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平面擦拭裝置、擠水裝置和擦拭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平面擦拭裝置、擠水裝置和擦拭系統,具體的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一種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以及上述兩裝置組成的擦拭系統。本發明用于日常地面及玻璃墻面的擦拭工作。
背景技術:
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俗稱平板拖把,是一種清潔效率較高的拖把,其缺點是,在清洗擠干擦拭覆層的前后,需從擦拭板上拆卸和安裝擦拭覆層,又要用手清洗和絞干擦拭覆層,既麻煩又使手受到污染。多年來,人們致力于該問題的解決,申請號為200920122916. 9,專利名稱為《一種 拖把與桶的組合裝置》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平板拖把擠水裝置,其缺點是1)當平板拖把的一頭進入設置在桶上的清洗機構(也是擠干機構)時會遇到清洗機構的強大阻力,由于拖把上鉸接裝置的活動連接所具有的不穩定性,操作者必須手持拖把的框架才能將其插入清潔機構,這一動作必然要污染操作者的手,不衛生。
2)在擠水過程中,擠干機構依靠擠干滾輪壓迫抽動中的平板拖把的拖布來實現擠水,固定不動的擠干軸使擠水效果很難把握,影響使用。3)設置了清洗機構,產品結構復雜,易損壞。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清潔效率高、清洗和擠水方便快捷輕松、結構簡單的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一種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以及上述兩裝置組成的擦拭系統。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包括一擦拭板,一包覆在擦拭板上的擦拭覆層,一設置在擦拭板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在所述擦拭板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港灣狀缺口從擦拭板的一側邊延伸至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叉形抱箍和基座,其中,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上的單軸與雙頭軸互相垂直,所述單軸與叉形抱箍鉸接,叉形抱箍與基座連接,所述雙頭軸與擦拭板鉸接,擦拭覆層永久地包覆在擦拭板上。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包括一擦拭板,一包覆在擦拭板上的擦拭覆層,一設置在擦拭板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在所述擦拭板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港灣狀缺口從擦拭板的一側邊延伸至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叉形基座、第二軸和第一軸,其中,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上的第一孔與第二孔垂直,第二軸穿過第二孔與叉形基座鉸接,鉸接裝置通過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一孔與擦拭板鉸接,所述鉸接裝置還包括四壓板,在擦拭板上在港灣狀缺口的兩側開設一對矩形缺口,矩形缺口旁開有鉚釘孔,第一軸穿入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的第一孔,其兩端置入矩形缺口中,矩形缺口的上下兩面用壓板以鉚釘鉚合,擦拭覆層永久地包覆在擦拭板上。—種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平面和相對于第一平面設置的可動的第二平面,在第一平面的下沿在第二平面的下方水平設置第四平面,在所述第四平面上設置若干通孔,還包括一個鉸鏈四桿機構,其中構件一為機架,上面設置所述第一平面和第四平面,構件二上面設置所述第二平面,構件四上設置可轉動軸,可轉動軸上設置把,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寬度上的中軸線水平設置,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長度和寬度尺寸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板外形的長度和寬度最大尺寸,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上對稱設置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彈性透水材料層的外形長寬尺寸大于擦拭板的外形長寬尺寸,第二平面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的正面表面相對于第一平面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的正面表面的最大距離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覆層兩主擦拭面之間的距離,第二平面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的正面表面相對于第一平面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的正面表面的最小距離小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覆層兩主擦拭面之間的距離,當第二平面與第一平面之間處于最小距離時,所述兩平面平行或接近平行,在第一平面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至少一個通孔,在第二平面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至少一個通孔。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和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組成的擦拭系統。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包括一擦拭板,一擦拭覆層,一設置在擦拭板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在所述擦拭板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港灣狀缺 口從擦拭板的一側邊延伸至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叉形抱箍和基座,其中,所述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上的單軸與雙頭軸互相垂直,所述單軸與叉形抱箍鉸接,叉形抱箍與基座連接,所述雙頭軸與擦拭板鉸接,所述平面擦拭裝置還包括一對外形和尺寸與擦拭板的外形和尺寸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彈性透水材料層,所述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敷設在擦拭板的上下兩面,所述擦拭覆層不但全部包覆了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的互相背離的兩正面表面,還包覆了彈性透水材料層和擦拭板的大部分側面表面,擦拭覆層永久地包覆在兩彈性透水材料層和擦拭板上。