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被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子母被,包括母被和子被,特征是:在所述母被正面中部和尾端的兩側設置第一連接件,在母被背面尾端的兩側設置第二連接件,在子被背面頭端和中部的兩側設置與第一連接件一一對應的第三連接件,在子被正面尾端的兩側設置與第二連接件一一對應的第四連接件。所述母被和子被組合使用時,子被的尾端向母被的背面折疊。本實用新型在組合使用時,子被覆蓋在母被上,露出母部的頭端,子被的尾端向母被內側折疊;人體睡在被子中,腳部不會因為人體翻動而漏風,具有良好地保暖效果。
【專利說明】子母被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被子,尤其是一種可以防止腳底底漏風的子母被,屬于家用紡織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子母被指的是兩條相同尺寸、厚薄不同的被子的組合;每床被子均設有連接搭扣(分為公扣與母扣),不同厚薄的被子通過搭扣可隨意組合出不同厚度的被子,從而將不同厚薄、不同材質的被子進行多種組合,一改傳統被子的單一結構和單一功能,能滿足各種氣溫條件,厚被適宜春秋季使用,薄被適宜夏季使用;兩床被子同時使用適宜冬季,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大大簡化和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更能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
[0003]現有技術中子母被組合當中的厚被、薄被一般采用相互重疊得到一條冬被的設計。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我們往往會發現,人們在睡眠過程中會習慣性的用手將被子往脖子處拽,導致人體腳部被子比較松散,容易漏風;有些人會將腳部的被子進行折疊,但由于冬天的被子比較厚重(尤其是子母部由兩床被子進行組合,就顯得更為厚重),被子折疊后比較松散,人體稍一作翻動就有可能散開,造成腳部漏風的情況。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子母被,在子母被的兩條被子組合使用時,可以保證人體腳部不會產生漏風的情況。
[0005]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子母被,包括母被和子被,特征是:在所述母被正面中部和尾端的兩側設置第一連接件,在母被背面尾端的兩側設置第二連接件,在子被背面頭端和中部的兩側設置與第一連接件一一對應的第三連接件,在子被正面尾端的兩側設置與第二連接件一一對應的第四連接件。
[0006]所述母被和子被組合使用時,子被的尾端向母被的背面折疊。
[0007]本實用新型在組合使用時,子被覆蓋在母被上,露出母部的頭端,子被的尾端向母被內側折疊;人體睡在被子中,腳部不會因為人體翻動而漏風,具有良好地保暖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母被的正面示意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母被的背面示意圖。
[0011]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子被的正面示意圖。
[0012]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子被的背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0013]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4]如圖1?圖5所示:所述子母被包括母被1、子被2、第一連接件1-1、第二連接件1-2、第三連接件2-1、第四連接件2-2等。
[001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母被I和子被2,在母被I正面中部和尾端的兩側設置第一連接件1-1,在母被I背面尾端的兩側設置第二連接件1-2,在子被2背面頭端和中部的兩側設置與第一連接件1-1一一對應的第三連接件2-1,在子被2正面尾端的兩側設置與第二連接件1-2 —一對應的第四連接件2-2。
[0016]當母被I和子被2組合使用時,子被2覆蓋在母被I上,露出母部I的頭端;子被2上的第三連接件2-1與母被I上的第一連接件1-1連接,第四連接件2-2與第二連接件1-2連接,從而將子被2的尾端向母被I內側折疊;人體睡在被子中,腳部不會因為人體翻動而漏風,具有良好地保暖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子母被,包括母被(I)和子被(2),其特征是:在所述母被(I)正面中部和尾端的兩側設置第一連接件(1-1),在母被(I)背面尾端的兩側設置第二連接件(1-2),在子被(2)背面頭端和中部的兩側設置與第一連接件(1-1)一一對應的第三連接件(2-1),在子被(2)正面尾端的兩側設置與第二連接件(1-2)—一對應的第四連接件(2-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被,其特征是:所述母被(I)和子被(2)組合使用時,子被(2)的尾端向母被(I)的背面折疊。
【文檔編號】A47G9/02GK203693131SQ201320735095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9日
【發明者】孫麗娟 申請人:無錫天然萬德福紡織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