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57149閱讀:23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如下縫紉機機頭的縫紉機,該縫紉機機頭可以平縫方式在布片等被縫制物上縫附帶條或線繩等繩帶狀材料,特別是涉及通過使針桿成為跳起狀態可使該縫紉機機頭工作停止的縫紉機。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有一種具有多個如下縫紉機機頭的多頭縫紉機,這種縫紉機機頭具有下端部安裝有縫針的被上下驅動的針桿;與所述針桿的上下驅動同步地進行上下運動的壓腳體;組裝在與所述針桿的同軸心上、繞該軸心自由旋轉的旋轉體;以及與該旋轉體一起旋轉、將繩帶狀材料引導到縫針的落針位置的導向器,與基于規定的刺繡數據的被縫制物的移動方向相對應地控制所述旋轉體旋轉,一邊變更導向器的方向以使繩帶狀材料朝所述縫針的落針處的引導方向保持正確,一邊以平縫方式將該繩帶狀材料縫附在被縫制物上。作為具有可縫附繩帶狀材料的縫紉機機頭的縫紉機一例,例如有專利文獻1記載的縫紉機。
日本特開平8-299639號公報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縫紉機中,為了使縫紉機機頭的工作停止,必須通過使用跳起(ジヤンプ)機構將縫紉機主軸向針桿的旋轉驅動的傳遞切斷,使針桿成為不會配合縫紉機主軸的旋轉而進行上下運動的“跳起狀態”,同時使壓腳體退避到上方。即,在縫紉機機頭內設置有貫通狀的縫紉機主軸,具有針桿機構,該針桿機構通過由縫紉機電動機控制縫紉機主軸的旋轉,使縫紉機機頭的針桿上下運動,從而將繩帶狀材料縫附在被縫制物上。又,在縫紉機機頭內設置有將縫紉機主軸向針桿的驅動傳遞切斷的跳起機構。眾所周知,這種跳起機構是通過電氣信號來進行控制的電動機式機構,在設于縫紉機機頭內的跳起控制用電動機的軸上固定著驅動臂,在與規定的跳起信號(電氣信號)對應的跳起控制用電動機驅動下,所述驅動臂在規定的待機位置與規定的跳起動作位置之間轉動。常態時所述驅動臂受到施力裝置的力而位于待機位置,隨著驅動臂向跳起動作位置的轉動,使針桿上下運動的升降驅動體進行旋轉,解除該升降驅動體與針桿的連接,從而針桿成為上下運動停止的「跳起狀態」。縫制中通過使針桿成為跳起狀態,不僅可形成長的針腳即所謂的跳針縫,而且還可通過將針桿置于連續的跳起狀態來使該縫紉機機頭本身的工作停止。
并且,在縫紉機機頭內,除上述跳起控制用電動機外還設置有另一種控制用電動機,用于使壓腳體上下運動,在該控制用電動機的驅動下,縫紉機運轉時(即縫制時)與針桿的上下運動相對應地驅動壓腳體,而在縫紉機停止時使壓腳體退避到比縫制時的行程還要大的上方。在驅動該壓腳體用的壓腳體機構中,當壓腳體處于退避狀態時,即使在某一原因造成了使壓腳體上下運動的電動機驅動停止的場合,固定在針桿上的部件隨著由縫紉機主軸驅動的針桿的下降而與壓腳體驅動機構的部件接觸,也會使壓腳體與所述針桿下降連動地下降,從而避免部件破損這種事故發生。
然而,當縫紉機運轉中發生了停電等緊急電源停止時,驅動縫紉機的電動機全部停止。正在驅動縫紉機主軸的縫紉機電動機當然也停止,但因停電等造成的電動機停止時縫紉機主軸因慣性仍會暫時性繼續旋轉,針桿隨之會上下運動數針。并且,在多頭縫紉機中,有時會出現可縫附繩帶狀材料的多臺縫紉機機頭中只需一部分工作而剩下的縫紉機機頭不工作而處于工作停止那樣的使用情況,這種狀態的多頭縫紉機的運轉中一旦停電,不僅工作中的縫紉機機頭的針桿而且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也會使針桿上下運動。原因在于如上所述,縫紉機機頭的停止是通過跳起控制用電動機的驅動使針桿成為跳起狀態來進行的,因停電就連這種跳起控制用電動機的驅動也停止了,因而驅動臂在施力裝置的作用下轉動到待機位置而將針桿的跳起狀態解除。如上所述,在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內壓腳體退避到上方,在該狀態下,即使針桿下降,壓腳體也會與該針桿的下降連動地下降,從而避免了因針桿機構與壓腳體機構的碰撞造成部件破損這種事故。
