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326786閱讀:19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頭枕,特別是一種具有頭部定位功效,并且可依體形提供合適的支撐效果的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結構。
背景技術
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已有許多研究報指出,睡眠品質的好壞會影響我們的健康,例如睡眠是恢復體力的最好方法,充足的睡眠對于青少年的成長也很重要,大腦在睡眠期間會指揮身體的各部份進行自我修補以恢復正常的機能,在睡眠期間大腦也會把我們白天所學習與獲得的各種信息和知識進行記憶與建檔,總而言之,睡眠與我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而良好的睡眠品質更是保持建康的不二法門。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有很多,頭枕品質的良莠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因素,俗語“高枕無憂”,讓人以為睡覺時使用較高的頭枕對人體有好處的觀念其實并不正確。在正常 狀態下,人體保持著自然姿勢,人體的脊椎從正面看是一條直線,但從側面看,頸部的七個椎體會排列成輕度的弧形向前凸出。因此,睡覺時頭枕的高度也應該符合這個彎曲的弧度,使頸椎還是保持其自然狀態。頭枕過高或過低都難以讓頸椎保持自然姿勢下應有的弧度,許多人在一夜睡眠之后會感覺頸部酸痛,或是有俗稱落枕的現象,通常都是頭枕品質及其機能不佳所造成的結果。仰臥時,專家建議頭枕的高度一般在5至8厘米較為適合,另一方面,大部份的人在睡眠時不太可能保持同一種睡覺姿勢,經常是仰臥和側臥相互交替,由于每個人的體型不同肩膀的寬度也不同,而且男性和女性所需的頭枕高度也不同,適合成人和兒童的頭枕高度也不同,因此在選擇頭枕時,其高度以8至10厘米為佳。另一方面,使用頭枕時,較佳的位置是頭枕下緣應與肩膀貼近,切勿讓頸椎或背部懸空,而且應該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與散壓效果。傳統頭枕的各部位形狀均勻并且對稱,主要用于支撐頭部(例如后腦)的枕面都是平坦的表面,而且大部份的傳統頭枕都未依據人體工學原理設計,沒有考慮人體各部位曲線作適當的形狀設計,高度適合仰臥的枕面在側臥時可能會顯得略低,反之枕面較高的頭枕或許適合側臥,但在仰臥時又容易使后腦的高度過高。其中有一種以記憶棉制造的記憶枕,這種記憶枕在中央位置的枕面是平坦的表面,在邊緣具有曲形的隆起且較中央位置的枕面略高,借助這種隆起的邊緣支撐后頸,但是這種設計只適用于仰臥的睡姿,一旦人體轉為側臥時,隆起的邊緣高于中央位置的平坦枕面,反而會使頭部的側面(特別是耳朵)變成向下傾斜的不佳姿勢。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傳統頭枕的問題以及健康與舒適方面的需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具有頭部定位的功效,可將頭部及頸椎定位在適當的位置避免落枕,并且具有均勻的散壓功效,能提供舒適和優良的睡眠品質。[0007]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一種實施例構造包括一吸震散壓墊,是一種以吸震散壓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以及一枕體,枕體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枕體具有至少一空穴,空穴位于枕體支撐頭部重量的主要位置,適合用于支撐后腦,吸震散壓墊覆蓋于空穴的上方,該吸震散壓墊與該枕體粘結在一起;一個包覆層,該包覆層將吸震散壓墊及枕體包覆。借助本實用新型的頭枕,人體的頭部枕臥于空穴的上方時,吸震散 壓墊將因頭部的重量向下陷入空穴,陷入式的頭枕具有頭部定位的功效,可將頭部及頸椎定位在適當的位置,并且引導使用者將肩膀貼近頭枕的下緣避免落枕,再借助吸震散壓墊提供均勻的散壓功效,能提供舒適和優良的睡眠品質。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構造,枕體具有第一空穴和分別位于第一空穴的兩側的左空穴和右空穴,第一空穴位于枕體支撐頭部重量的主要位置,第一空穴適合用于支撐后腦,左空穴和右空穴的深度小于第一空穴,可以在側臥時支撐頭部的側面,陷入的程度因體型重量的不同而異,在仰臥或側臥時都能提供合適的支撐效果。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構造,枕體的邊緣還具有一弧形的缺口,可以貼近使用者的后頸,讓頭枕的下緣貼近使用者的肩膀,提供頸椎和背部適當的支撐。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構造,吸震散壓墊可以采用凝膠(Gel)和硅膠(Silicon)之中的任一種吸震散壓材料制造。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用于制造枕體的軟性緩沖材料可以是泡棉、高密度泡棉和硅膠之中的任一種。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構造,該枕體具有兩個以軟性緩沖材料制造并且彼此堆疊在一起的一個上層材料和一個下層材料,該上層材料和該下層材料上下結合合并成為該枕體,該下層材料在支撐頭部重量的主要位置形成穿透該下層材料的一個第一中央穿孔,該上層材料與第一中央穿孔對應位置形成穿透該上層材料的一個第二中央穿孔,在該第二中央穿孔的兩側還具有穿透該上層材料的一個左空穴和一個右空穴,該第二中央穿孔位于該第一中央穿孔的上方并與該第一中央穿孔相通,由該第一中央穿孔和該第二中央穿孔構成該第一空穴。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構造,該包覆層的材料選自于由人造皮革、人造纖維布料和天然纖維布所組成的群組之一。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構造,該人造皮革為聚氯乙烯人造皮革或聚氨酯人
