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包括一傳動組件、一清潔帶及一殼體。傳動組件包括一傳動輪組。清潔帶包括一第一面及與該第一面相對的一第二面,該清潔帶部分地卷繞于該傳動輪組上;該殼體包括一內殼及包覆該內殼的一外殼,該內殼包括一翻面結構,該傳動輪組容納于該內殼內,該外殼包括一清潔區,該清潔帶部分地卷繞該翻面結構;其中,該清潔帶的第一面部分地暴露在該清潔區之外,該清潔帶部分地卷繞于該翻面結構上以使該清潔帶的第二面部分地暴露在該清潔區之外。本實用新型具有能雙面使用清潔帶的效果。
【專利說明】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特別是指一種能雙面利用清潔帶以供光纖接頭清潔的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為了確保光纖接頭在通過光纖連接器進行信號連接時不因灰塵等污染影響信號連接的傳輸質量,工人在施工布線時會先用光纖接頭專用的一清潔器清潔光纖接頭的表面,以減少污染物造成信號受影響的可能。
[0003]傳動光纖接頭專用的清潔器具有傳動機構、殼體及清潔帶。殼體用于容置傳動機構及清潔帶,該清潔帶部分地暴露在殼體之外使得光纖接頭可在清潔帶上摩擦以進行清潔。清潔帶通過傳動機構而轉動,使得清潔帶暴露在殼體之外的部分會不斷更新。然而,清潔帶的兩面應均具有清潔功能,而傳統的光纖接頭專用清潔器的清潔帶均以同一面暴露在殼體之外,這非常浪費。
[0004]因此,本發明人針對上述問題的改進,潛心研究并結合理論實踐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問題的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于提供一種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該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能雙面利用光纖接頭清潔帶組。
[0006]為了實現上文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中的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包括:一傳動組件,所述傳動組件包括一傳動輪組;一清潔帶,所述清潔帶包括一第一面及與所述第一面相對的一第二面,所述清潔帶部分地卷繞在所述傳動輪組上;及一殼體,所述殼體包括一內殼及包覆所述內殼的一外殼,所述內殼包括一翻面結構,所述傳動輪組容納于所述內殼內,所述外殼包括一清潔區,所述清潔帶部分地卷繞所述翻面結構。其中,所述清潔帶的第一面部分地暴露在所述清潔區之外,所述清潔帶部分地卷繞于所述翻面結構上以使所述清潔帶的第二面部分地暴露在所述清潔區之外。進一步地,所述翻面結構包括一翻面柱及兩個轉動柱,所述兩個轉動柱設置于所述支撐平面的兩側,所述殼體在所述清潔區處形成一支撐平面,所述翻面柱與所述支撐平面的法線方向大致平行,所述清潔區與所述翻面柱之間的所述清潔帶扭轉一角度,所述清潔帶用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翻面柱接觸。
[0007]進一步地,所述翻面柱具有一錐部,所述清潔帶卷繞于所述錐部上,所述翻面柱的柱體方向與所述支撐平面的法線方向成一角度。
[0008]進一步地,所述傳動組件還包括一按壓單元及一推進模塊,所述推進模塊連接至所述按壓單元,所述按壓單元包括一按壓鍵、一彈簧及一引導件,所述推進模塊抵接至能轉動的所述傳動輪組,所述推進模塊包括一推進塊及一連動桿,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抵接至所述推進塊的前端和所述按壓鍵,所述引導件固定至所述外殼以引導所述按壓鍵,所述推進塊配合所述按壓鍵的動作而進行前后位移,所述連動桿具有一底端及一頂端,所述底端樞接至所述外殼的內側,所述頂端耦接至一遮蔽板以控制清潔區的開閉。
[0009]進一步地,所述按壓鍵設置有一推桿,所述推桿固定至所述按壓鍵的頂端的一側,且所述推桿朝向所述引導件,所述推桿的一側設置有一樞接塊,所述樞接塊樞接至所述連動桿,所述推桿的另一側設置有一導滑塊,所述導滑塊穿過所述推進塊并引導所述推進塊。