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包括一擦拭板,一擦拭覆層,一設置在擦拭板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在所述擦拭板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港灣狀缺口從擦拭板的一側邊延伸至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叉形基座、第二軸和第一軸,其中,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上的第一孔與第二孔垂直,第二軸穿過第二孔與叉形基座鉸接,鉸接裝置通過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一孔與擦拭板鉸接,所述鉸接裝置還包括四壓板,在擦拭板上在港灣狀缺口的兩側開設一對矩形缺口,矩形缺口旁開有鉚釘孔,第一軸穿入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的第一孔,其兩端置入矩形缺口中,矩形缺口的上下兩面用壓板以鉚釘鉚合,所述平面擦拭裝置還包括一對外形和尺寸與擦拭板的外形和尺寸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彈性透水材料層,所述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敷設在擦拭板的上下兩面,所述擦拭覆層不但全部包覆了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的互相背離的兩正面表面,還包覆了彈性透水材料層和擦拭板的大部分側面表面,擦拭覆層永久地包覆在兩彈性透水材料層和擦拭板上。一種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平面和相對于第一平面設置的可動的第二平面,在第一平面的下沿在第二平面的下方水平設置第四平面,在所述第四平面上設置若干通孔,還包括一個鉸鏈四桿機構,其中構件一為機架,上面設置所述第一平面和第四平面,構件二上面設置所述第二平面,構件四上設置可轉動軸,可轉動軸上設置把,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寬度上的中軸線水平設置,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長度和寬度尺寸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板外形的長度和寬度最大尺寸,第二平面相對于第一平面的最大距離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覆層兩主擦拭面之間的距離,第二平面相對于第一平面的最小距離小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覆層兩主擦拭面之間的距離,當第二平面與第一平面之間處于最小距離時,所述兩平面平行或接近平行,在第一平面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至少一個通孔,在第二平面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至少一個通孔。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和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組成的擦拭系統。在擠水工作前,所述擠水裝置的第二平面相對于第一平面處于最大距離,或第二平面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的正面表面相對于第一平面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的正面表面處于最大距離,將清洗后需擠干的平面擦拭裝置以其擦拭板平行于第一平面且兩者長寬方向兩兩對應的狀態下插入第二平面和第一平面之間或一對分別設置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上的彈性透水材料層之間,扳下擠水裝置的把,第二平面即逐漸向第一平面靠攏,即可實現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覆層的擠水,松開把取出平面擦拭裝置,即完成擠水工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由于利用彈性透水材料層來平衡擦拭覆層的兩主擦拭面各處受到的擠壓力,不但均衡了兩主擦拭面的擠水效果,而且減小了所需擠壓力,操作輕松。二、擠水過程動作少,方便快捷。三、擠水程度可以操作者下扳把的幅度來控制。四、平面擦拭裝置可方便地兩面輪換使用,較之普通拖把效率提高一倍。五、當彈性透水材料層設置在平面擦拭裝置上時,比普通拖把具有更大的吸水功能,并增添兩個輔助擦拭面,這兩個輔助擦拭面位于平面擦拭裝置長度方向的側面上。六、其他。(在具體實施方式
中表述)
圖I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平面擦拭裝置的軸測圖,其中,擦拭覆層半剖。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平面擦拭裝置零件分拆的軸測圖。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平面擦拭裝置的軸測圖,其中,擦拭覆層半剖。圖4為圖3所示平面擦拭裝置拆去擦拭覆層后的零件分拆軸測圖,零件基座半剖。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平面擦拭裝置的軸測圖,其中,擦拭覆層半剖。圖6為圖5所示平面擦拭裝置拆去擦拭覆層后的零件分拆軸測圖。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全剖主視圖,所述擠水裝置處于打開狀態,即所述第二平面相對于第一平面處于最大距離,第一實施例所示的平面擦拭裝置插入分別敷設在上述兩平面上的兩彈性透水材料層之間,圖面展示了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和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組成的擦拭系統。圖8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全剖主視圖。所述擠水裝置處于閉合狀態,即所述第二平面相對于第一平面處于最小距離,平面擦拭裝置在上述兩平面之間被擠壓。圖9為圖7的軸測圖。圖10為圖9所示的擠水裝置的零件分拆軸測圖。圖11為圖10所示的鉸鏈四桿機構的構件四、構件三和附屬零件的進一步分拆軸測圖。圖12為圖8所示的擠水裝置中未插入所述平面擦拭裝置時的全剖主視圖。圖13為本發明的擠水裝置處于打開狀態時第一平面和彈性透水材料層連接的局部剖視圖,含平面擦拭裝置,拆去了盲孔軸套、螺母等零件。圖14為圖13所示擠水裝置處于閉合狀態時的局部剖視圖。圖15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平面擦拭裝置的軸測圖,其中,擦拭覆層和上面一塊彈性透水材料層半剖。圖16為本發明提出的彈性透水材料層和擦拭板的另一種粘合方案的拆零示意圖。圖17為圖15所示的平面擦拭裝置零件分拆軸測圖。圖18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平面擦拭裝置的軸測圖,其中,擦拭覆層和上面一塊彈性透水材料層半剖。圖19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平面擦拭裝置的軸測圖,其中,擦拭覆層和上面一塊彈性透水材料層半剖。圖20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全剖主視圖,所述擠水裝置處于打開狀態,所述第二平面相對于第一平面處于最大距離,第六實施例的平面擦拭裝置插入上述兩平面之間,圖
