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織機中的緯紗存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多個緯紗供給裝置的織機中的緯紗存儲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連續 地插入預先確定的長度的緯紗的無梭織機中,已知一種緯紗存儲方法,其中,在插入緯紗之前,從緯紗供給裝置抽出的緯紗被存儲在轉筒的外周上,以便降低對正被抽出的緯紗的摩擦以及在緯紗插入過程中這種摩擦的變化。在使用兩個或更多個相同或不同種類的緯紗的多色織機中,這種緯紗的相同數量的多個轉筒需要臨近織機的緯紗插入機構設置。因此,安裝織機的空間增加,并且緯紗存儲裝置的結構變得復雜,導致增加的成本。為了解決該問題,例如,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開號48-42164公開了一種對于多個緯紗供給裝置使用單個轉筒來進行緯紗存儲的裝置。在該裝置中,多個緯紗并行布置,并且在臨近于轉筒的外周的位置被拉伸。將要被插入的緯紗由緯紗引導桿朝向轉筒的軸線移動,以便與從轉筒突出出來的銷接合。隨著轉筒旋轉,預先確定的長度的緯紗被纏繞并存儲在轉筒上。該銷可以由諸如凸輪的機械機構來操作,以便以預先確定的正時從轉筒突出出來并且縮入轉筒中。多個緯紗引導桿被設置為與相應的緯紗相關聯。每個緯紗引導桿由彈簧促動以便朝向轉筒的軸線傾斜,但緯紗引導桿的這種傾斜移動通常由為每個緯紗引導桿所設置的螺線管所限制。響應于來自式樣卡的具有編織式樣數據的緯紗插入信號,與要插入的緯紗相關聯的緯紗引導桿的螺線管被操作以釋放緯紗引導桿。然后,緯紗引導桿被彈簧傾斜以便使緯紗移動到緯紗與轉筒上的銷接合的位置。隨著轉筒旋轉,緯紗被纏繞并存儲在轉筒上。在以上引用的公開號48-42164所公開的裝置中,在緯紗供給裝置和緯紗插入機構之間引導和拉伸的緯紗與轉筒隔開,以便防止緯紗與轉筒的干涉。因此,由相應的緯紗引導桿朝向轉筒的外周引導的緯紗與銷突出的位置相距不同的距離。銷在固定的時刻從轉筒突出出來,以便在緯紗插入之前存儲緯紗,并且還以固定的時刻縮入轉筒中,以便釋放緯紗,以使緯紗插入。銷縮入轉筒以便釋放緯紗的時刻是用于插入緯紗的固定時刻,因此是不可改變的。銷從轉筒突出出來的時刻也是不可改變的,因為銷由諸如凸輪的機械機構來操作。在這種構造中,當需要存儲一根緯(one pick)長度的緯紗時,所存儲的緯紗的長度可能是不同的,因為緯紗被引導的位置與銷突出或縮回的位置相距不同距離。例如,當被設定為具有一根緯長度的一個緯紗被存儲時,將存儲的另一個緯紗的長度大于或小于一根緯的長度,這可能導致緯紗插入的失敗。本發明致力于提供一種織機中的緯紗存儲裝置,其允許在單個轉筒上存儲恒定長度的緯紗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織機中的緯紗存儲裝置包括多個緯紗供給裝置,從這些多個緯紗供給裝置分別抽出緯紗;設有銷的單個旋轉轉筒,所述銷能夠移入和移出轉筒的外表面;以及多個緯紗引導桿,這些緯紗引導桿能夠移動以便使相應的緯紗與銷接合。從相應的緯紗供給裝置抽出的緯紗沿著轉筒的外表面周向間隔開。隨著轉筒的旋轉,與銷接合的緯紗纏繞并存儲在轉筒上。用于纏繞緯紗的轉筒旋轉速度根據纏繞在轉筒上之前的緯紗和銷釋放緯紗的緯紗釋放位置之間的沿著轉筒的外表面的周向距離而改變,以便允許存儲恒定長度的緯紗。本發明的其它方面和優點將從以下描述變得清楚,以下描述結合附圖,通過示例的方式說明了本發明的原理。
