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了提供了一種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及其制備方法,該藥劑包括按重量計的如下原料藥組分:白芷3-5份,白芨3-5份,三七3-5份,烏梅3-5份,冰片3-5份,丹參3-5份,黃柏2-3份,地榆3-5份,蒲公英3-5份,茶油30-60份。該茶油藥劑為燒傷或燙傷面創造了一個潤濕、無菌的局部環境,促進皮膚快速新生和創傷面快速愈合,治療效果突出。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灼傷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醫學界十大疑難病癥之一,是常見的外科病癥。目前,西醫在治療灼傷時,注重預防感染,對創面采用干燥處理以及切痂植皮治療。該治療的缺陷為:(1)干燥環境不利于新鮮皮膚生長,創面愈合時間長,容易留下疤痕;(2)在切痂治療過程中,會人為造成二次損傷,增加病人痛苦和疤痕形成的機會;(3)對病房環境要求高,不便于現在急救,不適于基層醫院;(4)醫療費用高昂;(5)治療周期長。
[0003]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亟待尋求理想的適于燒傷或燙傷的治療方法。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及其制備方法,該方法茶油藥劑為燒傷或燙傷面創造了一個潤濕、無菌的局部環境,促進皮膚快速新生和創傷面快速愈合,治療效果突出。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該藥劑包括按重量計的如下原料藥組分:白芷3-5份,白芨3-5份,三七3-5份,烏梅3-5份,冰片3_5份,丹參3_5份,黃柏2_3份,地榆3-5份,蒲公英3-5份,茶油30-60份。
[0007]較佳地,該藥劑包括按重量計的如下原料藥組分:白芷3.5-4.5份,白芨3.5-4.5份,三七3.5-4.5份,烏梅3.5-4.5份,冰片3.5-4.5份,丹參3.5-4.5份,黃柏2.5-3份,地榆3.5-4.5份,蒲公英3.5-4.5份,茶油40-50份。
[0008]優選地,該藥劑包括按重量計的如下原料藥組分:白芷3.8份,白芨3.8份,三七
3.8份,烏梅3.8份,冰片3.8份,丹參3.8份,黃柏2.5份,地榆3.8份,蒲公英3.8份,茶油45份。
[0009]所述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還含有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如凡士林等。
[0010]其中白芷、白芨、三七、冰片、丹參、黃柏、地榆、蒲公英用磨粉機磨成200目細分
[0011]所述烏梅炭燒存性后,磨成粉。
[0012]所述治療皮膚 灼傷的茶油藥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3]I)將白芷、白芨、三七、冰片、丹參、黃柏、地榆、蒲公英分別用磨粉機磨成200目細粉,備用;
[0014]2)將所述烏梅炭燒存性后,磨成細粉。
[0015]3)按配方稱量各組分,加入茶油中,混勻即可。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所述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為皮膚灼傷面提供了一個無菌、潤濕的局部環境,并促進皮膚再生,具有效防止感染和創傷面愈合快的特性,治療后皮膚表面無疤痕或疤痕小,可有效縮短療程,減少病人痛苦,適于推廣應用。
[0017]本發明的藥理:
[0018]白芷:辛溫,歸肺經和胃經,功效: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0019]白芨:性寒,味苦、甘、澀,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0020]三七:性溫,味甘;微苦,功效:散血,定痛。
[0021]烏梅:性平,味酸、澀,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收斂生津之作用,并治胬肉外突,有利于減輕或消除疤痕;現代研究證明:本品含有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糖類和谷固醇等物質,對體外多種治病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
[0022]冰片:辛、苦,微寒,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之功效。
[0023]丹參:味苦微寒,入心、脾二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的功效。
[0024]黃柏: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效。
[0025]地榆:性寒;味苦酸,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斂瘡。
[0026]蒲公英: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0027]茶油是炎黃色 澄清透明油狀液體,《本草綱目》中記載“茶油性偏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治肝血虧損,驅蟲。益腸胃,也促進傷口愈合、紅腫等。現代研究表面茶油的主要成份是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不飽和和脂肪酸,其含量達90%以上,油酸達到80-83%,亞油酸達到7-13%,并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豐富的亞麻酸是人體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茶油耐儲藏,不易酸敗,不含致癌物質,還具有清腸胃的吸收功能,可以平衡腦垂體功能,提供生育酚,促進內分泌激素分泌,對神經塞弱、神經功能下降、老年疾病一老年癡呆癥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0028]上述各藥物合用,對治療灼傷具有活血生肌、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消炎殺菌等功效,療效極佳。
