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細紗機牽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細紗機牽伸裝置,屬紡織機械
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細紗機是一種將粗紗紡為細紗的紡織機械,而細紗機牽
伸裝置是在紡紗中起主要作用的將粗紗牽伸為細紗原纖維的機構,經過牽伸 機構后紗股的纖維數減少,經過后續工序后就將粗紗紡為細紗。傳統的細紗 機牽伸裝置有前、中、后三根羅拉,利用羅拉之間的線速度差對紗線進行牽 伸。在三根羅拉之間有兩個區,即位于前、中羅拉之間的主牽伸區和位于中、 后羅拉之間的后牽伸區。三根羅拉按纖維的不同長度,其中心距有不同的要 求,三根羅拉按工藝要求配制不同壓力的皮輥,使粗紗通過兩個牽伸區時變 成符合要求的細紗。在牽伸過程中由于纖維高速分離,變化很大,因此還設
置了皮圈來協助控制纖維在分離中的均勻性。如浙江金鷹集團生產的FX502 細紗機中的牽伸裝置,其結構是皮圈從后羅拉引過中羅拉并以用一張緊輥
折轉并將皮圈非工作面壓在中羅拉上,使皮圈受中羅拉驅動而同步運轉。皮 圈內有一前一后兩個皮圏輥子,皮圈外有兩個皮圈壓輥與它們相壓,使纖維
從皮圈壓輥與皮圈之間通過受到控制。同時靠近前羅拉的一只皮圈輥將皮圈 非工作面壓在中羅拉上以提高皮圈與中羅拉之間轉動的同步性。因纖維在牽 伸過程中會自由游離, 一般把牽伸過程中不受羅拉、皮圏控制的纖維路徑距 離稱為浮游區。浮游區越長,牽伸裝置對纖維的控制能力越差,細紗條千的 均勻度也越差。而上述結構的細紗機牽伸裝置中,皮圈內與中羅拉相壓的皮 圈輥與皮圈外的皮圈壓混之間的夾持線與前羅拉之間距離較長,導致該處浮 游區較長,同樣另 一對皮圈輥與皮圈壓輥之間的不良分子持線與后羅拉之間 的距離也較長,導致該處的浮游區也較長,因此在此區域內的纖維難受控制, 導致細紗條千的均勻度不能達到高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就是提供一種浮游區較
小的細紗機牽伸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細紗機牽伸裝置,有羅拉座、羅拉座上所安裝的前、中、后羅拉和從后羅拉引過中羅拉的皮圈,有一張緊輥安裝在皮圈內將皮圈
折轉并使皮圈背面包在中羅拉上,皮圈內有皮圈輥子,皮圈外有皮圏壓輥; 所說皮圈張緊輥經皮圈與中羅拉相壓而使皮圈由中羅拉和皮圈張緊輪夾持驅 動;在皮圈內有長度在前后羅拉之間的皮圈板,皮圈板有一平面襯在皮圈工 作面上,所說皮圈輥子安裝在皮圈板前后端上,皮圏輥子的半徑不足羅拉半 徑的1/2;所說皮圈壓輥有多個,安裝在皮圈工作面外,皮圈壓輥將皮圈壓向 皮圈板。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細紗機牽伸裝置, 一是以中羅拉和張緊輥夾持皮圈運 行,從而可調整皮圈輥子的位置和大小而不影響皮圈的運行,二是在皮圏內 襯上皮圈板,使皮圈對纖維的控制作用由皮圈板和皮圈壓輥實現,從而可調 整皮圈壓輥數量和位置,因此,本實用新型皮圏的作用在前后羅拉之間都可 存在,并以較小半徑的皮圈輥子使皮圈伸到前后羅拉的近側,則纖維在前后 羅拉之間牽伸時幾乎全部可受皮圈控制。