但是,在多臺縫紉機機頭中僅使一部分工作而剩下的縫紉機機頭處于工作停止的多頭縫紉機中,一旦縫紉機運轉中因停電等而使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的針桿下降,則有可能發生部件變形或破損那樣的不良情況。即,當多臺縫紉機機頭中僅有一部分在工作的場合,保持被縫制物的公知的矩狀刺繡框架的框邊位置有時會跟隨縫紉機運轉而到達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下方,當該刺繡框架的框邊位于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下方時,一旦因停電而使針桿和壓腳體下降,這些部件會與刺繡框架的框邊等發生碰撞而使針桿機構、壓腳體機構及刺繡框架等各部件發生變形或破損,問題非常嚴重。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縫紉機運轉中即使出現了停電等緊急的電源停止、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也能保持針桿的跳起狀態而不會使針桿下降那樣的縫紉機。
本發明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為了進行縫制動作而上下運動的針桿;電氣性控制、使所述針桿成為跳起狀態的跳起機構;與所述針桿的上下運動同步地被上下驅動控制、下降時從上方按壓被縫制物的壓腳體;縫制動作停止時將所述壓腳體移動到上方的規定退避位置、將該壓腳體以機械方式保持在該退避位置的壓腳體機構;以及在與將所述壓腳體以機械方式保持于所述退避位置的同時連動地將所述針桿以機械方式保持成跳起狀態的連動機構。
由此,為了使縫紉機機頭的工作停止,在使用壓腳體機構將壓腳體移動到退避位置而將壓腳體以機械方式保持在該退避位置時,通過連動機構與其連動地將針桿以機械方式保持成跳起狀態,使縫紉機機頭成為停止狀態。這樣,由于使用連動機構以機械方式保持針桿的跳起狀態,因此,縫紉機運轉中即使發生了停電,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的針桿也依然保持著跳起狀態不會下降,從而可防止因刺繡框架的框邊與針桿等的碰撞造成的部件變形或破損等現象。
采用本發明,由于具有以機械方式保持針桿跳起狀態的連動機構,用其來以機械方式保持該針桿的跳起狀態,因此,即使發生了停電等緊急的電源停止、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的針桿也依然保持著跳起狀態不會下降,從而可獲得防止使用者意想不到的、因針桿下降引起的部件變形或破損等的優良效果。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縫紉機一實施例的外觀主視圖。
圖2為配設在圖1所示的多頭縫紉機上的縫紉機機頭的主視圖。
圖3為縫紉機機頭的左側視圖。
圖4為縫紉機機頭的左側剖視圖。
圖5為將壓腳體處于縫制位置狀態的縫紉機機頭一部分切開表示的側視圖。
