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清洗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的一種清洗機,包括有筒體組件、進出料管,筒體組件包括有筒體,筒體內設有清洗管、出料螺旋,用于控制筒體正向、反向旋轉的電機,筒體一端開口設置,進出料管套設在筒體開口一端,進出料管與筒體旋轉配合,進出料管上設有進出料口,所述的進出料管彎曲設置,清洗管上開設有噴水口,該清洗管用于向筒體內噴水進行清洗,在進料時,所述的進出料管的進出料口朝上設置,物料從該進出料口進入到筒體內,控制筒體旋轉,對筒體內的物料進行清洗,在清洗作業完成后,旋轉進出料管,使得進出料口朝下,此時,進行出料作業。但是,這種結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由于在清洗過程中,筒體始終與進出料管導通,其在對一些體積比較小的物料比如膠塞進行清洗時,會有部分物料從進出料管飛出,因此,筒體內物料的裝載量受到限制;在清洗時,還會有部分物料滯留在進出料管與筒體之間的衛生死角,使得該部分物料不能清洗,而膠塞大多都運用在醫藥劑領域,膠塞的衛生狀態會直接影響到病人的身體健康,因此,如何保證物料在清洗時不會進入到進出料管內,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在清洗時,能保證物料不會進入到進出料管內,進而提高了筒體內物料的裝載量,也保證了物料能清洗干凈。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包括有筒體,所述的筒體內設有清洗管,筒體一端開口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的開口端設有防漏料機構,所述的防漏料機構包括有若干葉片,所述的葉片均套設在清洗管上,其中一側的葉片與筒體聯動配合,所述的相鄰兩葉片的相對面上對應位置分別設有傳動件、圓弧狀傳動槽,傳動件插設在圓弧狀傳動槽內,所述的筒體正向、反向旋轉帶動葉片展開、收合,進而實現筒體開口端的關閉、打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控制筒體正向、反向旋轉來帶動葉片展開、收合,進而實現筒體開口端的關閉、打開,這樣在清洗時,能保證物料不會進入到進出料管內,進而提高了筒體內物料的裝載量,也保證了物料能清洗干凈。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所述的相鄰兩葉片相互貼合,所述的葉片與清洗管之間設有張緊裝置,所述的張緊裝置包括有套設在清洗管上的定位管,定位管與清洗管之間套設有若干定位圈,所述的定位管兩端設有壓蓋,兩側的定位圈分別與兩壓蓋抵觸,所述的壓蓋與定位管螺紋連接。采用上述進一步設置,相鄰的兩葉片相互貼合,可以使得相鄰兩葉片之間無間隙,這樣,可以進一步防止物料從相鄰兩葉片之間進入到進出料管內;由于相鄰兩葉片相互貼合,設置的張緊裝置,可以防止相鄰兩葉片中其中一葉片先轉動時,另一葉片不會同時轉動,張緊裝置可以使得葉片與定位管之間處于張緊狀態,從而給葉片提供一定的延遲拉力,保證相鄰兩葉片中其中一葉片先轉動,再通過傳動件、傳動槽來帶動另一葉片轉動,而不依靠兩葉片之間的貼合力來帶動另一葉片轉動。本發明的再進一步設置所述的最內側的葉片與筒體聯動配合,最外側的葉片與定位管聯動配合。采用上述再進一步設置,最外側的葉片與定位管聯動配合,這樣可以使得定位管與葉片一起旋轉,從而使得葉片與定位管之間無硬摩擦。本發明的更進一步設置所述的各個葉片形狀、大小相同,所述的各個葉片上的傳動槽、傳動件與葉片中心軸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的傳動槽的長度相等。采用上述更進一步設置,既可以方便對葉片進行加工,而且,可以使得葉片之間的傳動更加可靠。本發明的再更進一步設置內側的壓蓋與葉片之間設有壓縮彈簧。采用上述再更進一步設置,在壓蓋與葉片之間設置的壓縮彈簧使得葉片與定位管之間的張緊更加可靠。本發明的再更進一步設置所述的最內側的葉片與筒體、最外側的葉片與定位管均焊接固定。采用上述再更進一步設置,通過焊接來分別實現最內側的葉片與筒體聯動配合,最外側的葉片與定位管聯動配合,加工方便,聯動可靠。
圖I為清洗時本發明具體實施例與進出料管連接結構示意圖2為圖I中I部分局部放大圖3為出料時本發明具體實施例與進出料管連接結構示意圖4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葉片結構示意圖5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第二葉片結構示意圖6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第三葉片結構示意圖7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第四葉片結構示意圖8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第五葉片結構示意圖9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第六葉片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9所示,一種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包括有筒體1,控制筒體I正向、反向旋轉的電機,所述的筒體I內設有清洗管2、出料螺旋,筒體I 一端開口 11設置,筒體開口端套設有進出料管6,所述的筒體I的開口端11設有防漏料機構3,所述的防漏料機構3包括有六個葉片,由筒體I內側向外側依次為第一葉片41、第二葉片42、第三葉片43、第四葉片44、第五葉片45、第六葉片46,所述的葉片均套設在清洗管2上,所述的相鄰兩葉片相互貼合,內側的第一葉片41與筒體I焊接固定,所述的相鄰兩葉片的相對面上對應位置分別設有傳動件、圓弧狀傳動槽,傳動件插設在圓弧狀傳動槽內,所述的筒體I正向、反向旋轉帶動葉片展開、收合,進而實現筒體I開口端11的關閉、打開。