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及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及制備方法,包括以下藥物原料:降真香、海木、雞血藤、寄生黃、紅棉、寄馬樁、海桐皮、黑面葉、吉祥草、黃疸樹、構皮麻、薄荷中藥和輔料聚山梨酯?80、大豆磷脂、單硬脂酸甘油酯。該給藥貼由基板、藥劑、藥膏空白貼和藥膏背貼組成,基板正面還設有多個的微針,微針之間具有微針間隙,藥劑存儲在微針間隙和多孔結構之中,基板的背面粘貼在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上,藥膏背貼的內表面覆蓋在基板的正面上,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與藥膏背貼的內表面通過黏貼的方式進行固定連接,并公開了其制備步驟。本發明具有治療效果好、見效快,對人體皮膚幾乎無損傷,無毒副作用的特點。
【專利說明】
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醫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有不少治療因勞累過度、運動過度引起的腰肌勞損、腰肌拉傷的中草藥制劑或膏劑,其治療效果和制備方法不盡相同,差異較大。但總的說,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治療因勞累過度、運動過度引起的腰肌勞損、腰肌拉傷的中藥的擦劑、搽劑、酊劑和貼劑、膏劑還存在不足之處,治療速度較慢、功效較差。
[0003]本發明涉及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是一種優化了現有微針透皮貼劑的新制劑。在很小的面積上,以微米級的多孔微針刺穿皮膚角質層,使貯存在微針多孔結構中藥物穿透滲入表皮層。避免了化學性促滲透劑對皮膚的過度刺激,同時簡化經皮導入過程,在該制劑中以固體脂質納米粒混懸液作為藥物成分的微針包被填充液,可以實現藥物成分精確、無痛、緩釋、高效、便利地給藥。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及制備方法,以解決普通中藥搽劑、擦劑、貼劑以及微針貼劑在制備或實際應用時藥物存儲量小、持續釋放時間短等技術問題而提出的。
[0005]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包括以下原料及含量:降真香50?70g、海木50?70g、雞血藤50?70g、寄生黃40?60g、紅棉40?60g、寄馬粧40?60g、海桐皮40?60g、黑面葉40?60g、吉祥草30?50g、黃疸樹30?50g、構皮麻30?50g、薄荷40?60g和輔料聚山梨酯一8010?50ml、質量比為1:1?3:1大豆磷脂和單硬脂酸甘油酯混合物10?30g。
[0006]本發明公開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包括基板、藥劑、藥膏空白貼和藥膏背貼,基板位于藥膏空白貼與藥膏背貼的中間,基板采用具有多孔結構的材料,基板的正面設有多于一個的微針,微針的頂端設有尖刺部,微針垂直固定在基板上,微針之間具有微針間隙,藥劑存儲在微針間隙和多孔結構之中,基板的背面為平面,基板的背面粘貼在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上,藥膏背貼的內表面覆蓋在基板的正面上,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與藥膏背貼的內表面通過黏貼的方式進行固定連接。患者在使用時,可以直接揭開背襯層將含有藥劑的黏貼層貼在患處,從而實現治療的目的。
[0007]為了保證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的便捷性以及提高治療效率,微針陣列為多個,微針陣列的長和寬都為設計為0.5cm,微針陣列相鄰之間的間距為0.lcm,在實際生產中,也可以根據市場需要設計為各種大小和形狀的給藥貼。
[0008]其中,為了保證給藥貼能夠存儲更多藥劑成分以及增加藥劑持續釋放的時間,基板選用的材料為多孔硅、多孔鈦或多孔聚苯乙烯中的一種或者是其他復合材料。基板的選擇要具備多孔結構同時對人體的皮膚不會產生二次傷害的材料。
[0009]本發明公開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及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0010]1、提取液液的制備
[0011 ] I)取降真香50?70g、海木50?70g、雞血藤50?70g、寄生黃40?60g、紅棉40?60g、寄馬粧40?60g、海桐皮40?60g、黑面葉40?60g、吉祥草30?50g、黃疸樹30?50g、構皮麻30?50g,混勻粉碎后,加入成分重量5?10倍的50?80%乙醇溶媒在常溫浸泡3?5天,過濾取液,再將提取液旋轉蒸發濃縮至含水量為5 %?10 %的濃縮液.