面展示了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和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組成的擦拭系統。圖21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全剖主視圖。所述擠水裝置處于閉合狀態,即所述第二平面相對于第一平面處于最小距離,平面擦拭裝置在上述兩平面之間被擠壓。圖22為圖20的軸測圖。圖23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軸測圖,所述擠水裝置處于打開狀態,第六實施例的平面擦拭裝置插入擠水裝置中。圖24為圖22所示擠水裝置的鉸鏈四桿機構的零件分拆軸測圖。圖25為圖23所示擠水裝置的鉸鏈四桿機構的零件分拆軸測圖,拆去了構件二和構件三。
具體實施方式
先介紹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見圖I和圖2。一種具有擦拭板3的平面擦拭裝置I,包括一擦拭板3,一包覆在擦拭板上的擦拭覆層2,一設置在擦拭板3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5,在所述擦拭板3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 303,港灣狀缺口 303從擦拭板3的一側邊延伸至所述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在港灣狀缺口 303兩側在擦拭板3寬度上的中軸線上或中軸線附近開設一對矩形缺口 304,矩形缺口 304兩側開設孔305,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叉形抱箍407、基座406、圓管410和壓板411,其中,所述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上的單軸409與雙頭軸414互相垂直,鉸接裝置的基座406 —端與操作柄5連接,兩圓管410套入所述雙頭軸414,兩者之間間隙配合,并一同裝入一對矩形缺口 304中,圓管410與矩形缺口 304之間過渡配合,上下用四塊壓板411壓緊,用鉚釘413穿孔305鉚固,所述叉形抱箍407穿入所述單軸409,并與所述基座406的另一端用鉚釘412鉚固,所述單軸409與叉形抱箍407和基座406之間鉸接,所述港灣狀缺口 303的設置使鉸接裝置可繞兩圓管410的軸線旋轉180度以上,使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覆層2的兩主擦拭面201均可用于擦拭地面。所述擦拭覆層2永久地包覆在擦拭板3上,平面擦拭裝置I在清洗和擠干擦拭覆層2的前后不從擦拭板3上拆下擦拭覆層2,例如可按照圖2所示一個套狀的擦拭覆層2的樣式用縫制的方法縫在擦拭板3上,當然,為了方便裝配,也可以在套狀的擦拭覆層2部分封口的縫制長度上使用粘扣,但所述粘扣在清洗和擠干擦拭覆層2之前不再打開。擦拭覆層2可用易擠干、抗腐爛的化學超細纖維制作,例如采用目前市場上能買到的化學超細纖維織成的穗狀毛絨織物,其毛絨長度可取5至10毫米。
不同的織物具有不同的吸水性能和擠水性能,以及擦地時不同的去污去毛性能和摩擦系數,同一種纖維不同的織法也會具有不同的性能,為了使擦拭覆層2獲得最佳的綜合性能,可采取不同的纖維按不同的比例混紡制取制作擦拭覆層2的織物,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案用至少兩種不同的纖維或同一種纖維不同的織法以一定的寬度條狀間隔排列制取制作擦拭覆層2的織物,見圖2,圖中202為織物A,203為織物B。下面介紹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見圖3和圖4,一種具有擦拭板3的平面擦拭裝置1,包括一擦拭板3,一包覆在擦拭板3上的擦拭覆層2,一設置在擦拭板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5,在所述擦拭板3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 303,港灣狀缺口 303從擦拭板3的一側邊延伸至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叉形抱箍407和基座406,其中,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上的單軸409與雙頭軸414互相垂直,在港灣狀缺口 303兩側在擦拭板3的寬度上的中軸線上或中軸線附近設置一對孔302,孔302與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上的雙頭軸414鉸接,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上的單軸409穿入叉形抱箍407的孔,兩者之間鉸接,叉形抱箍407的分 叉端4071插入基座406 —端的方孔4061內,兩者固定連接。與第一實施例一樣,擦拭覆層2永久地包覆在擦拭板3上。本發明的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覆層2的兩主擦拭面201均可用于擦拭地面,可在兩主擦拭面201上分別顯眼標注“先” “后”、“I” “2”、“A” “B”等順序文字,使用者按順序使用兩主擦拭面201,以免遺忘,以保證擦拭覆層2的雙面使用。下面介紹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見圖5和圖6,一種具有擦拭板3的平面擦拭裝置1,包括一擦拭板3,一包覆在擦拭板上的擦拭覆層2,一設置在擦拭板3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5,在所述擦拭板3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 303,港灣狀缺口 303從擦拭板3的一側邊延伸至所述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402、叉形基座401、壓板411、第二軸403和第一軸404,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402上的第一孔415與第二孔416垂直,第二軸403穿過第二孔416穿過叉形基座401上的孔,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402與叉形基座401鉸接,在港灣狀缺口 303兩側在擦拭板3的寬度上的中軸線上或中軸線附近開設一對矩形缺口 304,矩形缺口 304旁開有鉚釘孔305,第一軸404穿入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402的第一孔415,其兩端置入矩形缺口 304中,其中,第一軸404與第一孔415之間間隙配合,第一軸404與矩形缺口 304之間過渡配合,矩形缺口 304的上下兩面用壓板411以鉚釘413鉚合。