[0010]進一步地,所述推進塊設置有一上導孔及一下導孔,所述推桿的所述導滑塊設置于所述推進塊的所述上導孔內,所述外殼內側設置有一軸桿,所述軸桿穿過所述推進塊的所述下導孔,由此所述推進塊能配合所述按壓鍵的動作而進行前后位移。
[0011]進一步地,所述推進塊在所述推進塊的頂緣處設置有一上齒條,并且所述推進塊在所述推進塊的底緣處設置有一下齒條;其中,兩個摩擦輪能轉動地設至于所述內殼內且所述兩個摩擦輪共同夾持所述清潔帶,所述摩擦輪中的一個的一端暴露在所述內殼之外且與一定量滾輪嚙合,所述定量滾輪設置有一凸齒,所述凸齒與所述推進塊的所述上齒嚙合,且所述凸齒有方向性地卡合至所述推進塊的所述上齒條。
[0012]進一步地,所述傳動輪組包括一傳動盤、一卷收盤、一分隔盤及一纏繞盤;所述分隔盤設置于所述卷收盤與所述纏繞盤之間,所述傳動盤設置于所述卷收盤的外側面而與所述分隔盤相對;所述傳動盤的外側中心設置有一傳動齒輪,所述推進塊的所述下齒條抵接至所述傳動盤的所述傳動齒輪;所述傳動盤的周界還設置有至少一抵頂齒,所述至少一抵頂齒呈弧形且彈性地設置于所述傳動盤的周界上。
[0013]進一步地,所述卷收盤在面向所述傳動盤的一面設置有一棘齒環,所述卷收盤在面向所述纏繞盤的一面設置有一卷收柱以用于卷收所述清潔帶,所述棘齒環具有內齒及外齒,所述傳動盤的所述抵頂齒與所述棘齒環的內齒嚙合。
[0014]進一步地,所述纏繞盤在背對所述卷收盤的一面設置有一外齒環,所述纏繞盤在面向所述卷收盤的一面的圓心處設置有一卷繞柱以用于卷繞所述清潔帶,所述內殼設置有一抵止齒,所述抵止齒有方向性地抵接至所述纏繞盤的所述外齒環。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具有能雙面使用清潔帶的效果。
[0016]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下文有關本實用新型詳細說明及附圖,然而所附附圖僅提供參考及說明使用,并非用于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分解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內殼與第一外殼組裝的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內殼與第一外殼組裝的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第一狀態的示意圖(隱藏內殼)。
[0022]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第一狀態的另一視角的示意圖(隱藏內殼)O
[0023]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第二狀態的示意圖(隱藏內殼)。
[0024]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第二狀態的另一視角的示意圖(隱藏內殼)O
[0025]符號說明
[0026]40傳動組件
[0027]41傳動輪組
[0028]411傳動盤
[0029]4111傳動齒輪
[0030]4112 抵頂齒
[0031]412卷收盤
[0032]4121 棘齒環
[0033]4122 卷收柱
[0034]413分隔盤
[0035]414纏繞盤
[0036]4141 外齒環
[0037]4142 卷繞柱
[0038]42按壓單元
[0039]421按壓鍵
[0040]4211 連接塊
[0041]4212 樞接塊
[0042]4213 導滑塊
[0043]422 彈簧
[0044]423弓丨導件
[0045]4231 筒狀部
[0046]4232 固定部
[0047]43推進模塊
[0048]431推進塊
[0049]4311彈簧固定柱
[0050]4312 上導孔
[0051]4314 下導孔
[0052]4315 下齒條
[0053]4313 上齒條
[0054]433連動桿
[0055]4330 軸孔
[0056]4331 頂端
[0057]4332 底端
[0058]44摩擦輪
[0059]441定量滾輪
[0060]4411 凸齒
[0061]50清潔帶
