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蒼耳子1-3份、烏桕木根皮9-15份、厚樸3-10份、鱟肉5-10份、當歸6-12份、雄黃0.2-1份、大棗6-15份、麥芽10-15份、燕窩5-15份、番石榴葉3-12份、馬甲子根2-5份、八月札1-3份、北豆根3-9份、雷丸10-20份、冷地衛矛1-5份、百部3-10份、十大功勞葉6-9份、白術5-15份、蛇床子3-9份、白魚尾3-7份、通天蠟燭9-15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能夠安全有效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中藥藥劑,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
【背景技術】
[0002]鉤蟲病是十二指腸鉤蟲或美洲鉤蟲寄生于人體小腸所致的疾病。它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尤其是農民健康的寄生蟲病之一。臨床以貧血、營養不良、浮腫、腹痛及胃腸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高發區有“黃胖病”之稱。在農村、礦區等流行地區曾接觸污染鉤蝴土壤或生食污染鉤蝴的蔬菜,并有鉤蝴皮炎及咳嗽、哮喘等病史者;有貧血、勞動減退、消化道癥狀如食欲怪癖、上腹部隱痛不適等者,嬰幼兒有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者,均應疑及本病,并進行糞便檢查以確定診斷。
[0003]鉤蟲病在臨床表現上常見有以下幾種情況:
1.貧血、乏力、異嗜癖、多食善饑;
2.血紅蛋白低,呈小細胞性貧血,嗜酸粒細胞明顯增高。糞常規檢查找到蟲卵,必要時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找蟲卵或篩洗大便找成蟲。潛血試驗陽性,偶有柏油樣便。嚴重感染時可出現黑糞或明顯腸出血。
[0004]從癥狀上也可以分兩種類型:
(一)鉤蝴所致的癥狀1.鉤蝴性皮炎2.呼吸系癥狀:表現為嗜酸粒細胞增多性哮喘。
[0005](二)成蟲引起的癥狀:1.消化系統癥狀:消化功能紊亂及“異嗜癥”。2.血液循環系統:(1)貧血;(2)循環系統癥狀:心臟代償功能受到損害。3.兒童生長及智力、成人性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孕婦可造成早產、死胎等。
[0006]目前對于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目前尚缺少公認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
[0007]本發明中藥藥劑所涉及藥材的研究現狀如下:
蒼耳子
【來源】為菊科植物蒼耳帶總苞的果實。
[0008]【歸經】入肺、肝經。
[0009]【功能主治】散風,止痛,祛濕,殺蟲。治風寒頭痛,鼻淵,齒痛,風寒濕痹,四肢攣痛,疥癩,瘙癢。
[0010]【用法用量】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0011]烏桕木根皮
【來源】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烏桕的根皮可樹皮。
[0012]【歸經】大腸;胃經
【功能主治】瀉下逐水;消腫散結;解蛇蟲毒。主水腫;癥瘕積聚;膨脹;大、小便不通;疔毒癰腫;濕疫;擠癬;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0013]厚樸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樹皮或根皮。
[0014]【歸經】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0015]鱟肉
【來源】藥材基源:為鱟科動物中國鱟的肉。
[0016]【歸經】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明目;解毒消腫。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痔瘡;膿皰瘡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5-10g。
[0017]當歸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
[0018]【歸經】歸肝、心、脾經。
[0019]【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0020]【用法用量】6?12g。
[0021]雄黃
【來源】為硫化物類礦物雄黃的礦石。
[0022]【歸經】歸肝、大腸經。
[0023]【功能主治】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用于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癇,瘧疾。
[0024]【用法用量】0.05?0.lg,入丸散用。
[0025]大棗
【來源】本品為鼠李科率屬植物率Ziziphus jujuba Mill.var.1nermis (Bunge)Rehd.的干燥成熟果實。
[0026]【歸經】歸脾、胃經。
[0027]【功能主治】果(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0028]樹皮:消炎,止血,止瀉。用于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0029]根:行氣,活血,調經。用于月經不調,紅崩,白帶。
[0030]【用法用量】6?15g。