擦拭覆層2永久地包覆在擦拭板3上,例如按照圖2所示一個套狀的擦拭覆層2的樣式用縫制的方法縫在擦拭板3上,當然,為了方便裝配,也可以在套狀的擦拭覆層2部分封口的縫制長度上使用粘扣,但所述粘扣在清洗和擠干擦拭覆層2之前不再打開。與現有技術(專利申請號為200680008282. 3)相比,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1、擦拭板的注塑模具結構簡單,注塑生產率高。2、平面擦拭裝置產品牢度大。3、裝配方便。下面介紹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見圖7至圖12,一種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擠水裝置,包括一豎直設置的第一平面6,一相對于第一平面6設置的可動的第二平面7,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的寬度上的中軸線水平設置,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的長度和寬度尺寸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板3外形的長度和寬度最大尺寸,在第一平面6的下沿在第二平面7的下方水平設置第四平面604,當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進入所述擠水裝置時,以此作為在鉛垂方向上的定位面,在第一平面6長度方向的兩端沿第一平面6的垂直方向固定地設置一對互相對稱的側板601,從而組成鉸鏈四桿機構的構件一 603,構件一為鉸鏈四桿機構的機架,在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之間在第一平面6的下方與第一平面6寬度上的中軸線平行設置一軸602,第二平面7的長度尺寸小于兩側板601間距離。在第二平面7的下方與第二平面7平行固定設置第三平面701,所述第三平面701的下沿固定設置至少兩只C形環702,從而組成構件二 703。C形環702與構件一 603上的軸602鉸接。在構件二 703上在與第二平面7的相背離的一面上設置若干鉸接孔孔704,參看圖10。為了加強構件二 703上第二平面7部分的機械強度,在第二平面的背面設置加強筋712和加強筋713,同樣,在構件一 603上第一平面的背面設置加強筋。為了在擠水過程中泄水,在第一平面6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通孔606、通孔607,在擠水過程中,此位置對應的是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板3上的港灣狀缺口 303位置。為了在擠水過程中加強泄水,在所述第四平面604上設置若干通孔605,在所述構件一的兩側板601上接近第一平面6的位置設置若干通孔608,在第一平面6的上沿口水平設置若干通孔612,參看圖10。在第一平面6的長度上的中軸線上,在通孔607的上方設置凹坑613。同樣,在第二平面7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通孔705和通孔706,見圖7和圖8,同樣,在構件二 703的第二平面7的上沿口水平設置若干通孔,恕不圖示,在通孔705 的上方設置凹坑707,所述凹坑707連同構件一 603上的凹坑613用來防止在擠水工作中所述第一平面6、第二平面7與平面擦拭裝置I干涉,參看圖8。在所述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上對稱設置孔609,在所述孔609中穿入可轉動軸9,孔609的內徑與可轉動軸9的外徑之間設置通孔軸套10和盲孔軸套11,見圖10,所述通孔軸套10和盲孔軸套11的內徑與可轉動軸9的外徑之間間隙配合,可轉動軸9的一端在構件一 603的外側垂直固定連接把901,在可轉動軸9上在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內側徑向固定設置兩臂902,所述臂902上開孔903,互相固定連接的可轉動軸9、把901和臂902組成所述鉸鏈四桿機構的構件四,每個臂902以所述孔903為鉸接孔鉸接一對所述鉸鏈四桿機構的構件三12,其鉸接軸為軸15,見圖10和圖11,構件三12上設置兩個鉸接孔121,構件三12的另一端與構件二 703鉸接,其鉸接軸為軸16,構件二 703上的鉸接孔為孔704,構件二 703設置在第一平面6和可轉動軸9之間,見圖7,這樣,在構件一 603、構件二 703、構件三12和構件四之間組成了一個鉸鏈四桿機構,在操作者下扳所述把901的過程中,第二平面7即逐漸向第一平面6靠攏。在可轉動軸9上與把901相對的一端在臂902與盲孔軸套11之間設置一扭簧13,扭簧13 —端與所述臂902接觸,另一端與固定在構件一 603上的軸19接觸,參看圖9至圖11,在操作者逐漸下扳把901的過程中,扭簧13被扭緊,在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上在可轉動軸9的上方與可轉動軸平行固定設置一軸14,在所述臂902的遠端設置突出體904,當操作者松開把901時,被扭緊的扭簧13釋放能量,使可轉動軸9逆轉,使其臂902上的突出體904接觸所述軸14,可轉動軸9停止逆轉,從而使所述擠水裝置在完成擠水任務后恢復和保持圖7所示的打開狀態。在所述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上對稱設置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8,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外形長寬尺寸大于擦拭板3的外形長寬尺寸,在自然狀態下,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厚度大于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覆層2的厚度。第一平面6、第二平面7和彈性透水材料層8之間用膠粘劑粘合,參看圖7。彈性透水材料層8采用材料舉例工業海綿,例如采用天然乳膠發泡而成的橡膠海綿,其彈性良好,不會變形。
作為第四實施例連接方案的一種替代形式,第一平面6、第二平面7和彈性透水材料層8之間也可以用銷20連接,見圖13和圖14,在彈性透水材料層8上相對于第一平面6上的小孔614位置開沉頭通孔802,銷身253直徑與所述小孔614的直徑之間間隙配合,銷20尾設置方槽251和圓錐體突起252,銷身253長度等于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厚度扣除沉頭通孔802的沉孔長度加上第一平面6的壁厚(即小孔614的孔長),參看圖13,銷20穿入彈性透水材料層8上的沉頭通孔802,穿過第一平面6上的小孔614,銷20尾設置的方槽251是為了利用銷20材料的彈性形變使所述圓錐體突起252能穿過所述小孔614,并在穿過小孔614后恢復彈性形變,使圓錐體突起252的大端的平面與小孔614的一端面615接觸,從而在第一平面6上固定彈性透水材料層8,當所述擠水裝置處于閉合狀態時,由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上的擦拭覆層2向銷20傳遞的擠壓力,使銷20相對于第一平面6向前游動,參看圖14 ;當所述擠水裝置處于打開狀態時,由于彈性透水材料層8恢復彈性形變,使銷20又拉回到起始位置,參看圖13。同樣,在所述第二平面7與彈性透水材料層8之間也用同樣的方法、同樣的銷來連接,恕不贅述。
