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清潔滾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清潔滾輪,特別是指一種用以沾黏編織品上毛發、細屑等小雜物的清潔滾輪。
一般習用處理編織品上毛發、細屑等小雜物有下列幾種方式1.吸塵器吸取,適于大面積處理,但體積大。2.膠帶沾粘,適于小面積處理,但清理面積均受膠帶寬度限制,而且手會釅碰到欲處理部分造成二次污染。3.清潔滾輪滾動沾粘雜物等處置方式。清潔滾輪因具可重覆使用、體積小易于收納及攜帶方便等特性,目前已廣泛被大眾使用。
如圖4所示為習用清潔滾輪結構,其中包括一主體1,概呈中空管體,其外側設有清潔用黏膠體;及一左固定蓋2,設置于主體左端;及一右固定蓋3,設置于主體右端;及一T型握把4,其前端延設左固定臂4A,右固定臂4B,以套持左固定蓋2、本體1、右固定蓋3,使各元件組合成一體。
然而該清潔滾輪結構中,由于T型握把元件結構復雜,安裝清潔滾輪時,需施力將兩固定臂扳開,才能置入清潔滾輪。拆卸清潔滾輪時,需施力將兩固定臂扳開,才能取出清潔滾輪。拆裝過程繁瑣且不易。
其次,施力將兩固定臂扳開,施力過大易導致左右二彎角4及4D斷裂,毀損T型握把,而造成使用者受到傷害,安全性欠佳。
再者,拆裝過程中施力過大會毀損T型握把,施力過小則無法扳開兩固定臂,進行拆裝清潔滾輪的工作,使整組清潔滾輪拆裝難度提高。
由于以上原因,習用清潔滾輪結構實有拆裝過程繁瑣、不易拆裝及安全性不佳的問題,本設計人有鑒于此,乃苦思細索,積極研究。加以多年從事相關產品研發的經驗,并經不斷試驗及改良,終于創作出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拆裝過程簡單的清潔滾輪。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于拆裝的清潔滾輪。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性佳的清潔滾輪。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清潔滾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體,概呈中空管體,其外側設有清潔用黏膠體;一上固定蓋,設置于主體上端,由一中央設有孔的圓形板體及多個等間距隔開設于該圓形板體底部的凸出支腳所組成;一下固定蓋,設置于主體下端,由一中央設有孔的圓形板體及多個等間距隔開設于該圓形板體頂部的凸出支腳所組成;一貫穿軸,概呈中空筒體,其中段設有一下定位部;其頂端設有一上定位部;其頂部設有多個溝槽;其末端至下定位部之間設為一握持部;上固定蓋支腳摩擦地套入在主體上端內孔,下固定蓋支腳摩擦地套入在主體下端內孔;貫穿軸貫穿下固定蓋、主體及上固定蓋,使各元件組合成一體。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可作進一步的發展所述的上、下固定蓋直徑小于主體外徑,由多個凸出支腳所形成的外徑略小于主體內孔;中央內孔小于上、下定位部的外徑。
所述的上定位部頂端設有倒角。
所述的上定位部設有切邊。
所述的握持部設有漸大端。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清潔滾輪,利用貫穿軸向上的推力或向下的拉力達到組合及拆卸清潔滾輪的目的。由此可知該實用新型的清潔滾輪可達拆裝過程簡單及易于拆卸的目的。
其次,由于各元件結構簡單,在拆組過程中不會造成元件斷裂的危險,提高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其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元件及其功效茲采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相關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為本實用新型清潔滾輪的組合剖面圖。
圖2是為上固定蓋、主體與下固定蓋的組合關系剖面圖。
圖2A為圖2的Z-Z剖面圖。
圖3是為貫穿軸正視圖。
圖3A是為貫穿軸側視圖。
圖4是為習用清潔滾輪的立體組合圖。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清潔滾輪,其中包括一主體20,概呈中空管體,其外側設有清潔用黏膠體及一上固定蓋10,設置于主體20上端;及一下固定蓋30,設置于主體20下端;及一貫穿軸40,用于貫穿下固定蓋30、主體20及上固定蓋10,各元件組合成一體。
