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蒸汽真空壺及其壺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蒸汽真空壺及其壺蓋。
背景技術:
現有真空壺的結構為圖I、圖2所示,當壺裝入開水時,壺內上部充滿水蒸汽,當按下按鍵時,密封端蓋突然打開,壺內的水蒸汽一下子就噴出來,嚇人一跳,由于水蒸汽快速釋放,還會燙傷人;同時,傳統控制結構,由于存在密封端蓋內外壓差,密封端蓋不能做得較大且控制比較費力。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提供一種控制省力、安全、防燙的防蒸汽
真空壺及其壺蓋。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的目的是這樣的包括壺體和壺蓋,壺蓋包括與壺體連接的主蓋,主蓋設置有出水控制壺塞,出水控制壺塞的上部連接有上蓋;出水控制壺塞包括塞體、芯軸控制部件和按鍵;芯軸控制部件包括芯軸、主彈簧、緩沖彈簧和密封端蓋;塞體設置有安裝芯軸的芯筒,主彈簧套裝于芯軸的上部并處于芯筒的內限位筒和設置于芯軸上端的彈簧端蓋之間而限位;密封端蓋套裝于芯軸的下端,塞體與密封端蓋之間圍護成蒸汽釋放腔室,芯軸的下端設置有缺口和密封圈,芯軸通過主彈簧的彈力而沿密封端蓋向下滑動時由密封圈脫離密封端蓋并由缺口連通壺內蒸汽和蒸汽釋放腔室而構成蒸汽釋放結構;緩沖彈簧套裝于芯筒的筒體外并處于芯筒的筒體外的限位肩和密封端蓋的上側之間,芯軸控制部件通過緩沖彈簧的彈力帶動密封端蓋的下移而構成控制出水結構。本實用新型,芯軸套裝有供芯軸在芯筒中滑動的活塞,便于芯軸滑動靈活、可靠。本實用新型,密封端蓋的周邊設置有對塞體的下邊緣密封的柔性密封圈,使密封效果更好。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缺口連通壺內蒸汽和蒸汽釋放腔室的蒸汽釋放結構,在按下按鍵后,密封端蓋先不會打開,而是通過主彈簧使芯軸先下移,壺內高溫水蒸汽先從芯軸處下端的小缺口緩慢進入蒸汽釋放腔室,在經O. 8^1秒后,內外氣壓到達平衡時,由緩沖彈簧的彈力作用再打開密封端蓋出水;比較傳統控制結構,本實用新型,先釋放蒸汽而后出水,完成二步動作僅一步控制,同時,由于考慮內外壓力平衡原理,所以密封端蓋也可以做得較大且控制比較省力,而傳統控制結構,由于存在內外壓差,密封端蓋不能做得較大且控制比較費力,所以,本實用新型也具有顯著的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控制省力、安全、防燙的優點。下面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I是現有真空壺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2是現有真空壺的蒸汽釋放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蒸汽釋放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3實施例的出水控制壺塞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3實施例的芯軸和密封端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I、壺體;2、主蓋;3、上蓋;4、塞體;5、按鍵;6、芯軸;7、主彈簧;8、緩沖彈簧;
9、密封端蓋;10、芯筒;11、芯筒的內限位筒;12、彈簧端蓋;13、蒸汽釋放腔室;14、缺口 ;15、密封圈;16、蒸汽;17、芯筒的筒體外的限位肩;18、活塞;19、塞體的下邊緣;20、柔性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3至圖6,本實施例是一種真空壺,包括壺體I和壺蓋,壺蓋包括與壺體連接的主蓋2,主蓋設置有出水控制壺塞,出水控制壺塞的上部連接有上蓋3 ;出水控制壺塞包括塞體4、芯軸控制部件和按鍵5 ;芯軸控制部件包括芯軸6、主彈簧7、緩沖彈簧8和密封端蓋9 ;塞體設置有安裝芯軸的芯筒10,主彈簧套裝于芯軸的上部并處于芯筒的內限位筒11和設置于芯軸上端的彈簧端蓋12之間而限位;密封端蓋套裝于芯軸的下端,塞體與密封端蓋之間圍護成蒸汽釋放腔室13,芯軸的下端設置有缺口 14和密封圈15,芯軸通過主彈簧的彈力而沿密封端蓋向下滑動時由密封圈脫離密封端蓋并由缺口連通壺內蒸汽16和蒸汽釋放腔室13而構成蒸汽釋放結構;緩沖彈簧套裝于芯筒的筒體外并處于芯筒的筒體外的限位肩17和密封端蓋的上側之間,芯軸控制部件通過緩沖彈簧的彈力帶動密封端蓋的下移而構成控制出水結構;芯軸6套裝有供芯軸在芯筒10中滑動的活塞18 ;密封端蓋9的周邊設置有對塞體的下邊緣19密封的柔性密封圈20。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參照圖3至圖6,在按下按鍵5后,密封端蓋9先不會打開,而是通過主彈簧7使芯軸6先下移,密封圈15脫離密封端蓋9并由缺口 14連通壺內蒸汽16和蒸汽釋放腔室13,壺內高溫水蒸汽先從芯軸處下端的缺口 14緩慢進入蒸汽釋放腔室13,在經O. 8^1秒后,內外氣壓到達平衡時,由緩沖彈簧8的彈力作用再打開密封端蓋9出水;出水后,再按下按鍵5時,主彈簧7充當復位彈簧角色,其帶動芯軸6向上,使密封端蓋9封住塞體的下邊緣19而密封,而密封圈15也封住密封端蓋9,缺口 14處于不連通狀態。本實用新型,由于利用壓力平衡原理,密封端蓋可以做得較大且控制比較省力,通過主彈簧使芯軸先下移,先釋放蒸汽,而后由緩沖彈簧的彈力作用再打開密封端蓋出水,完成二步動作僅一步控制。