圖I是噴氣織機中的緯紗存儲裝置的示意性平面 圖2是解釋了緯紗存儲裝置的凸輪及其相關聯的凸輪隨動件的操作的示意 圖3是圖2的凸輪的示意 圖4是解釋兩個緯紗之間的相對于緯紗存儲裝置的轉筒的位置差的圖;以及 圖5是解釋圖I的噴氣織機中的緯紗存儲、緯紗插入和轉筒旋轉速度之間關系的時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考圖I至圖5來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參考圖I,該實施例的緯紗存儲裝置適用于多色噴氣織機,并且包括用于緯紗插入的兩個噴嘴1、2及其相關聯的兩個緯紗供給裝置3、4。用于由噴嘴1、2插入的緯紗分別由Y1、Y2表示。噴嘴1、2響應于來自控制器36的命令信號而執行緯紗插入,該控制器36存儲基于編織式樣制成的緯紗插入式樣的程序。由諸如凸輪的機械機構操作的緯紗夾5和布置在緯紗夾5的相對側上的兩個緯紗引導器6、7設置在噴嘴I的上游。以相似的方式,緯紗夾8和布置在緯紗夾8的相對側上的緯紗引導器9、10設置在噴嘴2的上游。緯紗夾5、8可以操作在緯紗插入的開始釋放緯紗Y1、Y2,并且還在緯紗插入的結束保持緯紗Y1、Y2。張緊器11、12各具有這樣一種結構,SP,緯紗引導器被片簧支撐,張緊器11、12分別臨近緯紗供給裝置3、4設置。從緯紗供給裝置
3、4抽出的緯紗Yl、Y2在由張緊器11、12和緯紗引導器6、7、9、10弓丨導并拉伸的同時被供給到噴嘴1、2。單個旋轉轉筒13、隨著轉筒13旋轉的凸輪14、以及分別能夠與緯紗供給裝置3、4相關聯地操作的緯紗引導桿15、16設置在緯紗供給裝置3、4和緯紗夾5、8之間。轉筒13是截錐形狀,并且由于從電動馬達38的驅動機構39通過齒輪17和中空的旋轉軸18傳遞的功率而沿圖I中的箭頭方向旋轉。棒19容納在旋轉軸18和轉筒13中,以便如雙頭箭頭所示地沿著轉筒13的軸線X往復。L形連桿20樞轉地安裝在轉筒13中。L形連桿20的一端連接到棒19的端部。L形連桿20的另一端形成為銷21,該銷21能夠移入和移出轉筒13的外表面13A。轉筒13具有孔37 (見圖4),銷21通過該孔37從轉筒13的外表面13A突出出來并且縮入轉筒13的外表面13A。當棒19沿著軸線X在一個方向移動時,銷21移出轉筒13,當棒19沿著軸線X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動時,銷21移動回到轉筒13中。在允許銷21移入和移出轉筒13的同時,棒19、L形連桿20和銷21與轉筒13 —體地旋轉。參考圖2和圖3,凸輪14由具有中心孔23的板凸輪22提供,旋轉軸18固定地插入通過該中心孔23。板凸輪22在其外周上具有凸輪表面,該凸輪表面包括恒定半徑的高部24以及半徑小于高部24的低部25。低部25的具有最小半徑的部分形成由弓形壁26限定的凸輪槽27,該弓形壁26與板凸輪22的凸輪表面同心。板凸輪22具有用于凸輪槽27的進入部28和離開部29。當從板凸輪22的旋轉方向觀察,進入部28在低部25的前導側,離開部29在低部25的尾緣側。進入部28和離開部29通過切除板凸輪22的外周的一部分而形成。緯紗引導桿15、16在結構上相同但相位不同,或者說它們相對于轉筒13的位置不同。