本發明的擠水裝置在擠水工作前處于打開狀態,即所述第二平面7相對于第一平面6處于最大距離,參看圖7,此時,第二平面7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正面表面801相對于第一平面6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正面表面801的距離也是最大距離,該距離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覆層2兩主擦拭面201之間的距離,在此情況下,平面擦拭裝置I可插入擠水裝置的兩彈性透水材料層8之間。當操作者扳下所述擠水裝置的把901時,擠水裝置處于閉合狀態,即所述第二平面7相對于第一平面6處于最小距離,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和設置在第二平面7、第一平面6上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都被擠壓,參看圖8。緊挨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和擦拭覆層2在第一平面6 (或第二平面7)和擦拭板3之間受擠壓,兩者在擠水前含有的水分被擠出,在此過程中,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作用是平衡擦拭覆層2的兩主擦拭面201各處受到的擠壓力,并由于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多孔結構,加強疏導流通擦拭覆層2的兩主擦拭面201各處被擠出之水。圖12所示擠水裝置處于閉合狀態,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未插入擠水裝置,第二平面7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正面表面801相對于第一平面6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正面表面801處于最小距離,該距離等于零,小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覆層2兩主擦拭面201之間的距離,這時,第二平面7和第一平面6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均受到擠壓并變形,主要表現為厚度減小,當第二平面7與第一平面6之間處于最小距離時,所述兩平面平行或接近平行。一種具有擦拭板3的平面擦拭裝置I和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擠水裝置組成的擦拭系統,參看圖7和圖9,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擠水裝置的構件一 603上的水桶17和拎環18,水桶17可盛水洗滌平面擦拭裝置并作為擠水裝置的基座,所述水桶17在構件一 603的第一平面6的長度方向上的沿口投影尺寸大于第一平面6的長度尺寸,水桶17的四面沿口設置倒置的U形翻邊171,首尾相連的U形翻邊171在同一水平面上。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近邊緣的下沿對稱設置一對倒置的U形槽610,在U形槽610沿口內側的近側板601的邊緣一側設置一小突臺611,U形槽610的形狀與水桶17上的U形翻邊171的形狀相同,U形槽610的各尺寸等于水桶17上的U形翻邊171的各對應尺寸,在構件一 603的左右兩側在第一平面6的下方同樣設置一對U形槽610和小突臺611,上述兩對U形槽610和小突臺611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當構件一 603上的兩對U形槽610全部對準水桶17沿口的U形翻邊171并用力向下壓時,由于U形翻邊171的材料彈性形變的緣故,U形翻邊171即進入兩對U形槽610中,這時,擠水裝置就安裝在水桶17上了。相反,當我們邊向內按壓U形翻邊171的外緣,邊向上拉開構件一 603,就可以從水桶17上拆下擠水裝置。拆下的擠水裝置置入水桶內以利包裝和運輸。下面介紹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見圖15和圖17,一種具有擦拭板3的平面擦拭裝置1,包括一擦拭板3,一擦拭覆層2,一設置在擦拭板3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5,在所述擦拭板3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 303,港灣狀缺口 303從擦拭板3的一側邊延伸至所述鉸接裝置的鉸接位 置,在港灣狀缺口 303兩側在擦拭板3寬度上的中軸線上或中軸線附近開設一對矩形缺口 304,矩形缺口 304兩側開設孔305,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叉形抱箍407、基座406、圓管410和壓板411,其中,所述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上的單軸409與雙頭軸414互相垂直,鉸接裝置的基座406 一端與操作柄5連接,兩圓管410套入所述雙頭軸414,兩者之間間隙配合,并一同裝入一對矩形缺口 304中,圓管410與矩形缺口 304之間過渡配合,上下用四塊壓板411壓緊,用鉚釘413穿孔305鉚固,所述叉形抱箍407穿入所述單軸409,并與基座406的另一端用鉚釘412鉚固,所述單軸409與叉形抱箍407和基座406之間鉸接,見圖17。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還包括一對外形和尺寸與擦拭板3的外形和尺寸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彈性透水材料層8采用材料舉例工業海綿,例如采用天然乳膠發泡而成的橡膠海綿。所述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8敷設在擦拭板3的上下兩面,兩者之間直接用膠粘劑粘合,參看圖15。所述擦拭覆層2不但全部包覆了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互相背離的兩正面表面801,還包覆了擦拭板3和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大部分側面表面,在圖15中,除了擦拭板3中央位置和所述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相鄰的少部分內凹的側面301和和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中央位置和所述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相鄰的少部分內凹的側面803外,擦拭覆層2全面包覆了擦拭板3和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裸露表面,擦拭覆層2永久地包覆在兩彈性透水材料層8和擦拭板3上,在清洗和擠干擦拭覆層2的前后不從彈性透水材料層8上拆下擦拭覆層2,例如可按照圖17所示一個套狀的擦拭覆層2的樣式用縫制的方法縫在彈性透水材料層8和擦拭板3上,當然,為了方便裝配,也可以在套狀的擦拭覆層2部分封口的縫制長度上使用粘扣,但所述粘扣在清洗和擠干擦拭覆層2之前不再打開,所述擦拭覆層2可用易擠干、抗腐爛的化學超細纖維制作,例如采用化學超細纖維織成的穗狀毛絨織物,其毛絨長度可取5至10毫米。為了方便彈性透水材料層8和擦拭板3之間的粘合,本發明又提出另一種粘合方案,見圖16,在所述擦拭板3上開若干方孔306,在所述方孔306內嵌入外形和尺寸與方孔306的外形和尺寸相同的方塊22,所述方塊22的材料可取易粘合材料或與所述彈性透水材料層8取同一材料,膠粘劑僅在彈性透水材料層8和方塊22之間粘合。