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揭示了一種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中醫用吊塔包括箱體、安裝在箱體上的把手、升降動力組成部件、設置在箱體與升降動力組成部件之間的懸臂以及內部電路控制單元。該升降控制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把手上的旋轉連接塊、與箱體相固定連接的固定塊,旋轉連接塊與固定塊之間可相互旋轉。把手安裝有升降按鈕和旋轉推桿。在旋轉連接塊、固定塊以及把手三者之間設有移動塊,旋轉推桿的一端與升降按鈕配接,其另一端與移動塊配接。固定塊內安裝有觸點開關,觸點開關與內部電路控制單元相電性連接,旋轉連接塊設有觸發件,觸發件可觸發觸點開關。該升降控制機構,其結構簡單,而且操作簡單、舒適自然。
【專利說明】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用吊塔,尤其涉及一種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
【背景技術】
[0002]醫用吊塔是醫院現代化手術室必不可少的供氣醫療設備,主要用于手術室供氧、吸引、壓縮空氣、氮氣等醫用氣體的終端轉接。醫用吊塔通常包括箱體、動力部件、安裝在天花板上的錨、以及分別連接箱體、動力部件以及錨的數個轉軸和連接在數個轉軸之間的數個懸臂。此外,該吊塔還設有控制懸臂升降的升降控制機構和控制轉軸剎車的軸剎車控制機構,該些控制機構通常在吊塔的把手上設有多個按鈕,來對吊塔的升/降和轉軸的剎車/解鎖進行操作,該些按鈕數量一般為4個,甚至更多。這樣,對吊塔進行升或降的操作時,或者對不同的轉軸進行剎車操作時,需要首先確認按鈕的位置,再進行按鈕操作。因按鈕的數量較多,比較難以辨別,甚至造成混淆而影響了操作的順利進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改進的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結構簡單,而且操作簡單、舒適自然。
[0004]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中醫用吊塔包括箱體、安裝在箱體上的把手、升降動力組成部件、設置在箱體與升降動力組成部件之間的懸臂以及內部電路控制單元,其特征在于:升降控制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把手上的旋轉連接塊、與箱體相固定連接的固定塊,旋轉連接塊與固定塊之間可相互旋轉,把手安裝有升降按鈕和旋轉推桿,在旋轉連接塊、固定塊以及把手三者之間設有移動塊,旋轉推桿的一端與升降按鈕配接,其另一端與移動塊配接;固定塊內安裝有觸點開關,觸點開關與內部電路控制單元相電性連接,旋轉連接塊設有觸發件,觸發件可觸發觸點開關。
[0005]此外,本發明還提出如下附屬技術方案:
[0006]觸點開關的數量為一對,其分別與內部控制電路單元相電性連接。
[0007]觸發件的數量也為一對,該對觸發件與旋轉連接塊一體成型,并且可分別觸發一對觸點開關。
[0008]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還包括圓柱銷,圓柱銷固定安裝在把手內,旋轉推桿可旋轉地套設在圓柱銷上。
[0009]移動塊設有開孔,旋轉推桿的一端抵靠在升降按鈕上,另一端與開孔相互配接。
[0010]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還包括彈性元件,彈性元件設置在移動塊與把手之間。
[0011]固定塊設有第一滑槽、旋轉連接塊設有第二滑槽、以及把手設有第三滑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以及第三滑槽相互連通。
[0012]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滑槽共同收容移動塊。[0013]旋轉把手包括左握持部、右握持部和連接在左、右握持部之間的中間連接塊,中間連接塊設有收容孔以收容升降按鈕。
[0014]把手相對于箱體可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
[0015]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的升降控制機構通過僅按一次按鈕并結合把手的旋轉操作即可實現吊塔的懸臂的升或降,此操作簡單、自然和舒適,而且該技術方案的結構也比較簡單,成本低廉。同時,該升降控制機構可通過左手或右手或雙手進行操作,滿足了具有不同操作習慣的人士的需求,比較人性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對應于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醫用吊塔的整體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中吊塔的把手及升降控制機構和軸剎車控制機構的裝配圖。
[0018]圖3是圖2中升降控制機構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0019]圖4是圖2中升降控制機構的另一部分立體分解圖。
[0020]圖5是圖2中升降控制機構的再一部分立體分解圖。
[0021]圖6是圖2中升降控制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0022]圖7是圖2的平面視圖。