緯紗引導桿15、16的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參考標號。因此,在以下的描述中,將僅描述緯紗引導桿15。緯紗引導桿15包括豎直臂30和水平臂31,豎直臂30垂直于轉筒13的軸線X并且朝向凸輪14延伸,水平臂31平行于軸線X、在從轉筒13的外表面13A徑向向外 的位置延伸。這兩個臂30、31被結合以形成大致L形。緯紗引導桿15能夠朝向和背離轉筒13的軸線X移動。緯紗引導桿15被彈簧35朝向轉筒13的軸線X促動。豎直臂30在其下端具有凸輪隨動件32,該凸輪隨動件32能夠與凸輪14的板凸輪22的凸輪表面接觸。水平臂31具有壓緯器33,該壓緯器33定位為面對轉筒13的外表面13A。當緯紗引導桿15在其行程中位于距離轉筒13的軸線X最遠時,壓緯器33的位置稍微離開圖I中由虛線所示的緯紗Yl (見圖I中緯紗引導桿16和緯紗Y2之間的關系)。在緯紗引導桿15的該位置,沒有緯紗Yl纏繞在轉筒13上。作為致動器的螺線管34臨近緯紗引導桿15的豎直臂30設置。螺線管34響應于來自控制器36的命令信號而突出或縮回。緯紗引導桿15的移動被限制為使得,螺線管34突出以便與豎直臂30接合,使得緯紗引導桿15被維持在距離轉筒13的軸線X最遠的位置。響應于來自控制器36的命令信號,螺線管34選擇性地保持和釋放緯紗引導桿15。應該注意的是,圖I中的參考標號T、W和K分別表示經紗、機織織物和緯紗切割裝置。以下將參考圖4來描述緯紗Y1、Y2相對于轉筒13的位置之間的不同。在轉筒13的徑向向外的位置,緯紗Yl由張緊器11和緯紗引導器7來引導和拉伸,緯紗Y2與緯紗Yl分隔開,以便與緯紗Yl沒有干涉。在當前的實施例中,緯紗Y2與緯紗Yl分隔開大約180度的角度間隔,并且繞著轉筒13的軸線X以與緯紗Yl對稱的關系被張緊器12和緯紗引導器10引導。符號L表示沿著轉筒13的外表面13A周向地測量的緯紗Yl、Y2之間的距離。當設置三個或更多個緯紗供給裝置時,它們的相關聯的緯紗通常沿著轉筒13的外表面13A周向地隔開基本上相等的間隔。例如,在四個緯紗供給裝置的情況下,四個緯紗周向地隔開90度的角度間隔。以這種方式,在沿著轉筒13的外表面13A的任何兩個相鄰緯紗之間存在一距離,該距離根據角度間隔而改變。在由驅動棒19的機構(諸如凸輪)限定的時刻,銷21從轉筒13突出出來,以便與緯紗Yl或Y2接合。具體而言,當從箭頭所示的轉筒13的旋轉方向看,銷21在緯紗Yl之后的位置從轉筒13突出出來,如圖4中實線所示。這對緯紗Y2也成立。在開始緯紗插入并且根據緯紗插入式樣所確定的時刻,銷21縮入轉筒13,用于釋放緯紗Yl或Y2,如圖4中虛線所示。因此,隨著轉筒13從緯紗Yl、Y2與銷21接合的時刻旋轉至緯紗Yl、Y2在虛線所示的位置從銷21釋放的時刻,在纏繞在轉筒13的外表面13A上的緯紗Yl、Y2的長度之間存在長度差L。在當前實施例中,當選擇緯紗Yl和Y2中的任一個來插入時,控制器36相應地控制用于驅動轉筒13的電動馬達38的速度。此外,在當前實施例中,銷21釋放緯紗Yl或Y2的位置,即,由圖4中的虛線所示的緯紗釋放位置,被設定作為用于這種馬達速度控制的基準點。這是因為在編織操作中插入緯紗的時刻或是緯紗從銷21釋放的時刻是不可變的,但銷21突出以便接合緯紗Yl或Y2的時刻因使用驅動銷21的電動致動器而非凸輪而可以自由改變。