[0062]51 第一面
[0063]52 第二面
[0064]60 殼體
[0065]61第一內殼
[0066]610環狀蓋部
[0067]611抵止齒
[0068]62第二內殼
[0069]621抵止齒
[0070]622透明部
[0071]623容置部
[0072]624支撐平面
[0073]625摩擦輪柱
[0074]63第一外殼
[0075]630 開口
[0076]631 軸心
[0077]632下端樞軸
[0078]634 軸桿
[0079]635安裝部
[0080]64第二外殼
[0081]641 中空部
[0082]642 固定件
[0083]645安裝部
[0084]65翻面結構
[0085]651翻面柱
[0086]6511 錐部
[0087]652轉動柱
[0088]66清潔區
[0089]661支撐板
[0090]662固定板
[0091]6621 穿孔
[0092]664遮蔽板
[0093]6640 突耳
【具體實施方式】
[0094]圖1和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分解立體圖。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包括一傳動組件40、一清潔帶50及一殼體60,清潔帶50的部分卷繞在傳動組件40上,傳動組件40及清潔帶50共同設置于殼體60內,且清潔帶50部分地暴露在殼體60之外。清潔帶50具有一第一面51及一第二面52。
[0095]殼體60包括一第一內殼61、一第二內殼62、一第一外殼63、一第二外殼64。殼體60的內部容納有一翻面結構65。第一內殼61與第二內殼62結合成一內殼以容納清潔帶50,翻面結構65設置于第一內殼61與第二內殼62結合后的腔室內以翻轉清潔帶50,從而使正面與反面并排。第一外殼63與第二外殼64結合成一外殼,第一內殼61及第二內殼62共同設置于第一外殼63及第二外殼64結合后的腔室內。該外殼包覆該內殼。
[0096]第一內殼61與第二內殼62結合后共同形成一開孔,將前述開孔及暴露在該開孔之外的第一內殼61和第二內殼62的內部空間限定為一清潔區66,清潔區66大致呈一長方形。第二內殼62對應于清潔區66的位置而設置有一支撐平面624,并且在支撐平面624上設置一支撐板661。支撐板661上方設置有一固定板662,固定板662上方設置有一遮蔽板664。固定板662設置有平行且細長形的兩個穿孔6621以分別用于使清潔帶50的第一面51和第二面52暴露,前述穿孔6621的縱長方向與清潔區66的長邊平行。第一外殼63也形成一與清潔區66對應的開口 630。
[0097]如圖1和圖2所示,傳動組件40包括一傳動輪組41、一按壓單元42、一推進模塊43及兩個摩擦輪44。按壓單元42與推進模塊43相互連接,推進模塊43設置于按壓單元42的內側。傳動輪組41和摩擦輪44分別連接至推進模塊43。
[0098]傳動輪組41包括一傳動盤411、一卷收盤412、一分隔盤413及一纏繞盤414。分隔盤413設置于卷收盤412與纏繞盤414之間,傳動盤411設置于卷收盤412的外側面上而與分隔盤413相對。傳動盤411、卷收盤412、分隔盤413及纏繞盤414同軸地設置于同一軸心上。傳動盤411的外側(即,背對卷收盤412的一面)設置有一傳動齒輪4111,且傳動齒輪4111同軸地設置于傳動盤411的圓心上。傳動盤411的周界還設置有一對抵頂齒4112,抵頂齒4112呈弧形且彈性地設置于傳動盤411的周界上。
[0099]卷收盤412的外側面(S卩,面向傳動盤411的一面)設置有一棘齒環4121。棘齒環4121的圓心位置與卷收盤412的圓心位置相同。棘齒環4121的內徑與傳動盤411的外徑大致相同,棘齒環4121具有內齒及外齒,且內齒和外齒為傾斜方向相同的棘齒。傳動盤411的抵頂齒4112與棘齒環4121的內齒嚙合。卷收盤412的內側面(B卩,面向纏繞盤414的一面)在其圓心位置處設置有一卷收柱4122,卷收柱4122與卷收盤412的盤面大致垂直。纏繞盤414的外側面(即,背對卷收盤412的一面)設置有一外齒環4141。外齒環4141的齒數、模數與棘齒環4121的外齒的齒數、模數大致相同。纏繞盤414在面向卷收盤412的一面的圓心處設置有一卷繞柱4142。
