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脈管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純中藥制劑,特別是一種治療脈管炎的藥物,同時也適用于靜脈深度阻塞、骨髓炎、骨結核等病癥。
目前國內外對于治療脈管炎一類的病,通常采用的是以針劑或口服消炎藥物以達到消炎,對于靜脈曲張或嚴重的病例則采取手術療法,對于骨髓炎及骨結核一類的病亦是采取上述方法,對于嚴重者采取手術截肢等方法。無論是針劑或口服消炎藥物,其療效均不理想,手術不但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也給患者造成痛苦。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需手術治療脈管炎、靜脈深度阻塞、骨髓炎、骨結核的純中藥,該中藥不僅可以消除炎癥,而且又無毒副作用。
本發明所提供的中藥,其組份及重量份額如下藏紅花3-5g,白胡50-70g,牛骨膜150-200g,珍珠粉5-7g,龜板膠15-20g,大棗30-50g,當歸10-15g。
本發明最佳配方是藏紅花5g,白胡60g,牛骨膜180g,珍珠粉7g,龜板膠16g,大棗35g,當歸13g。
制備方法將上述的中草藥(除牛骨膜)經加工處理后,用文火煎熬,過濾后將藥液噴灑在牛骨膜上,藥液被牛骨膜吸收后,將含有上述中藥的牛骨膜烘干、粉碎,制成粉劑。
用量日服兩次,每次10g,黃酒送服。
功能與主治本發明治療脈管炎以活血化瘀通血管、消炎以達到治療目的。
本發明中藥對于治療脈管炎以及靜脈深度阻塞、骨髓炎、骨結核具有獨特療效,特別是對于脈管炎治療效果最為理想,同時對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麻木亦相當有效,而且無任何毒副作用,用于治療脈管炎具有療程短、見效快、治愈率高等優點,本發明中藥經臨床驗證有效率高達98%。
下面給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藏紅花5g,白胡60g,牛骨膜180g,珍珠粉7g,龜板膠16g,大棗35g,當歸13g。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脈管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該藥各組份以及重量份額分別為藏紅花3-5g,白胡50-70g,牛骨膜150-200g,珍珠粉5-7g,龜板膠15-20g,大棗30-50g,當歸10-15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該藥各組份以及重量份額分別是藏紅花5g,白胡60g,牛骨膜180g,珍珠粉7g,龜板膠16g,大棗35g,當歸13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脈管炎的中藥,它是由多種中草藥配制而成。它的主要成分藏紅花、白胡、牛骨膜、珍珠粉、龜板膠、大棗、當歸。本發明所提供的藥物適合于治療脈管炎以及靜脈深度阻塞、骨髓炎、骨結核,同時對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麻木亦相當有效,而且無任何毒副作用,用于治療脈管炎具有療程短、見效快、治愈率高等優點,本發明經臨床驗證,有效率高達98%。
文檔編號A61P9/00GK1141805SQ96115110
公開日1997年2月5日 申請日期1996年2月16日 優先權日1996年2月16日
發明者潘作華 申請人:潘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