在控制器36中,設定為使得,用于纏繞緯紗Y2的轉筒13的旋轉速度不同于用于纏繞從轉筒旋轉方向的反方向看的距離緯紗釋放位置最遠的緯紗Yl的轉筒13的旋轉速度。換句話說,用于纏繞緯紗的轉筒旋轉速度根據纏繞在轉筒13上之前的緯紗和緯紗釋放位置之間的沿著轉筒13的外表面13A的周向距離而改變。用于纏繞緯紗Yl的轉筒旋轉速度被限定為基準轉筒旋轉速度,用于纏繞緯紗Y2的轉筒旋轉速度基于基準轉筒旋轉速度 來確定。具體而言,從銷21與緯紗Y2接合的時刻至銷21縮入轉筒13以釋放緯紗Y2來插入的時刻所使用的轉筒13的初始旋轉速度低于用于緯紗Yl的旋轉速度,或基準轉筒旋轉速度。從銷21縮入轉筒13以釋放緯紗Y2的時刻至緯紗Y2被完全地纏繞在轉筒13上的時刻所使用的轉筒13的旋轉速度高于用于緯紗Yl的旋轉速度,或基準轉筒旋轉速度。因此,存儲在轉筒13上的緯紗Yl的長度對應于一根緯的長度,存儲在轉筒13上的緯紗Y2的長度也對應于一根緯的長度,因為轉筒13初始以低速度旋轉但然后以高速度旋轉來纏繞緯紗Y2,以便補償長度的差異L。因此,在緯紗Y1、Y2的相位不同或其相對于單個轉筒13的位置不同的構造中,都具有一根緯的長度的緯紗Y1、Y2可以纏繞并存儲在轉筒13上。此外,當纏繞緯紗Y2時轉筒13的旋轉速度從低變到高的構造是有利的,因為轉筒13的旋轉可以容易地與織機的旋轉同步。以下將參考圖1、2、4和5來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緯紗存儲裝置的操作。在當前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首先插入緯紗Yl,然后插入緯紗Y2。在織機操作期間,在插入緯紗Yl之前,預先確定的長度的緯紗Yl被預先存儲在轉筒13上。為了存儲緯紗Y1,棒19向圖I中的右側移動,使得銷21從轉筒13的外表面13A突出出來,以便與緯紗Yl接合,如圖4中實線所示。同時,響應于來自控制器36的命令信號,螺線管34與豎直臂30分開,使得豎直臂30或緯紗引導桿15被釋放。彈簧35的促動力使緯紗引導桿15朝向轉筒13的軸線X移動。隨著緯紗引導桿15的這種移動,壓緯器33與緯紗Yl接觸,并且使緯紗Yl從圖I中的虛線所示的位置朝向轉筒13的外表面13A移動。由于如圖2中的參考標號32A所示,凸輪隨動件32壓靠進入部28的凸輪表面,緯紗引導桿15沿著進入部28的凸輪表面移動。進入部28具有沿板凸輪22周向測量的更大長度,其允許凸輪隨動件32與進入部28的凸輪表面接觸的時刻的一定變化,由此提高了確定螺線管34被操作以釋放緯紗引導桿15的時刻的靈活性。另外,這種進入部28還用于吸收螺線管34被操作以釋放緯紗引導桿15的時刻的變化。如圖2中的參考標號32B所示,當凸輪隨動件32進入凸輪槽27時,緯紗引導桿15使緯紗Yl移動到由圖I中的實線所示的位置,在該位置緯紗Yl能夠與銷21接合。如圖2中的參考標號32C所示,緯紗引導桿15的移動由凸輪槽27穩定地引導,不會受到諸如織機的差異之類因素的影響,這允許緯紗Yl與銷21的可靠接合,從而緯紗Yl開始纏繞在轉筒13上。然后,如圖2中參考標號32D所示,凸輪隨動件32在凸輪槽27中移動,然后到達離開部29。如圖2中參考標號32E所示,緯紗引導桿15隨著離開部29的凸輪表面而移動離開轉筒13的軸線X。如圖2中參考標號32F所示,在凸輪隨動件32到達板凸輪22的凸輪表面的高部24之后,緯紗引導桿15被高 部24保持在距離轉筒13的軸線X最遠的位置。