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治頸椎疾病的枕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治頸推疾病的才先頭。
背景技術:
自古以來,人們睡覺都使用枕頭。傳統的枕頭多為硬質材料制作,后 來人們發現用的軟質材料制作枕頭,其舒適性妻遠遠好于用硬質材料制作 的枕頭,所以,目前流行的枕頭大多是用柔性材料制作的。為了提高枕頭 的舒適性,人們又對枕頭的形狀作了改進,如圖1所示,這種枕頭的橫截
面呈大寫字母"B"字形,其中一側為頸才尤部100,另一側為頭枕部200, 中間設有凹槽300,凹槽300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人體仰臥時容置后腦勺。 中國專利文獻200710029523. 9公開了一種保健頸枕。該康頸枕包括枕體, 枕體由高彈海綿底板和高彈海綿枕板粘合固定構成,枕板設置頸枕部和側 枕部,側枕部位于兩側,頸;忱部位于中間下部,在頸^光部的上方設有;f先頭 凹腔。無論是上述圖l所示的;f允頭,還是中國專利文獻200710029523. 9所 公開的保健頸枕,由于其頸枕部的側面110 (見圖1)為一直邊,這樣,在 實際使用中,當人體臥睡時,頸枕部100只能托住人體的第一和第二頸推 400 (見圖2)。眾所周知,人體的頸推是頸部的推骨,其有七塊,稱為第 一至第七頸推。頸推中除了第一頸推和第二頸推外,其余的第三頸推至第 七頸推均與人體的肩部相對應。大家都知道,人們在辦公室電腦前工作時 間久了以后,不僅會造成第一頸推和第二頸推勞傷,而且第三至第七頸推也 會勞傷,而現有枕頭在人們仰睡時,第三至第七頸推卻得不到任何修養,如果硬是要用現有枕頭對人體的第三至第七頸推進行托墊,那就會使人體
的肩胛骨也要擱置在枕頭的頸枕部100上,要是如此,人無論是仰臥還是
側臥都會感到不舒服。這也是為什么現有的所有枕頭都對人體第三至第七
頸推起不到養護作的原因。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難題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既可以防治第 一頸推和第二頸推病,也可以防治第三頸推至第七頸推病的防治頸推疾病 的枕頭。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包括具有 頸枕部和頭枕部的柔性枕頭本體,在所述頸枕部的側面中部設有向外延伸 的柔性頸托,該柔性頸托具有當人仰睡時,可以托住人體的第三頸推至第 七頸推之作用,以達到緩解和防治第三頸推至第七頸推疾病的作用。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可以在所述正對柔性頸托的上方,靠近頭 枕部一側設有用于容置后腦勺的凹部,設置該凹部可以使人在仰臥時,后 腦勺后仰與人體背部在一平面上,如此,有利于呼吸暢通,消除打鼾。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可以在所述柔性頸托兩側各設有一
個用于側臥時托臉的側枕部,當人體側臥時,其人體的臉部正好可擱置在 所述側枕部上。
可以在所述柔性枕頭本體的頸枕部與頭枕部之間設有縱向設置的凹 槽,以增強人體側臥時舒適性。
所述柔性枕頭本體、連接于柔性枕頭本體上的柔性頸托和側枕部為同 一種材料制作,所述同 一種材料為具有溫度感應記憶功能的零壓力慢回彈 聚氨酯材料。
上述具有溫度感應記憶功能的零壓力慢回彈聚氨酯材料也稱記憶棉, 它是一種開放式的細胞結構柔性材料,具有溫感減壓的特性。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應用在航天飛機上。主要是為了緩解宇航員所承受的壓力,保護宇 ^元員的脊推,特別是航天飛機在返回和離開地面時對宇航員脊推的保 護。所謂溫感,是指對人體體溫進行感應。減壓就是吸收人體壓力。當人 體接觸材質時,材質就會對人體溫度進行感應,逐漸變的柔軟起來,同時 又吸收了人體壓力,從而將人體調整到最舒適的姿勢狀態。在枕頭上所表
現出來的是,當人仰臥時可以保持人體頸推的s型的自然生理彎曲狀態。
在所述柔性頸托上設有遠紅外發生件,所述遠紅外發生件由24伏以內. 的低壓電提供電能,或者在所述柔性頸托上設有用于磁療的磁塊,或者遠 紅外發生件與磁塊的組合。
在所述柔性頸托兩側的底部設有用于給肩膀治療的遠紅外發生布。
所述柔性頸托以其側面為基準,其長度為5-30厘米,其寬度以柔性頸 托的中線為基準為對稱2-5厘米。
所述凹部為球冠狀或橄攬球冠狀,所述球冠狀或橄欖球冠狀的底部距 離柔性枕頭本體底面的高度為3-12厘米。
在所述凹部的底部設有用于通風的穿孔。
本實用新型在所述頸枕部的側面中部設有向外延伸的柔性頸托,使得 該枕頭具有當人仰臥時,所述柔性頸托可以托住人體的第三頸推至第七頸 推之作用,以達到緩解和防治第三頸推至第七頸推疾病的作用;本實用新 型在柔性頸托上設有遠紅外發生件或磁塊,對人體頸推部具有遠紅外或磁 療的作用;本實用新型采用柔性材料,尤其是采用具有溫度感應記憶功能 的零壓力慢回彈聚氨酯材料制作,其具有可以保持人體脊推的S型的自然 生理彎曲狀態的作用,這樣,當人體在睡覺的同時,可以使頸推具有良好 恢復作用。
