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織細紗機的牽伸機構, 特別是屬于一種能夠增加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摩擦力界的輔助裝置。 K背景技術〗 當前三羅拉環錠紡細紗機主要有兩種牽伸形式,平面牽伸與V形牽伸。其牽伸后區是由兩對羅拉各自形成的摩擦力界連貫起來組成的簡單羅拉對牽伸。牽伸后區中部摩擦力界的 強度最弱,所保持的只是纖維間的抱合力,控制纖維的能力較差,使 短纖維的變速點不穩定,惡化產品條干,從而影響產品質量。在先申請的200520086523.9號專利公開了一種紡織細紗機V形牽伸機構, 通過在中羅拉組與后羅拉組之間設置轉動壓輥裝置,增加了后下羅拉 表面上的包圍弧長,減少了浮游區長度,對V形牽伸的后區加強了 摩擦力界,但是對于平面牽伸則效果不明顯。K發明內容2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 種新型的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以達到加強三羅拉環錠紡細 紗機牽伸后區摩擦力界,繼而提高紡紗質量和對質量控制能力的目 的。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包括安裝于 由中上羅拉(9)和中下羅拉(8)構成的中羅拉組、由后上羅拉(2) 和后下羅拉(3)構成的后羅拉組之間的上壓輥裝置(11),所述的上 壓輥裝置(11)通過安裝架(4)固定于氣動加壓搖架(1)上,安裝
架的下段聯結支撐軸(12),支撐軸(12)端部為壓輥(5);其特征 在于,在中羅拉組與上壓輥裝置(11)之間設有下壓輥裝置(10), 所述的下壓輥裝置(10)包括一條形壓桿(6),其兩端嵌裝于中下羅 拉滑座(7)的孔或槽內。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通過在中羅 拉組與后羅拉組之間設置上壓輥裝置(11)和下壓輥裝置(10),對 紡織細紗機V形牽伸或平面牽伸的后區摩擦力界均有明顯增強的效 果,從而對后區纖維增加了有效控制,縮短了浮游區長度,具有改善 條干、提高紡紗質量的積極效果。K
〗 附圖部分公開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其中圖l,本實用新型與氣動加壓搖架的位置關系圖; 圖2,現有牽伸機構工作原理及摩擦力界分布圖;圖3,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及摩擦力界分布圖; 圖4,上壓輥裝置結構示意圖;圖5, A-A向視圖;圖6,下壓輥裝置結構示意圖;圖7,下壓輥裝置左側視圖。K具體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紡織細紗 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適用于三羅拉環錠紡細紗機的平面牽伸或V 形牽伸系統。在中上羅拉(9)和中下羅拉(8)構成的中羅拉組、后 上羅拉(2)和后下羅拉(3)構成的后羅拉組之間,設置有上壓輥裝
置(11),在中羅拉組與上壓輥裝置(11)之間設有下壓輥裝置(10)。如圖2所示,現有牽伸機構的平面牽伸系統,牽伸后區只是簡單的羅 拉對牽伸;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于平面牽伸時,后區摩擦力 界有明顯增強,從而對后區纖維增加了有效控制,縮短了浮游區長度, 具有改善條干、提高紡紗質量的積極效果。如圖4、圖5所示,所述的上壓輥裝置(11)通過安裝架(4) 固定于氣動加壓搖架(1)上,安裝架的下段聯結支撐軸(12),支撐 軸(12)端部為壓輥(5)。壓輥(5)與支撐軸(12)之間可以采用 轉動聯結,如安裝軸承,也可以采用固定聯結。采用固定聯結時,壓 輥截面應該是回轉體,或者是曲面T形,或曲面扇形。如圖6、圖7所示,所述的下壓輥裝置(10)包括一條形壓桿(6), 其兩端嵌裝于中下羅拉滑座(7)的孔或槽內。壓桿(6)的截面應該 是回轉體,或者是曲面T形,或曲面扇形。為充分發揮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上壓輥裝置(11)和下壓輥 裝置(10)相對于搖架和羅拉組的位置應適當。在附圖所示的實施例 中,壓輥(5)與中上羅拉的水平中心距為22 39毫米;壓輥(5) 外圓面下切點與搖架分壓器下平面的垂直距離為26 34毫米。壓桿 (6)的上頂點至中下羅拉中心的垂直距離為10 16毫米;壓桿(6) 的上頂點至中下羅拉中心的水平距離為16 26毫米。
權利要求1、一種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包括安裝于由中上羅拉(9)和中下羅拉(8)構成的中羅拉組、由后上羅拉(2)和后下羅拉(3)構成的后羅拉組之間的上壓輥裝置(11),所述的上壓輥裝置(11)通過安裝架(4)固定于氣動加壓搖架(1)上,安裝架的下段聯結支撐軸(12),支撐軸(12)端部為壓輥(5);其特征在于,在中羅拉組與上壓輥裝置(11)之間設有下壓輥裝置(10),所述的下壓輥裝置(10)包括一條形壓桿(6),其兩端嵌裝于中下羅拉滑坐(7)的孔或槽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其特 征在于,壓輥(5)與支撐軸(12)之間采用固定聯結,壓輥截面是 回轉體,或曲面T形,或曲面扇形。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其特 征在于,壓桿(6)的截面是回轉體,或曲面T形,或曲面扇形。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其特 征在于,壓輥(5)與中上羅拉的水平中心距為22 39毫米;壓輥(5) 外圓面下切點與搖架分壓器下平面的垂直距離為26 34毫米;壓桿(6)的上頂點至中下羅拉中心的垂直距離為10 16毫米;壓桿(6) 的上頂點至中下羅拉中心的水平距離為16 26毫米。
專利摘要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輔助裝置,涉及一種紡織細紗機的牽伸機構,特別是屬于一種能夠增加紡織細紗機牽伸后區摩擦力界的輔助裝置。包括安裝于中羅拉組與后羅拉組之間的上壓輥裝置(11),及中羅拉組與上壓輥裝置(11)之間的下壓輥裝置(10)。上壓輥裝置(11)通過安裝架(4)固定于氣動加壓搖架(1)上,安裝架的下段聯結支撐軸(12),支撐軸(12)端部為壓輥(5)。下壓輥裝置(10)包括一條形壓桿(6),其兩端嵌裝于中下羅拉滑坐(7)的孔或槽內。本實用新型對紡織細紗機V形牽伸或平面牽伸的后區摩擦力界均有明顯增強的效果,從而對后區纖維增加了有效控制,具有改善條干、提高紡紗質量的積極效果。
文檔編號D01H5/00GK201027221SQ20072014002
公開日2008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4日
發明者田立民 申請人:日照裕鑫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