[0012]2)稱取薄荷40?60g,放入三口燒瓶中以水蒸氣蒸餾法提取Ih,對餾出液離心,取上層油液,得薄荷揮發油。
[0013]2、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的制備:
[0014]I)取濃縮液,以200?1000ml純化水及10?50ml聚山梨酯-80溶解,超聲分散30分鐘,加熱至65?75°C保溫備用,制得水相。
[0015]2)按質量比1:1?3:1的比例稱取大豆磷脂和單硬脂酸甘油酯混合物10?30克,以200?500ml比例為4:1 (體積比)的乙醇/二氯甲烷混合物為溶劑溶解,加入中藥薄荷揮發油繼續攪拌,超聲溶解分散15分鐘,制得油相。
[0016]3)將油相注入正在攪拌且水浴保溫的水相中,攪拌速度1500?2000rpm,形成乳白色混懸液。繼續保溫攪拌蒸發有機溶劑后,超聲分散30分鐘,得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
[0017]4)將上述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注入高壓均質機,在冷水(2?6°C)循環水浴中對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進行高壓均質,設定工作壓力為2000Bar,均質乳勻濃縮后,得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
[0018]3、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的制備:
[0019]采用激光-蝕刻法將多孔硅、多孔鈦或多孔聚苯乙烯基板材料的一面切削成微針陣列,以0.5*0.5cm大小制成多孔微針單元;將所述微針單元放置在所述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中,經過包被、填充,取出晾干后,將所述微針單元固定于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再覆上藥膏背貼即得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
[°02°] 其中,微針陣列呈方陣式排布,單元間隔0.1cm,布陣范圍2*2cm至4*4cm,在生產時可按不同規格予以數量上的靈活選擇。
[0021]其中,基板的正面經過激光-蝕刻法后在其表面上形成許多微針,這些微針在基板上形成一組矩形狀微針陣列,微針陣列多于一個,微針陣列的長和寬都為0.5cm,相鄰微針陣列之間的間距為0.1cm0
[0022]其中,基板材料可選用多孔硅、多孔鈦或多孔聚苯乙烯中的一種或幾種的復合材料。
[0023]本發明將固體脂質納米粒技術和微針透皮技術結合運用于經皮給藥貼劑,通過將難溶性成分制成固體脂質納米粒,提高載藥效率,多孔微針還具備類似多孔微球的緩釋效果,可以避免患者重復給藥,延長藥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以中藥為基本原料,應用現代技術開發出新一代外用皮下給藥貼,將藥物有效組分直接作用于皮下,通過微針透皮給藥,具有治療效果好、其見效快,對人體皮膚幾乎無損傷,無毒副作用特點,是中醫藥發展的方向。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基板背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微針陣列結構示意圖;
[0026]圖3為本發明的廣品結構不意圖;
[0027]圖4為基板多孔結構的掃描電鏡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本發明包括:藥膏空白貼內表面1、基板2、藥膏背貼3、藥劑、微針陣列間隙4、尖刺部5、微針6和微針間隙7;
[0029]實施例1
[0030]如圖1?4所示,基板2位于藥膏空白貼與藥膏背貼的中間,基板的正面經過激光_蝕刻法后在其表面上形成許多微針6,這些微針6在基板2上形成一組矩形狀微針陣列。基板2采用具有多孔結構的多孔硅材料,,微針6的頂端設有尖刺部5,微針6垂直固定在基板2上,微針6之間具有微針間隙7,藥劑存儲在微針間隙7和多孔結構之中,基板2的背面為平面,基板2的背面粘貼在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I上,藥膏背貼3的內表面覆蓋在基板2的正面上,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I與藥膏背貼的內表面通過黏貼的方式進行固定連接,微針陣列之間設有微針陣列間隙4,相鄰微針陣列的間距為0.1cm,微針陣列的大小為0.5*0.5cm,布陣范圍2*2cm。
