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夾持自鎖機構以及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289210閱讀:180來源:國知局
夾持自鎖機構以及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其包括可安裝于夾持設備的第一夾持手柄上的齒輪和棘輪;可鉸接于該第一夾持手柄上的棘爪;一端可固定于該第一夾持手柄上,另一端抵住棘爪的插入端的彈性部件;以及可固定于夾持設備的第二夾持手柄上的齒條;其中,齒條與齒輪嚙合連接,齒輪與棘輪同軸固定連接,棘爪的插入端在彈性部件的作用下,與棘輪的鋸齒緊密接觸。相應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該包皮環切縫合器的兩個手柄之間設置了上述的夾持自鎖機構,用于控制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本實用新型的該夾持自鎖機構和包皮環切縫合器,能夠靈活地雙向調節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得操作更方便、靈活。
【專利說明】夾持自鎖機構以及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以及用于包皮切割手術的,具有該夾持自鎖機構的,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夾持設備中通常只能夠單向調節夾持設備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例如本 申請人:提出了一種新的包皮環切縫合器(專利號為2011102988271),采用分別在兩個夾持手柄之間設置階梯扣或者卡扣的方式,用以控制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但這種方式只能夠單向調節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但實際應用中,很多特殊場合需要雙向調節夾持設備的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即希望能夠根據需要隨時調整,例如包皮切割手術中,需要隨時根據患者的情況增加或者減小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然而,采用上述的夾持方式卻不能夠實現。因此,目前急需一種新的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及能夠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以及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能夠實現自鎖解鎖,從而能夠對夾持設備的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進行雙向調節,進而使得操作更加方便、靈活。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所述夾持設備包括鉸接的第一夾持手柄和第二夾持手柄,所述夾持自鎖機構包括可安裝于所述第一夾持手柄上的齒輪和棘輪;可鉸接于所述第一夾持手柄上的棘爪;一端可固定于所述第一夾持手柄上,另一端抵住所述棘爪的插入端的彈性部件;以及可固定于所述第二夾持手柄上的齒條;其中,所述齒條與所述齒輪嚙合連接,所述齒輪與所述棘輪同軸固定連接,所述棘爪的插入端在所述彈性部件的作用下,與所述棘輪的鋸齒緊密接觸。
[0006]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部件為片狀彈片。
[0007]相應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其包括相互交叉并鉸接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前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切割環和第二切割環,所述第一切割環或所述第二切割環所在平面與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間還設置有如上述的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用于雙向調節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間的距離。
[0008]進一步地,所述夾持自鎖機構的齒輪和棘輪以可相對于所述第一手柄轉動的方式安裝于所述第一手柄上,所述夾持自鎖機構的棘爪鉸接在所述第一手柄上,所述夾持自鎖機構的彈性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手柄上,另一端抵住所述棘爪的插入端,使得所述棘爪的插入端與所述棘輪的鋸齒緊密接觸,所述夾持自鎖機構的齒條固定在所述第二手柄上,且與所述夾持機構的齒輪嚙合連接;[0009]當給予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向內的外作用力時,所述齒條帶動所述齒輪順時針轉動時,所述棘輪順時針轉動,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間的距離減小;當給予所述棘爪外作用力,使得其插入端與所述棘輪分離時,給予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向外的外作用力,所述齒條帶動所述齒輪逆時針轉動,所述棘輪也逆時針轉動,所述第一手柄和所第二手柄之間的距離增加。
[0010]更進一步地,所述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還包括用于覆蓋住所述夾持自鎖機構的保護蓋,所述保護蓋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手柄上。
[0011]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尾端均設置有握環。
[0012]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以及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當對夾持設備,如縫合器的兩個手柄施加向內或者向外的外作用力,使其閉合或者張開時,可通過該夾持自鎖機構實現自鎖和解鎖,從而能夠對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實現雙向調節,進而使得操作更加方便、靈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結構的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自鎖的包皮環切縫合器進行詳細的說明。
