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夏暑感冒多發生于夏至以后,尤其是悶熱潮濕的“桑拿天”,暑熱蒸動濕氣,濕熱氤氳,留戀不解,容易侵犯人體,阻滯氣機,造成身體失調,引發夏暑感冒,而老年人體質較弱,夏暑感冒的發病時間相對較長,有時還會反復發作。目前治療感冒一般是依靠西藥,但老年人通常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耐受力差,西藥副作用大,給患者帶來很大的身心痛苦。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牛白藤20-30份,葫蘆茶20-30份,梨皮15-20份,西洋參15-20份,佩蘭15-20份,玉竹10-15份,甜葉菊10-15份,蕨麻10-15份,知母10-15份,黃連10-15份,風輪菜10-15份,竹根七10-15份,穿心蓮5-10份,黃荊葉5-10份,紅門蘭1-5份,薏苡仁1-5份,甘草5-10份。
[0005]優選的,所述的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牛白藤25份,葫蘆茶25份,梨皮17份,西洋參17份,佩蘭17份,玉竹13份,甜葉菊13份,蕨麻13份,知母13份,黃連13份,風輪菜13份,竹根七13份,穿心蓮7份,黃荊葉7份,紅門蘭3份,薏該仁3份,甘草7份。
[0006]制備及服用方法:稱取配方中的原料藥,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50分鐘后,濾去藥渣,制成湯劑,口服,每日1劑,分兩次,早晚服用,5天為一療程。
[0007]各味中藥的藥理作用:
牛白藤:味甘;淡;性涼。歸肺;肝;腎經。清熱解毒。主中暑;高熱;腸炎;皮膚濕疹;帶狀皰疹;癰瘡腫毒。
[0008]葫蘆茶:味苦;濕;性涼。歸肺;肝;膀胱經。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積殺蟲。主中暑煩渴;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肺痛咳血,消暑,清熱,利尿,解肌達表,健脾開胃,潤肺生津,強筋骨,除風濕。
[0009]梨皮:味甘;濕;性涼;無毒。歸肺;心;腎;大腸經。清心潤肺;降火生津,解瘡毒。主暑熱煩渴;肺燥咳嗽;吐血;痢疾;;疥癬;發背;疔瘡。
[0010]西洋參:味甘;微苦;性寒。歸肺;胃;心;腎經。補氣養陰;清火生津。主氣虛陰專火旺,咳嗽痰血,虛熱煩煩倦,內熱消渴,口燥煙干。
[0011]佩蘭:味辛;性平。歸脾;胃經。解暑化濕;辟穢和中。主感受暑濕;寒熱頭痛;濕潤內蘊;脘痞不饑;惡心嘔吐;口中甜膩;消洵。
[0012]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主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干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
[0013]甜葉菊:味甘;性平。生津止渴;降血壓。主消渴;高血壓病。
[0014]蕨麻:味甘,性平。補氣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濕。用于病后貧血,營養不良,脾虛腹瀉,風濕痹痛。
[0015]知母:味苦;性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渴除煩。主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0016]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經。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主熱病邪入心經之高熱;煩躁;譫妄或熱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濕熱胸痞;泄瀉;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煩失眠;胃熱嘔吐或消谷善饑;肝火目赤腫痛;以及熱毒瘡瘍;疔毒走黃;牙齦腫痛;口舌生瘡;聘耳;陰腫;痔血;濕疹;燙傷。
[0017]風輪菜:味辛;苦;性涼。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主感冒發熱;中暑;咽喉腫痛;白喉;急性膽囊炎;肝炎;腸炎;痢炎;痢疾;肋腺炎;乳炎;疔瘡腫毒;過敏性皮炎;急性結I旲炎;尿血;朋漏;牙銀出血;外傷出血。
[0018]竹根七:味甘;微辛;性平。養陰清肺;活血祛瘀。主虛肺燥;咳嗽咽干;產后虛勞;婦女干癆;跌打損傷;骨折。
[0019]穿心蓮:味苦,性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頓咳勞嗽,泄瀉痢疾,熱淋澀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
[0020]黃荊葉:味辛;苦;性涼。歸肺;肝;小腸經。解表散熱;化濕和中;殺蟲止癢。主感冒發熱;傷暑葉瀉;痧氣腹痛;腸炎;痢疾;瘧疾;濕疹;癬;疥;蛇蟲咬傷。
[0021]紅門蘭:味甘;性平。歸心;腎;胃經。補腎養陰;健脾益胃。主陰虛癆熱;煩躁口渴;不思飲食;月經不調。
[0022]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肺;腎經。利濕健脾;舒筋除痹;清熱排膿。主水腫;腳氣;小便淋瀝;濕溫病;泄瀉帶下;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肺癰;腸癰;扁平疣。
[0023]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24]方中牛白藤清熱解毒,葫蘆茶消暑利尿,兩者合用能夠清熱解暑、解表化濕,共為君藥;梨皮清心潤肺,佩蘭、玉竹和蕨麻生津止渴、調和脾胃,甜葉菊健脾降壓,西洋參補氣養陰,共為臣藥,與君藥合用,能夠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以助君藥清熱生津;知母與黃連能夠清熱瀉火,除煩止燥,風輪菜與穿心蓮能夠清熱解毒,疏風涼血,竹根七、穿心蓮與黃荊葉可以養陰清肺,解表散熱,其與君藥相配伍,一方面能夠加強君藥解表化濕之功效,另一方面能夠理氣和中,瀉火除煩,共為佐藥;紅門蘭和薏苡仁共為使藥,能夠益胃和中,利濕健脾,調和藥性;諸藥合用,能夠解表與化濕并行,祛暑清熱與益氣養陰并用,標本兼治,相得益彰,共奏健脾益胃、清熱化濕之功效。
