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包括推注容器,兩端開口,具有容納推注部件的內腔;膠塞設于內腔,其外沿與內腔壁緊配合。護帽套設于推注容器一端開口處;推桿包括前導部、推注部和桿部,前導部從推注容器另一端開口進入而設于內腔。本實用新型的形狀和結構特別適合于用一次性器械將其送入子宮頸創面上,這樣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又緊貼創面,定位好、噴射面積均勻、療效更好、療效佳。
【專利說明】 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抗菌的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以推注式方式將以殼聚糖為材質的膜劑施用于宮頸患處,并形成抗菌膜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宮頸炎、陰道炎、子宮頸潰瘍是婦女常見病,其發病率比較高,發病的病人瘙癢難忍、白帶多、味臭,并且易感染、易復發、易糜爛出血,給病人帶來較大的痛苦,特別是重度宮頸炎及子宮潰瘍的病人,若不及時治療,易引發宮頸癌等。目前常用的針對宮頸炎和陰道炎的治療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藥水灌洗,另一種是將片劑藥、栓劑藥、膠囊藥等塞入陰道病變位置。但是,片劑、栓劑、膠囊類藥物難于停留在病變位置,從而大大影響了藥物的療效,這也是上述婦女病容易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0003]另外,普通的片劑、栓劑、膠囊類藥物難于被器械夾持,所以大部分患者是用手將藥物送入陰道內的,而手指容易把細菌、霉菌帶入陰道,也可隨手指帶出,所以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且手指不能將藥物準確地送到病變部位,放淺了,藥物容易脫出,影響療效,療效,另外,由于手指皮膚不光滑、指甲尖銳、陰道干燥等因素,在藥物塞入時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所裝填的成膜劑用殼聚糖材料制作,特別適合于用一次性器械將其送入子宮頸創面上,避免了交叉感染,可以比較穩定地深入在子宮頸病變位置容易吸收,具有較好的抗菌消炎、修復創口和促進愈合的作用。
[0005]一種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包括
[0006]推注容器,兩端開口,具有容納推注部件的內腔;
[0007]膠塞,設于內腔,其外沿與內腔壁緊配合;
[0008]護帽,套設于推注容器一端開口處;
[0009]推桿,包括前導部、推注部和桿部,前導部從推注容器另一端開口進入而設于內腔。
[0010]前導部的徑向小于桿部的徑向,以減少推注時所需施加的作用,便于使用。
[0011]在膠塞與推注容器一端開口之間的一段內腔裝填粉狀成膜劑(殼聚糖制成)。
[0012]本實用新型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便攜式的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可以由患者自己帶回家中使用。
[0014]本實用新型的形狀和結構特別適合于用一次性器械將抗菌成膜材料送入子宮頸創面上,這樣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又緊貼創面,定位好,療效佳,使用方便。
[0015]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可用于宮頸術后(LEEP激光、微波、電凝和冷凍等)創面的修復及抗炎、起到抗菌、消炎、止血、消腫和防治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等功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推桿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一實施方式,圖2為推桿的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該裝置包括推注容器1,其兩端開口,具有容納推注部件的內腔11。膠塞2設于內腔,其外沿與內腔壁緊配合。護帽3套設于推注容器一端開口處。在膠塞2與推注容器一端開口之間的一段內腔裝填粉狀成膜劑5 (殼聚糖制成)。
[0020]推桿4包括前導部41、推注部43和桿部42,前導部41從推注容器I另一端開口進入而設于內腔。前導部41的徑向小于桿部42的徑向,以減少推注時所需施加的作用,便于使用。
[0021]使用時,去除護帽3,將作用力施加于推注部43,使前導部41抵住膠塞2以推出粉狀成膜劑5,而達到并作用于子宮頸創面處,便于吸收宮頸分泌物,成凝膠狀涂抹在創面處,增加治療效果。本實施例的裝置,其形狀和結構特別適合于用一次性器械將其送入子宮頸創面上,這樣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又緊貼創面,定位好、療效好、療效佳。本實用新型可用于宮頸術后(LEEP激光、微波、電凝、冷凍等)創面的修復及抗炎、起到抗菌、消炎、止血、消腫、防治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等功效。
【權利要求】
1.一種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其特征是,包括 推注容器,兩端開口,具有容納推注部件的內腔; 膠塞,設于所述的內腔,其外沿與內腔壁緊配合; 護帽,套設于推注容器一端開口處; 推桿,包括前導部、推注部和桿部,所述前導部從所述的推注容器另一端開口進入而設于所述的內腔。
2.一種推注型抗菌膜施用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導部的徑向小于所述的桿部的徑向。
【文檔編號】A61M31/00GK203577127SQ201320802125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楊玉民 申請人:浙江三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