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絲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
背景技術:
紡粘無紡布紡絲及拉伸過程包括原料切片經過螺桿擠出機融化擠出,過濾器過濾,計量泵計量并輸送到紡絲箱體紡絲。長絲從噴絲板中噴出,經過冷卻風冷卻成型后,冷卻風向下運行,經過上拉伸器和下拉伸器。由于結構的設計,使冷卻風加速向下運行,帶著長絲將其拉伸變細。風帶著長絲運行到下拉伸器的出口處時,風被可透氣的網簾下的吸風箱吸走,而長絲則均勻地鋪在網簾上。如圖1,現有的紡絲設備包括擠出機1、用于過濾熔體雜質的過濾器2,用于精確計量并輸送熔體的計量泵3,用于均勻分配熔體的紡絲箱4、設于紡絲箱下端的噴絲板組件5、設于噴絲板組件5下端的風冷裝置6,上拉伸器7和下拉伸器8.。風冷裝置6中的冷卻風采用從兩側對吹纖維的方式,能快速冷卻厚層纖維,有效地提高纖維質量。上拉伸器7的入口是由一對弧面金屬板對稱構成。弧面金屬板下部是一對后玻璃板對稱構成狹長通道。所述下冷拉伸裝置8中的風甬道包括上下分布的上板41、下板42 ;為確保從下拉伸器8底部輸出的纖維鋪網的均勻性,構成下拉伸甬道的一對上鋼板必須呈倒八字形且對稱分布,下鋼板42必須呈對稱分布的八字形,以在所述下甬道內產生流速較大的擴散氣流。由于上板41和下板42之間的夾角需根據生產規格隨時調整,因此要求上板41和下板42分開并適于相對轉動,以調整上板41和下板42之間的夾角。現有技術采用的方案是將冷風甬道一側鋼板采用上下連接的上、下鋼板41和42連接而成的方式。具體如圖2所示,所述上鋼板41的底部邊緣向外彎折一角度后與下鋼板42的頂部疊合搭接,這導致的構成所述上、下鋼板41和42的連接部47存在內側面嚴重不平整的情況,風流經過此處時往往產生紊流或渦流,從而影響了風流在該冷風甬道中的均勻性,進而影響了纖維從冷風甬道底部輸出時鋪網的均勻性,影響了無紡布成品的品質。如何提供一種風流均勻、穩定,結構簡單且成本低廉的下拉伸裝置,是本領域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安裝方便、風流均勻且穩定的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包括內側壁結構左右對稱的上、下甬道;構成上、下甬道的一側鋼板包括上、下鋼板和固定于該下鋼板邊部的轉軸;上鋼板的下端面上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的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圓弧面,該上鋼板的內側面底部適于與所述轉軸的圓柱面相切;所述轉軸上切開一軸向分布的缺口,所述下鋼板的頂端固定在該缺口中,且該下鋼板的內側面頂部與所述轉軸的柱面相切;所述轉軸的外側面上設有用于保持該轉軸位置的托塊,該托塊的外側端連接有適于控制該托塊左右水平位移的活動支撐桿;該托塊的內側端面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的外側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半圓弧形槽。所述上鋼板的底部外側面與所述托塊通過連接塊固定相連,以通過所述上鋼板底部的圓弧形槽和托塊的半圓弧形槽構成的加持部夾持所述轉軸,實現了上、下鋼板的連接,同時利于所述下鋼板在所述加持部中轉動,以方便調整角度。所述下鋼板的中部和底部的外側面設有用于調整所述一對下鋼板的傾斜角度和對稱度的絲桿限位機構,以使所述的一對下鋼板按所需間距、傾斜角度對稱分布。所述的活動支撐桿為一絲桿,該絲桿由一絲桿控制機構控制其位移,以控制構成所述上、下甬道兩側的一對所述上、下鋼板的連接處的間距。具體實施時,構成所述上、下甬道的兩側鋼板的前后端各設有安裝板,該對安裝板的左右兩側設有多個粗絲桿,各粗絲桿的端部設有布置于所述安裝板外側的手輪;所述絲桿限位機構和絲桿控制機構分別與一粗絲桿傳動配合。上述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的裝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在一對平行設置的安裝板之間設置一對對稱分布的上鋼板;B、將下鋼板的頂端固定在轉軸上的軸向分布的缺口中,并使該下鋼板的內側面頂部與所述轉軸的柱面相切;C、將一對所述轉軸設于所述上鋼板下端面的適于與該轉軸的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圓弧面中,將上鋼板的底部外側面與所述托塊通過連接塊固定連接;D、采用一對在內側端面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的外側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半圓弧形槽的托塊分別設于所述的一對轉軸的外側面上,以保持該對轉軸的位置,同時采用鉸接于各托塊外側端的活動支撐桿控制該托塊左右水平位移,以控制該對下鋼板頂端的間距和對稱度;E、通過設于所述下鋼板的中部和底部的外側面上的絲桿限位機構調整所述一對下鋼板中部和底部的傾斜角度和對稱度、以及所述下鋼板的整體平整度。