圖6為放大表示圖5的一部分的側視圖。
圖7為將壓腳體處于退避位置狀態的縫紉機機頭一部分切開表示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首先簡單說明本發明的縫紉機概要。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縫紉機一實施例的外觀主視圖。不過本實施例中,被縫制物是繩帶狀材料和布片(面料底材),圖示了具有多臺(圖中是8臺)可在布片(面料)上縫附繩帶狀材料的縫紉機機頭H的多頭縫紉機。圖1中,跟前側相當于進行縫制作業等的作業者所處實際位置的多頭縫紉機的前面。
圖1所示的多頭縫紉機中,在水平方向(圖中的X方向)延伸的長縫紉機工作臺1的上方配設有上支架2,在該上支架2的前面,沿該上支架2的長度方向(圖中的X方向)以等間隔配設縫紉機機頭H。在各縫紉機機頭H的下方設置有支承旋梭3的旋梭座4,該旋梭座4與各縫紉機機頭H對應地設置在與縫紉機工作臺1大致同一高度。又,在縫紉機工作臺1的上表面載置著展開保持布片等被縫制物用的縫制框架5,縫制框架5通過配設于縫紉機工作臺1下方的未圖示的驅動機構,根據由縫制花樣數據所指示的任意的縫制花樣圖案在前后左右方向(X-Y方向)上進行驅動。在各縫紉機機頭H上設置有共用的貫通狀的縫紉機主軸6,縫紉機機頭H的縫針9(參照后述的圖3、圖4)跟隨該縫紉機主軸6的旋轉進行上下往復驅動。利用該縫針9和旋梭座4中旋轉的旋梭3的配合動作,對展開保持在縫制框架5上的布片執行縫制。
下面詳細說明圖1所示的多頭縫紉機中的縫紉機機頭H。圖2為配設在圖1所示的多頭縫紉機上的縫紉機機頭H的主視圖,圖3為縫紉機機頭H的左側視圖,圖4為縫紉機機頭H的左側面剖視圖,圖5為將縫紉機機頭H的一部分切開表示的側視圖,圖6為放大表示圖5的一部分的側視圖。這些圖2~圖6表示壓腳體24處于縫制位置的場合。而圖7則是將縫紉機機頭H的一部分切開表示的側視圖,與圖5不同,它是表示壓腳體24處于退避位置時即處于工作停止狀態的縫紉機機頭H。以下參照這些圖2~圖7所示的各圖說明縫紉機機頭H的構造及動作。如這些圖所示,縫紉機主軸6貫通縫紉機機殼7,同時在縫紉機機殼7的左側面分別設置有用于控制針桿8跳起的跳起控制用電動機16(以下簡稱為跳起用電動機);用于驅動壓腳支承體23升降的壓腳支承體升降用電動機37(以下簡稱為升降用電動機)。以及用于控制壓腳支承體23方向的壓腳支承體方向控制用電動機49(以下簡稱為控制用電動機)。
從圖4中可以看出,所述針桿8可上下運動地支承在縫紉機機殼7上。在針桿8的下端部固定著縫針9,在針桿8的大致中間部固定著保持該針桿8用的針桿架10。這種針桿8是在將所述縫紉機主軸6的旋轉作為驅動源的針桿驅動機構11的驅動下進行上下運動。該針桿驅動機構11將固定于所述縫紉機主軸6的針桿凸輪12的旋轉變換成升降驅動體14相對導向軸13的上下動作,該導向軸13沿上下方向被支承在所述縫紉機機殼7上,通過所述針桿架10將升降驅動體14的上下動作傳遞給針桿8。所述升降驅動體14相對導向軸13也可繞軸線旋轉地得到支承,同時在該升降驅動體14的側部形成有上下方向的具有規定長度的卡合面14a。
在卡合面14a的后方配設驅動臂15,該驅動臂15被固定在跳起用電動機16的軸17的一端,該跳起用電動機16用于對針桿進行跳起控制,即將縫紉機主軸6向針桿8的旋轉驅動的傳遞切斷,控制針桿8成為不會隨縫紉機主軸6的旋轉進行上下運動的「跳起狀態」。各個縫紉機機頭H的跳起用電動機16可根據各自跳起狀態設定用的電氣性跳起信號(電氣信號)分別單個地對縫紉機機頭H進行驅動控制。