[0019]實施例一
[0020]參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通常夾持設備包括鉸接的第一夾持手柄和第二夾持手柄,因此,可將本實施例的該夾持自鎖機構設置在該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之間,用以控制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即控制夾持設備張開或者閉合的程度。具體實施時,本實施例的該夾持自鎖機構具體包括可安裝于夾持設備的第一夾持手柄上的齒輪152和棘輪153 ;可鉸接于夾持設備的第一夾持手柄上的棘爪154 ;—端可固定于該第一夾持手柄上,另一端抵住上述棘爪154的插入端的彈性部件155 ;以及可固定于夾持設備的第二夾持手柄上的齒條151 ;其中,該齒條151與齒輪152嚙合連接,而該齒輪152與該棘輪153同軸固定連接,棘爪154的插入端在上述彈性部件155的作用下,與該棘輪153的鋸齒緊密接觸。
[0021]當夾持設備的狀態為張開狀態,且需要減小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時,參見圖3,分別給予兩個夾持手柄向內的外作用力NI,則齒條151將逐漸帶動齒輪152順時針轉動,由于棘輪153與齒輪152同軸固定連接,因此,棘輪153也將順時針轉動,則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小,而當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滿足需求時,則撤銷分別作用于兩個夾持手柄上的外作用力NI,此時,由于棘爪154具有鋸齒的插入端在彈性部件155的作用下,與棘輪153的鋸齒緊密接觸,即該棘爪154將該棘輪153鎖定,使得該棘輪153和齒輪152在無外作用力的情況下,既不能順時針轉動,也不能逆時針轉動,即該夾持自鎖機構通過該棘輪153、棘爪154和彈性部件155實現自鎖,從而對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進行鎖定,若還需要減小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則再分別給予兩個手柄向內的外作用力NI即可;
[0022]當該夾持設備的狀態為閉合狀態,或者當夾持設備處于張開狀態,需要增加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時,參見圖3,則首先需要解鎖,即給予棘爪154—個外作用力F,使得該棘爪154的插入端與棘輪153分離,此時,再分別給予兩個夾持手柄向外的外作用力N2,則齒條151將逐漸帶動齒輪152逆時針轉動,由于棘輪153與齒輪152同軸固定連接,因此,棘輪153也將逆時針轉動,當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滿足需求時,則撤銷作用于棘爪154的外作用力F,以及分別作用于兩個夾持手柄上的外作用力N2,此時,在彈性部件155的作用下,棘爪154插入端的鋸齒再次與棘輪153的鋸齒緊密接觸,即該棘爪154將該棘輪153鎖定,使得該棘輪153和齒輪152在無外作用力的情況下,既不能逆時針轉動,也不能順時針轉動,即該夾持自鎖機構通過該棘輪153、棘爪154和彈性部件155實現自鎖,從而對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進行鎖定。
[0023]本實施例中該向內的外作用力是指使得夾持設備逐漸閉合的外作用力,即可使得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小;而向外的外作用力是指使得夾持設備逐漸張開的外作用力,即可使得兩個夾持手柄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
[0024]為了便于操作,具體實施時,可在棘爪154與第一夾持手柄鉸接的一端設置操作柄,當需要解鎖時,直接給予該操作柄一個外作用力使得棘爪154的插入端與棘輪153分離即可。具體實施時,該操作柄為該棘爪154鉸接在第一夾持手柄的一端延伸而成,當然其作為單獨的部件,與棘爪固定在一起也是可以理解的。
[0025]本實施例中該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通過設置齒輪、棘輪、棘爪和彈性部件來實現自鎖和解鎖,以實現對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的雙向調節,從而不需要一直給予外作用力來維持兩個手柄之間的距離,進而降低了勞動強度,且使得夾持設備更加方便靈活。
[0026]本實施例中,該彈性部件155采用片狀彈片,當然采用其它方式實現該彈性部件的功能也是可以理解的。
[0027]實施例二
[0028]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另一種夾持自鎖機構,本實施例的該夾持自鎖機構也包括上述實施例一中的夾持自鎖機構的各個部件,不同的是,參見圖2,本實施例中該彈性部件155抵住棘爪154插入端的一端,設置有與該棘爪154插入端相配合的卡槽156。
[0029]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采用片狀彈片作為彈性部件155,并自該片狀彈片抵住棘爪154 一端的邊緣,沿該片狀彈片的另一端方向彎曲而成該卡槽156,從而使得該片狀彈片的橫截面呈“J”字型。
[0030]某些領域中對夾持設備具有特殊要求,例如一次性使用夾持設備,因此,為了避免被使用過的夾持設備被誤認為未使用過,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卡槽156來卡扣住棘爪154的插入端,即當夾持設備使用后,只需要給予棘爪154較大的外作用力,使其原來插入棘輪153齒輪的插入端直接卡扣在該片狀彈性部件155的卡槽內即可,從而實現自毀,即齒輪152和棘輪153可隨意旋轉,該夾持自鎖機構將不能夠再自鎖解鎖。
[0031]實施例三
[003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該包皮環切縫合器進行詳細說明。
