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工件清洗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清洗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節約生產空間的工件清洗線。
背景技術:
在工業生產 中,為了進一步保護產品或使產品表面更加平滑美觀,一般都需要對產品表面進行噴涂處理,噴涂工藝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塑膠及家具等行業的產品上。噴涂是通過噴槍借助壓力,將噴漆分散成均勻而細微的霧滴施涂于被涂物的表面的涂裝方法。在實際的噴涂作業中會經常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噴涂后的工件表面會出現起粒現象;原因在于噴涂前有些灰塵粘附于工件的表面,而噴涂時噴漆直接覆蓋這些灰塵,使噴涂后工件表面產生凹凸不平;嚴重影響工件表面的平滑度及美觀性。工件表面產生灰塵的原因很多,如作業現場不潔,灰塵混入油漆中,工件在噴涂前沒有清洗或清洗不干凈;其中主要的是噴涂前清洗不干凈。現有的噴涂生產線在噴涂前一般都設有除塵的步驟,通常是利用大功率的風機對運輸帶上的工件進行吹塵;或者通過靜電消除的方式進行。但是,上述均限于簡單的清理,對于工件的縫隙及死角等位置則難以清潔,除塵效果并不理想,從而導致噴涂效果不佳,而且目前又沒有專門的清洗線對工件進行細致地清洗,通過人工清潔則增加勞動強度,降低工作效率。基于上述的不足,需要一種自動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節約生產空間的工件清洗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節約生產空間的工件清洗線。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工件清洗線對承載于工件載具上的工件進行清洗,包括上件區、第一轉向輸送裝置、應力消除爐、第二轉向輸送裝置、清洗裝置、烘干爐、第三轉向輸送裝置、第四轉向輸送裝置、運輸帶、抓取裝置、第五轉向輸送裝置;所述第一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上件區連接,輸出端與所述應力消除爐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應力消除爐的另一端連接,輸出端與所述清洗裝置的一端連接;所述清洗裝置的另一端與所述烘干爐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烘干爐的另一端連接,輸出端與所述第四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五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第四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出端連接,輸出端與所述上件區連接;所述抓取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三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運輸帶之間;所述應力消除爐、烘干爐及運輸帶之間相互平行地設置。較佳地,所述工件清洗線還包括集裝箱,所述集裝箱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隔離區、第二隔離區及第三隔離區,所述應力消除爐、第一轉向輸送裝置及第二轉向輸送裝置置于所述第一隔離區內,所述清洗裝置、烘干爐及第三轉向輸送裝置置于所述第二隔離區內,所述運輸帶、第四、第五轉向輸送裝置置于所述第三隔離區內。通過設置所述集裝箱,并將所述集裝箱分成三個隔離區,利用各個隔離區將所述エ件清洗線的各部分分隔,可以防止外界的雜質影響エ件清洗線,并且各個隔離區又可避免エ件清洗線各部分之間相互影響,從使內部環境更加潔凈,清洗效果更好。較佳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轉向輸送裝置的結構相同,且均包括所述輸入端、所述輸出端及頂升轉向裝置,所述輸出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輸入端,所述頂升轉向裝置將所述輸入端的エ件載具頂升并旋轉90度后置于所述輸出端。由于所述輸出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輸入端,所述頂升轉向裝置將輸送入來的エ件載具頂升并將相對輸出方向呈橫向狀態轉成縱向狀態,因此轉向后的エ件在下降的過程中,エ件載具剛好與所述輸出端接觸,從而在所述輸出端的輸送鏈帶動在下輸出,進而達到轉向及輸送的目的。