常態時所述驅動臂15在未圖示的彈簧或橡膠等施力裝置作用下受到了朝待機位置(圖6中實線所示的位置)的方向力,由此當跳起用電動機16關閉時,驅動臂15利用該施力裝置定位在該待機位置上,而當跳起用電動機16根據跳起信號啟動時,驅動臂15克服所述施力裝置的施力向圖6中雙點劃線所示的規定位置(跳起動作位置)方向驅動。
該跳起信號是在針桿8位于上死點附近的時刻提供,在跳起用電動機16的驅動下,一旦驅動臂15朝圖6中雙點劃線所示的規定位置(跳起動作位置)方向驅動,則利用該驅動臂15的前端部推壓升降驅動體14的卡合面14a,升降驅動體14與其對應地繞導向軸13的軸線旋轉。當驅動臂15位于跳起動作位置時,針桿8的針桿架10(參照圖4)從升降驅動體14釋放,將縫紉機主軸6旋轉驅動的傳遞切斷,故針桿8成為跳起狀態。其后,若繼續跳起用電動機16的驅動而將驅動臂15保持在所述跳起動作位置上,則針桿8成為連續跳起狀態。當跳起用電動機16關閉時,驅動臂15利用所述施力裝置的施力返回所述待機位置,與其同時,利用未圖示的施力裝置使升降驅動體14返回到保持針桿架10的位置,針桿8可進行上下運動。這樣,在縫紉機機頭H內設置了用于切斷從縫紉機主軸6向針桿8驅動傳遞的跳起機構。另外,升降驅動體14的卡合面14a的上下長度被設定為在針桿8的上下行程的整個范圍內始終與驅動臂15的前端部相向的尺寸。眾所周知,挑線桿18可擺動地被支承在所述縫紉機機殼7上,通過將縫紉機主軸6的旋轉作為驅動源的挑線桿驅動機構19進行上下擺動。
如圖4所示,在針桿8的外周設有支承筒20,該支承筒20受固定于縫紉機機殼7下部的固定襯套21的內周面引導,可相對于針桿8進行升降動作及繞其軸線旋轉。在該支承筒20的上端部固定著環狀件22,并在支承筒20的下端部固定著壓腳支承體23。所述壓腳支承體23形成分支狀,在一分支的外側面沿上下方向形成有細長的鍵槽23a,另一分支的下方部固定有壓腳體24。在所述壓腳體24上固定著將從后述卷繞器30拉出的繩帶狀材料引導到縫針9的落針處的導向器25。在所述固定襯套21的外周上設置有只可繞其軸線旋轉的旋轉筒26。在該旋轉筒26的上端部外周形成有皮帶輪27,同時在下端部固定著與壓腳支承體23的鍵槽23a卡合的鍵部件28。又,在旋轉筒26的外周上固定著卷繞器托架29,在該卷繞器托架29上旋轉自如地支承著卷繞器30,用于卷繞布片上縫附用的繩帶狀材料。
下面參照圖2、圖5和圖6說明升降驅動所述壓腳體24用的機構(壓腳體機構)。如圖2所示,在所述支承筒20的環狀件22上可上下方向傳遞動力地卡合著驅動臂31的前端部(叉狀部)。該驅動臂31可調整位置地安裝在升降部件33上,該升降部件33可升降動作地支承在導向軸32上,該導向軸32相對縫紉機機殼7配設成上下方向導向軸。又,在該導向軸32的軸上可升降動作地支承著基體升降部件34。所述升降部件33通過方塊35受到了基體升降部件34的支承,并且利用該兩部件間的設于導向軸32的軸上的彈簧36的彈性對升降部件33施加向下方(推向方塊35的方向)的力。
如圖5及圖6所示,在用于升降驅動所述壓腳支承體23的驅動源即升降用電動機37的軸上固定著驅動桿38。該驅動桿38的頂端部通過連桿部件39與旋轉自如支承在縫紉機機殼7上的轉動臂40的一端部連接。轉動臂40的另一端部通過連桿部件41與所述基體升降部件34連接。由此,驅動升降用電動機37時,轉動臂40進行往復轉動,基體升降部件34及升降部件33沿導向軸32升降,通過驅動臂31使支承筒20與壓腳支承體23(及壓腳體24)一起升降(參照圖2)。該升降用電動機37以規定模式進行驅動控制,即、縫制時控制成與縫紉機主軸6的旋轉連動地在規定的角度范圍內在正反旋轉方向進行往復運動(即根據規定圖案進行驅動控制)。與之相對應,驅動驅動桿38在圖6中實線所示的位置與點劃線所示的的位置38’之間進行往復轉動,與此同時轉動臂40在圖6中實線所示的位置與點劃線所示的的位置40’之間進行往復轉動,壓腳體24跟隨該動作在圖6中實線所示的的下死點與點劃線所示的的上死點24’之間升降驅動。當壓腳體24位于下死點時,從上方將布片及繩帶狀材料壓住。當縫制結束時及縫紉機機頭H的工作停止時,通過使升降用電動機37驅動控制到規定位置(角度),轉動臂40轉動到圖6中雙點劃線所示的位置40”,與此同時壓腳體24退避到圖6中雙點劃線所示的位置24”(規定的退避位置)。該退避位置24”被設定在上述上死點24’的上方。