響應于來自控制器36的命令信號,螺線管34被操作以與緯紗引導桿15的豎直臂30接合,使得豎直臂30的移動被限制,因此,緯紗引導桿15被保持在其距離軸線X最遠的初始位置,用于接下來纏繞和存儲緯紗。在纏繞緯紗Yl期間,當小于一根緯長度的預先確定的長度的緯紗Yl已經存儲在轉筒13上時,控制器36給緯紗夾5和噴嘴I發送命令信號,以便開始緯紗插入。如圖4中虛線所示,銷21移動回到轉筒13中,同時緯紗夾5釋放緯紗Y1,使得纏繞在轉筒13上的緯紗Yl由噴嘴I從轉筒13抽出并且插入經紗T的梭口。在銷21移入轉筒13之后,緯紗Yl從緯紗供給裝置3抽出并且纏繞在轉筒13上,由于留在轉筒13上的緯紗Yl與轉筒13的外表面13A之間的摩擦,這與噴嘴I從轉筒13抽出緯紗Yl同時發生。銷21移動回到轉筒13中的時刻被確定為使得在銷21移動回到轉筒13之前和之后纏繞在轉筒13上的緯紗Yl的長度之和對應于一根緯的緯紗Yl的長度。緯紗夾5被操作為在噴嘴I已經完全插入一根緯的緯紗Yl的時刻保持住緯紗Yl。接下來,如圖5所示地進行緯紗Y2的插入。在由噴嘴2插入緯紗Y2之前利用緯紗引導桿16將緯紗Y2纏繞和存儲在轉筒13上。當螺線管34釋放緯紗引導桿16時,緯紗Y2被引導朝向轉筒13的外表面13A,然后與銷21接合。彈簧35的促動力與凸輪14協作以控制緯紗引導桿16的凸輪隨動件32的移動,這穩定了引導緯紗Y2的壓緯器33的移動,導致緯紗Y2與銷21的可靠接合。在開始纏繞緯紗Y2之前的緯紗引導桿16的操作類似于用于緯紗Yl的緯紗引導桿15的操作。因此,在以下描述中,將省略緯紗引導桿16的詳細描述,僅描述緯紗引導桿16與緯紗引導桿15的不同。當選擇緯紗Y2進行插入時,控制器36發送命令信號給螺線管34使其縮回,并且發送命令信號給轉筒13的電動馬達38,使其以低速旋轉(見圖5)。以比緯紗Yl的情況下低的速度旋轉的轉筒13開始纏繞緯紗Y2,該緯紗Y2將存儲于轉筒13上。當銷21移動回到轉筒13中以釋放緯紗Y2時,控制器36發送信號給噴嘴2,使其開始緯紗插入,并且發送信號給電動馬達38,使其以高速旋轉(見圖5)。因此,轉筒13以比緯紗Yl的情況下高的速度旋轉,以便補償完成緯紗Y2的纏繞(見圖5)時的長度L (見圖4),使得具有一根緯長度的緯紗Y2纏繞并存儲在轉筒13上。以這種方式,當前實施例的緯紗存儲裝置允許在選擇緯紗Yl、Y2中的任一個時存儲恒定長度的緯紗,由此穩定了緯紗插入。應該懂得的是,本發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其可以如以下所例示的那樣以各種方式修改而不偏離本發明的范圍。(I)纏繞緯紗Y2時轉筒13的旋轉速度可以不僅以轉筒13首先以預先確定的速度旋轉然后以不同的速度旋轉(如圖5的情形)的方式來控制,而是也能夠以轉筒13以恒定速度旋轉的方式來控制,只要能夠補償長度L (見圖4)即可。在這種情況下,轉筒13的旋轉可以被控制為與織機的旋轉同步,例如,使得僅當轉筒13的旋轉速度改變時改變電動馬達38的同步脈沖的數量。(2)在所說明的實施例中被機械地操作的銷21可以由諸如螺線管的任何電操作的致動器代替,或者由諸如缸體的任何氣動或液壓操作的致動器代替。(3)銷21不限于這種機構,其中,常時位于轉筒13中的銷21移出轉筒13。替代性地,常時位于轉筒13之外的銷21可以移入轉筒13。