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領域,特別是涉及ー種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
背景技術:
我國食品機械的發展任重而道遠、空間廣闊,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國人民消費的食品大多是來自農業的未加工食品,毎年因缺乏必要的食品加工機械使食品資源不能直接加エ、貯藏、保鮮而造成的損失高達幾十億元,未 能深加工綜合利用而造成的資源浪費損失更高,因此我國食品機械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我國食品機械制造業的產品,能跟上國際先進水平的不少,但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技術創新的產品卻是甚少。這里所說的“跟”字,是“跟迸”甚至是仿制,而創新極少,所以,我國食品機械制造企業要從創新的角度,從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度來開發新產品,開發出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先進設備,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國產食品機械制造業的提檔升級。目前市場上缺少ー種穩固型多面切菜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ー種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包括扶手、刨絲區、底座,所述的刨絲區為梯形,所述的刨絲區至于所述的扶手與所述的底座之間,所述的刨絲區有四個面,分別為切片面,切絲面,切塊面,碎末面,所述的底座為擦皮區。在本發明ー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底座與所述的刨絲區通過焊接連接。在本發明ー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扶手為球狀。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扶手頂部設置有硅膠層。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底座底部各角交界處設置有支撐腳。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底座表面設置有磨砂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此切菜機扶手上的硅膠手感好,下面的支撐架起到穩固的作用,梯形的結構下大上小也起到固定的作用,且每個面的作用都不同,操作簡單且實用性強。
圖I是本發明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明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扶手,2、刨絲區,3、底座,4、支撐腳。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1,圖I是本發明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本發明公開了ー種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包括扶手I、刨絲區2、底座3,所述的刨絲區2為梯形,所述的刨絲區2至于所述的扶手I與所述的底座3之間,所述的刨絲區2有四個面,分別為切片面,切絲面,切塊面,碎末面,所述的底座3為擦皮區。優選的,所述的刨絲區2有四個面,分別為切片面,切絲面,切塊面,碎末面,所述的底座3為擦皮區,各區分エ明確。優選的,所述的底座3與所述的刨絲區2通過焊接連接,連接緊密,不會折斷損壞。優選的,所述的扶手I為球狀,與手心貼合的效果好。 優選的,所述的扶手I頂部設置有硅膠層,更加的有手感。優選的,所述的底座3底部各角交界處設置有支撐腳4,起到防滑固定的作用。優選的,所述的底座3表面設置有磨砂層,磨砂的作用是用來刮皮的。本發明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解決了技術方案里的缺陷,此切菜機扶手上的硅膠手感好,下面的支撐架起到穩固的作用,梯形的結構下大上小也起到固定的作用,且每個面的作用都不同,操作簡單且實用性強。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刨絲區、底座,所述的刨絲區為梯形,所述的刨絲區至于所述的扶手與所述的底座之間,所述的刨絲區有四個面,分別為切片面,切絲面,切塊面,碎末面,所述的底座為擦皮區。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與所述的刨絲區通過焊接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為球狀。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頂部設置有娃膠層。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底部各角交界處設置有支撐腳。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表面設置有磨砂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穩固型多面切菜機,包括扶手、刨絲區、底座,所述的刨絲區為梯形,所述的刨絲區至于所述的扶手與所述的底座之間,所述的刨絲區有四個面,分別為切片面,切絲面,切塊面,碎末面,所述的底座為擦皮區。此切菜機扶手上的硅膠手感好,下面的支撐架起到穩固的作用,梯形的結構下大上小也起到固定的作用,且每個面的作用都不同,操作簡單且實用性強。
文檔編號A47J43/25GK102805578SQ20121028234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
發明者夏澤軍 申請人:昆山宏凌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