壓腳體24有時因縫附的繩帶狀材料及布片等的不同種類而使下死點上升。該場合,當壓腳體24與繩帶狀材料相碰時升降部件33停止下降,只有基體升降部件34克服彈簧36(參照圖2)的彈性而下降,可容許上死點上升。
下面說明隨著上述壓腳體24的退避動作而使針桿8成為跳起狀態的連動機構。如圖2及圖5~圖7所示,在所述基體升降部件34的上方左側設置有連動桿42。該連動桿42固定在軸44的一端,該軸44被軸支承托架43上,該托架43固定在跳起用電動機16(該電動機用于跳起控制針桿8)上,在該軸44的另一端固定著動作桿45。在托架43與動作桿45之間設有扭簧46,該扭簧46對動作桿45施加朝圖5或圖7的順時針方向的轉動力。又,連動桿42設置在如下位置,當壓腳體24處于退避位置時,如圖7所示那樣,連動桿42的頂端部與壓腳體24退避到退避位置時移動的連桿部件41抵接。
由于扭簧46的施力,連動桿42常態時處于其基端部下方42a與跳起用電動機16的側面抵接的圖6中實線所示的轉動位置,當連動桿42處于所述轉動位置時,動作桿45處于圖5所示的轉動位置。當壓腳體24退避到退避位置時,連動桿42被推向連桿部件41,轉動到圖6中雙點劃線所示的位置,動作桿45轉動到圖7所示的位置。在跳起用電動機16的軸17的另一端固定著跳起桿47,在該跳起桿47上固定著可與動作桿45抵接的銷48。這樣,一旦動作桿45跟隨壓腳體24的退避動作進行轉動,受銷48的推壓而使跳起桿47逆時針方向轉動,來到圖7所示的位置。當跳起桿47轉動時,通過跳起用電動機16的軸17使驅動臂15也轉動到圖6中雙點劃線所示的跳起動作位置,針桿8成為跳起狀態。該場合,因驅動臂15常態時被保持在所述跳起動作位置,故即使跳起用電動機16不驅動,針桿也能成為跳起狀態。這樣,在升降用電動機37的驅動下動作的驅動桿38、連桿部件39、41、轉動臂40、以至于跟隨這些部件動作而動作的連動桿42、動作桿45、跳起桿47各部分就如同1個保持部件配合動作,以機械方式地保持針桿8的跳起狀態。
如圖5所示,在用于控制壓腳支承體23方向的控制用電動機49的軸上連接著軸50,軸50的下方部可旋轉地支承在固定于縫紉機機殼7的基座部件51上。在軸50的下端部固定著驅動皮帶輪52,在該驅動皮帶輪52與所述旋轉筒26的皮帶輪27之間架設有同步皮帶53。由此,旋轉筒26對應于控制用電動機49的正轉或反轉驅動來進行正轉或反轉,通過鍵部件28控制壓腳支承體23及壓腳體24的方向。眾所周知,根據縫制花樣數據(刺繡縫制數據)來對控制用電動機49即旋轉筒26的旋轉方向及旋轉量(角度)進行控制,與此同時控制所述導向器25的方向,使落針位置處的繩帶狀材料具有方向性以便該繩帶狀材料仿制該縫制花樣圖案。
圖2~圖7中,54是固定在旋梭座4的上面的公知的針板。