[0023]圖8是沿著圖7中A-A線的剖視圖。
[0024]圖9是沿著圖8中B圈的放大圖。
[0025]圖10是本發明升降控制機構的裝配圖。
[0026]圖11是沿著圖10中B-B線的剖視圖。
[0027]圖12是本發明醫用吊塔的內部電路連接圖。
[0028]圖13是本發明吊塔的把手在第一運動狀態的示意圖。
[0029]圖14是本發明吊塔的把手在第二運動狀態的示意圖。
[0030]圖15是本發明軸剎車控制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0031]圖16是圖15的裝配平面圖。
[0032]圖17是圖15的另一裝配平面圖。
[0033]圖18是沿著圖17中C-C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非限制性的詳細說明。
[0035]參照圖1和圖2,對應于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醫用吊塔I通常包括箱體11、升降動力部件13、安裝在天花板上的錨8、以及第一、第二、第三轉軸15、17、19。箱體11上安裝有把手10,且把手10相對于箱體11可旋轉。第一轉軸15與錨8相連接,第二轉軸17與升降動力部件13相連接,而第三轉軸19與箱體11相連接。此外,第一轉軸15與第二轉軸17之間設有第一懸臂25,而第二轉軸17與第三轉軸19之間設有第二懸臂27。把手10為柱體狀,包括左握持部3、右握持部5和連接左、右握持部3、5的中間連接塊7。在中間連接塊7上裝配有升降控制機構2以控制第二懸臂27的升降運動,而左、右握持部3、5均對稱的設有軸剎車控制機構4,這樣可方便地通過左手、或右手或雙手來操作,以滿足不同操作習慣的人士的需要;該軸剎車控制機構4用于控制第一軸15和第二軸17的解鎖狀態(旋轉狀態)和剎車狀態。
[0036]再參照圖3至圖11,上述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2包括固定安裝在把手10的中間連接塊7上的旋轉連接塊12、與箱體11相固定連接的固定塊14以及控制部件16,其中旋轉連接塊12與固定塊14之間可相互旋轉。控制部件16包括安裝在中間連接塊7上的升降按鈕18和旋轉推桿20、移動塊22、以及一對觸點開關S1、S2。
[0037]上述中間連接塊7的中間位置設有收容孔21以收容升降按鈕18。在中間連接塊7內固定安裝有圓柱銷26,旋轉推桿20可旋轉地套設圓柱銷26上。并且,該旋轉推桿20的一端28與升降按鈕18配接,其另一端30與移動塊22配接;具體地,旋轉推桿20的一端28抵靠在升降按鈕18上,而移動塊22還設有開孔32,該另一端30則卡設在該開孔32內。上述固定塊14設有第一滑槽34、旋轉連接塊12設有第二滑槽36、而中間連接塊7設有第三滑槽38,上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滑槽34、36、38相互對準并相互連通,以共同收容移動塊22。此外,在移動塊22的下端和中間連接塊7之間還設置彈性元件彈簧40。上述一對觸點開關S1、S2分別通過螺釘41固定安裝在固定塊14內。上述旋轉連接塊12設有一對觸發件44,該對觸發件44與旋轉連接塊12 —體成型,并且可分別觸發該對觸點開關SI和S2。此外,固定塊14還具有底蓋43以遮蓋其內部零部件。并且,該升降控制機構2還包括連接塊45,固定塊14與連接塊45通過緊固件47相固定連接,而連接塊45則固定連接到箱體11上。旋轉連接塊12與固定塊14之間分別設有可相對旋轉的對接面31、33,且其形狀為圓弧狀;而且在固定塊14內設有銷軸35,把手10旋轉時可帶動旋轉連接塊12繞著銷軸35旋轉。[0038]進一步如圖12所示,醫用吊塔設有內部控制電路單元42,觸點開關SI和S2分別與內部控制電路單元42相電性連接以控制吊塔的第二懸臂27的升和降。需要說明的是,通過內部控制電路單元42與觸點開關SI和S2及其他零部件之間的電性連接關系來控制吊塔的第二懸臂27的升降屬于現有技術或業內的公知常識,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0039]上述升降控制機構2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大致如下:一方面,當以一定的力量按下把手10的升降按鈕18并且將把手10沿著逆時針方向a旋轉時(圖13),升降按鈕18推頂旋轉推桿20的一端28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旋轉推桿20的另一端30會帶動移動塊22向下移動并壓縮彈性元件40直至移動塊22移出固定塊14的第一滑槽34,這樣旋轉連接塊12與固定塊14之間的限位被解除,兩者可以相互旋轉,從而帶動旋轉連接塊12的一個觸發件44觸發固定塊14的觸點開關SI,從而使得電路接通而導致第二懸臂27上升;另一方面,當以一定的力量按下把手10的升降按鈕18并且將把手10沿著順時針方向b旋轉時(圖14),如前所述同樣的原理,最終會導致旋轉連接塊12的另一觸發件44觸發固定塊14的另一觸點開關S2,從而使得電路接通而導致第二懸臂27下降。這樣,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通過僅按一次按鈕并結合把手的旋轉操作即可實現吊塔的懸臂的升降,此操作簡單、自然和舒適,而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也比較簡單,成本低廉。同時,該升降控制機構2可通過左手或右手或雙手進行操作,滿足了具有不同操作習慣的人士的需求,比較人性化。