[0031]實施例2
[0032]實施例2中,基板2采用的材料為多孔聚苯乙烯,基板2具有多孔結構,基板的正面經過激光-蝕刻法后在其表面上形成許多微針6,這些微針6在基板2上形成一組矩形狀微針陣列,微針陣列是由多個微針6按順序排列而成,微針6的頂端設有尖刺部5,微針陣列垂直固定在基板2上,微針6之間具有微針間隙7,藥劑存儲在微針間隙7和多孔結構之中,基板2的背面為平面,基板2的背面粘貼在藥膏空白貼內表面I上,藥膏背貼3覆蓋在基板2的正面上,藥膏空白貼內表面I和藥膏背貼3的大小和形狀相適應并且相對平行設置,微針陣列之間設有微針陣列間隙4,相鄰微針陣列的間距為0.1cm,微針陣列的大小為0.5*0.5cm,布陣范圍為4*4cm,為了將藥貼粘貼緊密,可在藥霄空白貼內表面I的四周留有I cm大小的粘貼區,這樣能夠提高藥貼的密封效果,防止因為四周沾染灰塵導致粘貼性不強。
[0033]實施例3
[0034]本實施例中,基板2采用的材料為多孔鈦材料,基板2具有多孔結構,基板2的正面設有微針陣列,微針陣列是由多個微針6按順序排列而成,微針6的頂端設有尖刺部5,尖刺部5的大小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激光-蝕刻的精度所實現,微針陣列垂直固定在基板2上,微針6之間具有微針間隙7,藥劑存儲在微針間隙7和多孔結構之中,基板2的背面為平面,基板2的背面粘貼在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I上,藥膏背貼3的內表面覆蓋在基板2的正面上,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I與藥膏背貼的內表面通過黏貼的方式進行固定連接,微針陣列之間設有微針陣列間隙4,相鄰微針陣列的間距為0.1cm,微針陣列的大小為0.5*0.5cm,布陣范圍為4*4cm0
[0035]實施例4
[0036]I)稱取降真香50g、海木50g、雞血藤50g、寄生黃40g、紅棉40g、寄馬粧40g、海桐皮40g、黑面葉40g、吉祥草30g、黃疸樹30g、構皮麻30g,混勻粉碎后,加入成分重量5倍的60 %乙醇溶媒在常溫浸泡5天,過濾取液,再將提取液旋轉蒸發濃縮至含水量為5 %的濃縮液.
[0037]2)稱取薄荷40g放入三口燒瓶中,以水蒸氣蒸餾法提取Ih,對餾出液離心,取上層油液得薄荷揮發油。
[0038]3)取濃縮液,以200ml純化水及1ml聚山梨酯-80溶解,超聲分散30分鐘,加熱至65°(:保溫備用,制得水相。
[0039]4)按1:1的比例稱取大豆磷脂和單硬脂酸甘油酯混合物20克,以200ml比例為4:1(體積比)的乙醇/ 二氯甲烷混合物為溶劑溶解,加入中藥薄荷揮發油繼續攪拌,超聲溶解分散15分鐘,制得油相。
[0040]5)將油相注入正在攪拌且水浴保溫的水相中,攪拌速度1500rpm,形成乳白色混懸液。繼續保溫攪拌蒸發有機溶劑后,超聲分散30分鐘,得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
[0041]6)將上述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注入高壓均質機,在2°C的冷水循環水浴中對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進行高壓均質,設定工作壓力為2000Bar,均質乳勻濃縮后,得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
[0042]7)采用激光-蝕刻法將多孔硅基板材料的一面切削成微針陣列,以0.5*0.5cm大小制成多孔微針單元;將所述微針單元放置在所述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中,經過包被、填充,取出晾干后,將所述微針單元固定于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再覆上藥膏背貼即得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
[0043]實施例5
[0044]1)取降真香7(^、海木7(^、雞血藤7(^、寄生黃6(^、紅棉6(^、寄馬粧6(^、海桐皮60g、黑面葉60g、吉祥草50g、黃疸樹50g、構皮麻50g,混勻粉碎后,加入成分重量10倍的80%乙醇溶媒在常溫浸泡3天,過濾取液,再將提取液旋轉蒸發濃縮至含水量為10 %的濃縮液.