下面介紹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見圖18,一種具有擦拭板3的平面擦拭裝置1,包括一擦拭板3,一擦拭覆層2,一設置在擦拭板3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5,在所述擦拭板3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 303,港灣狀缺口 303從擦拭板3的一側邊延伸至所述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在港灣狀缺口 303兩側在擦拭板3的寬度上的中軸線上或中軸線附近設置一對孔302,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叉形抱箍407和基座406,其中,所述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上的單軸409與雙頭軸414互相垂直,鉸接裝置的基座406 —端與操作柄5連接,所述擦拭板3通過孔302與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408上的雙頭軸414鉸接,所述單軸409與叉形抱箍407鉸接,叉形抱箍407的分叉端4071插入基座406 —端的方孔4061內,兩者固定連接。和第五實施例一樣,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還包括一對外形和尺寸與擦拭板3的外形和尺寸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所述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8敷設在擦拭板3的上下兩面,擦拭覆層2永久地包覆在兩彈性透水材料層8和擦拭板3上。平面擦拭裝置I除擦拭覆層2和彈性透水材料層8外的零件分拆圖請參見圖4。下面介紹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見圖19,一種具有擦拭板3的平面擦拭裝置,包括一擦拭板3,一擦拭覆層2,一設置在擦拭板3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5,在所述擦拭板3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 303,港灣狀缺口 303從擦拭板3的一側邊延伸至所述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402、叉形基座401、壓板411、第二軸403和第一軸404,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402上的第一孔415與第二孔416垂直,第二軸403穿過第二孔416穿過叉形基座401上的孔,具有互相垂直兩孔 的本體402與叉形基座401鉸接,在港灣狀缺口 303兩側在擦拭板3寬度上的中軸線上或中軸線附近開設一對矩形缺口 304,矩形缺口 304旁開有鉚釘孔305,第一軸404穿入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402的第一孔415,其兩端置入矩形缺口 304中,其中,第一軸404與第一孔415之間間隙配合,第一軸404與矩形缺口 304之間過渡配合,矩形缺口 304的上下兩面用壓板411以鉚釘413鉚合。與第五實施例一樣,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還包括一對外形和尺寸與擦拭板3的外形和尺寸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所述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8敷設在擦拭板3的上下兩面。擦拭覆層2永久地包覆在兩彈性透水材料層8和擦拭板3上。平面擦拭裝置I除擦拭覆層2和彈性透水材料層8外的零件分拆圖請參見圖6。下面介紹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見圖20、圖21、圖22和圖24,一種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擠水裝置,包括一豎直設置的第一平面6,一相對于第一平面6設置的可動的第二平面7,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的寬度上的中軸線水平設置,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的長度和寬度尺寸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板3外形的長度和寬度最大尺寸,在第一平面6的下沿在第二平面7的下方水平設置第四平面604,為了在擠水工作中便于平面擦拭裝置I進入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之間,在第一平面6的上沿設置斜面616,相應的在第二平面7的上沿也設置同樣的斜面710,為了在擠水過程中泄水,在第一平面6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通孔606、通孔607,在第二平面7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通孔705和通孔706,擠水過程中,此位置對應的是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板3上的港灣狀缺口 303位置,見圖20,為了在擠水過程中加強泄水,在所述第四平面604上設置若干通孔605,在第一平面6的上沿口水平設置若干通孔612,參看圖10。在第二平面7的上沿口水平設置若干通孔,恕不圖示。在第一平面6上在通孔607的上方設置凹坑613。在第二平面7上在通孔705的上方設置凹坑707,所述凹坑707和凹坑613用來防止在擠水工作中所述第一平面6、第二平面7與平面擦拭裝置I干涉,參看圖21。在第一平面6長度方向的兩端沿第一平面6的垂直方向固定地設置一對互相對稱的側板601,從而組成一個鉸鏈四桿機構的構件一 603,構件一 603為該鉸鏈四桿機構的機架,在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之間在第一平面6的下方與第一平面6寬度上的中軸線平行設置一軸602,第二平面7的長度尺寸小于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間距離。在第二平面7的下方與第二平面7平行固定設置第三平面701,所述第三平面701的下沿固定設置至少兩只C形環702,從而組成所述鉸鏈四桿機構的構件二,C形環702與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之間的軸602鉸接,在構件二 703上在與第二平面7的相背離的一面上設置若干鉸接孔704。在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上相對開設一對孔609,所述可轉動軸9穿入孔609,兩者之間間隙配合,可轉動軸9的一端在構件一 603的外側垂直固定連接把901,在可轉動軸9上在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內側套入一套管905,兩者之間用穿入的螺栓23固定,所述套管905上徑向固定設置兩臂902,所述臂902上開孔903,見圖24,這樣,可轉動軸9、把901、套管905和臂902組成了所述鉸鏈四桿機構的構件四,在臂902的遠端設置突出體904,每個臂902以所述孔903為鉸接孔鉸接一對所述鉸鏈四桿機構的構件三12,其鉸接軸為軸15,構件三12上設置兩個鉸接孔121,其另一端與所述構件二 703鉸接,其鉸接軸為軸16,構件二 703設置在第一平面6和可轉動軸9之間,見圖20,這樣,構件一 603、構件二 703、構件三12和構件四形成了一個鉸鏈四桿機構,在操作者下扳所述把901的過程中,第二平面7即逐漸向第一平面6靠攏。