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包括:裝設于內蓋組件一側的連動滑塊,所述連動滑塊具有旋轉安裝部、以及分別設置于所述旋轉安裝部兩側的第一滑動臂以及第二滑動臂,在所述第二滑動臂上遠離所述旋轉安裝部的端部設置有連接部;裝設于內蓋組件另一側的鎖扣組件,所述鎖扣組件上設置有朝內蓋組件方向突伸的連接桿;以及內蓋組件,在所述內蓋組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臂匹配的弧形滑動部、與所述連接桿匹配的限制槽、以及設置所述旋轉安裝部的安裝部,所述弧形滑動部與所述旋轉安裝部同軸,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限制槽以與所述連接部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較低。
【專利說明】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器具【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對于電壓力鍋而言,其一般具有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通常被安裝于內蓋之上,然而現有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結構復雜,以致在具體的制造生成過程中會導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降低現有技術提供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制造成本,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一種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包括:
[0006]裝設于內蓋組件一側的連動滑塊,所述連動滑塊具有旋轉安裝部、以及分別設置于所述旋轉安裝部兩側的第一滑動臂以及第二滑動臂,在所述第二滑動臂上遠離所述旋轉安裝部的端部設置有連接部;
[0007]裝設于內蓋組件另一側的鎖扣組件,所述鎖扣組件上設置有朝內蓋組件方向突伸的連接桿;
[0008]以及內蓋組件,在所述內蓋組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臂匹配的弧形滑動部、與所述連接桿匹配的限制槽、以及設置所述旋轉安裝部的安裝部,所述弧形滑動部與所述旋轉安裝部同軸,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限制槽以與所述連接部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連動滑塊呈大致“ L ”形。
[0010]優選地,所述連接部為貫穿所述第二滑動臂且可與所述連接桿匹配的連接通孔,所述連接通孔的軸心垂直于所述內蓋組件所在的平面。
[0011]優選地,所述連接部為貫穿所述第二滑動臂且可與所述連接桿匹配的連接槽。
[0012]優選地,所述連接槽為U形槽。
[0013]優選地,所述U形槽的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連接桿的外徑長度。
[0014]優選地,所述限制槽為與所述旋轉安裝部同軸的一段弧形槽。
[0015]優選地,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限制槽并通過連接固定片與所述連接部連接。
[0016]另外一種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包括:
[0017]裝設于內蓋組件一側的連動滑塊,所述連動滑塊具有旋轉安裝部、以及分別設置于所述旋轉安裝部兩側的第一滑動臂以及第二滑動臂,在所述第二滑動臂上遠離所述旋轉安裝部的端部設置有朝向內蓋組件方向突伸的連接桿;
[0018]裝設于內蓋組件另一側的鎖扣組件,所述鎖扣組件上設置有與所屬連接桿匹配的連接部;[0019]以及內蓋組件,在所述內蓋組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臂匹配的弧形滑動部、與所述連接桿匹配的限制槽、以及設置所述旋轉安裝部的安裝部,所述弧形滑動部與所述旋轉安裝部同軸,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限制槽以與所述連接部連接。
[0020]優選地,所述連接部為連接通孔或連接槽。
[0021]由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僅包括裝設于內蓋組件兩側的連動滑塊以及鎖扣組件,且通過所述連動滑塊與設置于內蓋組件上的弧形滑動部匹配,通過數鎖扣組件上的連接桿、設置于內蓋組件上的限制槽以及連動滑塊上的連接部(如U形槽)匹配可實現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其結構簡單,制造成本較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拆分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4]圖3是圖2中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具體結構示意圖。
[0025]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異效果,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以及附圖做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27]參考圖1、圖2以及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了一種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包括:
[0028]裝設于內蓋組件20 —側的連動滑塊10,所述連動滑塊10具有旋轉安裝部12、以及分別設置于所述旋轉安裝部12兩側的第一滑動臂14以及第二滑動臂13,在所述第二滑動臂13上遠離所述旋轉安裝部12的端部設置有連接部11 ;
[0029]裝設于內蓋組件20另一側的鎖扣組件30,所述鎖扣組件30上設置有朝內蓋組件
20方向突伸的連接桿31 ;
[0030]以及內蓋組件20,在所述內蓋組件20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臂14匹配的弧形滑動部23、與所述連接桿31匹配的限制槽21,以及設置所述旋轉安裝部12的安裝部22,所述弧形滑動部23與所述旋轉安裝部12同軸,所述連接桿31穿過所述限制槽21以與所述連接部11連接。