造皮革。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構造,還包括一個枕面,該枕面是一種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該枕面包覆于該吸震散壓墊的上方,該枕面及吸震散壓墊與該枕體連結在一起;該包覆層將該枕面、該吸震散壓墊及枕體包覆于其內部。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構造,還包括一個枕面及一個輔助墊,該枕面是一種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該枕面包覆于該吸震散壓墊的上方,該枕面及吸震散壓墊與該枕體連結在一起;該輔助墊是一種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結合于該枕體的底面;該包覆層將該枕面、該吸震散壓墊、該枕體及輔助墊包覆于其內部。由以上的實用新型內容可以了解,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在頭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具有至少一空穴,人體的頭部枕臥于空穴的上方的枕面時,枕面和覆蓋于空穴的上方的吸震散壓墊將因頭部的重量向下陷入空穴,陷入式的枕面具有頭部定位的功效,可將頭部及頸椎定位在適當的位置,并且引導使用者將肩膀貼近頭枕的下緣避免落枕。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構造,還包括利用不同深度的空穴的構造,可以依體形提供合適的支撐效果,再借助枕面下方的吸震散壓墊提供均勻的散壓功效。有關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功效及實施例,將配合附圖說明如下。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顯示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斷面構造。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顯示具有包覆層的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構造斷面圖。圖3為圖2中的枕體的一種實施例構造分解圖,顯示枕體的組成元件。·[0023]圖4為圖2中的枕體的另一種實施例構造分解圖,顯示枕體的組成元件。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顯示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斷面構造。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顯示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斷面構造。圖7為圖6中的枕體的一種實施例構造分解圖,顯示枕體的組成元件。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顯示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斷面構造。圖9為圖8中的枕體的構造分解圖,顯示枕體的組成元件。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構造圖,顯示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枕體邊緣具有一弧形的缺口。圖11為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使用示意圖,顯示仰臥時頭部陷入空穴的情形。圖12為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使用示意圖,顯示側臥時頭部陷入左空穴的情形。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枕面32a第一中央穿孔20吸震散壓墊 32b第二中央穿孔30枕體33缺口 31空穴40包覆層31a第一空穴50輔助墊 31b左空穴Al上層材料31c右空穴A2下層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1,是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一種實施例構造,包括一枕面10,是一種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一吸震散壓墊20,是一種以吸震散壓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可以采用凝膠(Gel)和硅膠(Silicon)之中的任一種吸震散壓材料制造;以及一枕體30,枕體30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枕體30具有至少一空穴31,空穴31位于頭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頭部重量主要分布位置一般設于頭枕的中心位置區,適合用于支撐后腦,吸震散壓墊20覆蓋于空穴31上方,枕面10覆蓋在吸震散壓墊20的上方,枕面10通過包含膠粘的連接手段和吸震散壓墊21及枕體30粘結在一起,人體的頭部枕臥于空穴31上方的枕面10時,枕面10和覆蓋于空穴31的上方的吸震散壓墊20將因頭部的重量向下陷入空穴31(見圖11)。