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包覆紗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紡織包覆紗的制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包覆紗的裝置。
背景技術:
包覆紗無論在原料適用性、成紗性能、最終產品風格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極具有 發展前景,其中氨綸包覆紗把氨綸良好的彈性結合外包紗的其它特性,以螺旋形的方式對 伸長狀態的彈力絲予以包覆而形成復合紗,其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目前有兩種類型的氨綸包覆紗,一種是利用空心錠子加捻工藝的機械包覆紗,另 一種是利用網路噴嘴加捻的空氣包覆紗,由于生產的空氣包覆紗表面有毛羽現象,限制了 它在織襪行業中的使用,而機械包覆紗織出的衣物表面光滑、平整,應用范圍較廣,但是其 生產效率比較低。專利2004200538270公開了一種細紗機紡長絲包覆紗裝置,包括搖架、皮輥、羅拉 及長絲張力控制機構,所述的長絲張力控制機構包括長絲張力輥和固定在搖架上的長絲張 力輥支架,長絲張力輥支架是由光滑平底板及在底板左右兩邊垂直設置的側壁構成,在兩 垂直側壁上對稱開有長絲張力輥固定嵌槽,長絲張力輥兩端的軸分別嵌入對應固定嵌槽, 長絲張力輥的表面與光滑平底板接觸。該實用新型主要是能精確地控制長絲張力。專利2006100420766公開了一種下置式環錠紡長絲包覆紗裝置,其主要是將長絲 餅支撐架下移,極大地方便了擋車工對粗紗和長絲餅的運轉操作。但是上述技術都未能在原有的技術水平上將生產效率提高一倍,也未能將其轉速 大幅提升以提高工作效率。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包覆紗的裝置,采用逐級驅動帶輪傳 動的方式,在現有技術水平上運用帶輪傳動比來增加軸的轉速,結構簡單,可以在原有的機 械包覆紗機上改進,提高現有的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包覆紗的裝置,包括 退繞裝置,加捻裝置,牽伸裝置及卷繞裝置,退繞裝置主要包括退繞羅拉,氨綸;加捻裝置 主要包括一號轉動盤,二號轉動盤,龍帶,導絲圈,外包紗,驅動軸;牽伸裝置主要包括卷 取輥,退繞羅拉;卷繞裝置主要包括卷筒,卷取輥,所述的二號轉動盤下面安裝至少一個 一號轉動盤,所述的二號轉動盤通過從動軸安裝于一號轉動盤內的軸心線上方,一號轉動 盤內的軸心線下方安裝驅動軸,一號轉動盤內在驅動軸的兩側分別安裝與驅動軸平行的中 間軸和平衡軸,所述的龍帶帶動驅動軸,驅動軸上有驅動帶輪,驅動帶輪通過帶輪傳動中間 軸下方的第一中間帶輪,中間軸上方的第二中間帶輪驅動從動軸,從動軸帶動二號轉動盤 轉動,驅動軸帶動一號轉動盤轉動。所述的驅動軸帶動一號轉動盤通過鍵連接,中間軸通過軸承固定在一號轉動盤 上。[0010] 所述的導絲鉤上安裝有光電傳感器。 所述的外包紗卷裝成型為錐形。所述的二號轉動盤是通過增加一號轉動盤的轉速后提高轉動速度,并可以增加其 他轉動盤的數量來不斷加快轉速。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優點如下1.以這種裝置生產的包覆紗與機械包覆紗的產品質量相同,比現有的機械包覆紗生產效率可以提高一倍。2.采用帶輪傳動,可以在現有技術水平上運用帶輪傳動比來增加軸的轉速,結構 簡單,可以在原有的機械包覆紗機上改進,提高現有的生產效率。3.包覆紗的方法,外包紗卷裝采用單錐形,便于退繞,減少了原有的絡筒工序,降 低了生產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包覆紗的裝置示意圖;圖中1—退繞羅拉,2——導絲鉤,3——龍帶,4——一號轉動盤,5——二號轉 動盤,6——包覆紗,7——卷筒,8——卷取輥,9——導絲圈,10——外包紗,11——驅動軸, 12——氨綸。圖2為本實用新型帶輪傳動部剖視圖;13——驅動帶輪,14——中間帶輪1,15——中間帶輪2,16——中間軸,17——軸 承支座,18——平衡軸,19——從動帶輪,20——從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 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 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 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如圖1所示,以氨綸包覆紗為例,包覆紗的裝置主要包括退繞裝置,加捻裝置,牽 伸裝置及卷繞裝置,機械部分主要包括退繞羅拉1,導絲鉤2,龍帶3,轉動盤包覆紗6,卷筒 7,卷取輥8,導絲圈9,外包紗10,驅動軸11,氨綸12,驅動帶輪13,第一中間帶輪14,第二中 間帶輪15,從動帶輪19,從動軸20。