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的紡絲下拉伸裝置中,上鋼板底部的圓弧形槽和托塊的半圓弧形槽構成的夾持部適于夾持所述轉軸,實現了上、下鋼板的連接,同時利于所述下鋼板繞所述轉軸轉動,以方便調整兩側對板狹縫距離和對稱度,以及單側的上、下板的傾斜角度。此外,由于上鋼板的內側面底部與轉軸的圓柱面相切,下鋼板的內側面頂部與轉軸的柱面相切,使上、下鋼板的連接部的內側面較連續,不存在凹凸不平的情況,風流經過此處時較平穩,避免了紊流或渦流的產生。( 本發明的紡絲下拉伸裝置的裝配方法,步驟簡單,調試方便且所需工時較少。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紡絲下拉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局部A的結構示意圖3為本發明的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的外形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的局部B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見圖3-4,本實施例的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包括內側壁結構左右對稱的上、下甬道;構成上、下甬道的一側不銹鋼板包括上、下鋼板41、42和焊接固定于下鋼板42邊部的轉軸43。上鋼板41的下端面上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43的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圓弧面,該上鋼板41的內側面底部適于與所述轉軸43的圓柱面相切。所述轉軸43上設有一軸向分布的缺口,所述下鋼板42的頂端焊接固定在該缺口中,且該下鋼板42的內側面頂部與所述轉軸43的柱面相切;所述轉軸43的外側面上設有用于保持該轉軸43位置的托塊44,該托塊44的外側端連接有適于控制該托塊44左右水平位移的活動支撐桿45 ;該托塊44的內側端面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43的外側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半圓弧形槽。所述上鋼板41的底部外側面與所述托塊44通過連接塊46固定相連,以通過所述上鋼板41底部的圓弧形槽和托塊44的半圓弧形槽構成的加持部夾持所述轉軸43,實現了上、下鋼板的連接,同時利于所述下鋼板42在所述加持部中轉動,以方便調整角度。所述下鋼板42的中部和底部的外側面設有用于調整所述一對下鋼板41的角度和對稱度的絲桿限位機構11,以調整構成所述上、下甬道兩側的一對所述上、下鋼板41和42的連接處所形成的狹縫達到所需的間距,并滿足上、下板41和42的傾斜角度及對稱分布的要求。所述的活動支撐桿45為一絲桿,該絲桿由一絲桿控制機構控制其位移,以控制構成所述上、下甬道兩側的一對所述上、下鋼板41、42的連接處的間距。構成所述上、下甬道的兩側鋼板的前后端各設有安裝板10,該對安裝板10的左右兩側設有多個粗絲桿,各粗絲桿的端部設有布置于所述安裝板10外側的手輪9 ;所述絲桿限位機構11和絲桿控制機構分別與一粗絲桿傳動配合,以調整甬道左右兩側工作面的狹縫寬度、單側上、下板的傾斜角度,以及兩側工作面的對稱度。實施例2上述實施例1中的紡絲下拉伸裝置的裝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在一對平行設置的安裝板10之間設置一對對稱分布的上鋼板41 ;B、將下鋼板42的頂端焊接固定在轉軸43上的軸向分布的缺口中,并使該下鋼板42的內側面頂部與所述轉軸43的柱面相切;C、將一對所述轉軸43設于所述上鋼板41下端面的適于與該轉軸43的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圓弧面中,將上鋼板41的底部外側面與所述托塊44通過連接塊46固定連接;D、采用一對在內側端面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43的外側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半圓弧形槽的托塊44分別設于所述的一對轉軸43的外側面上,以保持該對轉軸43的位置,同時采用連接于各托塊44外側端的活動支撐桿45控制該托塊44左右水平位移,以控制該對下鋼板42頂端的間距和對稱度;
5