在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上在可轉動軸9的上方與可轉動軸平行固定設置一軸14,擠水操作中,當操作者松開把901時,使可轉動軸9逆轉,使臂902上的突出體904接觸所述軸14,可轉動軸9停止逆轉,從而使所述擠水裝置在完成擠水任務后恢復和保持圖20所示的打開狀態。為了在擠水過程中加強泄水,在兩側板601上接近第一平面6的位置設置若干通孔608。在擠水工作前,擠水裝置處于打開狀態,即所述第二平面7相對于第一平面6處于最大距離,參看圖20,該距離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覆層2兩主擦拭面201之間的距離,在此情況下,平面擦拭裝置I可插入擠水裝置的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之間。當操作者扳下所述擠水裝置的把901時,擠水裝置處于閉合狀態,即所述第二平面7相對于第一平面6處于最小距離,小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擦拭覆層2兩主擦拭面201之間的距離,參看圖20和圖21。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在第二平面7、第一平面6之間被擠壓,緊挨的彈性透水材料層8和擦拭覆層2在第一平面6 (或第二平面7)和擦拭板3之間受擠壓,兩者在擠水前含有的水分被擠出,在此過程中,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作用是平衡擦拭覆層2的兩主擦拭面201各處受到的擠壓力,并由于彈性透水材料層8的多孔結構,力口強疏導流通擦拭覆層2的兩主擦拭面201各處被擠出之水。當第二平面7與第一平面6之間處于最小距離時,所述兩平面平行或接近平行。一種具有擦拭板3的平面擦拭裝置I和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擠水裝置組成的擦拭系統,參看圖20和圖22,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擠水裝置的構件一 603上的水桶17和拎環18,水桶17可盛水洗滌平面擦拭裝置并作為擠水裝置的基座,所述水桶17在構件一603的第一平面6的長度方向上的沿口投影尺寸大于第一平面6的長度尺寸,水桶17的四面沿口設置倒置的U形翻邊171,首尾相連的U形翻邊171在同一水平面上。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近邊緣的下沿對稱設置一對倒置的U形槽610,在U形槽610沿口內側的近側板601的邊緣一側設置一小突臺611,U形槽610的形狀與水桶17上的U形翻邊171的形狀相同,U形槽610的各尺寸等于水桶17上的U形翻邊171的各對應尺寸,在構件一 603的左右兩側在第一平面6的下方同樣設置一對U形槽610和小突臺611,上述兩對U形槽610和小突臺611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當構件一 603上的兩對U形槽610全部對準水桶17沿口的U形翻邊171并用力向下壓時,由于U形翻邊171的材料彈性形變的緣故,U形翻邊171即進入兩對U形槽610中,這時,擠水裝置就安裝在水桶17上了。相反,當我們邊向內按壓U形翻邊171的外緣,邊向上拉開構件一 603,就可以從水桶17上拆下擠水裝置。拆下的擠水裝置置入水桶內以利包裝和運輸。下面介紹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見圖23和圖25,一種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I的擠水裝置,與第八實施例相比,除了所述擠水裝置的鉸鏈四桿機構的構件一 603和構件四的某些結構外,本實施例與第八實施例相同,現將不同處描述如下,本實施例的構件四的零件包括把901、可轉動軸9、套管905、固定在套管上的臂902和可轉動軸二 906,其中,可轉動軸9和可轉動軸二 906分別穿入所述構件一 603的兩側板601上的孔609,孔與軸之間間隙配合,套管905的兩端則分別套在可轉動軸9和可轉動軸二 906的向內的一端上,并用螺栓23穿入固定。在可轉動軸9上在把901和構件一 603的側板601之間徑向穿入開口銷24,可轉動軸二 906的另一端設置端蓋907,以防止構件四相對于構件一 603軸 向竄動。省略了第八實施例的構件四上的突出體904和構件一 603上的軸14。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包括一擦拭板,一包覆在擦拭板上的擦拭覆層,一設置在擦拭板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在所述擦拭板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港灣狀缺口從擦拭板的一側邊延伸至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其特征是,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叉形抱箍和基座,其中,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上的單軸與雙頭軸互相垂直,所述單軸與叉形抱箍鉸接,叉形抱箍與基座連接,所述雙頭軸與擦拭板鉸接,擦拭覆層永久地包覆在擦拭板上。
2.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包括一擦拭板,一包覆在擦拭板上的擦拭覆層,一設置在擦拭板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在所述擦拭板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港灣狀缺口從擦拭板的一側邊延伸至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叉形基座、第二軸和第一軸,其中,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上的第一孔與第二孔垂直,第二軸穿過第二孔與叉形基座鉸接,鉸接裝置通過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一孔與擦拭板鉸接,其特征是,所述鉸接裝置還包括四壓板,在擦拭板上在港灣狀缺口的兩側開設一對矩形缺口,矩形缺口旁開有鉚釘孔,第一軸穿入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的第一孔,其兩端置入矩形缺口中,矩形缺口的上下兩面用壓板以鉚釘鉚合,擦拭覆層永久地包覆在擦拭板上。
