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假捻機組的制作方法
假捻機組本發明涉及一種按照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進行假捻的假捻機組。假捻機組是假捻變形機的部件,它們已知是作為橫向于紗線流程方向旋轉的摩擦 假捻機組,經由該機組,待捻轉的紗線纏繞接觸著被導引,使得橫向于紗線流程方向作用的 摩擦力作用到紗線上。此外還已知的是,在兩個捻轉體之間要將紗線夾緊。摩擦假捻機組包括多個旋轉的、上下布置并且部分交疊的捻轉盤,通過它們基于 交疊形成的楔體而使待捻轉的紗線得以導引。在此,各捻轉盤設置為,紗線在捻轉盤之間 并不被夾緊。紗線張力阻止紗線在旋轉的捻轉盤之間滑過。該基本原理說明于公開文獻 DE 2317630中。發展設計包括盤體堆疊,它們設在三個成三角形相互平行布置的軸線上。 在此,待捻轉的紗線成螺旋形地通過所述三個軸線的中心軸。這種機組例如由專利文獻EP 1664406B1所公開。另外還已知為了提高纏繞度,使盤體與有槽盤體配合作用,正如專利 文獻US 3,921,379所公開的那樣。夾緊式的假捻機組將紗線夾緊在兩個物體之間,其中至少一個物體是彈性的。所 述物體可以是兩個交叉的傳動帶或兩個位置錯開設置的彈性盤體,它們在夾緊點將相反作 用的運動分量施加到紗線上并由此將其捻轉。此外還沿著紗線流程方向設置有一個輸送部 件。作為針對夾緊紗線的摩擦機組的實例,可以列舉公開文獻DE 2952305A1。兩種方案各有優點和缺點。摩擦假捻機組原則上存在這樣的危險,即,摩擦力不足 以捻轉紗線。這樣便會導致紗線打滑,即所謂滑脫(Surging)。而對于夾緊紗線的摩擦機組,兩個反轉的加捻裝置可以大面積地接觸,這會導致 磨損增大。通常,每一摩擦機組只能處理一根紗線。這樣,除了導致大的構造空間外,還會導 致提高的投資成本。雖然由專利申請JP 52-124958已知將多個三軸的摩擦機組緊密地并 排設置,從而產生一些附加的紗線流程,在其上可以捻轉更多的紗線。但從驅動技術和支承 技術角度來說,要實施這樣的設置方式是很困難的。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通常為多根紗線所設計的假捻變形機的背景,提供一 種在經濟上有利的用于多根紗線的摩擦機組,該機組可望實現簡單的和低成本的驅動技術 和支承技術。上述目的通過這樣一種假捻機組得以實現,其中,作為加捻裝置,一個較大的居中 設置的中心盤體與多個較小的、軸線平行地圍繞該中心盤體設置的盤體配合作用,使得基 本上平行于各軸線進入的紗線由各盤體加以捻轉。按一種實施方案,盤體之一在其外圓周上具有凹槽,因而該盤體構成了一種有槽 盤體。與這個有槽盤體配合作用的加捻裝置構造成這樣的盤體,該盤體伸進所述有槽盤體 的凹槽中。為了確保紗線能夠不受損地順暢進入有槽盤體與盤體之間的交疊區和將其輸出, 凹槽以及盤體外周面在其橫截面中都是倒圓的。加壓裝置將盤體壓向有槽盤體,使得在表面之間保持一個很窄的間隙,從而,一方 面使各表面不相互摩擦,另一方面將紗線夾緊在表面之間。
優選的是,凹槽半徑和盤體半徑在橫截面中如此加以匹配,S卩,使得夾緊點處于凹 槽底部。這樣,軸線平行地通過的紗線便經由盤體的外周面以及經由有槽盤體的型面導過, 紗線上被施加了 一種附加的捻轉。按本發明的一種發展設計,該假捻機組具有多個沿軸向設置的有槽盤體。按另一種可選擇的發展設計,一個有槽盤體設有多個凹槽,此時,要么是在每一紗 線流程為每個凹槽各自配置一個盤體,要么是在每一紗線流程采用一個帶有一個或多個凹 槽的盤體,從而,所形成的各型面按照本發明與有槽盤體的各凹槽配合作用。在另一種可選擇實施形式中,每一紗線由中心盤體和其他兩個盤體進行捻轉。這 三個盤體交疊地沿紗線流程方向依次相繼設置。驅動裝置使各盤體同向地以相同圓周速度 旋轉。因為是利用中心盤體捻轉多根紗線,所以該中心盤體由多對盤體所圍繞。按一種驅動方案,所述其他兩個盤體經由一中間輪通過中心盤體進行驅動。按另一驅動方案,所述其他兩個盤體通過傳動帶由中心盤體進行驅動。優選的是,軸向相繼地設置多個中心盤體和盤體,它們均對同一紗線進行捻轉。以下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實施例。其中