如圖2所示,所述的葉片與清洗管2之間設有張緊裝置5,所述的張緊裝置5包括有套設在清洗管2上的定位管51,定位管51與清洗管2之間套設有若干定位圈52,所述的定位管51兩端設有壓蓋53、54,兩側的定位圈分別與兩壓蓋53、54抵觸,所述的壓蓋53、54與定位管51螺紋連接,內側的壓蓋53與第一葉片41之間還設有壓縮彈簧55,外側的第六葉片46與定位管51焊接固定。如圖4-9所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各個葉片形狀、大小相同,所述的各個葉片上的傳動槽、傳動件與葉片中心軸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的傳動槽的長度相等。如圖1-9所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工作原理清洗時,控制筒體I正向旋轉,由于第一葉片41與筒體I焊接,第一葉片41隨之正向旋轉,第二葉片42上的傳動件421與第一葉片41上的傳動槽411配合,第二葉片42隨之正向旋轉,第二葉片42展開,第三葉片43上的傳動件431與第二葉片42上的傳動槽422配合,第三葉片43隨之正向旋轉,第三葉片43展開,第四葉片44上的傳動件441與第三葉片43上的傳動槽432配合,第四葉片44隨之正向旋轉,第四葉片44展開,第五葉片45上的傳動件451與第四葉片44上的傳動槽442配合,第五葉片45隨之正向旋轉,第五葉片45展開,第六葉片46上的傳動件461與第五葉片45上的傳動槽452配合,第六葉片46隨之正向旋轉,第六葉片46展開,六個葉片展開后,筒體I開口端11關閉。在清洗完成,出料時,先將進出料管6的進出料口朝下,控制筒體I反向旋轉,筒體I帶動第一葉片41反向旋轉,第二葉片42上的傳動件421與第一葉片41上的傳動槽411配合,第二葉片42隨之反向旋轉,第二葉片42收合,第三葉片43上的傳動件431與第二葉片42上的傳動槽422配合,第三葉片43隨之反向旋轉,第三葉片43收合,第四葉片44上的傳動件441與第三葉片43上的傳動槽432配合,第四葉片44隨之反向旋轉,第四葉片44收合,第五葉片45上的傳動件451與第四葉片44上的傳動槽442配合,第五葉片45隨之反向旋轉,第五葉片45收合,第六葉片46上的傳動件461與第五葉片45上的傳動槽452配合,第六葉片46隨之反向旋轉,第六葉片46收合,六個葉片收合后,筒體I開口端11打開進行出料。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包括有筒體,所述的筒體內設有清洗管,筒體一端開口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的開口端設有防漏料機構,所述的防漏料機構包括有若干葉片,所述的葉片均套設在清洗管上,其中一側的葉片與筒體聯動配合,所述的相鄰兩葉片的相對面上對應位置分別設有傳動件、圓弧狀傳動槽,傳動件插設在圓弧狀傳動槽內,所述的筒體正向、反向旋轉帶動葉片展開、收合,進而實現筒體開口端的關閉、打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鄰兩葉片相互貼合,所述的葉片與清洗管之間設有張緊裝置,所述的張緊裝置包括有套設在清洗管上的定位管,定位管與清洗管之間套設有若干定位圈,所述的定位管兩端設有壓蓋,兩側的定位圈分別與兩壓蓋抵觸,所述的壓蓋與定位管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內側的葉片與筒體聯動配合,最外側的葉片與定位管聯動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個葉片形狀、大小相同,所述的各個葉片上的傳動槽、傳動件與葉片中心軸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的傳動槽的長度相等。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其特征在于內側的壓蓋與葉片之間設有壓縮彈簧。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內側的葉片與筒體、最外側的葉片與定位管均焊接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組件,包括有筒體,所述的筒體內設有清洗管,筒體一端開口設置,所述的筒體的開口端設有防漏料機構,所述的防漏料機構包括有若干葉片,所述的葉片均套設在清洗管上,其中一側的葉片與筒體聯動配合,所述的相鄰兩葉片的相對面上對應位置分別設有傳動件、圓弧狀傳動槽,傳動件插設在圓弧狀傳動槽內,所述的筒體正向、反向旋轉帶動葉片展開、收合,進而實現筒體開口端的關閉、打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帶防漏料機構的清洗機筒體,在清洗時,能保證物料不會進入到進出料管內,進而提高了筒體內物料的裝載量,也保證了物料能清洗干凈。
文檔編號B08B3/04GK102921664SQ201210477279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
發明者羅建勇 申請人:溫州亞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