凝膠是一種具有優異的壓力傳導性以及沖擊力吸收性優異的高分子化合物亦可為高分子共聚物,可為熱可塑性,如SERS (氯化苯乙烯及丁二烯共聚物)以適度的架橋促進劑在烘烤后能充分硫化反應形成一具柔韌性的彈性膠體,另外它的硬度高低可以視需要調整,具備了低反撥彈性所以特別適用于制作高柔軟性的散壓材料。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構造,吸震散壓墊20的表面還可設有網格狀的突起(如圖3所示),也可以設置數個排列的如球狀的表面凸起形狀,兼具有按摩的效果,或將吸震散壓墊制成平整面的實心體。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中用于制造枕體30的軟性緩沖材料可以是泡棉、高密度泡棉和硅膠之中的任一種。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其中在枕面10和枕體30的外表面還具有一包覆層40 (見圖2),包覆層40可以選擇人造皮革(如聚氯乙烯(PVC)或是聚氨酯(PU)人造皮革)、人造纖維布料、天然纖維布其中的任一種皆可。 實務上制造圖2中所示枕體30的一種實施例如圖3所示,利用加工技術(例如切割)形成穿透的枕體30的空穴31,空穴31沿著頭部對枕體30施壓的方向穿透枕體30,吸震散壓墊20覆蓋于空穴31上方,枕面10再覆蓋于吸震散壓墊20的上方。圖4是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另一種實施例構造,其中在枕體30的底部還具有一輔助墊50,借助輔助墊50可以增加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高度,輔助墊50是一種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輔助墊50可以通過包含膠粘的連接手段粘結在枕體30的底部。圖5,是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另一種實施例構造,包括—吸震散壓墊20,是一種以吸震散壓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可以采用凝膠(Gel)和娃膠(Silicon)之中的任一種吸震散壓材料制造;一枕體30,枕體30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枕體30具有至少一空穴31,空穴31位在頭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適合用于支撐后腦,吸震散壓墊20覆蓋于空穴31上方;以及一包覆層40,包覆于枕體30和吸震散壓墊20的外表面。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構造,其中的包覆層40和吸震散壓墊20還可以設置多個貫穿的通氣孔,使得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更具有通風透氣的功效。圖6,是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另一種實施例構造,包括一枕面10,是一種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一吸震散壓墊20,是一種以吸震散壓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可以采用凝膠(Gel)和硅膠(Silicon)之中的任一種吸震散壓材料制造;以及一枕體30,枕體30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枕體30具有第一空穴31a和分別位于第一空穴31a的兩側的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第一空穴位31a于枕體30支撐頭部重量的主要位置,第一空穴31a適合用于支撐后腦,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的深度小于第一空穴31a,可以在側臥時支撐頭部的側面(見圖12),吸震散壓墊20覆蓋于第一空穴31a、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的上方,枕面10覆蓋在吸震散壓墊20的上方,枕面10透過包含膠粘的連接手段和枕體30粘結在一起。仰臥時人體的后腦枕臥于第一空穴31a上方的枕面10時,枕面10和覆蓋于第一空穴31a上方的吸震散壓墊20將因頭部的重量向下陷入第一空穴31a。當人體側臥時,不論是面向左或是面向右的側臥方向,可以借助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支撐頭部的側面,雖然側臥時肩膀的寬度會令頸椎離床面的高度略大于仰臥時頸椎離床面的高度,由于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的深度小于第一空穴31a,仍然能依體形提供合適的支撐效果。圖6中所示的枕體30的一種實施例構造如圖7所示,枕體30具有兩個以軟性緩沖材料制造并且彼此堆疊在一起的上層材料Al和下層材料A2,上層材料Al和下層材料A2可以透過包含膠粘的連接手段粘結在一起,其中利用加工技術(例如切割)在下層材料A2支撐頭部重量的主要位置形成穿透下層材料A2第一中央穿孔32a,上層材料Al在支撐頭部重量的主要位置利用加工技術(例如切割)形成穿透上層材料Al的第二中央穿孔32b,和分別位于第二中央穿孔32b之兩側的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皆穿透上層材料Al,第二中央穿孔32b在第一中央穿孔32a的上方并和第一中央穿孔32a相通,由第一中央穿孔32a和第二中央穿孔32b構成第一空穴31a,吸震散壓墊20覆蓋于第一空穴31a、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的上方,枕面10再覆蓋于吸震散壓墊20的上方。經由上述組成,使第一空穴31a、左空穴31b和右空穴31c的深度不同。