圖1 按照本發明的假捻機組的一種方案的俯視圖,圖2 按照本發明的假捻機組的一種方案的剖視圖,圖3和4 按照本發明的假捻機組的一種方案的發展設計的剖視圖,圖5 按照本發明的假捻機組的另一種方案的俯視圖,圖6 圖5的方案按照另一實施形式的俯視圖,圖7 圖5的方案的俯視圖,采用另一種可選擇的驅動裝置,圖8 圖5的方案按照另一實施形式的側視圖。圖1中示出了按照本發明的假捻機組的俯視圖。有一個中心盤體1與多個盤體4 配合作用,從而利用一個假捻機組可以對多根紗線6進行捻轉。中心盤體相比盤體4而言 設計得更大,其允許在該中心盤體1的圓周上設置許多個盤體4,因此能同時捻轉許多根 紗線6。圖2中示出了按照本發明的假捻機組的剖視圖。有槽盤體1在其外圓周上具有一 個環繞的凹槽2。盤體4伸進凹槽2中,從而在凹槽2的凹槽底部中形成了一個窄的間隙 11。紗線6基本上平行于有槽盤體軸線3和盤體軸線5,由導紗器7和8導引,使紗線穿過 間隙11并在那里被夾緊在有槽盤體1與盤體4之間。在該夾緊點,紗線受到捻轉。紗線在 經過盤體4的彎曲部以及經過有槽盤體1的兩個型面時經受了附加的捻轉。盤體4的支承座9和加壓裝置10使得盤體軸線5能夠相對于有槽盤體軸線3精 確地定位,從而可設定所期望的間隙11。圖3示出按照本發明的假捻機組的一種發展設計。這里,通過采用一種帶有兩個 凹槽2的有槽盤體1和兩個軸向相繼設置的盤體4而達到了更好的捻轉效果。該解決方案 就好比沿軸向依次相繼設置了兩個單獨的有槽盤體1。合理的是,在該設置方式中,僅僅設 一個間隙11,因為只在一點夾緊紗線就足夠了。而且,在這里,在兩個盤體4之間可以不設 置導紗器(該導紗器保證將紗線6在兩個凹槽2中導引通過間隙11)。圖4示出了不同于圖3所示發展設計的另一種備選方案。在這里,將圖3中的兩 盤體結合成一個盤體4,其兩個型面與有槽盤體1的兩個凹槽2配合作用。
圖5示出本發明的另一種可選實施形式。圍繞中心盤體1設置了多對盤體4、4', 其中,盤體4、1、4'是沿著垂直于圖紙平面延伸的紗線6的行進方向相繼地以及彼此交疊 地設置的,從而使紗線6在盤體4、1、4'之間成螺旋形導引穿過。驅動裝置12以相同的轉 向旋轉驅動各盤體4、1、4'。因此,每一對盤體4、4'與共同的中心盤體1相結合構成了用于各個紗線流程6的
變形裝置。驅動裝置12包括在中心盤體的下方并且直接連接于中心盤體1的傳動件(12. 1), 它例如可以是齒輪或摩擦輪。該驅動輪分別經由一個中間齒輪12. 2來驅動成對的盤體4、 4'。為此,盤體4、4'具有驅動輪12. 3,它們同樣直接連接于盤體4、4'。圖5中只是分別示出一個中心盤體和每一紗線流程的一個盤體4和4'。按照本 發明還提出以盤體堆疊的形式相繼設置多個盤體,從而,紗線6為了實現捻轉由多于3個 的盤體表面進行驅動,。圖6示出了圖5實施形式的一種變型方案,其中,圍繞中心盤體1無間隙地設置各 對盤體4、4'。該變型方案的特殊優點是通過使驅動裝置12的轉向逆轉并且分別在兩對 相鄰的盤體4、4'之間將待捻轉的紗線配置給紗線流程6',可以容易地轉換紗線6的捻轉 方向,°圖7示出了圖5中所示的裝置的一種變型方案,其中,代替齒輪或摩擦輪,通過一 種環繞的傳動帶13來實現驅動。為此,從動輪12. 3和驅動輪12. 1構造為皮帶輪。轉向導 輥14確保實現為傳力所需要的驅動輪和從動輪的纏繞。圖8示出了裝置的側視圖。類似于圖5所示的方案,按照該設置方案,在這里設置 為盤體堆疊的各對盤體4、4'分別圍繞著同樣設置為盤體堆疊的中心盤體1布置,從而使 每對盤體4、4'與中心盤體1配合作用。下文在語言表達上不對單個盤體和盤體堆疊加以 區分。如果提到盤體,則在這里按照本發明是包括盤體堆疊的。為了清楚明了起見,圖中僅 示出兩對盤體4、4'。居中設置的是大的中心盤體1,其具有軸/軸線3和驅動輪12. 1。驅 動輪12. 1分別經由一個中間輪來驅動多對盤體4、4'。由于圖5中所示的盤體1、4和4' 的交疊,紗線6以所示形式成螺旋形地通過該裝置。附圖標記清單
1中心盤體
2凹槽
3中心盤體軸線
4、4'盤體
5盤體軸線
6、6'紗線、紗線流程
7第一導紗器
8第二導紗器
9支承座
10加壓裝置
11間隙
12驅動裝置
12.1驅動輪
12.2中間輪
12.3從動輪
13傳動帶
14轉向導輥
權利要求
1.假捻機組,包括配合作用的可旋轉地支承的輪形加捻裝置(1、4),待捻轉的紗線(6) 在所述加捻裝置之間被導引穿過,使其接觸兩加捻裝置,其特征在于,作為加捻裝置,一個 居中設置的中心盤體(1)與多個成圓形圍繞該中心盤體設置的盤體(4)配合作用,它們 對多根紗線(6)進行捻轉;并且,所述中心盤體(1)的直徑比所述盤體(4)的直徑大至少 50%。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盤體(1)的中心盤體軸線(3)和所述盤體(4)的盤體軸線(5)是基本上平行布置的;待捻轉的紗線(6)基本上沿著 軸向被導引;軸線(3、5)的間距選擇為,使得所述盤體⑷和所述中心盤體⑴在紗線流程 方向上的投影中交疊;以及,設置有導紗器(7、8),它們將紗線(6)在有槽盤體(1)與盤體(4)之間的交疊的區域內導引穿過。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捻裝置(1、4)中的一個在 其外圓周上構造有凹槽(2),并且,與該加捻裝置配合作用的盤體以其外圓周嵌入到該凹槽 中。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深度小于或只稍大于 該凹槽(2)的寬度。