[0100]請參閱圖2和圖3,按壓單元42包括一按壓鍵421、一彈簧422及一引導件423。彈簧422的一端抵接至按壓鍵421。按壓鍵421設置有一推桿4211,該推桿固定在該按壓鍵的頂端的一側,且該推桿朝向引導件423。推桿4211的一側設置有一樞接塊4212,該推桿的另一側設置有一導滑塊4213。該引導件423固定在外殼上。本實施例的引導件423具有一固定部4232以及一筒狀部4231,該固定部呈弧形板狀且固定于外殼內,該筒狀部連接至該固定部4232,筒狀部4231朝向按壓鍵421并引導按壓鍵421。本實施例的第一外殼63和第二外殼64分別設置有一安裝部635、645以固定引導件423的固定部4232。
[0101]推進模塊43包括一推進塊431及一連動桿433,推進塊431與連動桿433在本實施例中設至于第一內殼61的外側并且組裝于第一外殼63的內側。推進塊431的前端設置有一彈簧固定柱4311以抵接至上述彈簧422的另一端。推進塊431設置有一上導孔4312及一下導孔4314。該導滑塊4213穿過推進塊431并引導推進塊431。如圖3所示,推桿4211的導滑塊4213設置于推進塊431的上導孔4312內。第一外殼63的內側設置有一軸桿634,軸桿634穿過推進塊431的下導孔4314,由此推進塊431可配合按壓鍵421的動作而進行前后位移。推進塊431在其頂緣處設置有一上齒條4313且在其底緣處設置有一下齒條4315。
[0102]請參閱圖2和圖3,連動桿433具有:一底端4332,該底端樞接至第一外殼63內側的下端樞軸632 ;—頂端4331,該頂端耦接至遮蔽板664的突耳6440 ;以及一軸孔4330,該軸孔位于底端4332與頂端4331之間。推桿4211的樞接塊4212連接至連動桿433的軸孔4330。當按壓鍵421被向內按壓之后,推桿4211隨著按壓鍵421向內移動,并且該推桿推動連動桿433沿底端4332為軸心轉動,連動桿433的頂端4331推動遮蔽板664而打開清潔區66。
[0103]兩個摩擦輪44的外表面設置有平齒,兩個摩擦輪44可轉動地設置于內殼內,且該兩個摩擦輪共同夾持清潔帶50。如圖1所示,兩個摩擦輪44設置于第二半殼62的摩擦輪柱625中。其中,一摩擦輪44的一端暴露在第一內殼61之外且與一定量滾輪441卩齒合,定量滾輪441位于內殼外側且與摩擦輪44同軸。定量滾輪441設置有一凸齒4411,凸齒4411與推進塊431的上齒條4313嚙合。
[0104]第一內殼61的外側形成一環狀蓋部610,環狀蓋部610的內側緣設置有一抵止齒611,抵止齒611的模數與卷收盤412的棘齒環4121的外齒的模數相同。第二內殼62設置有一抵止齒621、一透明部622及一容置部623,第二內殼62的抵止齒621與第一內殼61的抵止齒611大致相同。容置部623位于第二內殼62面向第一內殼61的一面,容置部623由環壁結構構成,容置部623的直徑稍大于傳動輪組41的直徑。第二外殼64具有一中空部641,中空部641的位置與透明部622對應。
[0105]翻面結構65包括一翻面柱651及兩個轉動柱652,轉動柱652設置于第二內殼62面向第一內殼61的一面,且轉動柱652設置于支撐平面624的兩側,轉動柱652的柱體方向與清潔區66的短邊平行且與清潔帶50的前進方向垂直。翻面柱651的柱體方向與轉動柱652的柱體方向呈一角度,且翻面柱651的柱體方向與支撐平面624的法線方向大致平行,翻面柱651的柱體方向也可與支撐平面624的法線方向成一角度。翻面柱651的中段設置有一錐部6511,錐部6511靠近前述開孔一端的半徑最大,錐部6511遠離前述開孔一端的半徑最小。
[0106]上文為光纖接頭清潔帶I的各個零件的結構介紹,下文為各零件之間的連接關系O
[0107]傳動輪組41設置于第二內殼62的容置部623內,且傳動輪組41的纏繞盤414靠近第二內殼62,傳動盤411靠近第一內殼61。第一內殼61的抵止齒611有方向性地抵接至卷收盤412的棘齒環4121的外齒,第二內殼62的抵止齒621有方向性地抵接至纏繞盤414的外齒環4141。