較佳地,所述清洗裝置包括靜支架、動支架、水平驅動機構、垂直驅動機構、若干エ件掛架及清潔槽,エ件承載于エ件載具上,所述エ件載具掛設于所述エ件掛架上,所述エ件掛架可上下滑動地設置于所述動支架上,所述動支架可水平滑動地安裝于所述靜支架上,所述水平驅動機構驅動所述動支架在所述清潔槽之間水平來回移動,所述垂直驅動機構驅動所述エ件掛架在所述清潔槽上方及底部之間上下移動。通過所述垂直驅動機構驅動所述 エ件掛架,使所述エ件掛架能上下移動,從而實現將所述エ件放入或取出清潔槽,而通過所述水平驅動機構驅動所述動支架,使所述垂直驅動機構及エ件掛架能水平移動,從而實現將所述エ件掛架在相鄰的兩清潔槽之間來回移動,當所述水平驅動機構及垂直驅動機構共同作用時,可將所述エ件載具從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送入所述清潔槽,并且不斷重復上述動作后,實現對多個エ件載具向前輸送的目的,從而使所述エ件載具處于不同的清潔槽中清洗,提高清洗效率。具體地,所述水平驅動機構包括水平驅動電機、驅動齒輪及驅動齒條,所述驅動齒條安裝于所述靜支架上,所述水平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動支架上且輸出端與所述驅動齒輪連接,所述驅動齒輪與所述驅動齒條嚙合。通過將所述水平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動支架上,并且使所述驅動齒輪與所述驅動齒條嚙合,當水平驅動電機驅動所述驅動齒輪時,所述驅動齒輪則在所述驅動齒條上水平運動,從而實現帶動所述動支架水平移動。 更具體地,所述水平驅動機構包括若干滾輪,所述靜動架上設置有導軌,所述滾輪與所述動支架樞接且承載于所述導軌上。由于所述エ件掛架掛載于所述動支架的ー側,因此通過設置所述滾輪,使所述滾輪在所述導軌上滾動,從而有效地支撐所述動支架。更具體地,所述垂直驅動機構包括垂直驅動電機、驅動軸、若干繞線輪及拉線,所述垂直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動支架上,并驅動所述驅動軸轉動,所述繞線輪固定于所述驅動軸上且對應設于所述エ件掛架的上方,所述拉線一端纏繞與于所述繞線輪上,另一端與所述エ件掛架連接。通過設置所述垂直驅動電機,并在所述驅動軸上固定多個與所述エ件掛架對應的繞線輪,利用所述垂直驅動電機帶動所述驅動軸,使所述驅動軸帶動所述繞線輪繞線,進而使拉線對所述エ件掛架進行拉緊或放松,從而實現對所述エ件掛架上下移動,控制簡單,易于實現。進ー步地,所述清潔槽包括至少ー自來水槽、第一風切槽、至少ー純凈水槽及第ニ風切槽,所述自來水槽、第一風切槽、純凈水槽及第ニ風切槽以エ件的傳輸方向依次排列,且分別正對地設置于所述エ件掛架的正下方。由于在所述垂直驅動機構及水平驅動機構的同時作用下,所述工件載具步進式地不斷被輸送到所述清洗裝置中,因此,設置所述自來水槽,風切槽及純凈水槽可以使所述工件載具每前進一步均受到不同的清洗動作,從而實現多個步驟的連續清洗,自動化程度高,并且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地,所述自來水槽內還設有超聲波裝置。利用所述超聲波裝置,使所述工件在所述自來水槽內進行超聲波清洗,從而達到更好的清洗效果。進一步地,所述烘干爐包括爐體、發熱裝置、過濾裝置、輸送帶及抽風機,工件載具置于所述輸送帶上,所述爐體上開設有進風口及出風口,所述爐體內部與所述進風口及出風口連通,且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所述發熱裝置、過濾裝置及輸送帶,所述抽風機連接有抽風口,所述抽風口設置于所述爐體的內底部。通過利用所述發熱裝置及過濾裝置,使外界的空氣加熱成熱風,從而實現對所述工件載具的工件進行烘干;并且,通過將所述抽風機的抽風口設置于所述爐體的內底部,在爐體內部溫度較高時可對其抽風,降低其內部的溫度,從而起到控制爐體溫度的目的。由于本發明通過設置所述應力消除爐、使工件在清洗前消除內部的殘余應力,從 而達到噴涂的要求,并且設置所述清洗裝置及烘干爐,利用清洗裝置對不斷輸送的工件進行自動清洗,清洗完成后再經過所述烘干爐自動烘干,從而達到對噴涂前的工件表面進行預先處理的目的,整條工件清洗線均通過控制系統自動控制,不但自動化程度高,而且工作效離高;另外,由于對工件應力消除、清洗后烘干及烘干后冷卻三個步驟的時間較長,需對所述應力消除爐、烘干爐及運輸帶設置較長,這樣便導致該清洗線的長度較大,占用較大的生產空間,不利于生產;因此,通過將所述應力消除爐、烘干爐及運輸帶之間相互平行地設置,再利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轉向輸送裝置將其連接,從而減少所述工件清洗線的長度,大大縮小生產空間。