[0045]2)稱取薄荷60g放入三口燒瓶中,以水蒸氣蒸餾法提取Ih,對餾出液離心,取上層油液得荊芥揮發油。
[0046]3)取濃縮液,以100ml純化水及50ml聚山梨酯_80溶解,超聲分散30分鐘,加熱至75°C保溫備用,制得水相。
[0047]4)按3:1的比例稱取大豆磷脂和單硬脂酸甘油酯混合物30克,以500ml比例為4:1(體積比)的乙醇/ 二氯甲烷混合物為溶劑溶解,加入中藥荊芥揮發油繼續攪拌,超聲溶解分散15分鐘,制得油相。
[0048]5)將油相注入正在攪拌且水浴保溫的水相中,攪拌速度2000rpm,形成乳白色混懸液。繼續保溫攪拌蒸發有機溶劑后,超聲分散30分鐘,得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
[0049]6)將上述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注入高壓均質機,在6°C的冷水循環水浴中對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進行高壓均質,設定工作壓力為2000Bar,均質乳勻濃縮后,得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
[0050]7)采用激光-蝕刻法將多孔聚苯乙烯的一面切削成微針陣列,以0.5*0.5cm大小制成多孔微針單元;將所述微針單元放置在所述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中,經過包被、填充,取出晾干后,將所述微針單元固定于藥膏空白貼具有粘性的一面,再覆上藥膏背貼即得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
[0051 ] 實施例6
[0052]I)稱取降真香60g、海木60g、雞血藤60g、寄生黃50g、紅棉50g、寄馬粧50g、海桐皮50g、黑面葉50g、吉祥草40g、黃疸樹40g、構皮麻40g,粉碎混合后,用4000g濃度為75%的乙醇溶液對混合物浸泡5天,過濾,收集濾液并對所述濾液蒸發溶劑后,得到復方中藥濃縮物I;
[0053]2)稱取薄荷50g放入三口燒瓶中,水蒸氣法蒸餾,對餾出液離心處理,離心后靜置十分鐘,取上層油液,即得中藥活性物薄荷揮發油Π ;
[0054]3)將步驟I)中所述復方中藥濃縮物I用純化水和聚山梨酯-80的混合液進行溶解,超聲30分鐘攪拌分散后,加熱至65?75°C進行水浴保溫,制得水相A;
[0055]4)將質量比為2:1的大豆磷脂和單硬脂酸甘油酯20g混合后,得到混合物B,用450ml體積比為4:1的乙醇/二氯甲烷混合液對所述混合物B進行溶解,得到溶液C,再將步驟
2)中所得的薄荷揮發油Π與所述溶液C混合攪拌,超聲分散后,制得油相D;
[0056]5)將所述油相D注入正在攪拌且水浴保溫的所述水相A中,攪拌15分鐘,形成乳白色混懸液E,保溫攪拌蒸發有機溶劑后,超聲分散15分鐘,得到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F;
[0057]6)將所述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F注入高壓均質機中進行高壓均質,壓力設定在2000Bar,濃縮后,得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G ;
[0058]7)采用激光-蝕刻法將基板的正面切削成0.5*0.5cm大小的微針單元,將微針單元放置在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中,經過包被、填充和晾干后,將蝕刻處理后的基板的背面粘貼于藥膏空白貼具有粘性的那一面,微針單元用藥膏背貼進行覆蓋,基板位于藥膏空白貼與藥膏背貼中間,三者通過黏貼的方式進行固定連接,即得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
【主權項】
1.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1)稱取降真香、海木、雞血藤、寄生黃、紅棉、寄馬粧、海桐皮、黑面葉、吉祥草、黃疸樹和構皮麻,粉碎混合后,用濃度為50?80 %的乙醇溶液對混合物浸泡3?5天,過濾,收集濾液并對所述濾液蒸發溶劑后,得到復方中藥濃縮物I; 2)稱取薄荷放入三口燒瓶中,蒸餾,對餾出液離心處理,離心后靜置,取上層油液,即得中藥活性物薄荷揮發油Π; 3)將步驟I)中所述復方中藥濃縮物I用純化水和聚山梨酯-80的混合液進行溶解,超聲分散后,加熱至65?75 °C進行水浴保溫,制得水相A; 