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該中藥是由麻黃、大肺筋草、桔梗、五味子、黃精、百靈草、水蔓青、杏仁、生姜、大棗制成。臨床可用于治療小兒哮喘。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表現為上皮損傷、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的炎癥細胞浸潤、微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及滲出增加為特征的疾病。對哮喘病的治療已經由緩解氣道平滑肌痙攣轉向對氣道炎癥的治療,以激素吸入治療為主,但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可造成兒童生長發育障礙等不良后果。經過發明人的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小兒哮喘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根據中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采用麻黃、大肺筋草、桔梗、五味子、黃精、百靈草、水蔓青、杏仁、生姜、大棗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過加工制成。
[0005]制備本發明中藥由下述原料藥制成:麻黃20-30份、大肺筋草20-30份、桔梗10-20份、五味子10-20份、 黃精10-20份、百靈草8_15份、水蔓青8_15份、杏仁5_8份、生姜5-8份、大棗5-8份。
[0006]本發明中藥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麻黃25份、大肺筋草25份、桔梗15份、五味子15份、黃精15份、百靈草12份、水蔓青12份、杏仁6份、生姜6份、大棗6份。
[0007]本發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0008]麻黃: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寒表實證。
[0009]大肺筋草:辛、甘、溫。歸肺、肝經。祛風發表,化痰止咳,活血調經。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月經不調,痛經,瘡腫,跌打損傷等癥。
[0010]桔梗:苦、辛、平。歸肺、胃經。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等。
[0011]五味子:酸、溫。歸肺、心、腎經。收斂固澀,益氣生津,寧心安神。主治咳嗽虛喘,夢遺滑精,尿頗遺尿,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心悸失眠等。
[0012]黃精:甘、平,歸脾、肺、腎經。滋陰潤肺,補脾益氣。用于陰虛肺燥,脾胃虛弱,腎虛精虧的頭暈,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及消渴等。
[0013]百靈草:甘、微苦、溫。歸肝、腎經。祛風除濕,平喘,活血通絡。用于風濕痹痛,心臟病,支氣管哮喘,跌打損傷,骨折等癥。
[0014]水蔓青:苦、寒。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用于肺熱咳嗽,肺膿瘍,皮膚濕疹,風疹瘙癢等癥。杏仁:苦、微溫,歸肺、大腸經。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主治外感咳嗽喘滿,腸燥便秘。
[0015]生姜:辛、溫。歸肺、胃、脾經。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用于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脹滿、泄瀉等。
[0016]大棗:甘、溫。歸脾、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用于脾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血虛萎黃及婦女臟腑,神志不安,保護正氣等。
[0017]本發明中藥于2006年至2012年臨床觀察小兒哮喘85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0018]1、一般資料
[0019]85例患者中,年齡1-12歲,病程多在2個月到5年,平均年齡7.2歲。
[0020]2、診斷標準
[0021]診斷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0022]I)發作前常有噴嚏、咳嗽等先兆癥狀,或夜間突然發作,發作時喉間哮鳴,呼吸困難,咯痰不爽,甚則不能平臥,煩躁不安等;
[0023]2)常因氣候轉變,受涼或接觸某些過敏物質等因素誘發;
[0024]3)可有嬰兒期濕疹史,或家庭過敏史;
[0025]4)心肺聽診:兩肺滿布哮鳴音,呼氣延長,或聞及哮鳴音及濕羅音,心率增快;
[0026]5)支氣管哮喘,血細胞總數正常,嗜酸粒細胞可增高,可疑變應原皮膚試驗常呈陽性,伴肺部感染,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增高。
[0027]3、治療方法
[0028]3.1處方:麻黃25g、大肺筋草25g、桔梗15g、五味子15g、黃精15g、百靈草12g、水蔓青12g、杏仁6g、生姜6g、大率6g。
[0029]3.2制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工藝制成湯劑,每日I劑,每日2次,7天為I療程。
[0030]4、治療結果:
[0031]4.1參照《中醫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
[0032]治愈:咳嗽、氣喘等哮喘癥狀完全緩解,肺部啰音消失。
[0033]顯效:咳嗽、氣喘等哮喘癥狀發作較治療前明顯減輕,肺部啰音基本消失。
[0034]好轉:哮喘癥狀有所減輕,但仍有咳嗽、氣喘等癥狀,肺部啰音明顯。
[0035]無效:臨床癥狀及肺部啰音無改善或反而加重。
[0036]4.2結果:85例患者中,治愈43例(50.6% ),顯效26例(30.6% ),好轉13例(15.3% ),無效3例(3.5% ),總有效率為96.5%。
[0037]5、典型病例
[0038]5.1隋某,女,3歲零4個月,就診時胸悶氣急,咳嗽,痰多色黃,質濃,不易咳出,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聽診肺部呼氣相哮鳴音明顯。診斷為小兒哮喘。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I劑,I個療程后,癥狀明顯好轉,肺部無哮鳴音,繼續服用2個療程,痊愈,一年后隨訪無復發。5.2陳某,男,5歲,因感風寒,哮喘發作,咳嗽喘息,喉間痰鳴,咳痰稠黃,身熱面赤,口干咽紅,舌質淡紅,苔黃膩,脈數有力。診斷為小兒哮喘發作。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I劑,I個療程后,癥狀明顯好轉,哮喘癥狀消除,兩肺無哮鳴音,繼續服用I個療程,痊愈,一年后隨訪無復發【具體實施方式】
[0039]實施例1,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是由麻黃20g、大肺筋草20g、桔梗10g、五味子10g、黃精10g、百靈草8g、水蔓青8g、杏仁5g、生姜5g、大率5g制成。
[0040]實施例2,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是由麻黃25g、大肺筋草25g、桔梗15g、五味子15g、黃精15g、百靈草12g、水蔓青12g、杏仁6g、生姜6g、大率6g制成。
[0041]實施例3,一 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是由麻黃30g、大肺筋草30g、桔梗20g、五味子20g、黃精20g、百靈15g、水蔓青15g、杏仁8g、生姜8g、大率8g制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 麻黃20-30份、大肺筋草20-30份、桔梗10-20份、五味子10_20份、黃精10-20份、百靈草8-15份、水蔓青8-15份、杏仁5-8份、生姜5_8份、大棗5_8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 麻黃25份、大肺筋草25份、桔梗15份、五味子15份、黃精15份、百靈草12份、水蔓青12份、杏仁6份、生姜6份、大棗6份。
【文檔編號】A61P11/06GK103800887SQ201410073273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5日
【發明者】馬忠斌 申請人:馬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