圖I是本發明工件清洗線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工件清洗線中清洗裝置的俯視圖。圖3是本發明工件清洗線中清洗裝置的側視圖。圖4是圖3中A部分的放大圖。圖5是本發明工件清洗線中烘干爐的側視圖。圖6是本發明工件清洗線的清洗工件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本發明工件清洗線100對平板狀的工件進行清洗,所述工件承載于工件載具200上,所述工件清洗線100包括集裝箱I、上件區2、應力消除爐3、第一轉向輸送裝置4、清洗裝置5、烘干爐6、第二轉向輸送裝置7、運輸帶8、第三轉向輸送裝置9、下件區10、抓取裝置101、第四轉向輸送裝置102、第五轉向輸送裝置103及控制系統(圖中未示);所述上件區2通過第一轉向輸送裝置4與所述應力消除爐3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7的輸入端與所述應力消除爐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7的輸出端與所述清洗裝置5的一端連接;所述清洗裝置5的另一端與所述烘干爐6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轉向輸送裝置9的輸入端與所述烘干爐6的另一端連接,輸出端與所述第四轉向輸送裝置102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五轉向輸送裝置103的輸入端與所述第四轉向輸送裝置102的輸出端連接,輸出端與所述上件區I連接;所述抓取裝置101設置于所述第三轉向輸送裝置9的輸出端與所述運輸帶8之間,所述抓取裝置101將所述エ件載具200上的エ件抓取放置于所述運輸帶8上;所述運輸帶8與所述下件區10連接;本發明可以利用所述抓取裝置101抓取エ件;也可以人手抓取,手動將エ件載具200的エ件抓取放置于所述運輸帶8上,利用運輸帶8運送到下件區10下件。所述應カ消除爐3、烘干爐6及運輸帶8之間相互平行地設置。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應カ消除爐3、清洗裝置5、烘干爐6、運輸帶8、抓取裝置101及第一、ニ、三、四及五轉向輸送裝置4、7、9、102、103的運作。所述集裝箱I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隔離區11、第二隔離區12及第三隔離區13,所述應カ消除爐3、第一轉向輸送裝置4及第三轉向輸送裝置9置于所述第一隔離區內11 ;所述清洗裝置5、烘干爐6及第ニ轉向輸送裝置7置于所述第二隔離區內12 ;所述運輸帶8置于所述第三隔離區內13。設置所述集裝箱I并將所述集裝箱I分成三個隔離區,利用各個 隔離區將所述エ件清洗線的各部分分隔,可以防止外界的雜質影響エ件清洗線100,并且各個隔離區又可避免エ件清洗線100各部分之間相互影響,從使內部環境更加潔凈,清洗效果更好。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轉向輸送裝置4、7、9、102、103的結構相同,且均包括所述輸入端、所述輸出端及頂升轉向裝置(圖中未示),所述輸出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輸入端,所述頂升轉向裝置將所述輸入端的エ件載具頂升并旋轉90度后置于所述輸出端輸出。由于所述輸出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輸入端,所述頂升轉向裝置將輸送入來的エ件載具頂升并將相對輸出方向呈橫向狀態轉成縱向狀態,因此在轉向后的エ件下降的過程中,エ件載具剛好與所述輸出端接觸,從而在所述輸出端的輸送鏈帶動在下輸出,進而達到轉向及輸送的目的。請參閱圖2、圖3及圖4,所述清洗裝置5包括靜支架51、動支架52、水平驅動機構53、垂直驅動機構54、若干エ件掛架55及清潔槽56,所述エ件掛架55比所述清潔槽56多ー個,所述エ件載具200掛設于所述エ件掛架55上,所述エ件掛架55可上下滑動地設置于所述動支架52上,所述動支架52可水平滑動地安裝于所述靜支架51上,所述水平驅動機構53驅動所述動支架52在所述清潔槽56之間水平來回移動,所述垂直驅動機構54驅動所述エ件掛架55在所述清潔槽56上方及底部之間上下移動。所述靜支架51上設有導向板511,所述動支架52的下端設有ー對導向輪522,所述導向板511置于所述導向輪522之間并引導所述導向輪522滾動。通過所述垂直驅動機構54驅動所述エ件掛架55,使所述エ件掛架55能上下移動,從而實現將所述エ件掛架55放入或取出清潔槽,而通過所述水平驅動機構53驅動所述動支架52,使所述垂直驅動機構54及エ件掛架55能水平移動,從而實現將所述エ件掛架55在相鄰的兩清潔槽56之間來回移動,當所述水平驅動機構53及垂直驅動機構54共同作用時,可將所述エ件載具200從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7送入所述清潔槽56,并且不斷重復上述動作后,實現對多個エ件載具200向前輸送的目的,從而使エ件載具200處于不同的清潔槽56中清洗,提高清洗效率。