4)將質量比為1:1?3:1的大豆磷脂和單硬脂酸甘油酯混合后,得到混合物B,用體積比為4:1的乙醇/二氯甲烷混合液對所述混合物B進行溶解,得到溶液C,再將步驟2)中所得的薄荷揮發油Π與所述溶液C混合攪拌,超聲分散后,制得油相D; 5)將所述油相D注入正在攪拌且水浴保溫的所述水相A中,攪拌,形成乳白色混懸液E,保溫攪拌蒸發有機溶劑后,超聲分散,得到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F; 6)將所述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粗品F注入高壓均質機中進行高壓均質,濃縮后,得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G; 7)采用激光-蝕刻法將基板的正面切削成0.5*0.5cm大小的微針單元,將所述微針單元放置在所述復方中藥固體脂質納米粒G中,經過包被、填充和晾干后,將蝕刻處理后的基板的背面粘貼于藥膏空白貼具有粘性的那一面,所述微針單元用藥膏背貼進行覆蓋,所述基板位于所述藥膏空白貼與所述藥膏背貼中間,三者通過黏貼的方式進行固定連接,即得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真香、海木、雞血藤、寄生黃、紅棉、寄馬粧、海桐皮、黑面葉、吉祥草、黃疸樹、構皮麻、薄荷、大豆磷脂/單硬脂酸甘油酯混合物和聚山梨酯一 80的組份含量是: 降真香50?70g 海木50?70g 雞血藤50?70g 寄生黃40?60g 紅棉40?60g 寄馬粧40?60g 海桐皮40?60g 黑面葉40?60g 吉祥草30?50g 黃疸樹30?50g 構皮麻30?50g 薄荷40?60g 大豆磷脂/單硬脂酸甘油酯混合物10?30g 聚山梨酯-80 10?50ml。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真香、海木、雞血藤、寄生黃、紅棉、寄馬粧、海桐皮、黑面葉、吉祥草、黃疸樹、構皮麻、薄荷、大豆磷脂/單硬脂酸甘油酯混合物和聚山梨酯一 80的組份含量是: 降真香50g 海木50g 雞血藤50g 寄生黃40g 紅棉40 g 寄馬粧40g 海桐皮40g 黑面葉40g 吉祥草30g 黃疸樹30g 構皮麻30g 薄荷40g 大豆磷脂/單硬脂酸甘油酯混合物1g 聚山梨酯-80 10ml。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蒸餾用到的方法是水蒸氣蒸餾法,步驟3)中所述純化水用量為200?.100ml05.—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其特征在于,所述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是通過權利要求1?4所述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的制備方法中任一方法制備的。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藥劑、藥膏空白貼和藥膏背貼,所述基板位于所述藥膏空白貼與所述藥膏背貼的中間,所述基板采用具有多孔結構的材料,所述基板的正面設有多于一個的微針,所述微針的頂端設有尖刺部,所述微針垂直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微針之間具有微針間隙,所述藥劑存儲在所述微針間隙和所述多孔結構之中,所述基板的背面為平面,所述基板的背面粘貼在所述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上,所述藥膏背貼的內表面覆蓋在所述基板的正面上,所述藥膏空白貼的內表面與所述藥膏背貼的內表面通過黏貼的方式進行固定連接。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選用的材料為多孔硅、多孔鈦或多孔聚苯乙烯中的一種。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腰肌勞損復方中藥微針透皮給藥貼,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針排列形成一個矩形狀微針陣列,所述微針陣列多于一個,所述微針陣列的長和寬都為.0.5cm,相鄰所述微針陣列之間的間距為0.I cm ο
【文檔編號】A61P21/00GK106038957SQ201610478709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發明人】周小山, 胡德斌, 雷激
【申請人】安徽省小山衛生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