[0108]清潔帶50的一端卷繞在卷收盤412的卷收柱4121上,清潔帶50經過轉動柱652中的一個的前半段(如圖1所示的左半段),進而在固定板662與支撐板661之間經過清潔區66,并使清潔帶50的第一面51暴露在固定板662的穿孔662中的一個之外。進而經過另一轉動柱652的前半段(如圖1所示的左半段),且清潔帶50扭轉一角度而使清潔帶50的第一面51接觸翻面柱651的錐部6511并使該清潔帶卷繞約1/2圈。清潔帶50再扭轉一角度并經過另一轉動柱652的后半段(如圖1所示的右半段),進而再從固定板662與支撐板661之間穿過清潔區66。清潔帶50以第二面52暴露在固定板662的另一穿孔6621之外,進而清潔帶50經過一轉動柱652的后半段(如圖1所示的右半段),清潔帶50的另一端卷繞于纏繞盤414的卷繞柱4141上。翻面柱651的設置使得清潔帶50的第一面51和第二面52可分別暴露在固定板662的兩側穿孔6621之外。本實施例的翻面柱651設置有錐部6511,因此清潔帶50可較穩固地設置在翻面柱651上。
[0109]—固定件642穿過第二外殼64、第一內殼61、傳動輪組41的中心及第二內殼62,并且該固定件固定至第一外殼63。使傳動輪組41可穩固且可轉動地設置于第一內殼61和第二內殼62內。
[0110]由上文可得知,清潔帶50部分地卷繞于卷收盤412的卷收柱4124上,清潔帶50的一部分位于清潔區66處,清潔帶50的另一部分卷繞于纏繞盤414的卷繞柱4142上。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未經過清潔區66的清潔帶50 (即干凈的清潔帶50)卷繞于纏繞盤414的卷繞柱4142上,經過清潔區66的清潔帶50 (即污染后的清潔帶50)卷繞于卷收盤412的卷收柱4122上。分隔盤413設置于卷收盤412與纏繞盤414之間,意味著分隔盤413將干凈的清潔帶50與污染后的清潔帶50分開,使得干凈的清潔帶50不被污染后的清潔帶50污染。纏繞盤414可由透明材質制成,使得使用者可透過第二外殼64的中空部641及第二內殼62的透明部622看見纏繞盤414及分隔盤413內干凈的清潔帶50,從而得知干凈的清潔帶50內還剩多少存量。
[0111]連接塊4211可為單獨鍵或與按壓鍵421—體成型地結合。當按壓鍵421被按壓時,連接塊4211隨著按壓鍵421移動并且該連接塊的移動反向與該按壓鍵的移動方向相同。推進塊431的下齒條4315抵接至傳動盤411的傳動齒輪4111。引導件423抵止至第二內殼62的容置部623。連動桿423的一端樞接至第一外殼63面向第二外殼64的一面,連動桿423的另一端樞接遮蔽板664,使遮蔽板664可移動地設置于固定板662上。
[0112]下文為光纖接頭清潔帶組的狀態說明,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具有一第一狀態(如圖5、圖6)及一第二狀態(如圖7、圖8)。當光纖接頭清潔帶組處于第一狀態時,按壓鍵421與引導件423之間的彈簧422呈自然狀態或其壓縮彈力最小,遮蔽板664設置于固定板662上。
[0113]當光纖接頭清潔帶組處于第二狀態時,按壓鍵421與引導件423之間的彈簧422具有一壓縮彈力,定量滾輪441的凸齒4411與推進塊431的上齒條4313嚙合。
[0114]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從第一狀態至第二狀態的動作說明如下。當光纖接頭清潔帶組處于第一狀態時,使用者在按壓鍵421上施力,按壓鍵421朝向傳動輪組41方向推進,彈簧422具有壓縮彈力。按壓鍵421的推進帶動推進塊431,推進塊431的移動方向與按壓鍵421的移動方向相同。推進塊431的下齒條4315推動傳動齒輪4111。意味著推進塊431的線性移動經過下齒條4315與傳動齒輪4111的轉換,使得傳動盤411以第一外殼63的下端樞軸632為軸轉動。如圖6所示,傳動盤411的抵止齒4112帶動卷收盤412的棘齒環4121的內齒,進而使卷收盤412轉動。卷收盤412的卷收柱4122卷收清潔帶50,使得清潔帶50傳動。因此清潔帶50暴露在固定板662的穿孔6621之外的部分發生變化,并將纏繞盤414與分隔盤413之間的干凈清潔帶50拉出。
[0115]兩個摩擦輪44之間夾持有清潔帶50,通過清潔帶50的傳動,摩擦輪44進而被清潔帶50帶動。摩擦輪44的轉動帶動定量滾輪441的轉動。同時,定量滾輪441的凸齒4411抵接至推進塊431的上齒條4313,并且由于凸齒4411與上齒條4313有方向性地卡合,故凸齒4411可阻止推進塊431移動。由于摩擦輪44靠清潔帶50的帶動而轉動且摩擦輪44的半徑不變,故清潔帶50的傳動長度可直接轉換為摩擦輪44的轉動角度,定量滾輪441的轉動角度與摩擦輪44的轉動角度相同。意味著清潔帶50傳動一定長度后,定量滾輪441的凸齒4411可抵止推進塊431前進,避免卷收盤412卷收多余的清潔帶50。換言之,清潔帶50每次傳動的長度大約等于摩擦輪44的一圈周長。