[0031]麥芽
【來源】為發芽的大麥穎果。
[0032]【歸經】歸脾、胃經。
[0033]【功能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
[0034]【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30_120g;或入丸、散。
[0035]燕窩
【來源】藥材基源:為雨燕科動物金絲燕的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筑成的巢窩。
[0036]【歸經】入肺、胃、腎經。
[0037]【功能主治】養陰潤燥,益氣補中。
[0038]【用法用量】內服:絹包煎湯,隔湯燉,1.5?3錢:或入膏劑。
[0039]番石榴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葉。
[0040]【性味】味苦;潘;性平
【功能主治】燥濕健脾;清熱解毒。主瀉痢腹痛;食積腹脹;齒齦腫痛;風濕痹痛;濕疹臁瘡;疔瘡腫毒;跌打腫痛;外傷出血;蛇蟲咬傷。
[0041]【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_15g,鮮品可用至24_30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或含漱;或研末撒。
[0042]馬甲子根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馬甲子的根。
[0043]【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濕,散瘓血,解毒。治喉痛,腸風下血,風濕痛,跌打損傷。
[0044]【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鮮者I?2兩);或浸酒。外用:浸酒涂擦。
[0045]八月札
【來源】為本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白本通的果實。
[0046]【性味】甘,寒。
[0047]【功能主治】舒肝理氣,活血止痛,除煩利尿。治肝胃氣痛,胃熱食呆,煩渴,亦白痢疾,腰痛,脅痛,疝氣,窟經,子宮下墜。
[0048]【用法用量】內服:煎湯,O。5?I兩;或浸酒。
[0049]北豆根
【來源】本品為防己科植物蝙fe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莖。
[0050]【歸經】歸肺、胃、大腸經。
[0051]【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用于咽喉腫痛,腸炎痢疾,風濕痹痛。
[0052]【用法用量】3?9g。
[0053]雷丸
【來源】本品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
[0054]【歸經】歸胃、大腸經。
[0055]【功能主治】殺蟲消積,用于絳蟲、鉤蟲、蛔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0056]【用法用量】15?21g,不宜入煎劑,一般研粉服。一次5?7g,飯后用溫開水調月艮,一日3次,連服3天。
[0057]冷地衛矛
【來源】衛矛科冷地衛矛Euonymus frigidus Wall.,以枝入藥。
[0058]【性味】苦,寒。
[0059]【功能主治】破血,止痛,殺蟲。主治月經不調,癥結腹痛,血暈,關節炎等癥。
[0060]【用法用量】I?3錢。
[0061]百部
【來源】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對葉百部等的塊根。
[0062]【歸經】歸肺經。有小毒。
[0063]【功能主治】潤肺下氣止咳,殺蟲。用于新久咳嗽,肺癆咳嗽,百日咳;外用于頭虱,體虱,蟯蟲病,陰癢。蜜百部潤肺止咳。用于陰虛勞嗽。
[0064]【用法用量】3?9g。外用適量,水煎或酒浸。
[0065]十大功勞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闊葉十大功勞Mahonia bealei (Fort.) Carr.的葉。
[0066]【歸經】肝;胃;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補虛;燥濕;解毒。主肺癆咳血;骨蒸潮熱;頭暈耳鳴;腰酸腿軟;濕熱黃疸;帶下;痢疾;風熱感冒;目赤腫痛;癰腫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0067]白術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
[0068]【歸經】歸脾、胃經。
[0069]【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0070]【用法用量】6?12g。
[0071]蛇床子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 (L.) Cuss.的干燥成熟果實。
[0072]【歸經】歸腎經。
[0073]【功能主治】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于陽痿,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夕卜治外陰濕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
[0074]【用法用量】3?9g。外用適量,多煎湯熏洗,或研末調敷。
[0075]白魚尾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根及莖葉。
[0076]【歸經】《閩東本草》:〃入心、腎、大腸三經。〃