圖1是現有枕頭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主視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主視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見圖1和圖2,它是一種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包括具有頸枕部 11和頭枕部12的柔性枕頭本體1,在所述頸枕部11的側面111中部設有 向外延伸的柔性頸托13,該柔性頸托13的長度以其側面111為基準最好 為5厘米-30厘米,其寬度以柔性頸托的中線為基準為對稱2-5厘米。這 樣,其具有當人仰睡時,可以托住人體的第三頸推至第七頸推之作用,以達 到緩解和防治第三頸推至第七頸推疾病的作用。在所述柔性;阮頭本體1的 頸枕部11與頭枕部12之間設有縱向設置的凹槽14,該凹槽14可以增強 人體側臥時舒適性。在所述柔性頸托13的正對上方,靠近頭枕部12—側 設有用于容置后腦勺的凹部15,該凹部15為球冠狀(當然也可以為橄欖球 冠狀),所述球冠狀的凹部15的底部距離柔性枕頭本體1底面16的高度為 3厘米-12厘米,如上高度正好使人仰臥時,可使人的后腦勺與人體的背面 在一個平上,這種狀態有利于呼吸暢通,防止人打鼾,并可使人體的脊推呈 S型的自然生理彎曲狀態。當然,所述凹部15的底部也可以為平底,只要 適合于人本的后腦勺的形狀就可以。此外,在所述凹部15的底部還可以設 置一些用于通風的通孔。在所述上述柔性枕頭本體1、連接于柔性枕頭本 體1上的柔性頸托13為用具有溫度感應記憶功能的零壓力慢回彈聚氨酯材 料的同 一種材料制作。具有溫度感應記憶功能的零壓力慢回彈聚氨酯材料 具有可將人體頸推調整到最舒適的姿勢狀態的作用。在所述柔性頸托13上 可包裹遠紅外發生布(未畫出),所述遠紅發生布可由24伏以內的低壓電提供電能,該低壓電可以由電池提供,也可以電壓適配器提供;也可以在 柔性頸托13內嵌有遠紅外片或球,通過另外的加熱線加熱而讓其產生遠紅 外線;也可以在所述柔性頸托13嵌入用于》茲療的^f茲塊(未畫出),也可以 遠紅外發生布與磁塊的同時使用,使其具有雙重作用。本實用新型還可以 在所述柔性頸托13兩側,柔性枕頭本體1底面16上設有用于給肩膀治療 的遠紅外發生布17。
請參見圖5和圖6,圖5和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
意圖。圖5和圖6所示的實施例與圖3和圖4所示實施例的結構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在所述柔性頸托13兩側,與所述柔性頸托13間隔一定間距 各設有一個用于側面托臉的側枕部18,當人體側臥時,其人體的臉部正好 可擱置在所述側枕部18上。當然,上述柔性枕頭本體l、連接于柔性枕頭 本體1上的柔性頸托13和側枕部18也可以為同一種材料制作,該材料可 為具有溫度感應記憶功能的零壓力慢回彈聚氨酯材料。
上述溫度感應記憶功能的零壓力慢回彈聚氨酯材料也可以用海棉、木 棉或其它具有一定彈性的材料代替。
權利要求1. 一種防治頸椎疾病的枕頭,包括具有頸枕部和頭枕部的柔性枕頭本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頸枕部的側面中部設有向外延伸的柔性頸托。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對柔性 頸托的上方,靠近頭枕部一側設有用于容置后腦勺的凹部。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 頸托兩側各設有一個用于側臥時托臉的側枕部。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枕頭 本體的頸枕部與頭枕部之間設有縱向設置的凹槽。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枕頭本 體、連接于柔性枕頭本體上的柔性頸托和側枕部是用同一種材料制作的。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頸托 上設有遠紅外發生件,所述遠紅外發生件由24伏以內的低壓電提供電能, 或者在所述柔性頸托上設有用于磁療的磁塊,或者遠紅外發生件與磁塊的組 合。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頸托 兩側的底部設有用于給肩膀治療的遠紅外發生布。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頸托以 其側邊為基準,其長度為5-30厘米,其寬度以柔性頸托的中線為基準為對 稱2-5厘米,其高度為10-30厘米。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為球冠 狀或橄欖球冠狀,所述球冠狀或橄欖球冠狀的底部距離柔性枕頭本體底面的 高度為3-12厘米。
10. 根據權利要求2或9所述的防治頸推疾病的枕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 的底部設有用于通風的穿孔。
專利摘要一種防治頸椎疾病的枕頭,包括具有頸枕部和頭枕部的柔性枕頭本體,在所述頸枕部的側邊中部設有向外延伸的柔性頸托。本實用新型在所述頸枕部的側邊中部設有向外延伸的柔性頸托,使得該枕頭具有當人仰臥時,所述柔性頸托可以托住人體的第三頸椎至第七頸椎之作用,以達到緩解和防治第三頸椎至第七頸椎疾病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在柔性頸托上設有紅外線發生布或磁塊,對人體頸椎部具有紅外線或磁療的作用;本實用新型采用具有可以保持人體脊椎的S型的自然生理彎曲狀態的作用,這樣,當人體在睡覺的同時,可以使頸椎具有良好恢復作用。
文檔編號A47G9/10GK201256832SQ20082014698
公開日2009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日
發明者周蓓華 申請人:周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