[002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用純中藥制劑,配方藥材的選用符合君臣佐使之理,配方藥材之間相互產生協同作用,能夠清熱祛暑、益氣生津,兼以和胃,有效改善老年人因夏暑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昏、咽痛、高熱、口渴,心煩等不適癥狀,解表化濕以祛邪,健脾補中以扶正,使祛邪不傷正,扶正以助祛邪,標本兼顧,副作用小,療效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27]實施例1
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牛白藤20g,葫蘆茶20g,梨皮15g,西洋參15g,佩蘭15g,玉竹10g,甜葉菊10g,蕨麻10g,知母10g,黃連10g,風輪菜10g,竹根七10g,穿心蓮5g,黃荊葉5g,紅門蘭lg,薏該仁lg,甘草5g。
[0028]制備及服用方法:稱取配方中的原料藥,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50分鐘后,濾去藥渣,制成湯劑,口服,每日1劑,分兩次,早晚服用,5天為一療程。
[0029]實施例1
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牛白藤30g,葫蘆茶30g,梨皮20g,西洋參20g,佩蘭20g,玉竹15g,甜葉菊15g,蕨麻15g,知母15g,黃連15g,風輪菜15g,竹根七15g,穿心蓮10g,黃荊葉10g,紅門蘭5g,薏該仁5g,甘草10go
[0030]制備及服用方法:稱取配方中的原料藥,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50分鐘后,濾去藥渣,制成湯劑,口服,每日1劑,分兩次,早晚服用,5天為一療程。
[0031]實施例1
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牛白藤25g,葫蘆茶25g,梨皮17g,西洋參17g,佩蘭17g,玉竹13g,甜葉菊13g,蕨麻13g,知母13g,黃連13g,風輪菜13g,竹根七13g,穿心蓮7g,黃荊葉7g,紅門蘭3g,薏苡仁3g,甘草7g。
[0032]制備及服用方法:稱取配方中的原料藥,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50分鐘后,濾去藥渣,制成湯劑,口服,每日1劑,分兩次,早晚服用,5天為一療程。
[0033]臨床觀察:本發明臨床收治年齡在54-72歲的夏暑感冒患者7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平均年齡60.9歲,均為感冒中期患者,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發熱、咽痛、惡心、口渴、心煩等。
[0034]治療方法:稱取實施例3中的原料藥,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50分鐘后,濾去藥渣,制成湯劑,口服,每日1劑,分兩次,早晚服用,5天為一療程。
[0035]療效標準:
治愈: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感冒癥狀消失。
[0036]有效:感冒癥狀有所緩解,但仍有咽痛、發燒等癥狀。
[0037]無效:和治療前相比較,癥狀沒有消失或者反而加重。
[0038]治療結果:本發明治愈75例,有效3例,治愈率96.2%,總有效率100%。
[0039]典型病例1:張某某,男,54歲,就診時患者頭痛,頭暈,咽痛、口渴,且伴有血壓升高。使用本發明的中藥,服用一個療程后,所有癥狀消失,痊愈,隨訪半年無復發。
[0040]典型病例2:余某,女,71歲,就診時咽喉腫痛,發熱,伴有頭痛、惡心等不適癥狀。使用本發明的中藥,服用一個療程后,不適癥狀消失,痊愈,隨訪半年無復發。
【主權項】
1.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其特征是,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牛白藤20-30份,葫蘆茶20-30份,梨皮15-20份,西洋參15-20份,佩蘭15-20份,玉竹10-15份,甜葉菊10-15份,蕨麻10-15份,知母10-15份,黃連10-15份,風輪菜10-15份,竹根七10-15份,穿心蓮5-10份,黃荊葉5-10份,紅門蘭1-5份,薏苡仁1-5份,甘草5-10份。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其特征是,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牛白藤25份,葫蘆茶25份,梨皮17份,西洋參17份,佩蘭17份,玉竹13份,甜葉菊13份,蕨麻13份,知母13份,黃連13份,風輪菜13份,竹根七13份,穿心蓮7份,黃荊葉7份,紅門蘭3份,薏苡仁3份,甘草7份。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老年人夏暑感冒的中藥,其特征是,包含以下重量份數:牛白藤20-30份,葫蘆茶20-30份,梨皮15-20份,西洋參15-20份,佩蘭15-20份,玉竹10-15份,甜葉菊10-15份,蕨麻10-15份,知母10-15份,黃連10-15份,風輪菜10-15份,竹根七10-15份,穿心蓮5-10份,黃荊葉5-10份,紅門蘭1-5份,薏苡仁1-5份,甘草5-10份。本發明采用純中藥制劑,配方藥材的選用符合君臣佐使之理,配方藥材之間相互產生協同作用,能夠清熱祛暑、益氣生津,兼以和胃,有效改善老年人因夏暑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昏、咽痛、高熱、口渴,心煩等不適癥狀,解表化濕以祛邪,健脾補中以扶正,使祛邪不傷正,扶正以助祛邪,標本兼顧,副作用小,療效顯著。
【IPC分類】A61P29/00, A61K36/8994, A61P11/00
【公開號】CN105288343
【申請號】CN201510811185
【發明人】李上
【申請人】濟南科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