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眼內光導探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眼內光導探頭,包括套管和光纖,所述光纖嵌套固定于所述套管內,所述光纖前端2/5處向一側彎折成10°~20°夾角;所述眼內光導探頭,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快捷,對玻璃體擾動小,為鞏膜外墊壓術中良好的眼內照明設備,因其光纖前端特定的折角設計,使其能夠極好的照射赤道前部視網膜,從而更加適用于觀察視網膜周邊部的細節,為內外路結合微創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
【專利說明】一種眼內光導探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眼科手術器械,尤其是一種眼內光導探頭。
【背景技術】
[0002]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是眼科常見的疾病,其發病取決于三個因素,即視網膜裂孔,玻璃體液化及有一足夠的拉力使視網膜與色素上皮分開,其中視網膜裂孔是關鍵。發生視網膜裂孔之間,常有視網膜玻璃體退行性變,視網膜周邊部格子樣變性和囊樣變性;玻璃體液化、萎縮和收縮引起玻璃體后脫離。視網膜與玻璃體的退行性變與年齡、遺傳、近視及外傷有關,該病多見于高度近視、老年人和眼外傷等患者,目前多行鞏膜外環扎、外墊壓、電凝及放液等手術治療,手術范圍廣,損傷大,術后病人反應重、恢復慢。
[0003]視網膜脫離發生后,感光細胞層的營養受到損害,如不及時復位,視網膜將發生萎縮及變性,視力障礙不可恢復。即使經過手術成功地使視網膜解剖復位,功能仍難以好轉。而且,長期視網膜脫離,眼壓低及玻璃體混濁,視網膜上下與玻璃體內纖維組織增殖,表現為白色小點,白線條紋甚至膜樣形成。久不復位的視網脫離,可并發虹膜睫狀體炎、瞳孔閉鎖、并發性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甚至眼球萎縮。這時的手術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約有90%的病例,能在一次手術后成功地復位。黃斑區脫離2~3月以上的病例,在視網膜解剖復位后,視力恢復往往不能正常。因此視網膜脫離應作為急診病種。早日診斷早期手術才能使預后轉佳。延誤時機即使成功的手術,亦不能挽救視力。
[0004]西部醫學2005年11月第17卷第6期第553、554頁公開了一種鞏膜外墊壓術治療單純型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手術方法,術中通過顯微鏡定位裂孔,全部采用單純鞏膜外墊壓術。然而,由于眼內構造的精密,單純的顯微鏡定位裂孔使手術具有局限性,且增加了操作難度,間接眼底鏡輔助的鞏膜外墊壓術存在以下不足之處:(I)呈像是倒置的,放大倍率很小,不利于分辨細節;(2)不利于助手觀看或錄像;(3)不易發現細微的視網膜裂孔;
`[4]間接眼底鏡使用需豐富的經驗,容易遺漏微小裂孔;(5)操作較繁瑣,需助手、護士甚至患者配合;(6)顯微鏡輔助鞏膜外加壓術。因此急需開發一種眼內照明光源來實現以內外路結合的手術方式微創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0005]博士倫(以下簡稱B&L)生產的Millennium?顯微手術系統用于眼前節和眼后節手術,能夠進行超聲乳化、灌注/抽吸、雙極電凝及激光凝固、玻璃體切割、粘彈劑注入/清除和氣/液交換等操作,其玻璃體切割機已被應用于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治療,但其光導探頭由于是直立的,對視網膜周邊部的觀察存在局限性,不適用于內外路結合的鞏膜外墊壓術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0006]光導探頭是光纖傳感器中接收信號的最前端部分。光纖傳感器一般由光源(主動探測時有,被動探測時無)、探頭及傳輸元件(光纖)、光探測器和信號處理系統等組成。光纖具有很多優異的性能,例如:耐水、耐高溫、耐化學腐蝕;抗電磁干擾和核輻射、電絕緣?’尺寸小、可彎曲、重量輕,能夠應用于人達不到的地方(如高溫區),或者對人有害的地區(如核輻射區)。基于光纖的傳感器具有許多特點,如靈敏度高、傳輸速度快、信息容量大、適用性寬等。通過對光導纖維結構作出特殊設計,使其可以廣泛應用于鞏膜外墊壓術將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眼內光導探頭。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9]—種眼內光導探頭,包括套管和光纖,所述光纖嵌套固定于所述套管內,所述光纖前端2/5處向一側彎折成10°?20°夾角。
[0010]優選的,上述眼內光導探頭,所述光纖前端2/5處向一側彎折成15°夾角。
[0011]優選的,上述眼內光導探頭,所述光纖為23G (23-gauge)光纖或25G (23-gauge)光纖。
[0012]本實用新型結構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上述眼內光導探頭,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快捷,對玻璃體擾動小,為鞏膜外墊壓術中良好的眼內照明設備,因其光纖前端特定的折角設計,使其能夠極好的照射赤道前部視網膜,從而更加適用于觀察視網膜周邊部的細節,為內外路結合微創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眼內光導探頭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套管2-光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現配合附圖進行詳細闡述:
[0017]如圖1所示,所述眼內光導探頭,包括23G套管I和23G (23-gauge)光纖2,所述光纖2嵌套固定于所述套管I內,所述光纖2前端2/5處向一側彎折成15°夾角。
[0018]在手術使用過程中,上述眼內光導探頭的光纖部分通過套管進入眼內后直接可照射到對側視網膜的赤道前部分,更加適用于觀察視網膜周邊部,為內外路結合微創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使得手術醫師可獲得一個正立的、清晰的、覆蓋全視網膜的清晰手術視野,而且通過顯微鏡可以放大觀察視網膜的精細結構,方便用頂壓器或冷凍頭動態觀察視網膜尋找裂孔,使得微小的裂孔不易遺漏。同時操作簡單快捷,避免了應用間接眼底鏡時需起身走動、帶頭燈、手套等繁瑣操作,節省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手術以后視網膜再脫離的風險。
[0019]具體手術步驟如下:
[0020](I)沿角鞏膜緣剪開球結膜,牽引直肌;
[0021 ] ( 2 )顳上或鼻上做23G穿刺口并置入套管塞,注意根據裂孔的位置,避開裂孔所在象限;
[0022](3)若視網膜下液多,則首先放視網膜下液,并縫合鞏膜切口 ;
[0023](4)將上述眼內光導探頭通過23G穿刺口直接進入眼內,并在非接觸廣角鏡輔助下,查看裂孔;[0024](5)仔細檢查周邊視網膜,尋找術前不易發現的裂孔及變性區;
[0025](6)顯微鏡及光導輔助下直視裂孔,從鞏膜面冷凍裂孔并處理變性區;
[0026](7)拔出上述眼內光導探頭的光纖部分,置入套管塞,縫合硅膠帶;
[0027](8)再次于眼內觀察裂孔和嵴的位置是否完好;
[0028]( 9 )拔出上述眼內光導探頭的套管部分,縫合結膜。
[002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眼內光導探頭,包括套管和光纖,所述光纖嵌套固定于所述套管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前端2/5處向一側彎折成10°?20°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眼內光導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前端2/5處向一側彎折成15°夾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內光導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為23G光纖或25G光纖。
【文檔編號】A61F9/007GK203619765SQ201320763851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7日
【發明者】顏華 申請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