[0033]參見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時,本實施例的該包皮縫合器包括相互交叉并鉸接的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其中,該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的前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切割環13和第二切割環14,尾端分別設置有握環,其中,該第一切割環13和第二切割環14所在平面與相互交叉的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所在平面垂直,且該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之間還設置有如上述實施例一中描述的夾持自鎖機構,該夾持自鎖機構用于控制該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之間的距離。具體實施時,參見圖1,本實施例中,該夾持自鎖機構的齒條固定151在第二手柄12上,該夾持自鎖機構的齒輪152和棘輪153以可相對于該第一手柄11轉動的方式安裝于第一手柄11上,該夾持自鎖機構的棘爪154鉸接在第一手柄11上,而該夾持自鎖機構的彈性部件15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手柄11上,另一端抵住棘爪154的插入端,使得該棘爪154的插入端與棘輪153的鋸齒緊密接觸。
[0034]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齒條151為第二手柄12的內側壁沿邊緣向靠近第一手柄11的方向延伸而成,即其與第二手柄12 —體成型,當然其也可為單獨一個部件,然后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該第二手柄12的內側上。
[0035]進一步地,為了保護上述的夾持自鎖機構,本實施例的包皮環切縫合器還包括用于覆蓋住該夾持自鎖機構的保護蓋157,該保護蓋157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手柄11上。
[0036]進一步地,為了防止交叉感染,能夠保證患者的安全,包皮環切縫合器通常為一次性使用器械,因此,為了防止重復使用,本實施例中該夾持自鎖機構的彈性部件155抵住棘爪154插入端的一端,設置有與該棘爪154插入端相配合的卡槽156。
[0037]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采用片狀彈片作為彈性部件155,并自該片狀彈片抵住棘爪154 一端的邊緣,沿該片狀彈片的另一端方向彎曲而成該卡槽156,從而使得該片狀彈片的橫截面呈“J”字型。
[0038]當使用完該包皮環切縫合器后,可給予棘爪154較大的外作用力,使其原來插入棘輪153齒輪的插入端直接卡扣在該片狀彈性部件155的卡槽內即可,從而實現自毀,即齒輪152和棘輪153可隨意旋轉,該夾持自鎖機構將再不能夠自鎖解鎖功能,即標識該夾持設備也使用過。
[0039]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所述夾持設備包括鉸接的第一夾持手柄和第二夾持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自鎖機構包括可安裝于所述第一夾持手柄上的齒輪和棘輪;可鉸接于所述第一夾持手柄上的棘爪;一端可固定于所述第一夾持手柄上,另一端抵住所述棘爪的插入端的彈性部件;以及可固定于所述第二夾持手柄上的齒條;其中,所述齒條與所述齒輪嚙合連接,所述齒輪與所述棘輪同軸固定連接,所述棘爪的插入端在所述彈性部件的作用下,與所述棘輪的鋸齒緊密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為片狀彈片。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狀彈性部件與所述棘爪相接觸的一端設置有防滑紋。
4.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叉并鉸接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前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切割環和第二切割環,所述第一切割環或所述第二切割環所在平面與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間還設置有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應用于夾持設備的夾持自鎖機構,用于雙向調節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間的距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夾持自鎖機構的齒輪和棘輪以可相對于所述第一手柄轉動的方式安裝于所述第一手柄上,所述夾持自鎖機構的棘爪鉸接在所述第一手柄上,所述夾持自鎖機構的彈性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手柄上,另一端抵住所述棘爪的插入端,使得所述棘爪的插入端與所述棘輪的鋸齒緊密接觸,所述夾持自鎖機構的齒條固定在所述第二手柄上,且與所述夾持機構的齒輪嚙合連接; 當給予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向內的外作用力時,所述齒條帶動所述齒輪順時針轉動時,所述棘輪順時針轉動,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間的距離減小;當所述給予所述棘爪外作用力,使得其插入端與所述棘輪分離時,給予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向外的外作用力,所述齒條帶動所述齒輪逆時針轉動,所述棘輪也逆時針轉動,所述第一手柄和所第二手柄之間的距離增加。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覆蓋住所述夾持自鎖機構的保護蓋,所述保護蓋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手柄上。
7.如權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可雙向調節的包皮環切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尾端均設置有握環。
【文檔編號】A61B17/326GK203634257SQ201320833808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張大, 江多勇, 林玲 申請人:重慶聯佰博超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