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黃楊生物堿化合物的醫藥用途
【專利摘要】本分案申請公開了一種黃楊生物堿化合物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實驗結果顯示,在對野生型正常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無毒的濃度下,該化合物可以選擇性地殺死帶有腫瘤特異突變基因p53、Ras的小鼠腫瘤細胞,與此相一致的是,此類化合物對攜帶p53突變的人類結腸癌細胞株也有很強的殺傷活性,而對p53野生型的人類結腸癌細胞株殺傷活性不強;該黃楊類植物來源的化合物具有制備針對腫瘤特異突變基因p53、Ras的個性化治療藥物的應用潛力。
【專利說明】一種黃楊生物堿化合物的醫藥用途
[0001]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310104292.9、申請日2013年3月28日、發明名稱“四種黃楊生物堿化合物的醫藥用途”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黃楊生物堿化合物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3]腫瘤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致死性疾病,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治療效果亦不盡人意。目前常規用于腫瘤治療的大部分藥物,均是針對細胞增殖過程中DNA復制或細胞骨架的調控來設計的。這些藥物在對快速增殖的腫瘤細胞進行殺傷的同時,對人體功能維持所需的正常增殖細胞(如骨髓干細胞等等)也有很大的毒性,導致接受治療的病人機體正常功能嚴重受損,對于腫瘤的抵抗能力反而下降,難以取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利用分子靶向篩選技術,針對腫瘤細胞特異性基因突變產物,篩選可以抑制這些腫瘤特異突變分子活性或表達水平的小分子化合物,從而開發形成低毒、高效的靶向個性化治療藥物,已經成為腫瘤治療藥物研發的最新趨勢。目前,進入臨床應用的大部分靶向藥物都是國外制藥公司研發形成的,這些靶向治療藥物價格昂貴,給病人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毒、高效的靶向個性化治療藥物,也成為國內腫瘤轉化醫學研究者的重要方向。
[0004]黃楊屬于黃楊科(Buxaceae)黃楊屬(Buxus)植物,常綠灌木,又名(青明矮、千年矮、黃頭艾、萬年青、黃木、錦熟黃楊),主要分布于我國南部各省、區及湖北;多分布于溪流的石溝中或溪岸邊;亦有栽培的。黃楊作為藥用植物早已記載于《本草綱目》,說它:“葉苦平無毒”,“主治婦人難產,入達生散中用,又主暑日生癤;搗爛涂之”。本藥主要有行氣活血、祛濕通絡、清熱解毒、祛風、止血等功能。民間用以治療瘧疾、梅毒、風濕、皮炎、和狂犬病。黃楊木粉民間流傳治療“心病”的有效藥物。本屬植物總生物堿一般有降壓作用;黃楊生物堿作用于迷走神經和心臟,產生心博緩慢,局部缺血、竇室傳導阻滯和心肌損傷;有些植物總生物堿對膽堿醋酶也有抑制作用,關于將黃楊生物堿用于治療腫瘤的內容還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黃楊生物堿化合物的新醫藥用途,即該黃楊生物堿化合物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即應用在制備靶向治療攜帶P53和/或Ras突變腫瘤的抗癌藥物中,將該黃楊生物堿化合物作為抗腫瘤藥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制成藥物,作為靶向抗腫瘤藥物來治療癌癥。
[0006] 本發明中所述黃楊生物堿化合物是指下述式1、式I1、式II1、式IV所示化合物之
【權利要求】
1.結構式為式IV所示的黃楊生物堿化合物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楊生物堿化合物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備靶向治療攜帶ρ53和/或Ras突變腫瘤的抗腫瘤藥物中。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3893190SQ201410111214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8日
【發明者】羅瑛, 邱明華, 張繼虹, 閻玉鑫, 蘇紅, 陸思千, 賈舒婷, 吳曉明 申請人:昆明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