[0116]由于連動桿433的一端可轉動地固定至第一外殼63,故連動桿433的另一端隨推桿4211移動而移動,意味著連動桿433的頂端4331帶動遮蔽板664向后移動,使得使用者可通過固定板662的穿孔6621而用清潔帶50擦拭光纖接頭。
[0117]當光纖接頭清潔帶組使用至后期時,使用后的清潔帶50較多,卷收盤412與分隔盤413之間卷收的清潔帶50的半徑較大,因此卷收盤412不需轉動太多角度即可傳動所需長度的清潔帶50。當卷收盤412傳動角度變小時,意味著推進塊431的推進距離較小,進而按壓鍵421及推桿4211的推進距離變小。但推桿4211的推進距離變小使得連動桿433無法帶動遮蔽板664完全后退。本實施例的彈簧422的一端固定至按壓鍵421,而另一端固定至推進塊431,這樣使得當推進塊431不移動時,彈簧422的彈力可帶動推進塊431進而帶動桿433,從而使得遮蔽板664仍可移動至完全后退的狀態。
[0118]如上所述,通過推進塊431、傳動輪組41、摩擦輪44、定量滾輪441、連動桿433及扭矩彈簧4323,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可順利地從第一狀態轉變為第二狀態。下文為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從第二狀態(圖7和圖8)轉變為第一狀態(圖5、圖6)的動作說明。
[0119]當光纖接頭清潔帶組處于第二狀態時,使用者減少對按壓鍵421的施力,彈簧422的彈力使得按壓鍵421向第一狀態的位置移動,進而使推桿4211向第一狀態的位置方向移動,推桿4211帶動推進塊431向第一狀態的位置方向移動。通過下齒條4315及傳動齒輪4111,推進塊431帶動傳動盤411轉動,此時傳動盤411的轉動方向與從第一狀態至第二狀態的轉動方向相反。由于傳動盤411有方向性地卡合至卷收盤412的棘齒環4121的內齒,故傳動盤411不帶動卷收盤412。另外由于卷收盤412的棘齒環4121的外齒有方向性地卡合至第一內殼61的抵止齒611,故抵止齒611也可抵止卷收盤412的轉動。纏繞盤414也可被第二內殼62的抵止齒621固定,從而避免纏繞盤414轉動。同時,推桿4211的導滑塊4213帶動連動桿433,使連動桿433向第一狀態的位置擺動,使得遮蔽板664設置于固定板662 上。
[0120]〔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012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利用翻面裝置實現清潔帶的可翻面利用,以避免浪費的目的。利用第一柱體的錐體轉動輪使得清潔帶在行進過程中可更加順利。配合定量滾輪的設計使得清潔帶的卷收長度固定。利用推進模塊與傳動輪的設置使得使用者通過按壓按壓鍵即可使光纖接頭清潔帶組設置于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利用摩擦輪、定量滾輪及上齒條的設置使得清潔帶可避免過度卷收。利用單一彈簧與推桿的設置使得遮蔽板可順利從固定板上移動至完全后退位置。
[0122]上文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可行實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故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包括: 一傳動組件,所述傳動組件包括一傳動輪組; 一清潔帶,所述清潔帶包括一第一面及與所述第一面相對的一第二面,所述清潔帶部分地卷繞在所述傳動輪組上;以及 一殼體,所述殼體包括一內殼及包覆所述內殼的一外殼,所述內殼包括一翻面結構,所述傳動輪組容納于所述內殼內,所述外殼包括一清潔區,所述清潔帶部分地卷繞所述翻面結構; 