[0031]本實施例中,參考圖2,所述連動滑塊10呈大致“L”形。但是容易得知,所述連動滑塊10同樣可以為其他已知的形狀,例如直線形或者第一滑動臂14與第二滑動臂13的夾角小于或大于90度。
[0032]一種實施方式下,所述連接部11為貫穿所述第二滑動臂13且可與所述連接桿31匹配的連接通孔,所述連接通孔的軸心垂直于所述內蓋組件20所在的平面。所述連接通孔可以為圓形孔,也可以為其他可以與連接桿31匹配的規則或不規則通孔。
[0033]另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下,參考圖2,所述連接部11為貫穿所述第二滑動臂13且可與所述連接桿31匹配的連接槽。例如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槽為U形槽。
[0034]除此之外,所述連接部11還可以為其他可以將所述連動滑塊10通過連接桿31與鎖扣組件30固定連接起來的連接結構,本文對此不作——舉例。
[0035]本實施例中,所述U形槽的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連接桿31的外徑長度。當然,在某種特殊的應用場景下,所述U形槽的寬度也可以小于所述連接桿31的外徑長度,以實現所述連接桿31與U形槽的過盈配合。
[0036]本實施例中,所述限制槽21為與所述旋轉安裝部12同軸的一段弧形槽。當然,將所述限制槽21設置為弧形槽是本實施例的較佳實施方式,除此之外,所述限制槽21同樣還可以為其他條形或圓形的開槽,所述開槽足以讓所述連接桿31具有一定的活動范圍并對其的活動幅度進行限制。
[0037]本實施例中,參考圖1,所述連接桿31穿過所述限制槽21并通過連接固定片40與所述連接部11連接。所述連接固定片40為圓形薄片。
[0038]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連動滑塊與鎖扣組件通過連接桿與連接部連接,為此,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所述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包括:
[0039]裝設于內蓋組件一側的連動滑塊,所述連動滑塊具有旋轉安裝部、以及分別設置于所述旋轉安裝部兩側的第一滑動臂以及第二滑動臂,在所述第二滑動臂上遠離所述旋轉安裝部的端部設置有朝向內蓋組件方向突伸的連接桿;
[0040]裝設于內蓋組件另一側的鎖扣組件,所述鎖扣組件上設置有與所屬連接桿匹配的連接部;
[0041]以及內蓋組件,在所述內蓋組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臂匹配的弧形滑動部、與所述連接桿匹配的限制槽,以及設置所述旋轉安裝部的安裝部,所述弧形滑動部與所述旋轉安裝部同軸,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限制槽以與所述連接部連接。
[0042]同樣的,所述連接部為連接通孔或連接槽。對于該實施例2的詳細結構設計描述可參考上述實施例1的具體內容,這里對其不再細述。
[004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裝設于內蓋組件一側的連動滑塊,所述連動滑塊具有旋轉安裝部、以及分別設置于所述旋轉安裝部兩側的第一滑動臂以及第二滑動臂,在所述第二滑動臂上遠離所述旋轉安裝部的端部設置有連接部; 裝設于內蓋組件另一側的鎖扣組件,所述鎖扣組件上設置有朝內蓋組件方向突伸的連接桿; 以及內蓋組件,在所述內蓋組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臂匹配的弧形滑動部、與所述連接桿匹配的限制槽、以及設置所述旋轉安裝部的安裝部,所述弧形滑動部與所述旋轉安裝部同軸,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限制槽以與所述連接部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動滑塊呈大致“L”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為貫穿所述第二滑動臂且可與所述連接桿匹配的連接通孔,所述連接通孔的軸心垂直于所述內蓋組件所在的平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為貫穿所述第二滑動臂且可與所述連接桿匹配的連接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槽為U形槽。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的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連接桿的外徑長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槽為與所述旋轉安裝部同軸的一段弧形槽。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限制槽并通過連接固定片與所述連接部連接。
9.一種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裝設于內蓋組件一側的連動滑塊,所述連動滑塊具有旋轉安裝部、以及分別設置于所述旋轉安裝部兩側的第一滑動臂以及第二滑動臂,在所述第二滑動臂上遠離所述旋轉安裝部的端部設置有朝向內蓋組件方向突伸的連接桿; 裝設于內蓋組件另一側的鎖扣組件,所述鎖扣組件上設置有與所屬連接桿匹配的連接部; 以及內蓋組件,在所述內蓋組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臂匹配的弧形滑動部、與所述連接桿匹配的限制槽、以及設置所述旋轉安裝部的安裝部,所述弧形滑動部與所述旋轉安裝部同軸,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限制槽以與所述連接部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開蓋連桿與內蓋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為連接通孔或連接槽。
【文檔編號】A47J27/08GK203609223SQ201320657502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3日
【發明者】梁少雄 申請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美的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