下面簡單說明上述結構的多頭縫紉機縫附繩帶狀材料時的動作順序。在上述結構的多頭縫紉機中,布片上縫附繩帶狀材料時,將卷裝有繩帶狀材料的卷繞器30放置在各縫紉機機頭H的卷繞器托架29上,從卷繞器30拉出繩帶狀材料通過導向器25引導到縫針9的落針處。另一方面,預先將布片展開保持在縫制框架5上并設置好。一旦操作縫紉機的啟動開關使縫紉機運轉,則縫紉機主軸6旋轉而使針桿8(縫針9)升降驅動,同時使挑線桿18擺動。壓腳體24在升降用電動機37的驅動下與針桿8的升降驅動同步,在圖6中實線位置與點劃線位置之間進行升降驅動。旋轉筒26由控制用電動機49進行旋轉控制,按照使卷繞器30及導向器25始終位于縫制前進方向的前側這樣來進行方向控制。并且,旋梭3與針桿8(縫針9)的升降驅動同步地進行旋轉,同時通過沿前后左右方向驅動縫制框架5,在展開保持于縫制框架5的被縫制物上進行繩帶狀材料的縫附。縫附繩帶狀材料時,當需要跳針縫而使針桿8跳起的場合,如前所述向跳起用電動機16發出跳起信號來驅動該電動機16。
下面對僅使多臺縫紉機機頭H中一部分工作而剩下的縫紉機機頭H工作停止時的動作順序以及使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H工作時的動作順序進行說明。
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中,當縫紉機機頭H停止時,應停止的縫紉機機頭H的跳起用電動機16仍然處于關閉的狀態,只對升降用電動機37進行驅動控制,該升降用電動機37用于使與該應停止的縫紉機機頭H對應的壓腳體24移動到退避位置。即,在工作停止的縫紉機機頭H中對升降用電動機37發出電動機驅動控制信號,使其朝逆時針方向(參照圖6)進一步驅動到超出所述正反往復旋轉范圍,與此對應地使驅動桿38處于雙點劃線所示的規定位置38”,與此同時轉動臂40及壓腳體24退避到圖6中雙點劃線所示的位置40”及24”(退避位置)。壓腳體24一旦退避到退避位置,連動桿42受連桿部件41推壓與動作桿45一起轉動,動作桿45受銷48的推壓使跳起桿47轉動。由此,驅動臂15轉動到圖6中雙點劃線所示的位置使針桿8成為跳起狀態。這樣,在連動桿42的作用下,可以在不驅動跳起用電動機16的情況下與壓腳體24移向退避位置的動作連動地將針桿8設定成跳起狀態。
這樣,當壓腳體24處于退避位置時,如圖6或圖7圖6中雙點劃線所示,由于升降用電動機37的軸、驅動桿38的前端部與連桿部件39的連接部、連桿部件39與轉動臂40的連接部被設定成并排在一條直線附近的位置(所謂的死點),因此可將壓腳體24保持在退避位置。這樣,連動桿42及動作桿45雖然在扭簧46的施力下產生欲向圖7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力,但受到連桿部件41的阻擋而被保持在圖7所示的位置,以機械方式保持針桿8的跳起狀態。由此,為了使縫紉機機頭H停止,一旦如此地以機械方式保持針桿8的跳起狀態,即使其后將壓腳支承體23的升降用電動機37關閉(當然更不用說跳起用電動機16原先就關閉著),也能以機械方式保持針桿8的跳起狀態。從而,即使在縫紉機機頭H停止時發生了停電,也能保持針桿8的跳起狀態,不會發生任何的不良情況。
由于升降用電動機37的軸、驅動桿38的前端部與連桿部件39的連接部、連桿部件39與轉動臂40的連接部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被設定成并排在一條直線附近的位置,因此,在以往技術中,如前所述若隨著針桿8的下降施加有強力時就會一起下降。但是在本發明中,即使停電也能以機械方式保持針桿8的跳起狀態,故不會發生以往那樣的針桿8的下降。
另一方面,當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H工作時,發出使對應的升降用電動機37朝規定方向驅動的電動機驅動控制信號(解除停止用的電氣信號),在該電動機37的驅動下使壓腳體24下降到圖6點劃線所示的的上死點。由此,連動桿42及動作桿45利用扭簧46的施力轉動到圖5所示的位置,使跳起桿47的銷48與動作桿45的抵接脫開,驅動臂15利用施力裝置轉動到圖6實線所示的位置,將解除以機械方式保持針桿8的跳起狀態。