如圖2及2A所示,上固定蓋10,設置于主體20上端,是由一中央設有孔12的圓形板體;及若干個等間距隔開設于該圖形板體底部的凸出支腳11所組成。下固定蓋30,設置于主體20下端,是由一中央設有孔32的圓形板體,及若干個等間距隔開設于該圓形板體頂部的凸出支腳31所組成。
如圖3所示,貫穿軸40,概呈一中空筒體,其末端設為一握持部46;其中段設有一下定位部41;其頂端設有一上定位部42;其頂部設有若干溝槽43,將上定位部42分成若干部分。
如
圖1所示,上固定蓋10的凸出支腳11摩擦地套入主體20上端的內孔,下固定蓋30的凸出支腳31也摩擦地套入主體20下端的內孔再利用貫穿軸40貫穿。
貫穿軸40,由溝槽43向內壓縮作用,使頂部縮小通過孔12及孔32,繼而將下定位部41撐住下固定蓋30,上定位部42抵住上固定蓋10,予以定位;所以孔12及孔32需小于下定位部41及上定位部42的外徑;并且下定位部41及上定位部42之間的距離大于上固定蓋10、主體20及下固定蓋30組合后長度,才能容納清潔滾輪;握持部46呈上小下大的圓錐狀,是用于握持整組清潔滾輪進行工作。
為使貫穿軸40易于拆裝,其可增設如圖3A所示,上定位部42設有切邊44,用于使貫穿軸在無干涉狀況下通過孔12及孔32。
如圖3所示,上定位部42頂端設有倒角45,是用于導引貫軸40通過孔12及孔32。
拆卸清潔滾輪方法為向內壓貫穿軸40頂端,使貫穿軸頂端縮小,向后退出孔11,使貫穿軸40與上固定蓋10及主體20分離。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利用貫穿軸向上的推力或向下的拉力達到組合及拆卸清潔滾輪的目的。由此可知該實用新型的清潔滾輪可達拆裝過程簡單及易于拆卸的目的。
其次,由于各元件結構簡單,在拆組過程中不會造成元件斷裂的危險,提高安全性。
權利要求1.一種清潔滾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體,概呈中空管體,其外側設有清潔用黏膠體;一上固定蓋,設置于主體上端,由一中央設有孔的圓形板體及多個等間距隔開設于該圓形板體底部的凸出支腳所組成;一下固定蓋,設置于主體下端,由一中央設有孔的圓形板體及多個等間距隔開設于該圓形板體頂部的凸出支腳所組成;一貫穿軸,概呈中空筒體,其中段設有一下定位部;其頂端設有一上定位部;其頂部設有多個溝槽;其末端至下定位部之間設為一握持部;上固定蓋支腳摩擦地套入在主體上端內孔,下固定蓋支腳摩擦地套入在主體下端內孔;貫穿軸貫穿下固定蓋、主體及上固定蓋,使各元件組合成一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清潔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固定蓋直徑小于主體外徑,由多個凸出支腳所形成的外徑略小于主體內孔;中央內孔小于上、下定位部的外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清潔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定位部頂端設有倒角。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清潔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定位部設有切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清潔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持部設有漸大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清潔滾輪,主要包括:一主體,一上固定蓋,一下固定蓋,及一貫穿軸,貫穿下固定蓋、主體及上固定蓋,使各元件組合成一體。該清潔滾輪利用貫穿軸向上的推力或向下的拉力達到組合及拆卸清潔滾輪的目的。拆裝過程簡單及易于拆卸;由于各元件結構簡單,在拆組過程中不會造成元件斷裂的危險,提高了安全性。
文檔編號A47L25/00GK2484037SQ0120808
公開日2002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21日
發明者陳義雄 申請人:海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