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灌芯紗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紗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的針筒機其原理是通過一個類似圓機的機頭,把長絲或單紗織成類似網兜狀的圓帶紗,此產品屬于花式紗的一個基本品種,有廣泛的市場占有量。此類產品的變化,只能是單元紗和支數的變化,產品有很大的局限性。年,意大利供應商發明了噴毛紗及其專用機器,其原理是在網兜狀的圓帶紗中通過高壓氣體噴射裝置的高壓氣流將散纖維灌入網兜中,形成外面網兜包圍著中間散纖維的特殊紗線,俗稱“噴毛紗”,又稱“灌芯紗”。國內個別供應商也開始仿制這類設備。但噴毛紗存在以下缺點1、條干不均勻,單根進線次品率很高;2、由于設備價格高,產量低,所以生產成本很高,每公斤紡費要50元/公斤。所以,噴毛紗雖然能拓展圓帶紗的產品外延和開發空間,但是,高昂的價格決定了它只能是貴族產品,無法被大眾所接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針筒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新型灌芯紗設備,其在針筒機上增加了芯線導入功能,以便芯線盤的芯線穿與進紗盤的單位紗或長絲同時灌入針筒編織形成紗線新品種一子母紗,另外由于其是在針筒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成本較低,適合廣泛推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灌芯紗設備,包括針筒機,針筒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進紗盤、針筒及出紗盤,所述針筒的上方固設有灌芯裝置,該灌芯裝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的中心位置具有縱向延伸的導紗柱,固定座的外周設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與導紗柱之間形成有供芯線盤容置的儲紗腔,所述導紗柱內具有與針筒進紗口相通的導紗孔,織紗時,芯線盤的芯線穿過導紗孔與進紗盤的單位紗或長絲同時灌入針筒編織形成子母紗,子母紗從針筒出紗口穿出并卷繞于所述出紗盤。所述灌芯裝置的具體安裝方式為所述針筒的座體部外周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上方設有支撐板,所述固定座固設與該支撐板上,且支撐板上可有與導紗孔相對應的通孔,所述第二套筒的一側設有供進紗盤的單位紗或長絲穿設的穿孔,所述針筒于進紗口的一側設有導向件,進紗盤的單位紗或長絲穿過穿孔及導向件的導向孔后伸入針筒的進紗口。所述針筒的外周固設有第三套筒,該第三套筒的上開口圍設于第一套筒底部的外周,且第三套筒的上邊沿部分通過鎖緊螺釘與第一套筒底部鎖定固定,所述第三套筒與支撐板之間形成有供進紗盤的單位紗或長絲伸入的間隙。本發明的優點是1.本發明是在針筒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在針筒機上增加了芯線導入功能,以便芯線盤的芯線與進紗盤的單位紗或長絲同時灌入針筒編織形成紗線新品種一子母紗,“子”紗和“母”紗本身可以單獨使用,復合以后可以變化出多種新的特性,另外由于其是在針筒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因此成本較低,適合廣泛推廣。2.本發明在所述第一套筒與導紗柱之間形成有儲紗腔,以便供芯線盤容置的,另夕卜,所述導紗柱內具有與針筒進紗口相通的導紗孔,這樣便于芯線盤上的芯線通過導紗孔進入針筒的進紗口,與進紗盤的單位紗或長絲一起編織形成子母紗。3.本發明中第二套筒及第三套筒的設置,是為了便于灌芯裝置的安裝定位。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現有針筒機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 圖3為本發明針筒部位的放大圖。其中1針筒機;11機架;12進紗盤;13針筒;131進紗口 ;132出紗口 ;133第二套筒;1331穿孔;134支撐板;1341通孔;135導向件;1351導向孔;136第三套筒;137鎖緊螺釘;138間隙;14出紗盤;15導紗滾筒;
2灌芯裝置;21固定座;22導紗柱;221導紗孔;23第一套筒;24芯線盤;241芯線;25儲紗腔;26連接件;27導紗管;
3子母紗。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新型灌芯紗設備,包括針筒機1,針筒機I包括機架11、設置在機架11上的進紗盤12、針筒13及出紗盤14,所述針筒13的上方固設有灌芯裝置2,該灌芯裝置2包括固定座21,固定座21的中心位置具有縱向延伸的導紗柱22,固定座21的外周設有第一套筒23,所述第一套筒23與導紗柱22之間形成有供芯線盤24容置的儲紗腔25,所述導紗柱22內具有與針筒13進紗口 131相通的導紗孔221,所述導紗柱22的導紗孔221的上端部通過連接件26插接固定有導紗管27,織紗時,芯線盤24的芯線241穿過導紗孔221與進紗盤12的單位紗或長絲121同時灌入針筒13編織形成子母紗3,子母紗3從針筒13出紗口 132穿出,經過機架11上多個導紗滾筒15后,最終卷繞于所述出紗盤14上。