(4)在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中,凸輪14可以由不具有諸如27的凸輪槽的板凸輪提供,也可以由面凸輪或不是板凸輪的實體凸輪來提供。(5)彈簧35可以由任何其它主動驅動機構代替。緯紗引導桿15、16可以具有任何其它適當的形狀和結構,只要緯紗引導桿15、16具有諸如32的凸輪隨動件32和諸如33的 壓緯器即可。(6)電操作以保持和釋放緯紗引導桿15、16的螺線管34可以由能夠選擇性地允許緯紗引導桿15、16的移動的任何機械操作的機構來代替。(7)本發明不僅適用于如以上所述的實施例的情況那樣的插入諸如Y1、Y2的兩種緯紗的織機,也適用于插入三個或更多個同種或不同種緯紗的織機。(8)本發明不僅適用于噴氣織機,也適用于連續地插入預先確定的長度的緯紗的任何其它類型的織機,諸如噴水織機、劍桿織機和片梭織機。
權利要求
1.一種織機中的緯紗存儲裝置,包括 多個緯紗供給裝置,緯紗分別從所述多個緯紗供給裝置抽出; 單個旋轉轉筒,所述旋轉轉筒設有銷,所述銷能夠移入和移出所述轉筒的外表面;以及 多個緯紗引導桿,所述多個緯紗引導桿能夠移動,使得對應的緯紗與所述銷接合; 其中,從所述對應的緯紗供給裝置抽出的緯紗沿著所述轉筒的外表面周向隔開,并且隨著所述轉筒的旋轉,與所述銷接合的緯紗被纏繞和存儲在所述轉筒上, 其特征在于,用于纏繞緯紗的轉筒旋轉速度根據纏繞在所述轉筒上之前的緯紗和所述銷釋放所述緯紗的緯紗釋放位置之間沿著所述轉筒的外表面的周向距離而改變,以便允許存儲恒定長度的緯紗。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緯紗存儲裝置,其中,用于纏繞距離所述緯紗釋放位置最遠的一個緯紗的轉筒旋轉速度被限定為基準轉筒旋轉速度,基于所述基準轉筒旋轉速度來確定纏繞另一緯紗的轉筒旋轉速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緯紗存儲裝置,其中,纏繞另一緯紗的轉筒旋轉速度低于所述基準轉筒旋轉速度直到所述銷釋放所述緯紗,在所述銷釋放所述緯紗之后,纏繞另一緯紗的轉筒旋轉速度高于所述基準轉筒旋轉速度。
4.如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緯紗存儲裝置,進一步包括 選擇性地限制所述緯紗引導桿的移動的螺線管,以及引導所述緯紗引導桿的移動以便使緯紗與所述銷接合的凸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織機中的緯紗存儲裝置,其包括多個緯紗供給裝置,緯紗分別從所述多個緯紗供給裝置抽出;單個旋轉轉筒,所述旋轉轉筒設有銷,所述銷能夠移入和移出所述轉筒的外表面;以及多個緯紗引導桿,所述多個緯紗引導桿能夠移動,使得對應的緯紗與所述銷接合。從對應的緯紗供給裝置抽出的緯紗沿著轉筒的外表面周向隔開。隨著轉筒的旋轉,與銷接合的緯紗被纏繞和存儲在轉筒上。用于纏繞緯紗的轉筒旋轉速度根據纏繞在所述轉筒上之前的緯紗和銷釋放緯紗的緯紗釋放位置之間沿著轉筒的外表面的周向距離而改變,以便允許存儲恒定長度的緯紗。
文檔編號D03D47/36GK102797103SQ20121016557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7日
發明者山口和幸 申請人:株式會社豐田自動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