與現有技術相比,縮小了浮游區, 使細紗條千的均勻度得到提高,相同支數測烏斯特條干CV值提高4%。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細紗機牽伸裝置,所說皮圈壓輥以兩端放置在羅拉座 上所開的槽內,該放置皮圈壓輥的槽近皮圏的一端低,使皮圈壓輥依重力將 皮圈壓在皮圈板平面上,使可靈活調整各皮圈壓輥的重量及大小來控制纖維 的長度及纖維的分離度,進一步提高細紗條干的均勻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細紗機牽伸裝置,上下羅拉通常按傾斜設置,因此所 說皮圈板的平面也是傾斜設置的,且皮圈工作面在上層,則放置皮圈壓輥的 槽可按與皮圈板的平面垂直的方向開出,以簡化加工工藝。
所說皮圈壓輥根據纖維長度不同設計成多種重量,即纖維長度越長壓輥 數量越少重量越輕反之纖維長度越短壓輥數量越多重量越重,以保證纖維在 皮圈壓輥和皮圈之間受到有效的夾持控制。
根據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細紗機牽伸裝置,具有浮游區極短以使纖維在牽 伸區內始終受到控制,并可以通過改變皮圈壓輥的重量及多少來適應纖維的 長度及纖維的分離度,使該裝置適應纖維范圍較大。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羅拉
座,2-上羅拉(喂入羅拉),3-喂入加壓羅拉,4-搖架,5-皮圈輥子軸,51-皮圈輥子,6-皮圈壓輥(圖中共14件),7-皮圏,8-皮圈板,9-牽伸加壓羅拉, 10-下羅拉(牽伸羅拉),11-中羅拉(皮圈羅拉),12-皮圈張緊輥;
圖2為圖1中A向視圖(部分剖除),圖中l-羅拉座,2-上羅拉(喂入 羅拉),3-喂入加壓羅拉,4-搖架,6-皮圈壓輥,7-皮圈,9-牽伸加壓羅拉, 10-下羅拉(牽伸羅拉),13-輔助羅拉座。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 2所示,本例從軸向投影看(圖1),在羅
拉座1上安裝了上羅拉2中羅拉11、下羅拉10和搖架軸,有搖架4一端鉸接 在搖架軸上,另一端以活動扣扣在羅4i軸上,有上羅4i的加壓羅4立3和下羅 拉的加壓羅拉9安裝在搖架上,當纖維前端引到羅拉牽伸區內后將搖架裝妥 而使加壓羅拉與羅拉一起控制纖維。上羅拉與其加壓羅拉的壓緊線和下羅拉 與其加壓羅拉的壓緊線在一與地面傾斜45°的平面上。在一平行于前述傾斜 平面的一個平面上,以四條皮圈輥子軸5安裝了四支皮圈輥子51,皮圈輥子 外套有皮圈7,其中各皮圈輥子使皮圈的外表面在前述壓緊線所在傾斜平面 上。皮圏輥子的直徑各各相同并小于上下羅拉直徑的1/3,其中最外端兩只緊 靠上下羅拉,使它們所張的皮圈兩端與上下羅拉上的壓緊線距離在最短。有 中羅拉11和上羅拉一端的皮圈輥子作導向輥使皮圏折向中羅拉一側,皮圈折 轉后套在一皮圈張緊輥12上,中羅拉將皮圏壓在皮圈張緊輥上以使中羅拉與 皮圈張緊輥夾持皮圏而驅動皮圈運動。即皮圈套在呈L形布局的皮圈輥子和 皮圈張緊輥外,由中羅拉在外部壓在皮圈的折角內側。四支皮圈輥以上下各 兩只位置較近的方式安裝,中間兩支皮圈輥子之間有一皮圈板8,皮圈板有平 面托在皮圈內使皮圏保持其外表面在前述壓緊線所在傾斜平面上。在羅拉座 和輔助羅拉座(圖1中未顯示)上還各等距開了 16只槽口,所說槽口與前述 傾斜平面垂直向上,且也按平行于前述傾斜平面,各槽底在前述壓緊線所在 傾斜平面上。羅拉座和輔助羅拉座上之間各對應槽口是皮圈壓輥6兩端軸的 安裝軸承,即皮圈壓輥是以兩端軸放置在所說槽口上安裝的。皮圈壓輥作為 備件,可有多種規格(本例為9種)和多件(本例使用了 14件),應纖維的 質量而定。