權利要求1.一種防蒸汽真空壺,包括壺體(I)和壺蓋,所述壺蓋包括與壺體連接的主蓋(2),所述主蓋設置有出水控制壺塞,所述出水控制壺塞的上部連接有上蓋(3);所述出水控制壺塞包括塞體(4)、芯軸控制部件和按鍵(5); 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控制部件包括芯軸(6)、主彈簧(7)、緩沖彈簧(8)和密封端蓋(9);所述塞體設置有安裝芯軸的芯筒(10),所述主彈簧套裝于所述芯軸的上部并處于芯筒的內限位筒(11)和設置于芯軸上端的彈簧端蓋(12)之間而限位; 所述密封端蓋套裝于所述芯軸的下端,所述塞體與密封端蓋之間圍護成蒸汽釋放腔室(13),所述芯軸的下端設置有缺口( 14)和密封圈(15),所述芯軸通過主彈簧的彈力而沿密封端蓋向下滑動時由密封圈脫離所述密封端蓋并由缺口連通壺內蒸汽(16)和蒸汽釋放腔室而構成蒸汽釋放結構; 所述緩沖彈簧套裝于所述芯筒的筒體外并處于芯筒的筒體外的限位肩(17)和密封端蓋的上側之間,所述芯軸控制部件通過緩沖彈簧的彈力帶動密封端蓋的下移而構成控制出水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蒸汽真空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6)套裝有供芯軸在所述芯筒(10)中滑動的活塞(18)。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蒸汽真空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蓋(9)的周邊設置有對塞體的下邊緣(19 )密封的柔性密封圈(20 )。
4.一種防蒸汽真空壺的壺蓋,其特征在于包括與壺體連接的主蓋(2),所述主蓋設置有出水控制壺塞,所述出水控制壺塞的上部連接有上蓋(3);所述出水控制壺塞包括塞體(4)、芯軸控制部件和按鍵(5); 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控制部件包括芯軸(6)、主彈簧(7)、緩沖彈簧(8)和密封端蓋(9);所述塞體設置有安裝芯軸的芯筒(10),所述主彈簧套裝于所述芯軸的上部并處于芯筒的內限位筒(11)和設置于芯軸上端的彈簧端蓋(12)之間而限位; 所述密封端蓋套裝于所述芯軸的下端,所述塞體與密封端蓋之間圍護成蒸汽釋放腔室(13),所述芯軸的下端設置有缺口( 14)和密封圈(15),所述芯軸通過主彈簧的彈力而沿密封端蓋向下滑動時由密封圈脫離所述密封端蓋并由缺口連通壺內蒸汽(16)和蒸汽釋放腔室而構成蒸汽釋放結構; 所述緩沖彈簧套裝于所述芯筒的筒體外并處于芯筒的筒體外的限位肩(17)和密封端蓋的上側之間,所述芯軸控制部件通過緩沖彈簧的彈力帶動密封端蓋的下移而構成控制出水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6)套裝有供芯軸在所述芯筒(10)中滑動的活塞(18)。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蓋(9)的周邊設置有對塞體的下邊緣(19)密封的柔性密封圈(2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蒸汽真空壺及其壺蓋,包括壺體和壺蓋,壺蓋的出水控制壺塞包括塞體、芯軸控制部件和按鍵;芯軸控制部件的主彈簧套裝于芯軸的上部并處于芯筒的內限位筒和設置于芯軸上端的彈簧端蓋之間而限位;芯軸的下端設置有缺口和密封圈,芯軸通過主彈簧的彈力而沿密封端蓋向下滑動時由密封圈脫離密封端蓋并由缺口連通壺內蒸汽和蒸汽釋放腔室而構成蒸汽釋放結構;緩沖彈簧套裝于芯筒的筒體外并處于芯筒的筒體外的限位肩和密封端蓋的上側之間,芯軸控制部件通過緩沖彈簧的彈力帶動密封端蓋的下移而構成控制出水結構。具有控制省力、安全、防燙的優點。
文檔編號A47J41/02GK202604619SQ201220315929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30日
發明者張劍波, 胡星球 申請人:揭陽市興財金屬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