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成角旋轉式多功能牽引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牽引床,尤其是一種具有成角旋轉牽引等功能的牽引醫療床。
目前世界上已有多種牽引床,有的是持續牽引,有的是間歇牽引,也有瞬間牽引的,但都是直線牽引,這種直線牽引方式的牽引力均勻地分布在被牽引的所有椎體間,定位不明確,效果較差。根據人體脊柱諸椎體結構與排列的特點以及發病原理和病理表現,我們發現只用直線牽引的方法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特別是腰椎間盤突出并伴有小關節紊亂時,往往用了很大的牽引力,甚至引起軟組織的明顯損傷也沒有解決問題。根據推拿手法中旋轉復位的原理,若采用成角牽引,旋轉復位的方法,就會使定位定向準確,在牽引力不大的情況下就可達到復位或解除神經根受壓的目的,對軟組織損傷也極少。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作用力定向、定位明確,牽引功能多樣化的成角旋轉式多功能牽引床。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該牽引床的床腿2起支撐床框5和頭胸板3的作用,床頭1與床框5之間有滑輪升降裝置6與牽引裝置7相配合,該滑輪升降裝置6可使滑輪固定于選定位置,以便控制牽引頸椎的用力角度,頭胸板3可沿床框5滑動,并有固定裝置,其頭端可成角升起,以便適應牽引不同頸椎的需要。旋轉裝置10與頭胸板3的一端以成角軸承9呈活動連接,臀腿板4位于旋轉裝置10上方,該旋轉裝置10可上下位于需要角度,旋轉裝置10由旋轉中軸11、旋轉軸承15、旋轉器12、旋轉器拉繩(鏈)13、旋轉器固定架14組成,旋轉中軸11兩端有旋轉軸承15,下方有旋轉器12,旋轉器固定架14分別與旋轉器12、旋轉中軸11相連,旋轉器拉繩(鏈)13通過旋轉器12與臀腿板4相連。成角控制器16的兩端分別與旋轉裝置10、床框5相連。當旋轉器12一側的旋轉器拉繩(鏈)13縮短,另一側的旋轉器拉繩(鏈)13便增長,臀腿板4隨之旋轉。往復運動,即實現了臀腿板4搖擺功能。當臀腿板4呈一定角度,在旋轉或搖擺的同時,通過牽引裝置7牽引頭胸板3,即可使固定在頭胸板3和臀腿板4上的患者得到成角旋轉牽引,這樣即可使牽引力主要作用于成角處,旋轉力也主要作用于成角處,加之醫生手法的力,即可使腰椎后關節紊亂得到糾正,使突出之椎間盤還納或位移,使腰肌纖維等軟組織得到松解,解除對神經等的壓迫。當頭胸板3和臀腿板4在一個平面時,就可進行直線牽引,可持續牽引,也可間歇牽引,還可突然用力實現瞬間大力牽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控制裝置8位于床頭1外側,可采用微機或其他方式控制。牽引力可用機械,也可用液壓或磁力。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作用力定向、定位明確,可進行旋轉、搖擺、直線、持續、間歇、瞬間大力等多樣化牽引,治療效果顯著等優點。
圖1是成角旋轉式多功能牽引床的示意圖。
圖2是成角旋轉式多功能牽引床的成角機構示意圖。
圖3是成角旋轉式多功能牽引床的旋轉裝置示意圖。
圖中1-床頭,2-床腿,3-頭胸板,4-臀腿板,5-床框,6-滑輪升降裝置,7-牽引裝置,8-控制裝置,9-成角軸承,10-旋轉裝置,11-旋轉中軸,12-旋轉器,13-旋轉器拉繩(鏈),14-旋轉器固定架,15-旋轉器軸承,16-成角控制器。
權利要求1.一種成角旋轉式多功能牽引床,由床頭1、床腿2、床框5組成。其特征在于頭胸板3位于床框5上方,并與床框5呈滑動連接,頭胸板3一端與旋轉裝置10以成角軸承9呈活動連接,臀腿板4下與旋轉裝置10相連,成角控制器16的兩端分別與旋轉裝置10、床框5相連,滑輪升降裝置6位于床頭1與床框5之間,并與牽引裝置7相配合。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旋轉式多功能牽引床,其特征在于旋轉裝置10由旋轉中軸11、旋轉軸承15、旋轉器12、旋轉拉繩(鏈)13、旋轉器固定架14、組成,旋轉中軸11兩端有旋轉軸承15,下方有旋轉器12,旋轉器固定架14分別與旋轉器12、旋轉中軸11相連,旋轉器拉繩(鏈)13通過旋轉器12與臀腿板4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成角旋轉式多功能牽引床,該牽引床的頭胸板位于床框上方,并與床框呈滑動連接,頭胸板的一端與旋轉裝置以成角軸承相連,旋轉裝置上有臀腿板,成角控制器一端連于床框5,另一端連于旋轉裝置,滑輪升降裝置位于床頭與床框之間,并與牽引裝置相配合。該牽引床具有作用力定向、定位明確、牽引方式多樣化、治療效果顯著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F5/01GK2064643SQ9021064
公開日1990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1990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1990年2月22日
發明者張吉林 申請人:山東電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