所述灌芯裝置2的具體安裝方式為所述針筒13的座體部外周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套筒133,第二套筒133的上方設有支撐板134,所述固定座21固設與該支撐板134上,且支撐板134上可有與導紗孔221相對應的通孔1341,所述第二套筒133的一側設有供進紗盤12的單位紗或長絲121穿設的穿孔1331,所述針筒13于進紗口 131的一側設有導向件135,進紗盤12的單位紗或長絲121穿過穿孔1331及導向件135的導向孔1351后伸入針筒I的進紗口 131。所述針筒13的外周固設有第三套筒136,該第三套筒136的上開口圍設于第一套筒23底部的外周,且第三套筒136的上邊沿部分通過鎖緊螺釘137與第一套筒23底部鎖定固定,所述第三套筒136與支撐板134之間形成有供進紗盤12的單位紗或長絲121伸入的間隙138。本發明是在針筒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在針筒機上增加了芯線導入功能,以便芯線盤的芯線與進紗盤的單位紗或長絲同時灌入針筒編織形成紗線新品種一子母紗,“子”紗和“母”紗本身可以單獨使用,復合以后可以變化出多種新的特性,另外由于其是在針筒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因此成本較低,適合廣泛推廣。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灌芯紗設備,包括針筒機(I ),針筒機(I)包括機架(11 )、設置在機架(11) 上的進紗盤(12)、針筒(13)及出紗盤(14),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筒(13)的上方固設有灌芯裝置(2),該灌芯裝置(2)包括固定座(21),固定座(21)的中心位置具有縱向延伸的導紗柱 (22),固定座(21)的外周設有第一套筒(23),所述第一套筒(23)與導紗柱(22)之間形成有供芯線盤(24)容置的儲紗腔(25),所述導紗柱(22)內具有與針筒(13)進紗口(131)相通的導紗孔(221),織紗時,芯線盤(24)的芯線(241)穿過導紗孔(221)與進紗盤(12)的單位紗或長絲(121)同時灌入針筒(13)編織形成子母紗(3),子母紗(3)從針筒(13)出紗口 (132)穿出并卷繞于所述出紗盤(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灌芯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筒(13)的座體部外周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套筒(133),第二套筒(133)的上方設有支撐板(134),所述固定座(21)固設與該支撐板(134)上,且支撐板(134)上可有與導紗孔(221)相對應的通孔 (1341),所述第二套筒(133)的一側設有供進紗盤(12)的單位紗或長絲(121)穿設的穿孔 (1331 ),所述針筒(13)于進紗口( 131)的一側設有導向件(135),進紗盤(12)的單位紗或長絲(121)穿過穿孔(1331)及導向件(135)的導向孔(1351)后伸入針筒(I)的進紗口(13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灌芯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筒(13)的外周固設有第三套筒(136),該第三套筒(136)的上開口圍設于第一套筒(23)底部的外周,且第三套筒(136)的上邊沿部分通過鎖緊螺釘(137)與第一套筒(23)底部鎖定固定,所述第三套筒(136)與支撐板(134)之間形成有供進紗盤(12)的單位紗或長絲(121)伸入的間隙 (138)。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新型灌芯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紗柱(22) 的導紗孔(221)的上端部通過連接件(26)插接固定有導紗管(27)。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灌芯紗設備,包括針筒機,針筒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進紗盤、針筒及出紗盤,所述針筒的上方固設有灌芯裝置,該灌芯裝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的中心位置具有縱向延伸的導紗柱,固定座的外周設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與導紗柱之間形成有供芯線盤容置的儲紗腔,所述導紗柱內具有與針筒進紗口相通的導紗孔,織紗時,芯線盤的芯線穿過導紗孔與進紗盤的單位紗或長絲同時灌入針筒編織形成子母紗,子母紗從針筒出紗口穿出并卷繞于所述出紗盤;本發明不僅可以編織形成紗線新品種—子母紗,而且由于其是在針筒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成本較低。
文檔編號D02G3/34GK103014980SQ20121057445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
發明者顧建新, 秦玲 申請人:無錫裕盛紗線有限公司