請再參閱圖3,所述水平驅動機構53包括水平驅動電機531、驅動齒輪532、驅動齒條533及若干滾輪534,所述驅動齒條533安裝于所述靜支架51上,所述水平驅動電機531固定于所述動支架52上且輸出端與所述驅動齒輪532連接,所述驅動齒輪532與所述驅動齒條533嚙合。通過將所述水平驅動電機531固定于所述動支架52上,并且使所述驅動齒輪532與所述驅動齒條533嚙合,當水平驅動電機531驅動所述驅動齒輪532時,所述驅動齒輪532則在所述驅動齒條533上水平運動,從而實現帶動所述動支架52水平移動。所述靜動架51上設置有導軌512,所述滾輪534與所述動支架52樞接且承載于所述導軌512上。由于所述工件掛架55掛載于所述動支架52的一側,因此通過設置所述滾輪534,使所述滾輪534在所述導軌512上滾動,從而有效地支撐所述動支架52。請參閱圖3,所述垂直驅動機構54包括垂直驅動電機541、驅動軸542、若干繞線輪543及拉線544,所述垂直驅動電機541固定于所述動支架52上,并驅動所述驅動軸542轉動,所述繞線輪543固定于所述驅動軸542上且對應設于所述工件掛架55的上方,所述拉線544 —端纏繞與于所述繞線輪543上,另一端與所述工件掛架55連接。通過設置所述垂直驅動電機541,并在所述驅動軸542上固定多個與所述工件掛架55對應的繞線輪543,利用所述垂直驅動電機541帶動所述驅動軸542,使所述驅動軸542帶動所述繞線輪543繞線,進而使所述拉線544對所述工件掛架55進行拉緊或放松,從而實現對所述工件掛架55上下移動,控制簡單,易于實現。請再參閱圖2,所述清潔槽56包括兩自來水槽561、第一風切槽562、兩純凈水槽 563及第二風切槽564,所述兩自來水槽561、第一風切槽562、兩純凈水槽563及第二風切槽564以工件的傳輸方向依次排列,且分別正對地設置于每個工件掛架55的正下方。由于在所述垂直驅動機構54及水平驅動機構53的同時作用下,所述工件載具200步進式地不斷被輸送到所述清洗裝置5中,因此,設置所述自來水槽561,第一、二風切槽562、564及純凈水槽563可以使所述工件載具200每前進一步均受到不同的清洗動作,從而實現多個步驟的連續清洗,自動化程度高,并且提高工作效率。所述自來水槽561內還設有超聲波裝置(圖中未示)。利用所述超聲波裝置,使所述工件在所述自來水槽561內進行超聲波清洗,從而達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參閱圖5所示,所述烘干爐6包括爐體61、發熱裝置62、過濾裝置63、輸送帶64及抽風機65,工件載具200置于所述輸送帶64上,所述爐體61上開設有進風口 611及出風口612,所述爐體61內部與所述進風口 611及出風口 612連通,且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所述發熱裝置62、過濾裝置63及輸送帶64,所述抽風機65連接有抽風口 651,所述抽風口 651設置于所述爐體61的內底部。通過利用所述發熱裝置62及過濾裝置63,使外界的空氣加熱成熱風,從而實現對所述工件載具200的工件進行烘干;并且,通過將所述抽風機65的抽風口651設置于所述爐體61的內底部,在爐體61內部溫度較高時可對其抽風,降低其內部的溫度,從而起到控制爐體溫度的目的。綜合上述并結合圖6,下面對本發明工件清洗線100的工作過程進行詳細描述,如下清洗時,將所述工件放置于所述上件區2,所述上件區2上的運輸帶將所述工件通過所述第一轉向輸送裝置4輸送到第一隔離區11內的所述應力消除爐內3,所述應力消除爐3對爐體61內部加熱,使之達到消除應力所需的溫度,并對所述工件進行應力消除;然后將其輸送到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7,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7帶動所述工件進入所述第二隔離區62 ;此時,所述清洗裝置5的水平驅動電機531啟動帶動所述驅動齒輪532轉動,所述驅動齒輪532與所述驅動齒條533嚙合,進而反向驅動所述動支架54,所述動支架54移動靠近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7,這時,所述垂直驅動電機541啟動帶動所述驅動軸542轉動,所述驅動軸542帶動所述繞線輪543,所述繞線輪543轉動放長所述拉線544,使所述エ件掛架55沿所述動支架52向下滑動,然后再啟動所述水平驅動電機531,使所述エ件掛架55的掛鉤移動到所述エ件載具200的掛桿的下方;此時,所述垂直驅動電機541驅動所述拉線544將所述エ件掛架55向上提起,且所述水平驅動電機531驅動所述驅動齒輪532將所述エ件掛架55水平移動,使其處于第一個自來水槽561的上方,最后所述垂直驅動電機541將所述エ件掛架55向下移動到所述自來水槽561的底部,所述エ件掛架55的掛鉤離開所述エ件載具200的掛桿,并且所述水平驅動電機531驅動所述エ件掛架55水平移出所述エ件載具200,從而繼續對下ー個エ件載具200進行轉移。