作為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為了使縫紉機機頭H停止,也可在用于使與應停止的縫紉機機頭H對應的壓腳體24移動到退避位置的升降用電動機37的驅動控制基礎上,對該應停止的縫紉機機頭H的跳起用電動機16也發出臨時性跳起信號。該場合,在跳起用電動機16的驅動下一旦使針桿8成為跳起狀態之后,通過驅動升降用電動機37也能以機械方式保持針桿8的跳起狀態。由此可減輕壓腳體24移向退避位置時的升降用電動機37的負載。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多頭縫紉機中,當縫紉機機頭H的工作停止時,一旦使壓腳體24退避到退避位置,使用連動機構與該壓腳體24的退避動作對應地使跳起機構連動,就可使針桿8成為跳起狀態。又,即使停電,也能與壓腳體24保持于退避位置的狀態相對應,使針桿8依然維持著跳起狀態。這樣,當縫紉機機頭H的工作停止時,不需要驅動用于跳起控制的跳起用電動機16,而在縫紉機機頭H的工作停止中也不需要象以往那樣持續驅動跳起用電動機16。由此,在本發明的縫紉機中,縫紉機運轉中即使停電,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H的針桿8也依然保持成跳起狀態而不會下降,又由于壓腳體24也不下降,故可防止因與未圖示的刺繡框架的框邊等碰撞造成的構件變形或破損等現象。
另外,連動機構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的結構,只要是停電中也能將針桿8維持成跳起狀態那樣的機構則任何形式均可。總之,只要是在縫紉機機頭工作時能與跳起用電動機16的驅動對應地進行跳針縫制控制,而在縫紉機機頭停止時與所述跳起用電動機16的驅動無關地能將針桿8以機械方式保持成跳起狀態的結構即可。
上述實施例中,對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H重新工作時通過升降用電動機37的驅動來解除針桿8的跳起保持狀態的機構作了說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為了解除保持狀態而采用除電氣或機械控制之外的其他機構。
另外,上述實施例是適用于具有只能縫附繩帶狀材料的縫紉機機頭H的多頭縫紉機的例子,在交替具有可縫附繩帶狀材料的縫紉機機頭H和刺繡用縫紉機機頭的多頭縫紉機中,也只能對可縫附繩帶狀材料的縫紉機機頭H適用。
又,本發明不限定于可縫附繩帶狀材料的縫紉機,總之,可適用于具有針桿跳起機構和與針桿上下運動同步地進行上下驅動控制的壓腳體那種類型的縫紉機。
符號說明1…縫紉機工作臺2…上支架3…旋梭4…旋梭座5…縫制框架6…縫紉機主軸7…縫紉機機殼8…針桿9…縫針10…針桿架11…針桿驅動機構12…針桿凸輪13…導向軸14…升降驅動體15…驅動臂16…跳起控制用電動機17…電動機軸18…挑線桿19…挑線桿驅動機構20…支承筒21…固定襯套22…連桿23…壓腳支承體23a…鍵槽24…壓腳體25…導向器26…旋轉筒27…皮帶輪28…鍵部件29…卷繞器托架30…卷繞器31…驅動臂32…導向軸33…升降部件34…基體升降部件35…方塊36…彈簧37…壓腳支承體升降用電動機38…驅動桿39…連桿部件40…轉動臂41…連桿部件42…連動桿43…托架45…動作桿46…扭簧47…跳起桿48…銷49…壓腳支承體方向控制用電動機50…軸51…基座部件52…驅動皮帶輪53…同步皮帶54…針板H縫紉機機頭。
權利要求