5.按照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設置在所述中心盤 體⑴上。
6.按照權利要求1至3之一項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和與該凹槽 配合作用的盤體的外周面具有倒圓的橫截面。
7.按照權利要求3至6之一項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為各所述盤體(4)分別設 置一個加壓裝置(10),該加壓裝置將盤體(4)和中心盤體(1)這樣地彼此壓到一起,即,在 盤體(4)與中心盤體(1)之間保持一窄的間隙(11)。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11)小于或等于紗線直徑。
9.按照權利要求3至8之一項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橫截面 和與凹槽配合作用的盤體的外周面的橫截面是如此加以匹配的,即,在凹槽底部形成間隙 (11)。
10.按照權利要求3至9之一項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該假捻機組具有多個沿 紗線流程方向設置的中心盤體(1)。
11.按照權利要求3至10之一項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開槽的盤體具有多個凹 槽(2),并且,對于每一紗線流程,該開槽的盤體與多個軸向相繼設置的盤體配合作用。
12.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盤體(1)和所述盤體(4) 都是開槽的。
1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多個導紗器(7、8)和盤體(1、 4,4')設置為,使得每一紗線(6)由設置于中心盤體軸線(3)上的中心盤體⑴以及由至 少兩個設置于分開的、平行布置的盤體軸線(5、5')上的盤體(4、4')進行捻轉,并且,在 紗線流程方向上觀察,各盤體(1、4、4')是交疊地相繼設置的;設置有用以驅動盤體(1、4、 4')的驅動裝置(12),所述驅動裝置(12)設計為,使得所述中心盤體(1)和所述盤體(4、 4')同向地在外圓周上以相同的圓周速度進行旋轉。
14.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12)由連接于中心盤體(1)的驅動輪(12. 1)和在每一盤體(4、4')上設置的從動輪(12. 3)構成,其中,所述 驅動輪(12. 1)和一個或兩個從動輪(12. 3)分別經由一中間輪(12. 2)相互接合。
15.按照權利要求14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輪(12.1)和從動輪 (12. 3)經由帶傳動相互接合。
16.按照權利要求13至16之一項所述的假捻機組,其特征在于,在相同軸線上軸向相 繼地分別設置多個中心盤體(1)和盤體(4、4')。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假捻機組,它由一個大的中心盤體和多個圍繞該中心盤體設置的盤體構造而成,這些盤體軸線平行地、可旋轉地支承并與所述中心盤體配合作用。由此能夠實現對多根紗線的同時捻轉。一種方式是,各盤體在有槽盤體的凹槽中運轉,而形成窄的間隙。在該間隙中,待捻轉的紗線被夾緊,所以,由盤體施加到紗線上的力能可靠地傳遞到其上。紗線經由盤體和有槽盤體的型面導過,從而使其經受一種附加的捻轉。或者,另一種方式是,對于每一紗線流程,利用圍繞中心盤體設置的那些盤體中的兩個構成一對盤體,這對盤體連同中心盤體一起軸向相繼地和交疊地設置,使得在盤體之間通過的紗線得以捻轉。
文檔編號D02G1/08GK102007237SQ200980113777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31日
發明者K·巴特科維阿克, K·舍費爾, S·P·辛格, S·福爾施蒂希 申請人:歐瑞康紡織有限及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