氨綸12由退繞羅拉1退繞后經導絲鉤2至加捻裝置的 導絲圈9,其中,導絲鉤2上裝有光電傳感器,便于實時監控牽伸至加捻區。錐形的外包紗卷 裝安裝在轉動盤5上,轉動盤5安裝在轉動盤4的上方,轉動盤4為1個,外包紗同樣通過 加捻裝置的導絲圈9。如圖2所示,轉動盤5下面安裝至少一個轉動盤4,轉動盤5通過從動軸20安裝 于轉動盤4內的軸心線上方,轉動盤4內的軸心線下方安裝驅動軸11,轉動盤4內在驅動 軸11的兩側分別安裝與驅動軸11平行的中間軸16和平衡軸18。龍帶3帶動驅動軸11, 驅動軸11上有驅動帶輪13,驅動帶輪13通過帶輪傳動中間軸16下方的第一中間帶輪14, 中間軸16上方的第二中間帶輪15驅動從動軸20,從動軸20帶動二號轉動盤5轉動,驅動軸11帶動一號轉動盤4轉動。也就是說,龍帶3傳動驅動軸11,帶動轉動盤4,同軸心放置 驅動軸11與中間軸16以帶輪傳動,中間軸16以一定的傳動比來驅動從動軸20,從動軸20 帶動轉動盤5旋轉,這樣兩個轉動盤在一起轉動的同時,轉動盤5還有一個自身的轉動,在 導絲圈9處,實現外包紗對氨綸的加捻,形成包覆紗6,經過卷繞裝置將其卷繞成錐形卷裝, 便于退繞。其中,傳動比的大小可通過調整驅動帶輪13,中間帶輪14、15以及從動帶輪19 的大小來設定。采用一個轉動盤4時,如果驅動帶輪13半徑為從動帶輪19半徑的2倍時, 其轉速經帶輪傳動可由原來的20000r. p. m,提高到40000r. p. m。本實用新型采用帶輪傳 動,可以在現有技術水平上運用帶輪傳動比來增加軸的轉速,結構簡單,可以在原有的機械 包覆紗機上改進,提高現有的生產效率。當轉動盤4為兩個時,其轉速可由原來的20000r. P. m,通過兩次帶輪傳動,提高到60000r. p. m,以此類推。
權利要求1.一種包覆紗的裝置,包括退繞裝置,加捻裝置,牽伸裝置及卷繞裝置,退繞裝置主要 包括退繞羅拉(1),氨綸(1 ;加捻裝置主要包括一號轉動盤(4),二號轉動盤( ,龍帶 (3),導絲圈(9),外包紗(10),驅動軸(11);牽伸裝置主要包括卷取輥(8),退繞羅拉(1); 卷繞裝置主要包括卷筒(7),卷取輥(8),其特征是所述的二號轉動盤(5)下面安裝至少 一個一號轉動盤G),所述的二號轉動盤( 通過從動軸00)安裝于一號轉動盤內的 軸心線上方,一號轉動盤(4)內的軸心線下方安裝驅動軸(11),一號轉動盤(4)內在驅動軸 (11)的兩側分別安裝與驅動軸(11)平行的中間軸(16)和平衡軸(18),所述的龍帶(3)帶 動驅動軸(11),驅動軸(11)上有驅動帶輪(13),驅動帶輪(1 通過帶輪傳動中間軸(16) 下方的第一中間帶輪(14),中間軸(16)上方的第二中間帶輪(1 驅動從動軸(20),從動 軸00)帶動二號轉動盤( 轉動,驅動軸(11)帶動一號轉動盤(4)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包覆紗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驅動軸(11)帶動一號 轉動盤(4)通過鍵連接,中間軸(16)通過軸承固定在一號轉動盤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包覆紗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導絲鉤( 上安裝有 光電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包覆紗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包紗(10)卷裝成型 為錐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覆紗的裝置,包括退繞裝置,加捻裝置,牽伸裝置及卷繞裝置,其二號轉動盤下面安裝至少一個一號轉動盤,所述的二號轉動盤通過從動軸安裝于一號轉動盤內的軸心線上方,一號轉動盤內的軸心線下方安裝驅動軸,一號轉動盤內在驅動軸的兩側分別安裝與驅動軸平行的中間軸和平衡軸,所述的龍帶帶動驅動軸,驅動軸上有驅動帶輪,驅動帶輪通過帶輪傳動中間軸下方的第一中間帶輪,中間軸上方的第二中間帶輪驅動從動軸,從動軸帶動二號轉動盤轉動,驅動軸帶動一號轉動盤轉動。本實用新型運用帶輪傳動比來增加軸的轉速,結構簡單,可以在原有的機械包覆紗機上改進,提高生產效率,其外包紗卷裝采用單錐形,減少了原有的絡筒工序,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D02G1/02GK201835047SQ20102054784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9日
發明者樓文謙 申請人:浙江卓亞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