3.一種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平面和相對于第一平面設置的可動的第二平面,在第一平面的下沿在第二平面的下方水平設置第四平面,在所述第四平面上設置若干通孔,還包括一個鉸鏈四桿機構,其中構件一為機架,上面設置所述第一平面和第四平面,構件二上面設置所述第二平面,構件四上設置可轉動軸,可轉動軸上設置把,其特征是,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寬度上的中軸線水平設置,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長度和寬度尺寸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板外形的長度和寬度最大尺寸,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上對稱設置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彈性透水材料層的外形長寬尺寸大于擦拭板的外形長寬尺寸,第二平面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的正面表面相對于第一平面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的正面表面的最大距離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覆層兩主擦拭面之間的距離,第二平面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的正面表面相對于第一平面上設置的彈性透水材料層的正面表面的最小距離小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覆層兩主擦拭面之間的距離,當第二平面與第一平面之間處于最小距離時,所述兩平面平行或接近平行,在第一平面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至少一個通孔,在第二平面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至少一個通孔。
4.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和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組成的擦拭系統,包括權利要求1、2中任一項所述的平面擦拭裝置和權利要求3所述的擠水裝置所組成的擦拭系統。
5.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包括一擦拭板,一擦拭覆層,一設置在擦拭板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在所述擦拭板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港灣狀缺口從擦拭板的一側邊延伸至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其特征是,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叉形抱箍和基座,其中,所述具有互相垂直兩軸的本體上的單軸與雙頭軸互相垂直,所述單軸與叉形抱箍鉸接,叉形抱箍與基座連接,所述雙頭軸與擦拭板鉸接,所述平面擦拭裝置還包括一對外形和尺寸與擦拭板的外形和尺寸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彈性透水材料層,所述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敷設在擦拭板的上下兩面,所述擦拭覆層不但全部包覆了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的互相背離的兩正面表面,還包覆了彈性透水材料層和擦拭板的大部分側面表面,擦拭覆層永久地包覆在兩彈性透水材料層和擦拭板上。
6.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包括一擦拭板,一擦拭覆層,一設置在擦拭板上的鉸接裝置,一與鉸接裝置連接的操作柄,在所述擦拭板上開設有一港灣狀缺口,港灣狀缺口從擦拭板的一側邊延伸至鉸接裝置的鉸接位置,所述鉸接裝置的零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叉形基座、第二軸和第一軸,其中,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上的第一孔與第二孔垂直,第二軸穿過第二孔與叉形基座鉸接,鉸接裝置通過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一孔與擦拭板鉸接,其特征是,所述鉸接裝置還包括四壓板,在擦拭板上在港灣狀缺口的兩側開設一對矩形缺口,矩形缺口旁開有鉚釘孔,第一軸穿入具有互相垂直兩孔的本體的第一孔,其兩端置入矩形缺口中,矩形缺口的上下兩面用壓板以鉚釘鉚合,所述平面擦拭裝置還包括一對外形和尺寸與擦拭板的外形和尺寸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彈性透水材料層,所述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敷設在擦拭板的上下兩面,所述擦拭覆層不但全部包覆了一對彈性透水材料層的互相背離的兩正面表面,還包覆了彈性透水材料層和擦拭板的大部分側面表面,擦拭覆層永久地包覆在兩彈性透水材料層和擦拭板上。
7.一種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平面和相對于第一平面設置的可動的第二平面,在第一平面的下沿在第二平面的下方水平設置第四平面,在所述第四平面上設置若干通孔,還包括一個鉸鏈四桿機構,其中構件一為機架,上面設置所述第一平面和第四平面,構件二上面設置所述第二平面,構件四上設置可轉動軸,可轉動軸上設置把,其特征是,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寬度上的中軸線水平設置,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長度和寬度尺寸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板外形的長度和寬度最大尺寸,第二平面相對于第一平面的最大距離大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覆層兩主擦拭面之間的距離,第二平面相對于第一平面的最小距離小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覆層兩主擦拭面之間的距離,當第二平面與第一平面之間處于最小距離時,所述兩平面平行或接近平行,在第一平面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至少一個通孔,在第二平面的長度上的中軸線的中部設置至少一個通孔。
8.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和專用于所述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組成的擦拭系統,包括權利要求5、6中任一項所述的平面擦拭裝置和權利要求7所述的擠水裝置所組成的擦拭系統。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擦拭板的平面擦拭裝置,包括開設有港灣狀缺口的擦拭板和擦拭覆層。一種專用于平面擦拭裝置的擠水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平面和相對于第一平面設置的可動的第二平面,還包括一個鉸鏈四桿機構,其中構件一為機架,上面設置第一平面和第四平面,構件二上設置第二平面,構件四上設置可轉動軸,軸上帶把,在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上或在平面擦拭裝置的擦拭板上設置彈性透水材料層,本發明的平面擦拭裝置可兩面用于擦地,在清洗和擠干前不用取下擦拭覆層,機械擠水,輕松快捷。
文檔編號A47L13/58GK102846282SQ20121007067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7日
發明者陳光中 申請人: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