E、通過設于所述下鋼板42的中部和底部的外側面上的絲桿限位機構11調整所述一對下鋼板41中部和底部的角度和對稱度、以及所述下鋼板42的整體平整度。顯然,上述實施例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發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包括內側壁結構左右對稱的上、下甬道;其特征在于構成上、下甬道的一側鋼板包括上、下鋼板(41、42)和設于該上、下鋼板(41、42)之間的轉軸(43);上鋼板Gl)的下端面上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幻的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圓弧面,該上鋼板Gl)的內側面底部適于與所述轉軸G3)的圓柱面相切;所述轉軸^幻上設有一軸向分布的缺口,所述下鋼板0 的頂端固定在該缺口中,且該下鋼板G2)的內側面頂部與所述轉軸G3)的柱面相切;所述轉軸^幻的外側面上設有用于保持該轉軸位置的托塊(44),該托塊04)的外側端連接有適于控制該托塊G4)左右水平位移的活動支撐桿G5);該托塊G4)的內側端面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的外側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半圓弧形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鋼板Gl)的底部外側面與所述托塊G4)通過連接塊06)固定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鋼板G2)的中部和底部的外側面設有用于調整所述一對下鋼板0 的傾斜角度和對稱度的絲桿限位機構(1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動支撐桿0 為一絲桿,該絲桿由一絲桿控制機構控制其位移,以控制構成所述上、下甬道兩側的一對所述上、下鋼板Gl、42)的連接處的間距。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上、下甬道的兩側鋼板的前后端各設有安裝板(10),該對安裝板(10)的左右兩側設有多個粗絲桿,各粗絲桿的端部設有布置于所述安裝板(10)外側的手輪(9);所述絲桿限位機構(11)和絲桿控制機構分別與一粗絲桿傳動配合。
6.一種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的裝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在一對平行設置的安裝板(10)之間設置一對對稱分布的上鋼板Gl);B、將下鋼板G2)的頂端固定在轉軸G3)上的軸向分布的缺口中,并使該下鋼板G2)的內側面頂部與所述轉軸^幻的柱面相切;C、將一對所述轉軸G3)設于所述上鋼板Gl)下端面的適于與該轉軸G3)的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圓弧面中,將上鋼板Gl)的底部外側面與所述托塊G4)通過連接塊06)固定連接;D、采用一對在內側端面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的外側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半圓弧形槽的托塊G4)分別設于所述的一對轉軸的外側面上,以保持該對轉軸的位置,同時采用連接于各托塊G4)外側端的活動支撐桿0 控制該托塊G4)左右水平位移,以控制該對下鋼板0 頂端的間距和對稱度;E、通過設于所述下鋼板02)的中部和底部的外側面上的絲桿限位機構(11)調整所述一對下鋼板Gl)中部和底部的傾斜角度和對稱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安裝方便、風流均勻且穩定的紡粘無紡布紡絲下拉伸裝置,包括內側壁結構左右對稱的上、下甬道;構成上、下甬道的一側鋼板包括上、下鋼板和固定于該下鋼板邊部的轉軸;上鋼板的下端面上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的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圓弧面,該上鋼板的內側面底部適于與所述轉軸的圓柱面相切;所述轉軸上切開一軸向分布的缺口,所述下鋼板的頂端固定在該缺口中,且該下鋼板的內側面頂部與所述轉軸的柱面相切;所述轉軸的外側面上設有用于保持該轉軸位置的托塊,該托塊的外側端連接有適于控制該托塊左右水平位移的活動支撐桿;該托塊的內側端面設有適于與所述轉軸的外側圓柱面活動配合的半圓弧形槽。
文檔編號D04H3/02GK102560705SQ20121000896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3日
發明者唐惠奇 申請人:常州惠明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