圖6中所示的枕體30的另一種實施例構造如圖8和圖9所示,其中在枕體30的·底部還具有一輔助墊50,借助輔助墊50可以增加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高度,輔助墊50是一種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輔助墊50可以通過包含膠粘的連接手段粘結在枕體30的底部。圖10是本實用新型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另一種實施例構造圖,其中在枕體30的邊緣還具有一弧形的缺口 33,缺口 33可以貼近使用者的后頸,讓人體工學散壓頭枕的下緣貼近使用者的肩膀,提供頸椎和背部適當的支撐。以上各實施例中,均可以省去枕面10的結構,而保留其余結構。雖然本實用新型已通過上述的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均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其特征包括 一個吸震散壓墊,為一個片狀體; 一個枕體,該枕體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該枕體具有至少一個用于支撐人體后腦的空穴,該空穴設于頭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該吸震散壓墊覆蓋于該空穴的上方,該吸震散壓墊與該枕體粘結在一起;以及 一個包覆層,該包覆層將吸震散壓墊及枕體包覆。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其特征在于該枕體的邊緣還具有一個弧形用于貼近人體后頸的缺口。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該枕體的該軟性緩沖材料選自于由泡棉、高密度泡棉和硅膠所組成的群組之一。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其特征在于該吸震散壓墊為凝膠或硅膠制成。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其特征在于該枕體上的空穴包括第一空穴和分別位于該第一空穴的兩側的一個左空穴和一個右空穴,該第一空穴位于該枕體支撐頭部重量的主要位置,該第一空穴用于支撐人體后腦,該左空穴和該右空穴的深度小于該第一空穴,該吸震散壓墊覆蓋于該第一空穴、該左空穴及該右空穴的上方。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其特征在于該枕體具有兩個以軟性緩沖材料制造并且彼此堆疊在一起的一個上層材料和一個下層材料,該上層材料和該下層材料上下結合合并成為該枕體,該下層材料在支撐頭部重量的主要位置形成穿透該下層材料的一個第一中央穿孔,該上層材料與第一中央穿孔對應位置形成穿透該上層材料的一個第二中央穿孔,在該第二中央穿孔的兩側還具有穿透該上層材料的一個左空穴和一個右空穴,該第二中央穿孔位于該第一中央穿孔的上方并與該第一中央穿孔相通,由該第一中央穿孔和該第二中央穿孔構成該第一空穴。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其特征在于該包覆層的材料選自于由人造皮革、人造纖維布料和天然纖維布所組成的群組之一。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其特征在于該人造皮革為聚氯乙烯人造皮革或聚氨酯人造皮革。
9.一種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其特征包括 一個枕面,是一種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 一個吸震散壓墊,為一個片狀體; 一個枕體,該枕體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該枕體具有至少一個用于支撐人體后腦的空穴,該空穴位于頭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該吸震散壓墊覆蓋于該空穴的上方,該枕面包覆于該吸震散壓墊的上方,該枕面及吸震散壓墊與該枕體連結在一起;以及 一個包覆層,該包覆層將該枕面、該吸震散壓墊及枕體包覆。
10.一種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其特征包括 一個枕面,是一種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 一個吸震散壓墊,為一個片狀體; 一個枕體,該枕體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該枕體具有至少一個用于支撐人體后腦的空穴,該空穴位于頭部重量的主要分布位置,該吸震散壓墊覆蓋于該空穴的上方,該枕面包覆于該吸震散壓墊的上方,該枕面及吸震散壓墊與該枕體連結在一起; 一個輔助墊,該輔助墊是一種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的片狀元件,結合于枕體的底面;以 及 一個包覆層,該包覆層將該枕面、該吸震散壓墊、該枕體及輔助墊包覆。
專利摘要一種人體工學散壓頭枕,包括一枕面、一枕體和一吸震散壓墊,枕面和枕體以軟性緩沖材料制成,枕體具有至少一空穴,吸震散壓墊覆蓋于空穴的上方,枕面覆蓋在吸震散壓墊的上方,人體的頭部枕臥于空穴的上方的枕面時,枕面和吸震散壓墊將因頭部的重量向下陷入空穴,陷入的程度因體型重量的不同而異,可依體形提供合適的支撐效果,陷入式的枕面包覆性佳并且具有頭部定位的功效,可將頭部及頸椎定位在適當的位置,并且引導使用者將肩膀貼近頭枕的下緣避免落枕,并能借助枕面下方的吸震散壓墊提供均勻的散壓功效。
文檔編號A47G9/10GK202681369SQ201220291319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陳富景 申請人:富聲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