第一個エ件掛架55不斷將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7上的エ件載具200轉移到清洗裝置5的第一個自來水槽561中,而同時第二個エ件掛架55則將第一個自來水槽561中的エ件載具200轉移到第二個自來水槽562中,依此類推,進而使所述エ件載具200步進式地前進,而每前進ー步,都受到不同的清洗方式。本發明是在兩個自來水槽561中利用超聲波和水進行超聲波清洗,經過兩次清洗后,再進行風切即對エ件上的自來水吹干,然后再放入兩個純凈水槽563中用純凈水清洗,最后再次進行風切吹干。清洗完成后,最后ー個エ件掛架55將所述エ件載具200轉移動到 所述烘干爐6的運輸帶64上,所述烘干爐6對所述エ件載具200上的エ件進行烘干,最后通過所述第三轉向輸送裝置9進入所述第三隔離區13,在第三隔離區13上,人工手動將所述エ件載具200上的エ件搬運到所述運輸帶8上,所述運輸帶8對所述エ件進行冷卻并運送到所述下件區10。同時,所述エ件載具200通過所述第四、第五轉向輸送裝置102、103的轉向及運送后再次回來所述上件區I進行下一次的循環作業,即完成一次對エ件的清洗。由于本發明通過設置所述應カ消除爐3、使エ件在清洗前消除內部的殘余應カ,從而達到噴涂的要求,并且設置所述清洗裝置5及烘干爐6,利用清洗裝置5對不斷輸送的エ件進行自動清洗,清洗完成后再經過所述烘干爐6自動烘干,從而達到對噴涂前的エ件表面進行預先處理的目的,整條エ件清洗線100均通過控制系統自動控制,不但自動化程度高,而且工作效離高;另外,由于對エ件應カ消除、烘干及冷卻三個步驟的時間較長,需對所述應カ消除爐3、烘干爐6及運輸帶8設置較長,這樣便導致該清洗線的長度較大,占用較大的生產空間,不利于生產;因此,通過將所述應カ消除爐3、烘干爐6及運輸帶8之間相互平行地設置,再利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轉向輸送裝置4、7、9、102、103將其連接,從而減少所述エ件清洗線100的長度,大大縮小生產空間,有效節約生產成本。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エ件清洗線,對承載于エ件載具上的エ件進行清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件區、第一轉向輸送裝置、應カ消除爐、第二轉向輸送裝置、清洗裝置、烘干爐、第三轉向輸送裝置、第四轉向輸送裝置、運輸帶、抓取裝置及第五轉向輸送裝置;所述第一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上件區連接,輸出端與所述應カ消除爐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應カ消除爐的另一端連接,輸出端與所述清洗裝置的一端連接;所述清洗裝置的另一端與所述烘干爐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烘干爐的另一端連接,輸出端與所述第四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五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第四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出端連接,輸出端與所述上件區連接;所述抓取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三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運輸帶之間;所述應カ消除爐、烘干爐及運輸帶之間相互平行地設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エ件清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エ件清洗線還包括集裝箱,所述集裝箱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隔離區、第二隔離區及第三隔離區,所述應カ消除爐、第一轉向輸送裝置及第ニ轉向輸送裝置置于所述第一隔離區內,所述清洗裝置、烘干爐及第三轉向輸送裝置置于所述第二隔離區內,所述運輸帶、第四、第五轉向輸送裝置置于所述第三隔離區內。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エ件清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轉向輸送裝置的結構相同,且均包括所述輸入端、所述輸出端及頂升轉向裝置,所述輸出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輸入端,所述頂升轉向裝置將所述輸入端的エ件載具頂升并旋轉90度后置于所述輸出端。