1.一種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為了進行縫制動作而上下運動的針桿;電氣控制的、使所述針桿成為跳起狀態的跳起機構;與所述針桿的上下運動同步地被上下驅動控制、下降時從上方按壓被縫制物的壓腳體;縫制動作停止時將所述壓腳體移動到上方的規定退避位置、將該壓腳體以機械方式保持在該退避位置的壓腳體機構;以及與將所述壓腳體以機械方式保持于所述退避位置的動作連動而將所述針桿以機械方式保持成跳起狀態的連動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跳起機構包括使所述針桿成跳起狀態時電氣驅動的電動機;以及按照該電動機的驅動移動到規定的跳起動作位置的部件,當該部件處于該跳起動作位置時使所述針桿成為跳起狀態,所述連動機構將所述壓腳體以機械方式保持在所述退避位置時的所述壓腳體機構的動作傳遞給所述部件,將該部件以機械方式保持在所述跳起動作位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腳體機構包括縫制動作時與所述針桿的上下運動同步地以規定模式驅動控制、當縫制動作停止時驅動控制到規定位置的電動機;以及所述縫制動作時隨所述電動機的驅動在規定的上死點和下死點之間上下驅動所述所述壓腳體、而在所述縫制動作停止時,隨所述電動機的驅動將所述壓腳體移動到所述上死點上方的所述退避位置,并將所述壓腳體以機械方式保持在該退避位置的機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動機構是如下所述的機構在所述壓腳體機構對所述壓腳體在所述退避位置的機械方式保持被解除時,與所述壓腳體離開所述退避位置的動作連動,而將以機械方式保持所述針桿的跳起狀態的保持狀態予以解除。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縫制物由繩帶狀材料和縫附該繩帶狀材料的面料構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繞所述針桿軸心旋轉的旋轉體;以及與該旋轉體一起旋轉、將繩帶狀材料引導到落針位置的導向器,通過按照縫制數據控制所述旋轉體的旋轉來控制所述導向器的方向,由此可按照該縫制數據對針尖位置處的所述繩帶狀材料的引導方向進行可變控制。
7.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多臺縫紉機機頭,在各個縫紉機機頭中分別具有所述針桿、所述跳起機構、所述壓腳體、所述壓腳體機構以及所述連動機構。
全文摘要
一種縫紉機,包括為了進行縫制動作而上下運動的針桿(8);電氣性控制、使針桿成為跳起狀態的跳起機構(15、16、17);與針桿(8)的上下運動同步地被上下驅動控制、下降時從上方按壓被縫制物的壓腳體(24);縫制動作停止時將所述壓腳體(24)移動到上方的規定退避位置、將該壓腳體(24)以機械方式保持在該退避位置的壓腳體機構(31~34),還具有在與將壓腳體(24)以機械方式保持于所述退避位置的同時連動地將針桿(8)以機械方式保持成跳起狀態的連動機構(42~48)。即使發生了停電等緊急電源停止,工作停止中的縫紉機機頭的針桿也依然維持著跳起狀態不會下降,由此可防止使用者意想不到的、因針桿下降引起的構件變形或破損等。
文檔編號D05C11/06GK1962994SQ20061014338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7日
發明者鈴木賢次, 柴田高士 申請人:東海工業縫紉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