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抗疲勞結晶罐換熱籠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產品,廣泛適用于食用油脂工程精煉工序冬化脫蠟脫脂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食用油脂,除了供給人體熱能和必需的脂肪酸外,尚可提供食品的色、香和味,增進適口性和飽食感,遞送人體需要的脂溶性物質如維生素A、D、E和K等。油脂在人體生理機能上,特別對癌癥、冠狀動脈疾病的預防,或促進血小板的凝集、血栓的形成以及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增減等均有正負面的作用。故食用油脂在加工成品油上架前,高檔一級油必須通過脫膠、脫色、脫酸、脫臭、脫蠟、脫脂等工藝等有害物質給予脫除。脫蠟、脫脂工藝是通過輸入食用油結晶罐后,注入冷媒進行對其進行冷卻和結晶;將油中含有高熔點蠟質和高熔點固體脂從食用油中結晶后析出,再采用過濾或離心分離操作將其去除。在食用油在脫蠟、脫脂的過程中,采用的設備大部分為結晶罐;小產量的熱交換管為盤管,大產量的熱交換管為籠管;籠管其結構主要由上、下圈管和直立管焊接而成。上、下圈管通過卷管機加工而成,在加工過程中管材受到拉伸;其抗疲勞度下降。加工成圓形,通過焊接強制成型;籠管在換熱過程中,由于熱漲冷縮的作用;圓形整體性強,導致在焊接處形成裂紋;引起冷媒液泄露,造成不能正常生產。本項目所涉及的產品,可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項目所涉及的產品,采用不銹鋼材料的無縫鋼管焊接而成;其結構由上、下圈管、直立換熱管、伸縮墊片和螺栓組成,垂直的設置結晶罐筒體內部中心位置。根據熱漲冷縮的原理,將結晶罐籠管的上、下圈管斷開;在圈管的兩端分別進行密封。中間以填充伸縮墊片形成伸縮間隙,通過螺栓進行連接形成一整體;在結晶罐冷媒液在換熱過程中,籠管受到熱漲冷縮的作用自動調整伸縮墊片的間隙;以免圈管受到巨大拉伸力而形成裂紋。上、下圈管通過排列均勻的直立換熱管,進行有序的聯通;使冷媒液在籠管內進行周而復始的循環換熱。使結晶罐內的食用油達到結晶、養晶的效果。
: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1為新型抗疲勞結晶罐換熱籠管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為圈管結構示意圖。如圖1、2所示:冷媒出管1、 圈管2、 伸縮墊片3、 直立換熱管4、 連接盲板5、冷媒進管6。
具體實施方式
:本項目所涉及的產品如圖1所示,兩件圈管2通過直立換熱管4焊接的的方式聯成一體;在上、下圈管2切掉一段,以連接盲板5進行焊接密封;兩件連接盲板5之間添加伸縮墊片3,通過螺栓聯成整體。上端的圈管2設有冷媒出管1,冷媒出管I上設有連接法蘭;便于與冷卻系統連接。下端的圈管2設有冷媒進管6,冷媒進管6上設有連接法蘭;便于與冷卻系統連接。當換熱系統的冷媒液從冷媒進管6進入籠管中,通過圈管2、直立換熱管4 ;吸收食用油中的熱量,通過冷媒出管I輸送到筒體外面。在換熱過程中,圈管的熱脹冷縮的物理狀態通過自動調節伸縮墊片3的間隙;避免冷媒液因熱脹冷縮的作用力致使形成裂紋而泄露,從而達到結晶罐籠管免維護的效果。
權利要求1.新型抗疲勞結晶罐換熱籠管,其特征:采用不銹鋼材料的無縫鋼管焊接而成;其結構由上、下圈管(2)、直立換熱管(4)、伸縮墊片(3)、連接盲板(5)和螺栓組成;垂直的設置結晶罐筒體內部中心位置,圈管(2)斷開的兩端分別進行密封;中間以填充伸縮墊片形成伸縮間隙,通過螺栓進行連接形成一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疲勞結晶罐換熱籠管,其特征:上端的圈管(2)設有冷媒出管(I),冷媒出管上設有連接法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疲勞結晶罐換熱籠管,其特征:下端的圈管(2)設有冷媒進管出),冷媒進管上設有連接法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抗疲勞結晶罐換熱籠管,采用不銹鋼材料的無縫鋼管焊接而成;其結構由上、下圈管、直立換熱管、伸縮墊片和螺栓組成,重直的設置結晶罐筒體內部中心位置。根據熱漲冷縮的原理,將結晶罐籠管的上、下圈管斷開;在圈管的兩端分別進行密封。中間以填充伸縮墊片形成仲縮間隙,通過螺栓進行連接形成一整體;在結晶罐冷媒液在換熱過程中,籠管受到熱漲冷縮的作用自動調整伸縮墊片的間隙;以免圈管受到巨大拉伸力而形成裂紋。上、下圈管通過排列均勻的直立換熱管,進行有序的聯通;使冷媒液在籠管內進行周而復始的循環換熱。使結晶罐內的食用油達到結晶、養晶的效果。
文檔編號C11B7/00GK203065442SQ20132003690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4日
發明者李寧 申請人:北京中天金谷糧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