【功能主治】驅風寒,去濕熱,止疼痛,健脾胃,殺蟲解毒。
[0077]【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0078]通天蠟燭
【來源】藥材基源:為蛇菰科植物多蕊蛇菰的全草。
[0079]【性味】味苦;微澀;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滋陰養血;止血。主淋病;梅毒;血虛;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發明內容】
[0080]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目的。
[0081]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蒼耳子1-3份、烏桕木根皮9-15份、厚樸3-10份、鱟肉5-10份、當歸6_12份、雄黃0.2-1份、大棗6-15份、麥芽10-15份、燕窩5-15份、番石榴葉3_12份、馬甲子根2_5份、八月札1-3份、北豆根3-9份、雷丸10-20份、冷地衛矛1-5份、百部3_10份、十大功勞葉6_9份、白術5-15份、蛇床子3-9份、白魚尾3-7份、通天蠟燭9-15份。
[0082]一種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蒼耳子2-3份、烏桕木根皮12-15份、厚樸3-8份、鱟肉5_7份、當歸6_10份、雄黃
0.5-1份、大棗6-12份、麥芽12-15份、燕窩11-15份、番石榴葉7_12份、馬甲子根3_5份、八月札2-3份、北豆根3-7份、雷丸10-15份、冷地衛矛1-3份、百部3_7份、十大功勞葉6_8份、白術5-10份、蛇床子3-7份、白魚尾3-5份、通天蠟燭9-12份。
[0083]一種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蒼耳子3份、烏桕木根皮12份、厚樸5份、當肉6份、當歸8份、雄黃0.5份、大棗8份、麥芽12份、燕窩15份、番石榴葉8份、馬甲子根6份、八月札3份、北豆根5份、雷丸12份、冷地衛矛3份、百部5份、十大功勞葉7份、白術8份、蛇床子5份、白魚尾4份、通天蠟燭12份。
[0084]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發明人2008年12月-2013年11月間共收集120例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門診患者,年齡32-55歲,病程1-12月。隨機分為:治療組90例,空白組30例。兩組年齡、病情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0085]2、診斷依據
2.1初起足趾、足底有紅腫、灼痛、奇癢,局部皮膚出現紅斑、癢疹。常伴咳嗽,重者劇烈干咳,痰中夾血絲,呼吸困難。
[0086]2.2善食無力,食后腹脹,胃脘隱痛,或嗜異物癖。病久面色萎黃,浮腫,神倦乏力,食欲減退,頭暈眼花,口唇爪甲蒼白。
[0087]2.3有鮮糞便或泥士接觸史。
[0088]2.4大便漂浮法可找到鉤蟲卵,血紅細胞及血色素減少,嗜酸性細胞輕度或中度增聞。
[0089]3、試驗方法
3.1治療組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膠囊,早晚各一次,療程15天。
[0090]3.2空白組口服安慰劑膠囊,早晚各一次。療程15天。
[0091]4、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于鉤蟲病療效評定:
痊愈:大便蟲卵連續3次陰性,紅細胞、血色素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試驗室檢查正常,觀察三個月未見反復。
[0092]好轉:癥狀改善,大便蟲卵陰性,紅細胞及血色素有改善,病情得到控制,實驗室檢查改善或正常。
[0093]無效:病人癥狀及實驗室指標無變化,即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0094]4.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I。
[0095]表I 兩組療效比較____
組別 η痊愈__無效_總有效率(%)_不良反應例
治療組 ^026(28.9%) 54(60.0%) Τθ(11.1%) 88.9%~—
空白組 |3o|o(Q%)|4(13.4%) |26(86.7%) |l3.4%|θ—
為證明本發明具有很好的療效,列舉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1、金某,男,36歲,農民,2009年5月2日其本人發現上腹部不適及隱痛,繼而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食欲顯著增加,而體重卻逐漸減輕,并出現喜食生米、生豆等異常表現,隨后及時赴當地醫院,通過診斷發現其血紅蛋白低,呈小細胞性貧血,嗜酸粒細胞明顯增高且局部皮膚出現紅斑,后確診為成蟲所致型鉤蟲病,后醫院采用西醫常規藥物治療一周后效果不佳,并伴有癥狀加重趨勢。后給予本發明中藥治療,服用一周后,紅斑褪去,上述其他癥狀明顯減輕,大便蟲卵呈陰性,紅細胞及血色素有改善,續用一個月后,病情明顯好轉。
[0096]2、陳某某,男,51歲,半工半農,2010年4月9日初診。其主訴:食欲亢進,但勞動力反而減退,或有上腹部不適、隱痛、貧血等,同時,不勞動亦感氣急、心悸、四肢無力、耳鳴、眼花、頭昏、智力減退等情況,隨后赴當地醫院就診,經醫院檢查診斷血紅蛋白為60g / L,皮膚粘膜蒼白,下肢輕度水腫,心率增快,心臟輕度擴大,有收縮期雜音,隨后確診為成蟲所致型鉤蟲病且為中度感染,醫院立即采用西醫治療,經3天治療不見癥狀有所好轉。后給予本發明中藥治療,服用5天后,上述情況癥狀有所好轉,繼續服用二個月后,大便蟲卵連續3次陰性,紅細胞、血色素恢復正常,并且至今無復發。