本例從圖1的A向抽影看(圖2),上下羅拉2、 10及其加壓羅拉3、 9 各有兩組分兩列布局。搖架4是中間的一塊縱向立板,加壓羅拉挑在兩側。有輔助羅拉座13經安裝桿在固定在羅拉座1上,皮圈7的皮圏輥子以軸安裝 在羅拉座和輔助羅拉座上,皮圈壓輥6平行地布置在皮圈外。
工作時,纖維在上羅拉處喂入,經過皮圈后在下羅拉處送出,而下羅拉、 皮圈和上羅拉之間的線速度是一個漸小的變化,使纖維在上下羅拉之間得到 一個牽伸力而被均勻分離,粗的纖維條干成為細的纖維條干。在上下羅拉之
間,纖維在皮圈和下羅拉的雙重使用下,該處皮圈壓輥所安裝用的槽口是向 上的,因此皮圈壓輥是以重力將纖維壓在皮圈上,而皮圈又受皮圈板的襯托, 因此使纖維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其分離"變細"的過程是逐步、均勻進行 的,而不受控制的"浮游區"僅在皮圈受皮圈輥子限定的工作范圍兩端與上 下羅拉壓緊線之間的空間,這樣本實用新型對纖維的控制程度與現有技術相 比大大提高。
權利要求1、一種細紗機牽伸裝置,有羅拉座、羅拉座上所安裝的上、中、下羅拉和從下羅拉引過中羅拉的皮圈,有一張緊輥安裝在皮圈內將皮圈折轉并使皮圈背面包在中羅拉上,皮圈內有皮圈輥子,皮圈外有皮圈壓輥;其特征是所說皮圈張緊輥經皮圈與中羅拉相壓而使皮圈由中羅拉和皮圈張緊輪夾持驅動;在皮圈內有長度在上下羅拉之間的皮圈板,皮圈板有一平面襯在皮圈工作面上,所說皮圈輥子安裝在皮圈板前后端上,皮圈輥子的半徑不足上下羅拉半徑的1/2;所說皮圈壓輥有多個,安裝在皮圈工作面外,皮圈壓輥將皮圈壓向皮圈板。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紗機牽伸裝置,其特征是所說皮圈壓輥以兩端 放置在羅拉座上所開的槽內,該放置皮圈壓輥的槽近皮圏的一端低,使皮圈 壓輥依重力將皮圈壓在皮圈板平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細紗機牽伸裝置,有羅拉座[1]、羅拉座上所安裝的上、中、下羅拉和從下羅拉引過中羅拉的皮圈,有一張緊輥安裝在皮圈內將皮圈折轉并使皮圈背面包在中羅拉上,皮圈內有皮圈輥子,皮圈外有皮圈壓輥;所說皮圈張緊輥[12]經皮圈[7]與中羅拉[11]相壓而使皮圈由中羅拉和皮圈張緊輪夾持驅動;在皮圈內有長度在上下羅拉[2、10]之間的皮圈板[8],皮圈板有一平面襯在皮圈工作面上,所說皮圈輥子[51]安裝在皮圈板前后端上,皮圈輥子的半徑不足羅拉半徑的1/2;所說皮圈壓輥[6]有多個,安裝在皮圈工作面外,皮圈壓輥將皮圈壓向皮圈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相同支數測烏斯特條干CV值提高4%。
文檔編號D01H5/86GK201245733SQ200820163638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27日
發明者密和康, 徐澤軍, 林如忠 申請人: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