[0029]使用方法:將所述茶油藥劑涂覆在創傷面,一日三次,用醫用紗布包扎,換藥時注意清除壞死及液化的組織。
[0030]典型病例:
[0031]病例1:王某,女,I歲,右手不慎放入滾燙的開水中,臨床診斷為Ι1燙傷,燙傷后I小時,創面腫脹不明顯,局部有水泡形成,疼痛劇烈,用1%醫用新潔爾滅溶液消毒后,在創傷面涂覆所述茶油藥劑并用醫用紗布包扎;傷后第2d,手背及手腕部位出現水腫,部分水泡潰破,創面有少量滲出液,此時患兒情緒穩定,一般情況良好;治療后第3d,一方面受損皮膚壞死、液化,與此同時,在濕潤環境下新鮮皮膚開始生長,創面無感染跡象;治療后第2周,除深ΙI燙傷部分存留透明狀薄層癱痕之外,其余部分皮膚生長情況良好;2月后隨訪,原深ΙI創面處有少量色素沉著,周圍皮膚完好如初,手部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0032]病例2:楊某,男,50歲,雙下肢被熱油燙傷,于2004年4月12日來診;檢查所見:創面共約10%,呈ΙI燙傷,局部疼痛劇烈,有輕微休克表現;經用本藥涂覆后,結合全身支持治療,14天痊愈,未留疤痕。
[0033]病例3:崔某,女,2歲,右足背被開水燙傷,在其它醫院采用它法治療10天后創面感染,來診;所見:患兒精神可,燙傷面積約2%,呈ΙI損傷,局部化膿,創面周圍紅腫;用本藥涂覆后10天痊愈。[0034]病例4:孫某,男,40歲,右下肢被摩托車排氣管燙傷,于2007年9月5日來診;局部所見呈Ir燙傷,面積約2% ;經本藥覆后治療后12天痊愈。
[0035]病例5:劉某,男,5歲,頭部被浙青燙傷,在外院治療20天未愈來診;所見:面積約3%,創面結有硬癡,癡下潰膿感染,有惡臭氣味;經消毒處理后,用本藥物涂覆治療,治療后3-7天,膿癡逐漸軟化脫落,共治療20天痊愈。
具體實施例:
[0036]例1:一種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包括按重量計的如下原料藥組分:白芷3.8份,白芨3.8份,三七3.8份,烏梅3.8份,冰片3.8份,丹參3.8份,黃柏2.5份,地榆3.8份,蒲公英3.8份,茶油45份,賦形劑10份。
[0037]所述茶油藥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0038]I)將白芷、白芨、三七、冰片、丹參、黃柏、地榆、蒲公英分別用磨粉機磨成200目細粉,備用;
[0039]2)將所述烏梅炭燒存性后,磨成細粉。
[0040]3)按配方稱量各組分,加入茶油中,混勻即可。
[0041]例2: —種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該藥劑包括按重量計的如下原料藥組分:白芷3份,白芨5份,三七5份,烏梅5份,冰片3份,丹參5份,黃柏3份,地榆5份,蒲公英5份,茶油60份。
[0042]所述茶油藥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43]I)將白芷、白芨、三七、冰片、丹參、黃柏、地榆、蒲公英分別用磨粉機磨成200目細粉,備用;
[0044]2)將所述烏梅炭燒存性后,磨成細粉。
[0045]3)按配方稱量各組分,加入茶油中,混勻即可。
[0046]例3:—種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該藥劑包括按重量計的如下原料藥組分:白芷5份,白芨3份,三七3份,烏梅3份,冰片3份,丹參5份,黃柏3份,地榆5,蒲公英5份,茶油30份。
[0047]所述茶油藥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48]I)將白芷、白芨、三七、冰片、丹參、黃柏、地榆、蒲公英分別用磨粉機磨成200目細粉,備用;
[0049]2)將所述烏梅炭燒存性后,磨成細粉。
[0050]3)按配方稱量各組分,加入茶油中,混勻即可。
[0051]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其架構形式能夠靈活多變,可以派生系列產品。只是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由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其特征在于,該藥劑包括按重量計的如下原料藥組分:白芷3-5份,白芨3-5份,三七3-5份,烏梅3-5份,冰片3_5份,丹參3_5份,黃柏2_3份,地榆3-5份,蒲公英3-5份,茶油30-6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其特征在于,該藥劑包括按重量計的如下原料藥組分:白芷3.5-4.5份,白芨3.5-4.5份,三七3.5-4.5份,烏梅3.5-4.5份,冰片3.5-4.5份,丹參3.5-4.5份,黃柏2.5-3份,地榆3.5-4.5份,蒲公英3.5-4.5份,茶油40-50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其特征在于,該藥劑包括按重量計的如下原料藥組分:白芷3.8份,白芨3.8份,三七3.8份,烏梅3.8份,冰片3.8份,丹參3.8份,黃柏2.5份,地榆3.8份,蒲公英3.8份,茶油45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還含有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如凡士林等。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其特征在于,其中,白芷、白芨、三七、冰片、丹參、黃柏、地榆、蒲公英用磨粉機磨成200目細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烏梅炭燒存性后,磨成粉。
7.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治療皮膚灼傷的茶油藥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白芷、白芨、三七、冰片、丹參、黃柏、地榆、蒲公英分別用磨粉機磨成200目細粉,備用; 2)將所述烏梅炭燒存性后,磨成細粉。 3)按配方稱量各組分,加入茶油中,混勻即可。
【文檔編號】A61P17/02GK103893554SQ201410080394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6日
【發明者】劉瑞綿, 駱碧群 申請人:廣東星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