其中,所述清潔帶的第一面部分地暴露在所述清潔區之外,所述清潔帶部分地卷繞于所述翻面結構上以使所述清潔帶的第二面部分地暴露在所述清潔區之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面結構包括一翻面柱及兩個轉動柱,所述兩個轉動柱設置于所述支撐平面的兩側,所述殼體在所述清潔區處形成一支撐平面,所述翻面柱與所述支撐平面的法線方向大致平行,所述清潔區與所述翻面柱之間的所述清潔帶扭轉一角度,所述清潔帶用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翻面柱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面柱具有一錐部,所述清潔帶卷繞于所述錐部上,所述翻面柱的柱體方向與所述支撐平面的法線方向成一角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還包括一按壓單元及一推進模塊,所述推進模塊連接至所述按壓單元,所述按壓單元包括一按壓鍵、一彈簧及一引導件,所述推進模塊抵接至能轉動的所述傳動輪組,所述推進模塊包括一推進塊及一連動桿,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抵接至所述推進塊的前端和所述按壓鍵,所述引導件固定至所述外殼以引導所述按壓鍵,所述推進塊配合所述按壓鍵的動作而進行前后位移,所述連動桿具有一底端及一頂端,所述底端樞接至所述外殼的內側,所述頂端耦接至一遮蔽板以控制清潔區的開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鍵設置有一推桿,所述推桿固定至所述按壓鍵的頂端的一側,且所述推桿朝向所述引導件,所述推桿的一側設置有一樞接塊,所述樞接塊樞接至所述連動桿,所述推桿的另一側設置有一導滑塊,所述導滑塊穿過所述推進塊并引導所述推進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進塊設置有一上導孔及一下導孔,所述推桿的所述導滑塊設置于所述推進塊的所述上導孔內,所述外殼內側設置有一軸桿,所述軸桿穿過所述推進塊的所述下導孔,由此所述推進塊能配合所述按壓鍵的動作而進行前后位移。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進塊在所述推進塊的頂緣處設置有一上齒條,并且所述推進塊在所述推進塊的底緣處設置有一下齒條;其中,兩個摩擦輪能轉動地設至于所述內殼內且所述兩個摩擦輪共同夾持所述清潔帶,所述兩個摩擦輪中的一個摩擦輪的一端暴露在所述內殼之外且與一定量滾輪嚙合,所述定量滾輪設置有一凸齒,所述凸齒與所述推進塊的所述上齒嚙合,且所述凸齒有方向性地卡合至所述推進塊的所述上齒條。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輪組包括一傳動盤、一卷收盤、一分隔盤及一纏繞盤;所述分隔盤設置于所述卷收盤與所述纏繞盤之間,所述傳動盤設置于所述卷收盤的外側面而與所述分隔盤相對;所述傳動盤的外側中心設置有一傳動齒輪,所述推進塊的所述下齒條抵接至所述傳動盤的所述傳動齒輪;所述傳動盤的周界還設置有至少一抵頂齒,所述至少一抵頂齒呈弧形且彈性地設置于所述傳動盤的周界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盤在面向所述傳動盤的一面設置有一棘齒環,所述卷收盤在面向所述纏繞盤的一面設置有一卷收柱以用于卷收所述清潔帶,所述棘齒環具有內齒及外齒,所述傳動盤的所述抵頂齒與所述棘齒環的內齒嚙合。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能雙面使用的光纖接頭清潔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纏繞盤在背對所述卷收盤的一面設置有一外齒環,所述纏繞盤在面向所述卷收盤的一面的圓心處設置有一卷繞柱以用于卷繞所述清潔帶,所述內殼設置有一抵止齒,所述抵止齒有方向性地抵接至所述纏繞盤的所述外齒環。
【文檔編號】B08B1/00GK204159574SQ201420556072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5日
【發明者】黃衍章 申請人:禾普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