[0040]進一步參照圖15至圖18,如下僅以把手10的左握持部3上的軸剎車控制機構4為例,詳細描述其結構及工作原理。該軸剎車控制機構4,包括設置在左握持部3的剎車按鈕51、電元件按鈕S5、以及設置在左握持部3內的觸點開關S3。左握持部3還包括端蓋55和連接銷57,連接銷57設置在端蓋55與剎車按鈕51的端部之間以將兩者相互連接,并且,剎車按鈕51與連接銷57之間為間隙配合,以便于剎車按鈕51的上下按鈕操作。剎車按鈕51為縱長形,在其內側還固定安裝有一對圓柱銷59,而在左握持部3的內側固定安裝有一對彈簧定位銷60,上述一對圓柱銷59分別部分地收容于該對彈簧定位銷60內,并且彈簧定位銷60與圓柱銷59之間設有復位彈簧62以將剎車按鈕51進行復位。該左握持部3的內側還固定安裝有開關支架64,上述觸點開關S3的一端通過緊固件螺釘66固定在開關支架64上。上述電元件按鈕53,設置在左握持部3的相對于剎車按鈕51的一側,其大致具有圓柱形。如圖12所示,上述觸點開關S3和電元件按鈕S5分別與吊塔的內部控制電路單元42相電性連接以控制第一軸52和第二軸54的剎車狀態和解鎖狀態;而圖12中的S4和S6分別為安裝的右握持部5上的剎車按鈕和電元件按鈕,其中S3和S4為并聯,而S5和S6為串聯。此外,通過上述內部電路控制單元42控制第一、第二轉軸15、17的旋轉和剎車屬于現有技術或業內公知常識,在此也省略其詳細描述。
[0041]上述軸剎車控制機構4的操作方式如下:剎車按鈕51和電元件按鈕53均處于初始狀態(即均未被按下)時,第一、第二轉軸15、17均處于剎車狀態,即均不可進行旋轉運動;而當剎車按鈕51被按下而電元件按鈕S5未被按下(即處于初始狀態)時,剎車按鈕51觸發觸點開關S3,電路被接通,內部控制電路單元42可同時將第一、第二轉軸15、17進行解鎖,即第一、第二轉軸15、17可同時進行旋轉;而當剎車按鈕51和電元件按鈕S5同時被按下時,剎車按鈕51觸發觸點開關S3,這樣觸點開關S3和電元件按鈕S5均與內部控制電路單元42相接通,從而通過內部控制電路單元42實現第一轉軸15處于解鎖狀態而第二轉軸17處于剎車狀態,即第一轉軸15可旋轉,而第二轉軸17不能旋轉。可見,本發明的軸剎車控制機構4,其通過兩個按鈕的簡單操作即可實現軸剎車的功能,操作簡單、舒適自然,而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同時,該軸剎車控制機構4可通過左手、右手或雙手進行操作,滿足了具有不同操作習慣的人士的需求,比較人性化。
[0042]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中醫用吊塔包括箱體、安裝在箱體上的把手、升降動力組成部件、設置在箱體與升降動力組成部件之間的懸臂以及內部電路控制單元,其特征在于:升降控制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把手上的旋轉連接塊、與箱體相固定連接的固定塊,旋轉連接塊與固定塊之間可相互旋轉,把手安裝有升降按鈕和旋轉推桿,在旋轉連接塊、固定塊以及把手三者之間設有移動塊,旋轉推桿的一端與升降按鈕配接,其另一端與移動塊配接;固定塊內安裝有觸點開關,觸點開關與內部電路控制單元相電性連接,旋轉連接塊設有觸發件,觸發件可觸發觸點開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觸點開關的數量為一對,其分別與內部控制電路單元相電性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觸發件的數量也為一對,該對觸發件與旋轉連接塊一體成型,并且可分別觸發一對觸點開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圓柱銷,圓柱銷固定安裝在把手內,旋轉推桿可旋轉地套設在圓柱銷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移動塊設有開孔,旋轉推桿的一端抵靠在升降按鈕上,另一端與開孔相互配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彈性元件,彈性元件設置在移動塊與把手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固定塊設有第一滑槽、旋轉連接塊設有第二滑槽、以及把手設有第三滑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以及第三滑槽相互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滑槽共同收容移動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旋轉把手包括左握持部、右握持部和連接在左、右握持部之間的中間連接塊,中間連接塊設有收容孔以收容升降按鈕。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醫用吊塔的升降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把手相對于箱體可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
【文檔編號】A61B19/00GK103932800SQ201410178622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錢曉明, 黎群華, 黃家勝, 張遠杰, 詹升平, 李紅強, 周康, 吉鳴 申請人:邁柯唯醫療設備(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