒形鎖5,所述第二測試桿2的下部設有與所述齒形鎖5相配合的齒形扣6 ;所述齒形鎖5的上方或下方設有刻度尺7,所述齒形扣6上設有刻度指示針8 ;所述刻度指示針8連于所述齒形扣6頭端的下方或上方以用于指示所述刻度尺7上的刻度10,所述刻度指示針8為頂角指向刻度10的三角形。所述第一測試桿I的下端、第二測試桿2的下端分別設有手柄9。
[0015]本實用新型在術中使用時,置入肩峰下間隙后張開,兩個微型觸桿3分別抵于肩峰下間隙的兩端,以測試其寬度,第一測試桿1、第二測試桿2的尾端在關節外,可肉眼直視,將所述齒形鎖5與齒形扣6相扣固定后,通過刻度指示針8指示的刻度尺7上的刻度10讀取數值,可準確的測量到肩峰下間隙的寬度。
【權利要求】
1.一種肩關節鏡間隙測量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測試桿、第二測試桿,所述第一測試桿的頂端外側、第二測試桿的頂端外側分別設有微型觸桿,所述第一測試桿與第二測試桿的上部通過卡扣交叉相連,所述卡扣為所述第一測試桿與第二測試桿的旋轉支點;所述第一測試桿的下部設有弧形齒形鎖,所述第二測試桿的下部設有與所述齒形鎖相配合的齒形扣;所述齒形鎖上設有刻度尺,所述齒形扣上設有刻度指示針;所述第一測試桿的下端、第二測試桿的下端分別設有手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肩關節鏡間隙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指示針連于所述齒形扣的頭端上,所述刻度指示針為頂角指向所述刻度尺的三角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肩關節鏡間隙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位于所述第一測試桿、第二測試桿的1/4處。
【文檔編號】A61B5/107GK203591260SQ201320740969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1日
【發明者】袁鋒, 尹峰, 馬敏, 蔡俊豐, 周煒, 武強, 羅樹林 申請人:上海市東方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