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原料制成:石斛、黃芪、椿葉、胡荽子、苦艾、藍錫莎菊、雪參、艾納香、朝天子、刺蜜、地錦、冬凌草、桂枝、廣玉蘭、寒莓根;所述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組成:石斛5g、黃芪6g、椿葉8g、胡荽子5g、苦艾8g、藍錫莎菊12g、雪參5g、艾納香6g、朝天子8g、刺蜜10g、地錦12g、冬凌草12g、桂枝5g、廣玉蘭4g、寒莓根6g;該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藥效顯著,功能全面,價格低廉,且能夠解決連鎖不良反應。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放、化療即化學出生治療,是對病原微生物、寄生蟲、惡性腫瘤所致得以疾病的藥物晉升治療。化療也指開始應用藥物治療癌癥,這些特殊的藥物可殺滅腫瘤細胞,有時稱為細胞毒藥物。一般患者在放、化療后食欲下降、飲食量減少、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很多化療藥物通過刺激胃腸道粘膜引發上述癥狀,并且還有發熱、頭暈、頭痛、口干、口舌生瘡等。現有的治療放、化療的藥物很多,不過大多為化學藥品,毒副作用較高,且價格昂貴,少的的中藥藥物也效果不全,不能很好的解決放、化療后腸胃的連鎖不良反應。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藥效顯著,功能全面,價格低廉,且能夠解決連鎖不良反應的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所述中藥配方由以下原料制成:石斛、黃芪、椿葉、胡 荽子、苦艾、藍錫莎菊、雪參、艾納香、朝天子、刺蜜、地錦、冬凌草、桂枝、廣玉蘭、寒莓根;所述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組成:石斛5g、黃芪6g、椿葉Sg、胡荽子5g、苦艾8g、藍錫莎菊12g、雪參5g、艾納香6g、朝天子8g、刺蜜10g、地錦12g、冬凌草12g、桂枝5g、廣玉蘭4g、寒莓根6g。
[0006]本發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的制備方法。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0008]I)按重量份數配比提取石斛5g、黃芪6g、椿葉8g、胡荽子5g、苦艾8g、藍錫莎菊12g、雪參5g、艾納香6g、朝天子8g、刺蜜10g、地錦12g、冬凌草12g、桂枝5g、廣玉蘭4g、寒莓根6g清洗風干后,研磨至200目藥末。
[0009]2)取步驟I)中研磨的藥末放置于砂鍋中加水,水量為藥末重量的6-8倍,然后用大火煮沸,小火煎熬,煎熬時攪拌藥料2-3次,煎熬時間為40-6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0010]3)取步驟2)中過濾后的藥末置于容器內,加入藥末重量6-8倍的水,進行第二次煎熬,煎熬方式與上述相同,煎熬時間為20-4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0011]4)取步驟2)中的濾液與步驟3)中的濾液進行合并,即為本發明的中藥配方。
[0012]上述中藥的服用方法是:飯前飲用,每日2次,每次100_200ml,每月一療程。
[0013]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其藥材功效作用分別為:
[0014]石斛: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止咳,明目強身;[0015]黃芪:補氣固表,利尿生肌,抗毒排膿,增強體質;
[0016]椿葉:消炎,解毒,殺蟲;
[0017]胡荽子:透疹,健胃,治痘疹透發不暢,飲食乏味;
[0018]苦艾:清熱燥濕,驅蛔,健胃;
[0019]藍錫莎菊:健胃止痛;
[0020]雪參:補氣,益腎;
[0021]艾納香:溫中活血,祛風除濕,殺蟲;
[0022]朝天子:清肺化痰,解毒止痛;
[0023]刺蜜:治骨蒸煩渴,血痢,腹瀉,腹痛,頭痛;
[0024]地錦:活血,祛風,止痛;
[0025]冬凌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0026]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
[0027]廣玉蘭:祛風散寒,行氣止痛;
[0028]寒莓根: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0029]本發明一種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的有益效果是:健胃止痛,補氣益腎,清熱解毒,藥效顯著,功能全面,價格低廉,且能夠解決連鎖不良反應。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征、技術手段及所達到的具體功能,下面以【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0031]實施例1:
[0032]一種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所述中藥配方由以下原料制成的:石斛、黃芪、椿葉、胡荽子、苦艾、藍錫莎菊、雪參、艾納香、朝天子、刺蜜、地錦、冬凌草、桂枝、廣玉蘭、寒莓根;所述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組成:石斛5g、黃芪6g、椿葉Sg、胡荽子5g、苦艾8g、藍錫莎菊12g、雪參5g、艾納香6g、朝天子8g、刺蜜10g、地錦12g、冬凌草12g、桂枝5g、廣玉蘭4g、寒莓根6g。
[0033]所述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的制備方法過程如下:
[0034]I)按重量份數配比提取石斛5g、黃芪6g、椿葉8g、胡荽子5g、苦艾8g、藍錫莎菊12g、雪參5g、艾納香6g、朝天子8g、刺蜜10g、地錦12g、冬凌草12g、桂枝5g、廣玉蘭4g、寒莓根6g清洗風干后,研磨至200目藥末;
[0035]2)取步驟I)中研磨的藥末放置于砂鍋中加水,水量為藥末重量的6-8倍,然后用大火煮沸,小火煎熬,煎熬時攪拌藥料2-3次,煎熬時間為40-6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0036]3)取步驟2)中過濾后的藥末置于容器內,加入藥末重量6-8倍的水,進行第二次煎熬,煎熬方式與上述相同,煎熬時間為20-4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0037]4)取步驟2)中的濾液與步驟3)中的濾液進行合并,即為本發明的中藥配方。
[0038]實驗例:
[0039]實驗對象:100名放、化療后產生腸胃不良反應的患者,分為2組,每組50人。
[0040]實驗方法與時間:對照組使用常規藥物治療,實驗組使用本發明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記錄時間為2個月,記錄次數為2次。[0041]判斷標準:
[0042]顯效:腸胃不良反應消失,且無連鎖不良反應;
[0043]有效:腸胃不良反應好轉或開始好轉;
[0044]無效:腸胃不良反應無變化或開始惡化;
[0045]實驗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石斛、黃芪、椿葉、胡荽子、苦艾、藍錫莎菊、雪參、艾納香、朝天子、刺蜜、地錦、冬凌草、桂枝、廣玉蘭、寒莓根;所述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組成:石斛5g、黃芪6g、椿葉Sg、胡荽子5g、苦艾8g、藍錫莎菊12g、雪參5g、艾納香6g、朝天子8g、刺蜜10g、地錦12g、冬凌草12g、桂枝5g、廣玉蘭4g、寒莓根6g。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放、化療后腸胃不良反應的中藥配方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配比提取石斛5g、黃芪6g、椿葉8g、胡荽子5g、苦艾8g、藍錫莎菊12g、雪參5g、艾納香6g、朝天子8g、刺蜜10g、地錦12g、冬凌草12g、桂枝5g、廣玉蘭4g、寒莓根6g清洗風干后,研磨至200目藥末; 2)取步驟I)中研磨的藥末放置于砂鍋中加水,水量為藥末重量的6-8倍,然后用大火煮沸,小火煎熬,煎熬時攪拌藥料2-3次,煎熬時間為40-6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3)取步驟2)中過濾后的藥末置于容器內,加入藥末重量6-8倍的水,進行第二次煎熬,煎熬方式與上述相同,煎熬時間為20-4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4)取步驟2)中的濾液與步驟3)中的濾液`進行合并,即為本發明的中藥配方。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3816393SQ201410096228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4日
【發明者】于蘭, 韓淑紅, 韓淑燕 申請人: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