[0097]3、王某,男,48歲,主訴:貧血、胃酸降低而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頑固性便秘,隨后及時赴醫院就診,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大便隱血可呈陽性并有出現黑糞情況,血紅蛋白< 50g/L,皮膚粘膜蒼白,全身水腫,并出現心功能不全時常見有肝腫大壓痛、肺部羅音、腹水等,同時紅細胞計數減少,血紅蛋白量及紅細胞壓積降低血。隨后確認為成蟲所致型鉤蟲病,醫院后采用西醫治療,一周后癥狀不見好轉。隨后給予本發明中藥治療,服用一周后,作相關檢查均趨于正常化,服用二個月后,癥狀體征消失,貧血糾正,糞飽和鹽水漂浮法找蟲卵三次陰性患者各方面反應良好,至今尚無復發。
[0098]鉤蟲病初期:一般從鉤蝴侵及人體后,I?2周內為初期。這一階段多見皮膚受邪和蟲邪犯肺的證候。其治療以殺蟲為主。
[0099]鉤蟲病后期:鉤蟲病持續I?2個月,由鉤蝴發育為成蟲,侵入內臟,損傷脾胃,轉入后期。此階段有輕證與重證之不同,輕證為脾虛濕滯,重證為氣血兩虛。
[0100]本發明通過燥濕健脾,消積殺蟲并伴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等原則進行治療,可見,本發明制得的藥物能夠安全有效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
【具體實施方式】
[0101]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0102]具體實施例1
稱取:蒼耳子3克、烏桕木根皮12克、厚樸5克、鱟肉6克、當歸8克、雄黃0.5克、大棗8克、麥芽12克、燕窩15克、番石榴葉8克、馬甲子根6克、八月札3克、北豆根5克、雷丸12克、冷地衛矛3克、百部5克、十大功勞葉7克、白術8克、蛇床子5克、白魚尾4克、通天蠟燭12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裝入膠囊殼,即得符合正常成人I天用量的膠囊劑。
[0103]用于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口服,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
[0104]具體實施例2
稱取:蒼耳子3克、烏桕木根皮12克、厚樸5克、鱟肉6克、當歸8克、雄黃0.5克、大棗8克、麥芽12克、燕窩15克、番石榴葉8克、馬甲子根6克、八月札3克、北豆根5克、雷丸12克、冷地衛矛3克、百部5克、十大功勞葉7克、白術8克、蛇床子5克、白魚尾4克、通天蠟燭12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粉碎,即得符合正常成人I天用量的散劑。
[0105]用于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口服,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
[0106]具體實施例3
稱取:蒼耳子3克、烏桕木根皮12克、厚樸5克、鱟肉6克、當歸8克、雄黃0.5克、大棗8克、麥芽12克、燕窩15克、番石榴葉8克、馬甲子根6克、八月札3克、北豆根5克、雷丸12克、冷地衛矛3克、百部5克、十大功勞葉7克、白術8克、蛇床子5克、白魚尾4克、通天蠟燭12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再加入適量糊精和矯味劑,按照本領域常規工藝制粒,包裝,即可制得符合正常成人I天用量的顆粒劑。
[0107]用于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口服,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蒼耳子1-3份、烏桕木根皮9-15份、厚樸3-10份、鱟肉5-10份、當歸6-12份、雄黃0.2-1份、大棗6-15份、麥芽10-15份、燕窩5_15份、番石榴葉3_12份、馬甲子根2_5份、八月札1-3份、北豆根3-9份、雷丸10-20份、冷地衛矛1-5份、百部3_10份、十大功勞葉6_9份、白術5-15份、蛇床子3-9份、白魚尾3-7份、通天蠟燭9-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蒼耳子2-3份、烏桕木根皮12-15份、厚樸3-8份、鱟肉5_7份、當歸6-10份、雄黃0.5-1份、大棗6-12份、麥芽12-15份、燕窩11-15份、番石榴葉7_12份、馬甲子根3-5份、八月札2-3份、北豆根3-7份、雷丸10-15份、冷地衛矛1_3份、百部3_7份、十大功勞葉6-8份、白術5-10份、蛇床子3-7份、白魚尾3-5份、通天蠟燭9_12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成蟲所致型鉤蟲病的中藥藥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備而成:蒼耳子3份、烏桕木根皮12份、厚樸5份、當肉6份、當歸8份、雄黃0.5份、大棗8份、麥芽12份、燕窩15份、番石榴葉8份、馬甲子根6份、八月札3份、北豆根5份、雷丸12份、冷地衛矛3份、百部5份、十大功勞葉7份、白術8份、蛇床子5份、白魚尾4份、通天蠟燭12份。
【文檔編號】A61K33/36GK104127778SQ201410396871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3日
【發明者】張相騁 申請人:張相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