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エ件清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裝置包括靜支架、動支架、水平驅動機構、垂直驅動機構、若干エ件掛架及清潔槽,エ件承載于エ件載具上,所述エ件載具掛設于所述エ件掛架上,所述エ件掛架可上下滑動地設置于所述動支架上,所述動支架可水平滑動地安裝于所述靜支架上,所述水平驅動機構驅動所述動支架在所述清潔槽之間水平來回移動,所述垂直驅動機構驅動所述エ件掛架在所述清潔槽上方及底部之間上下移動。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エ件清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驅動機構包括水平驅動電機、驅動齒輪及驅動齒條,所述驅動齒條安裝于所述靜支架上,所述水平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動支架上且所述水平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所述驅動齒輪連接,所述驅動齒輪與所述驅動齒條嚙合。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エ件清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驅動機構包括若干滾輪,所述靜動架上設置有導軌,所述滾輪與所述動支架樞接且承載于所述導軌上。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エ件清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驅動機構包括垂直驅動電機、驅動軸、若干繞線輪及拉線,所述垂直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動支架上,并驅動所述驅動軸轉動,所述繞線輪固定于所述驅動軸上且對應設于所述エ件掛架的上方,所述拉線一端纏繞與于所述繞線輪上,另一端與所述エ件掛架連接。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エ件清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槽包括至少ー自來水槽、第一風切槽、至少ー純凈水槽及第ニ風切槽,所述自來水槽、第一風切槽、純凈水槽及第ニ風切槽以エ件的傳輸方向依次排列,且分別正對地設置于所述エ件掛架的正下方。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エ件清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來水槽內還設有超聲波裝置。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エ件清洗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爐包括爐體、發熱裝置、過濾裝置、輸送帶及抽風機,所述エ件載具置于所述輸送帶上,所述爐體上開設有進風ロ及出風ロ,所述爐體內部與所述進風ロ及出風ロ連通,且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所述發熱裝置、過濾裝置及輸送帶,所述抽風機連接有抽風ロ,所述抽風ロ設置于所述爐體的內底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工件清洗線包括上件區、第一轉向輸送裝置、應力消除爐、第二轉向輸送裝置、清洗裝置、烘干爐、第三轉向輸送裝置、第四轉向輸送裝置、運輸帶、抓取裝置及第五轉向輸送裝置;所述第一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上件區連接,輸出端與所述應力消除爐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轉向輸送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應力消除爐的另一端連接,輸出端與所述清洗裝置連接;所述清洗裝置與所述烘干爐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轉向輸送裝置分別與所述烘干爐及所述第四轉向輸送裝置連接;所述第五轉向輸送裝置分別與所述第四轉向輸送裝置及上件區連接。本發明工件清洗線自動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并節約生產空間,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08B3/12GK102861709SQ20121035650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1日
發明者鄭錫輝, 林強, 張燦輝 申請人:東莞豐裕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