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腦刺繡機的金片鑲繡撥片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服裝機械,特別是電腦刺繡機鑲繡金銀裝飾片的撥片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腦刺繡機的鑲繡機構,如本人申請的中國專利02295789.8所公開的技術方案,電腦控制的步進電機軸上安裝釘齒輪,釘齒卡入被鑲金片帶的中心孔內,驅動金片帶前送,實現了金片自動傳輸,鑲繡、切斷,提高了生產效率。但其不足之處是釘齒輪只能與單一規格的金片配合,若需鑲繡不同規格的金片,比如形狀變化,會導致中心孔距變化,則需更換相應齒距的釘齒輪,比較麻煩。另外,由于機械磨損等原因,每次向前輸送金片的距離會產生細微誤差,但誤差積累后可能會使切刀位置不在金片前后兩孔的中心線,破壞被繡金片的美觀。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輸片位置準確、能方便適應不同形狀尺寸的電腦刺繡機的金片鑲繡撥片機構。
本實用新型包括安裝在電機架上的步進電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連桿,其上端套裝于步進電機軸端,其下端通過軸銷與撥叉可轉動連接,撥叉前端的撥頭與底板上的金片滑道輕觸。撥叉的撥頭后方設置有安裝在定位銷座的定位銷,定位銷上端套有提供壓力的彈簧,下端頭制成圓孤面并與金片滑道輕觸。彈簧片尾端與連桿連接,前端壓在撥叉桿身上。連桿旁邊裝有復位檔塊。
本實用新型將釘齒輪轉動結構改為連桿的擺動結構,并通過撥叉的撥頭前后運動定距向前輸送金片帶,以及定位銷的防回移作用,保證切斷位置準確。另外,只要通過調整步進電機程序,改變連桿的擺幅,即可適應不同孔距、形狀、材質的金片帶的鑲繡。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側視圖。
圖2為圖1左視圖。
圖3表示了金片帶輸送過程圖。
圖中標記說明1電機架,2導片架,3連桿,4彈簧片,5撥叉,6扭簧套,7軸銷,8擋塊,9定位銷,10彈簧,11定位座,12切刀座,13底板,18金片帶,19步進電機,20手輪,21扭簧,22轉軸,23手柄,24轉向軸套,25銷軸。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作進一步描述。
步進電機19水平安裝在電機架1上,連桿3上端固套于電機軸,下端通過軸7與撥叉5尾端連接,使撥叉5隨連桿3往復擺動。撥叉5前端的撥頭可卡入被鑲金片帶18的中心孔內,每一次擺動向前輸送一格金片。為了保持撥頭對金片有一定壓力,在連桿3側面下端固連一彈簧片4,其前端壓在撥叉5的桿身上。為防止撥叉5后退時帶動金片帶,在撥頭后方設置一個由彈簧10控制的定位銷9。定位銷9下端頭制成圓孤面,頂在金片帶的中心孔內,定位銷9與撥頭之間距離是金片帶相鄰兩個中心孔之間距離的整數倍,以保證撥頭與定位銷都落在中心孔內。當撥叉5向前運動帶動金片帶18前送時,由于定位銷下端是弧面,其上的彈簧10彈力較小,故金片帶在撥叉的驅動下可從定位銷下端面滑動前移。對于不同中心孔距,不同材質的金片帶,只要修改預置程序,改變步進電機的步進轉角,即可改變連桿3的擺幅。為了保證每次擺動向前送出一格金片,保證切刀15切在金片帶的前后兩中心孔中間,防止積累誤差產生,在連桿3前端設置一固定擋塊8,無論連桿3擺幅大小,其擺動前點總是被檔塊8限定在同一位置,從而保證了切刀切斷金片帶的準確性。
切刀15由扭簧控制,處于常抬起狀態,當金片帶被送出一格后,位于旁邊的繡針桿也同步下行,安裝在包針桿的針夾將切刀下壓,完成金片切斷任務。
當一盤金片帶用完換上新金片帶時,帶頭需經導片架2從定位銷9下端穿出,這時需扳動手柄23通過轉軸22將定位鎖9強迫上移,以使金片帶從其下端與底板13之間的金片滑道穿出。
圖3中a表示金片帶剛完成切割時的位置,b表示撥叉5后退時位置,c表示金片帶被前送至切割位置的整個切片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電腦刺繡機的金片鑲繡撥片機構,包括安裝在電機架(1)上的步進電機(19),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連桿(3),其上端套裝于步進電機(19)軸端,其下端通過軸銷(7)與撥叉(5)可轉動連接,撥叉(5)前端的撥頭與底板(13)上的金片滑道輕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撥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撥叉(5)的撥頭后方設置安裝在定位銷座(11)的定位銷(9),定位銷(9)上端套有提供壓力的彈簧(10),下端頭制成圓孤面并與金片滑道輕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撥片機構,其特征在于彈簧片(4)尾端與連桿(3)連接,前端壓在撥叉(5)上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撥片機構,其特征在于連桿(3)旁邊裝有復位檔塊(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電腦刺繡機的金片鑲繡撥片機構,包括安裝在電機架上的步進電機,還包括一個連桿,其上端套裝于步進電機軸端,下端通過軸銷與撥叉可轉動連接,撥叉前端的撥頭與底板上的金片滑道輕觸。本實用新型將釘齒輪轉動結構改為連桿的擺動結構,并通過撥叉的撥頭向前輸送金片帶,以及定位銷的作用,保證位置準確。另外,只要通過程序改變連桿的擺幅,即可適應不同孔距,形狀、材質的金片帶的鑲繡。
文檔編號D05C13/00GK2744716SQ200420079320
公開日2005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9日
發明者馮惠民, 葉后連, 李成 申請人:馮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